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集(新)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集(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宋] 司马光撰,柏杨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通鉴
  • 资治通鉴
  • 柏杨
  • 白话文
  • 古典
  • 史书
  • 中国历史
  • 历史故事
  • 通俗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慧谷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15841
商品编码:12050833604
包装:盒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1-06-01
字数:100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      名: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套装 共72本 定      价: 1858.00元 作      者: 司马光 出  版 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3-03-01 版       次: 1 印刷日期: 2013-03-01 印       次: 1 I S B N    : 9787547020753 开       本: 16开 包       装: 平装   看点 本书共计72册,依照远流版的出版顺序,每个时期独立成册,更方便读者阅读。本次再版,编辑对书中的地图、人名、地名等多处讹误进行了修订,使柏杨的这套白话版资治通鉴更准确地呈现给读者,并且图书在装帧上采用了书脊拼字的特殊视觉效果,具备收藏价值。     全72册书名:   01.战国时代   02.吞并六国   03.楚汉相争   04.匈奴崛起   05.黄老之治   06.开疆拓土   07.宫廷斗争   08.万里诛杀   09.昏君辈出   10.王莽篡夺   11.全国混战   12.马授之死   13.燕然勒石   14.跋扈将军   15.黄由民变   16.东汉瓦解   17.赤壁之战   18.三国鼎立   19.寿春三叛   20.司马夺权   21.八王之乱   22.大分裂   23.五胡乱华   24.石虎肆暴   25.苻坚大帝   26.肥水之战   27.参合杀俘   28.王始帝国   29.统万碑文   30.自毁长城   31.南北朝   32.刘彧诏书   33.全盘汉化   34.萧鸾眼泪   35.洛阳暴动   36.河阴屠杀   37.遍地血腥   38.饿死宫城   39.禽兽王朝   40.黄龙汤   41.突厥可汗   42.南北统一   43.官逼民反   44.江都政变   45.玄武门   46.贞观之治   47.黄金时代   48.武曌夺权   49.恐怖世界   50.恶妻恶女   51.开元盛世   52.范阳兵变   53.睢阳之围   54.皇后失踪   55.泾原兵变   56.猪皇帝   57.元和中兴   58.牛李党争   59.甘露事变   60.大中之治   61.黄巢民变   62.狼虎谷   63.军阀混战   64.大黑暗   65.五代时代   66.小分裂   67.千里白骨   68.半截英雄   69.儿皇帝   70.横挑强邻   71.高平之战   72.分裂尾声

内容简介

《柏 杨版资治通鉴》获选一九八三年度台湾“*具影响力的书”。《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1983-1993)将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亲手 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然如此之亲切。
各本简介: 战国时代: “这 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各国靠实力来说话。在一些国家发生的变革特别引人注目:吴起在楚国厉行政治革新,秦国采用公孙鞅的主张大兴变法,赵国厉行胡服骑 射。变革的创议者如吴起、公孙鞅虽然因触犯贵族们的利益而惨死,却使这些国家因变革而国富兵强,在各国纷纷扰扰的讨伐和吞并中占了上风。” 吞并六国: “因公孙鞅变法而日益强大的秦国是这一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征战连连得手,终于吞并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霸业。政治家扩张的野心和天下分久必合的历史责任从来密不可分,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辗着无数牺牲者的血肉隆隆前进。” 楚汉相争: “在 这十年中,战火烧到全国每个角落。有史以来,中国人还从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灾难。有若干使人目瞪口呆的大事,一个接一个发生:第1是,日正中天、绝不可能 灭亡的秦王朝政府,霎时灭亡,其速度之快,创造空前纪录(但不绝后)。第二是,陈胜、项羽两位平民崛起,又立即消失……第三是,流氓出身的刘邦,扫荡群雄 后,建立了为期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汉王朝。” 匈奴崛起: “似 乎是上帝注定的,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会有一个同样强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十七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记载了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到五代末期(公元975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篇幅宏大,结构严谨,叙事清晰,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资治通鉴》的编纂,其核心目标在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及其团队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力图从中提炼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资治通鉴》在内容选择上,高度重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尤其关注统治者决策的得失,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或繁荣。书中对帝王将相的言行举止、治国方略、功过是非,都有详尽的记录和评价。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司马光旨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治乱兴衰的经验,从而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目的。 该书的史料来源极为广泛,司马光博采旁收,借鉴了前代积累的各种史书、正史、野史、官方档案、地方志、人物传记、奏章、碑铭等,可谓包罗万象。这种对史料的广泛搜集和严谨考证,保证了《资治通鉴》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它不仅记载了官方的历史叙述,也包含了许多民间流传的细节和评价,使得历史图景更加立体和真实。 《资治通鉴》的叙事风格朴实无华,以客观记述为主,评价相对含蓄。司马光不轻易褒贬,而是让历史事实本身说话,引导读者自行思考。这种“述而不作”的史学态度,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特征。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引文,直接引用了原始史料中的文字,也增加了其史料价值。 在结构上,《资治通鉴》以时间为序,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起,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止,共记载了16朝、1362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九十卷,按照年、月、日的顺序,将历史事件一一编排。这种编年体的方式,便于读者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时间顺序。 《资治通鉴》的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重要历史时期。它详细记述了各国争霸、统一战争、王朝更迭、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等重大历史进程。书中对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生动,如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与暴政,汉武帝的雄心壮志与穷兵黩武,曹操的奸雄本色与政治才能,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与战略失误,唐太宗的开明盛世与隐忧,等等。 《资治通鉴》的价值在于其深厚的史学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史学上,它代表了中国传统史学编纂的最高成就,为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典范。其严谨的治学方法、宏大的历史视野、客观的叙事风格,至今仍为史学家所称道。在现实意义上,《资治通鉴》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宗旨,使其成为历代统治者和政治家的必读之书。书中蕴含的政治智慧、治国经验、成败教训,对于理解历史、指导现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揭示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权力运用的策略,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资治通鉴》的语言风格古朴典雅,文言色彩浓厚,对于现代读者而言,阅读起来存在一定的门槛。正因如此,历代不乏对《资治通鉴》进行白话化、注释、评析的尝试,旨在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学习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这些二次创作,或是帮助读者扫除语言障碍,或是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或是挖掘其更深层的思想内涵,都为《资治通鉴》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贡献。 总而言之,《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史学价值极高的古代史学巨著。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更是蕴含着深刻政治智慧的“治世之书”。通过对长达千余年历史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反思,司马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品味。 (此处省略《资治通鉴》白话版相关内容,不包含在此简介中) 这部作品,就其体例而言,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严谨的考证和宏大的叙事,将中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到五代十国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内,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事件一一串联起来。作者穷尽一生精力,搜集整理了浩如烟海的史料,包括各类官方史籍、民间传说、文人笔记、碑刻铭文等等,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其内容之丰富,足以令人惊叹。从各国争霸的烽火岁月,到秦汉统一的铁血时代;从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分合,到隋唐盛世的辉煌跌宕;再到五代十国的短暂割据,每一个重要节点,每一个关键人物,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书中不仅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决策与行动,更关注了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演变轨迹。 在叙事上,作者秉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力求客观公正。他通过对史料的审慎辨析,对历史事件进行冷静的分析和评价,不带个人偏见,让历史本身来说话。这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得该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成为后世治史者不可或缺的参考。 该书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史料的记载。其核心之处在于“鉴”——借鉴。《资治通鉴》的编纂,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作者通过对历史兴衰的考察,总结出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揭示了政治斗争的规律,以及权力运作的机制。书中关于如何选贤任能、如何处理内政外交、如何应对危机挑战等方面的论述,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对历代统治者和政治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治通鉴》的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它以时间为轴线,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如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出来,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的逻辑。每一篇的开头,都会明确时间点,然后详细叙述该年、该月、该日发生的重大事件。 书中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还是运筹帷幄的军事统帅;无论是忧国忧民的贤臣良相,还是玩弄权术的奸佞之徒,都在作者的笔下有了生动的展现。作者善于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共情。 例如,书中对政治斗争的描写,极为细腻。它揭示了权力场上的尔虞我诈,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政治集团的明争暗斗。通过这些描绘,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多面性。 在经济发展方面,该书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它记载了各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些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经济的运作模式,以及经济发展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化艺术的演进,也在书中有所体现。虽然篇幅不如政治军事部分多,但凡是重要的文化现象、思想流派、艺术成就,作者都会有所提及,为我们勾勒出古代文化发展的概貌。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著作。它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弊端,以及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阅读此书,能够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提升认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总而言之,这部著作,以其宏大的史观、严谨的考证、客观的叙事,以及深邃的政治智慧,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巅峰之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它是一面映照古今的镜子,让后人得以从中汲取经验,增长智慧,洞察世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鲜明的“人”的刻画,而非仅仅是事件的罗列。古代的历史叙事往往偏重于帝王将相的功过,但在这套书中,我看到了更多活生生的人物侧面。柏杨先生在叙述过程中,融入了大量对历史人物动机的深度剖析和犀利的点评,有时候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苛刻的批判性视角。他不会回避人性中的幽暗面,对于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英雄人物,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揭示其自私、短视乃至残忍的一面。这种不加粉饰的、近乎“去神化”的描绘,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变得更加立体和复杂。它教会我一个道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中的贪婪、嫉妒与智慧的光芒,始终是推动历史车轮的主力。每一次读到关键的转折点,总忍不住停下来思考,如果是我处于那个位置,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和反思性是其他许多史书难以提供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函套包裹着上下两册,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仿佛真的捧着一部跨越千年的史书。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泛黄纸张,而是略带米白色的,印刷的字体清晰有力,黑白分明,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的疲劳。排版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旁边的注释和原文的对照区域划分得井井有条,使得初次接触古代史籍的读者也能轻松找到重点,不至于被复杂的文言文困住手脚。这样的用心,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经典的敬畏,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单纯的文字信息的摄入。在如今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看到如此精良的实体书制作,实在是一种幸运,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物,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那份对历史的尊重与对读者的关怀。

评分

我花了很长时间来适应这种“白话”的处理方式,坦白说,最初有些担忧,怕过于口语化会冲淡历史的厚重感,让那些波谲云诡的权谋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变得轻浮。然而,深入阅读后才发现,柏杨先生的功力实在深厚,他并非是简单地把文言文直译成现代白话,而是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用一种极具现代人思维逻辑的语言进行“转译”,使得司马光记录的那些复杂的人事纠葛、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变得异常生动和易于理解。比如,对于那些古代官场的潜规则、士大夫阶层的互相倾轧,他总能用我们现代人熟悉的语境去描绘,让人瞬间就能抓住事件的核心矛盾。这种“入戏感”极强,仿佛你不是在看遥远的过去,而是亲眼目睹着一场场发生在眼前的政治大戏,充满了戏剧张力。这种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觉得《资治通鉴》高不可攀的人,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

评分

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历史,不如说是一场漫长的心灵修炼。在长达数百万字的篇幅中,我们跟随作者穿越了近千年的风云变幻,目睹了王朝的兴衰更迭,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沉浮。这不仅仅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和“如何安身立命”的教科书。当我合上书卷,思绪仍沉浸在魏晋南北朝的混乱与重塑之中时,会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油然而生——历史的周期性是如此明显。书中对权力制衡、人才选拔、以及统治者如何避免刚愎自用等方面的论述,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在信息爆炸、决策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能够从古人的血泪教训中汲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这种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让我对当前社会的诸多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预判能力。

评分

坦白讲,阅读体验并非总是轻松愉快的。庞大的篇幅和持续的深入分析,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精力和时间,这对于生活节奏很快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常常需要分段、分章节地消化吸收,有些复杂的政治博弈段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其前后因果链条。这本书的特点是“醇厚”,需要细细品味,无法快速浏览。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快餐式的历史读物,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有些吃力。但正是这份“重”,这份对细节的穷究和对历史逻辑的严密推导,才构成了它的核心价值。它像一位严厉而又充满智慧的老师,不给你任何偷懒的机会,逼迫你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给予你的回报,是对历史真相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阅读,但终点站的风景,绝对值得你付出汗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