內容簡介
《榆次鄉村簡誌(套裝上下捲)》是一部客觀、全麵、真實記述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各鄉(鎮)村曆史的地方誌書。遵照社會主義新方誌的體例要求和行文規範。
本誌框架結構由綜述、鄉(鎮)誌、村誌三個層階組成。以序開頭,應用述、誌、記、圖、照、錶、錄等錶現手法,後記斷尾。主體以2014年底榆次區所設10個鄉鎮,分10個單元。每個單元分彆記述各鄉鎮及其所轄行政村的曆史與現狀,自然村附設於其所屬的行政村之下。
鄉鎮誌設位置沿革、人口資源、經濟發展、社會事業4個部分。位置沿革記述地理位置、建置沿革,人口資源記述人口、自然資源與環境、交通等,經濟發展記述産業發展狀況,社會事業記述集鎮建設、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名勝古跡等內容。附1958年9月後人民公社、鄉、鎮正科級實職主要領導乾部名錄。
內頁插圖
目錄
上捲:
序言
凡例
綜述
郭傢堡鄉
烏金山鎮
張慶鄉
修文鎮
下捲:
東陽鎮
北田鎮
莊子鄉
長凝鎮
什貼鎮
東趙鄉
不同時期基層行政建置及轄村情況錶
本誌主要參考書目
本誌編纂任務分工及完成情況
為本書提供資料主要社會人士名單
各鄉鎮及村資料收集整理人員名單
後記(一)
後記(二)
前言/序言
編纂《榆次鄉村簡誌》是榆次政協繼《榆次文史資料匯編》《榆次政協誌》之後的又一個大型的係統工程。
榆次是一個古老的地方,榆次的建城史距今已有2500餘年,據清同治《榆次縣誌》記載:“榆次之邑,戰國時已有之。”“邑”者,城市也。一般認為,鄉村的齣現應該早於城市。如此說來,榆次一帶鄉村的齣現應該比榆次作為城市的齣現要早得多,恐怕遠遠不止2500年。事實正是這樣,據對長凝鎮賈魚溝和東趙鄉大發村舊石器文化遺址考證,早在一萬餘年以前這裏就有瞭人類的活動。在柏林頭、下丁裏、流村等十三處古文化遺址均有磨製石器和彩陶齣土。這些石器與彩陶大都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仰韶文化,距今已有6000多年。也就是說,在榆次這塊土地上最早的人類聚居,也就是鄉村的齣現,也應該在6000多年以前。隻是到瞭人們對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需要更大空間的時候,大概就齣現瞭較大規模的人類聚居地,也就形成瞭城市。
我國編纂誌書也已經有瞭2000餘年的曆史。方誌的編纂發端於春鞦戰國時期,據《周禮·地官》中說:“誦訓,掌道方誌,以詔觀事。”這句話不僅傳遞齣瞭方誌齣現的大體時間,而且也是“方誌”一詞最早見諸於典籍,同時也是“修誌為用”這一原則最早的錶述。方誌的編纂自春鞦戰國以來從未間斷過,到瞭明清時期就愈加興盛,誌書的種類涉及瞭方方麵麵,可謂洋洋大觀。府誌、郡誌、州誌、縣誌,甚而山水誌、寺觀誌等等不一而足。但為村莊修誌在曆史上卻十分鮮見。村誌最早見諸於《四庫全書》的有《杏花村誌》。這是不是中國最早的村誌無從查考,但除此而外就極少見到史書上有關村誌的記載瞭。村誌的較大規模的修纂大約是在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瞭空前的提高,於是,留住自己村莊的曆史,以便後代世世傳承就成為民心所願,因此也就齣現瞭今天一些村鎮積極修纂村誌的局麵。
中國曆來就有“盛世修誌”的說法。改革開放以來,榆次的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麵都得到瞭空前的發展,是自榆次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所以一些有條件的村鎮就啓動瞭村誌的編纂工作。村誌通過對村鎮曆史的挖掘,許多被塵封的曆史事件、民俗民情、傑齣人物以及古往今來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等等都被重新呈現齣來,成為新農村社會政治經濟建設的有力參照。但榆次村誌的編纂大都齣於自發,一些經濟條件還不是太好,以及一些比較小的村落還無力自行完成此項工作。為瞭彌補這一缺憾,盡快編纂一部《榆次鄉村簡誌》,以對全區所有村鎮的曆史、地理、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麵的狀況進行係統性的整理,以資各界人士瞭解區情民情,繼承與傳播地域文化,尤其對於各級領導機關的工作決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前麵說過,榆次曆史悠久,悠久的曆史孕育瞭榆次厚重的地域文化。而悠久的曆史往往就藏匿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村落裏。村落纔是曆史的源頭,村落纔是民族的根基,村落纔是文化傳承最為廣闊也是最為重要的地帶。
榆次鄉村簡誌(套裝上下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榆次鄉村簡誌(套裝上下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