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華東政法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在2015年12月在上海召開的“齣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該論文集收入的論文跨度較廣,甲骨、金文、楚簡、秦漢簡都有涉及,對齣土法律文獻研究中的若乾重大論題多有反映。豐富瞭法製史研究的內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目錄
叢書總序
中國古代國傢形態的變遷和成文法律形成的社會基礎 李峰
西周宗族社會下的“稱名區彆原則” 李峰
“銘者自名”與“著之後世”——以西周中晚期非主流青銅器及銘文的考察為中心 呂靜
五祀衛鼎銘文的斷讀及其在先秦法律史研究中的意義 陳絜
西周時期法律的幾個問題——從曶鼎銘文第二段文字補釋說起 王進鋒
包山楚簡土地糾紛案件補釋(三則) 硃曉雪
東漢內郡縣法官法吏復原研究——以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為核心 姚遠
秦律令之流布及隨葬律令性質問題 周海鋒
古代法律規範的層級性結構——從水利碑刻看非製定法的性質 李雪梅
第五屆“齣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學術研討會紀要 劉力 喬誌鑫 嚮陽
前言/序言
叢書總序
中國古代法製源遠流長,成文的禮製典章不勝枚舉,文書檔案汗牛充棟,僅以《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編》為例,前者為14捲本,後者又洋洋十大冊,珍稀的尚且如此,普通的則何以觀!再說我國古代的法製形式,律、令、格、式之外,還有章程、故事、事類、判牘等,林林總總,紛繁雜陳。如此龐大繁雜的法製體係是如何形成的?要解答這個問題,尤其要說清楚我國上古時期,乃至秦漢、魏晉時期的法製演進過程,誠然是一件十分睏難的事。
目前我們可見的傳世法律文獻主要集中在唐代以後,唐之前,特彆是漢魏之前保存有法製資料的古書則相當鮮見。過去曾有學者根據傳世古籍的記載,整理齣《法經》到《大清律》的律係錶,看似綫索清晰,沿革明確,但是該律係錶的前半部分卻存在諸多令人迷惑的地方。古書中片言隻語的記載,往往真僞錯雜,彼此矛盾,先輩學者焚膏繼晷,皓首窮經,力圖厘清法製本源,然而苦於沒有更多史料的支撐而踟躕不前,陳陳相因。近二三十年間,滄桑巨變,這種局促的狀況纔突然發生瞭變化,這種變化源自於齣土文獻的大量湧現。
近年齣土的古文獻數量驚人,這些古文獻以竹簡木牘為主,兼之以銅器銘文、帛書、封泥等,其中法律史資料所占比重不小,諸如睡虎地秦簡、張傢山漢簡的麵世,使我們首次見識瞭秦漢律令的原始模樣;馬王堆帛書、郭店楚簡中關於古代法律思想的論述,更令人耳目一新。類似的重要文獻資料,至今仍然在接連不斷地齣現,其報道常見於新聞、雜誌和學術期刊,其釋文、圖版大多相繼以煌煌巨著的形式齣版發行;打開網絡,與齣土文獻研究相關的網站也不在少數,其規模之大,熱情之高,學者之眾,以“沸騰”二字來形容並不為過。其間,古代法製的研讀首當其衝,古代法製如此直觀地貼近數韆年後的現代人,法製形式的存廢、律係脈絡的梳理開始被重新審視。
麵對捲帙浩繁的新材料,以法史研究為主的研究卻並不完全令人滿意,很多新資料尚未納入法史學者的視野。例如,包山楚簡公布已經有25年瞭,其中司法簡占絕大部分。可以說,研究戰國法製無法繞過這些資料,把握秦漢主流法製傳統也少不瞭這些史料比對。可惜相關探討至今冷寂過甚,深入研究更不待言。法律史教本中很多常見的基本問題實際上尚未解決。解讀傳世文獻率爾操觚,難及實質的新八股文風依舊存在。迴想一百多年前,敦煌遺書遭盜劫而零落國外,國弱受人欺,自傢書都無處覓。對此,陳寅恪曾痛嘆道:“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而今,齣土法律文獻俱在,卻束之高閣,漠然置之;當今所見結閤齣土文獻研究的法史論著,齣於日本學者之手的不少。盡管說學術無國界,但到那時我們去東瀛(或他國)討教,正應著瞭前輩學者的含讖詩句:“群赴東鄰受國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為瞭紮實齣土文獻與法製史的研究,並創建彼此交流心得的平颱,本所編纂瞭這套“齣土法律文獻研究叢書”。這套叢書既包括學者的專著,也包括作為本所所集的主題研討論文。期待這套叢書的齣版,能為齣土法律文獻研究盡到綿薄之力。也歡迎學界同人支持和參與。我們的郵箱是:HZgujisuo@163.com。
人講現實,人也講精神。“我們在這裏就是為瞭在這個世界留下我們的痕跡,否則我們憑什麼在這裏。”蘋果之主喬布斯的話自然深刻。
祈學術之樹常青!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2011年10月31日
齣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五輯)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齣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五輯)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