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们希望提供一套真正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让中小学生读得懂,读得有收获,读得有趣味,对经典既存有崇高的敬意,又不敬而远之,而是乐于亲近经典,体会到与经典相伴的快乐。
内容简介
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丛书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需求,收录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经典”的书目,包括必读故事经典、必读蒙学经典、必读思想经典、必读历史经典、必读古诗经典、必读古文经典和必读小说经典等,涵盖了思想、历史、文学、语言文字等多个领域,是中小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阅读书目。
内页插图
目录
苏秦以连横说秦…………………………………………………… 1
张仪司马错论伐韩蜀……………………………………………… 7
范雎以远交近攻说秦王…………………………………………… 12
或说秦王毋恃强而骄……………………………………………… 17
甘罗说张唐相燕…………………………………………………… 23
齐人谏靖郭君城薛…………………………………………………29
段干纶说齐王救赵………………………………………………… 32
邹忌讽齐王纳谏…………………………………………………… 35
陈轸为齐说昭阳……………………………………………………40
苏秦谏止孟尝君入秦………………………………………………44
鲁仲连谏孟尝君逐客……………………………………………… 47
冯谖客孟尝君………………………………………………………50
赵威后问齐使……………………………………………………… 57
齐人讥田骈不仕…………………………………………………… 61
鲁仲连论田单攻狄不下……………………………………………63
齐君王后之贤……………………………………………………… 67
江乙论北方畏昭奚恤……………………………………………… 71
江乙论楚俗………………………………………………………… 74
莫敖子华论忧社稷之臣…………………………………………… 76
苏子论进贤…………………………………………………………82
郑袖谗魏美人… …………………………………………………85
庄辛论幸臣亡国……………………………………………………88
不死之药… ………………………………………………………94
魏加论临武君不可将………………………………………………96
汗明见春申君………………………………………………………99
李园进女弟于春申君…………………………………………… 103
赵韩魏三家灭知伯……………………………………………… 108
冯亭嫁祸于赵…………………………………………………… 11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18
乐毅为赵画易地之策…………………………………………… 124
虞卿阻割六城与秦……………………………………………… 126
鲁仲连义不帝秦………………………………………………… 131
苏秦说齐王攻宋………………………………………………… 137
触龙说赵太后…………………………………………………… 141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147
吴起与魏武侯论河山之险……………………………………… 149
公叔痤荐公孙鞅… …………………………………………… 153
惠施劝魏王朝齐………………………………………………… 156
秦楚攻魏围皮氏………………………………………………… 160
孙臣谏魏王割地………………………………………………… 163
季梁谏魏攻邯郸… …………………………………………… 166
唐且说信陵君…………………………………………………… 169
唐且不辱使命…………………………………………………… 172
史疾为韩使楚…………………………………………………… 176
段干越人说新城君……………………………………………… 178
燕昭王复国求贤………………………………………………… 181
《战国策》阅读(备考)方案
《战国策》的作者是谁?………………………………………… 187
《战国策》的流传和版本………………………………………… 189
《 战国策》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 190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192
《战国策》名言名句分类集锦… ………………………………… 197
前言/序言
致敬经典,亲近经典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历久弥新,就像岁月打磨的一颗颗光亮的钻石,等待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浩如烟海,那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哪些是现阶段“必读”的,哪些是可以暂时放一放,留待以后再读的呢?为此,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指导精神,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传统文化的推荐阅读书目,并结合小学、初中和高中教材以及中高考涉及的传统文化著作,编辑了这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丛书。具体来说,丛书又可分为以下几组“必读”小系列:必读故事经典:《中华成语故事》《中华神话故事》《中华历史故事》《中华民间故事》
必读蒙学经典:《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幼学琼林》
必读思想经典:《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老子》《庄子》
必读历史经典:《史记》《战国策》
必读古诗经典:《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
必读古文经典:《古文观止》《世说新语》
必读小说经典:《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以上几组“必读”经典,收录了中华传统文化著作中的“最经典”,涵盖了思想、历史、文学、语言文字等多个领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已经是“蔚为大观”了。
考虑到不同学段以及经典本身的内容特点,丛书在体例上不求统一。如“必读故事经典”,在保留故事精髓的前提下,改编为更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内容,并且在故事后附经典原文,链接相关故事或知识。“必读蒙学经典”,添加了拼音、注释、译文和解读,方便小学生诵读和理解。“必读小说经典”,对书中不易理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使读者能够无障碍阅读。其他系列的经典则根据情况,有的收录原著全文,有的选录最经典的章节或篇目,主体内容包括正文、注释、译文和解读四个部分。所有经典原文,皆选用中华书局的权威版本作为底本,注释精准,讲解深入浅出,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适当阐发新思路、新观点,激发中小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每本书的最后,设置了独特的“阅读方案”,有的对经典的内容进一步讲解和拓展,有的对经典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刻阐述,有的对如何阅读经典给予阅读指导,有的梳理了与经典相关的知识或趣闻……总之,我们希望提供一套真正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让中小学生读得懂,读得有收获,读得有趣味,对经典既存有崇高的敬意,又不敬而远之,而是乐于亲近经典,体会到与经典相伴的快乐。
本套丛书由富有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协力编写而成。在此向所有参与编写的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书和读书人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少年时代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少年读书有着自身的特点,古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这是由少年的阅历所限。我们也许不能拓宽这个小小的缝隙,但我们可以在这一隙之外,为读书的少年拂去眼前的云雾,展现书海中的明月和几颗灿烂的星。
中华书局编辑部
《战国策》:波诡云谲的谋略画卷,洞察世事之镜 在中华文明浩瀚的书海中,有这样一部奇书,它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战国时期那个波澜壮阔、群雄逐鹿的时代。它没有宏大的史诗叙事,不追求细腻的人物刻画,却以其精炼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机锋四射的辩论,勾勒出了一幅波诡云谲的谋略画卷,为后世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智慧宝藏。这部著作,便是被誉为“中国古代策论之祖”的《战国策》。 《战国策》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它是在秦汉之际,由刘向父子等人整理编纂而成,汇集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言论、事迹,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记载。全书篇幅宏大,共十二策,分国别记载,从燕、赵、魏、韩、齐、楚、秦,到《国策》总汇,每一篇章都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那个英雄辈出、智谋交织的时代。 纵横捭阖,智谋的盛宴 《战国策》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纵横家们的智慧与口才。纵横家,顾名思义,是在“纵”(联合)与“横”(连横)之间游走,通过说服、游说、辩论等方式,影响诸侯的决策,以期达到政治目的。在那个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年代,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就掌握在几个能言善辩、洞察时局的纵横家手中。《战国策》正是这些纵横家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书中,我们看到苏秦如何“悬梁刺股”,最终以“合纵”之策,联合六国抵抗强大的秦国,佩六国相印,成为名垂千古的传奇人物。我们也看到张仪如何以“连横”之计,瓦解六国联盟,使得秦国能够逐步蚕食东方诸国。这些纵横家的谋略,并非简单的口舌之争,而是建立在对各国政治、军事、经济、民情等深刻理解之上的精准判断。他们能够洞察人心,善于运用心理战术,以最巧妙的言辞,将对方引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终达成目的。 例如,“苏秦刺股”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苏秦艰苦的求学过程,更是他为了实现政治抱负所付出的非凡努力。而他最终凭借“连横”与“合纵”的谋略,在秦国强大之时,能够让六国联合对抗,其政治智慧可见一斑。再如,“张仪欺楚”的故事,张仪以谎言和利益诱惑,成功地让楚国与齐国断交,并最终导致楚国在战场上遭受重创。这其中,张仪对楚怀王急功近利、虚荣心强的弱点抓得如此之准,使得他的计谋能够轻易得逞。 《战国策》中的谋略,并非仅仅局限于国家层面的外交与军事。书中也记载了许多发生在个人之间、宫廷内部的智谋斗争。例如,大臣之间的进谗言、离间计;君主为了巩固权力而采取的手段;甚至包括一些君王如何利用臣子之间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战国策》将这些错综复杂的权力游戏,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一一呈现,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与精妙。 人生百态,洞察世事之镜 《战国策》的价值,远不止于政治谋略。它更是一面洞察人性的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们各自的命运。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君王的雄才大略,也看到了他们的昏庸短视;看到了大臣的忠心耿耿,也看到了他们的阿谀奉承;看到了智者的运筹帷幄,也看到了愚者的不堪一击。 书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智者与谋士: 如苏秦、张仪、鬼谷子(虽未直接出现在书中,但其弟子是核心人物)、范雎、乐毅等,他们以超凡的智慧,在历史的洪流中翻云覆雨,展现了个人力量可以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巨大影响。 君王: 如秦惠文王、楚怀王、齐宣王、赵武灵王等,有的雄心勃勃,有的自负其才,有的好大喜功,有的被美色迷惑,他们的性格与决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勇士与将领: 如廉颇、李牧、白起等,他们的忠勇与战功,是那个时代国家力量的重要体现。 普通人: 即使是书中的一些小人物,如卖油翁、狙公等,他们的故事也以其独特的视角,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价值观念。 《战国策》中的故事,往往结局出人意料,发人深省。它告诉我们,在复杂的世事面前,不能只凭一腔热血,而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它也提醒我们,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身处乱世,也要坚守道义,不被权谋所吞噬。 语言精炼,文采斐然 《战国策》的语言风格,是其另一大亮点。它以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书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笔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例如,“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就出自《战国策》。它以一个简短的故事,生动地揭示了借他人之势以欺压弱小的道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再如,“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杞人忧天”等成语,也都是从《战国策》中流传开来的。这些成语的生命力,恰恰证明了《战国策》语言的精炼与深刻。 书中人物的对话,更是《战国策》的精华所在。他们之间的唇枪舌剑,一来一往,常常充满了机锋与哲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旨在达到最佳的说服效果。这种高超的对话艺术,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展现了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战国策》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它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社会风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书中记载的许多事件,与《史记》等史书相互印证,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更加完整和立体的战国图景。 更重要的是,《战国策》的智慧,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所展现的谋略、洞察人性的技巧、权衡利弊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的商业竞争、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方面,依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理解《战国策》中的权谋智慧,并非鼓励人们去勾心斗角,而是要从中学习如何更清晰地认识事物,更有效地沟通,更明智地决策。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实力,更要善于运用智慧,洞察人性,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 结语 《战国策》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智慧,获得新的感悟。它如同一位智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以及那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人生故事。它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扇窗口,更是提升我们人生智慧的一面宝镜。翻开《战国策》,你将走进一个充满谋略、智慧与人生哲理的精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