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基于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迫切现实需求,针对以往在保护利用过程中过于依赖经验直觉而缺乏系统性制度化的弊端,《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将评价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全过程,通过对其现状、价值、再利用潜力、再利用完成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来建立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理念与技术的有效选择机制,实现该流程的制度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书中提出的以评价为中介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操作新思路,试图推进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制度建设、维护管理、改造策划、改造设计以及使用反馈等实际问题,希望为当今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实践提供整体性优化解决方案。《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可供建筑遗产保护相关专业人士、建筑历史学者、建筑师以及文化遗产研究者及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蒋楠,东南大学讲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04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毕业后师从王建国院士,2013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任教,并在程泰宁院士领衔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实践与教学工作。现为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会员,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学术委员,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建筑设计的传承创新与研究性设计等。
王建国,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89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2001-2014年先后任建筑系主任和建筑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缘起
0.2 研究对象、内容及视角
0.2.1 研究对象界定
0.2.2 研究内容
0.2.3 研究视角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1 国外研究综述
0.3.2 国内研究综述
0.4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0.4.1 研究目的
0.4.2 研究意义
0.4.3 研究方法
0.5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0.5.1 技术路线
0.5.2 研究框架
第1章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的理论概述与体系建构
1.1 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概述
1.1.1 概念阐释:评价、综合评价与评价体系
1.1.2 流程解析:评价的基本流程与步骤
1.1.3 评价方法:常用综合评价方法汇总
1.1.4 评价主体:专业人员与普通公众
1.2 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含义及其类型
1.2.1 适应性再利用:建筑遗产的动态保护方式
1.2.2 以原建筑功能分类
1.2.3 以结构形式分类
1.2.4 以更新改造手段分类
1.3 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评价的内容与类型
1.3.1 全程评价: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评价的内容
1.3.2 有的放矢: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评价的类型
1.4 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评价的技术要点
1.4.1 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评价的技术特征
1.4.2 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评价的技术手段
1.4.3 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评价的技术应用
1.5 体系建构: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体系
1.5.1 评价程序: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流程拆解
1.5.2 评价标准:制定原则、制定依据与相关参照
1.5.3 指标体系:设置原则、构建过程与单元切分
1.5.4 指标量化:分类分层与多级评分
1.5.5 权重设置:权值评价、层次分析与类型辨析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近现代建筑遗产现状调研与评价
2.1 现状调研与评价的理论及方法
2.1.1 概念阐释:现状调研的含义
2.1.2 理论基础:建筑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1.3 内容特点:近现代建筑遗产调研的特殊性
2.1.4 架构流程:现状调研与评价的程序整合
2.2 前期基础研究
2.2.1 文档:历史文献与背景资料
2.2.2 图档:图纸、图像与照片
2.2.3 数字化:测绘与制图
2.3 现场调研与检测内容
2.3.1 建筑现状调研
2.3.2 结构检测鉴定
2.3.3 材料技术调研
2.3.4 环境设施调研
2.4 现状检测与评价技术
2.4.1 现状检测技术
2.4.2 调查记录与图示分析
2.5 实证研究:现状调研与评价案例
2.5.1 综合调研:评价对象的信息集成
2.5.2 分项调研:建筑构件的现状情况
2.5.3 指标体系:现状综合调研评价指标体系
2.5.4 权重设置: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2.5.5 评分标准:现状调研评价指标的量化衡量
2.5.6 综合评价:建筑遗产现状综合评价及其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现代建筑遗产综合价值评价
3.1 价值理论与科学评价
3.1.1 概念阐释:价值的含义
3.1.2 关系辨析Ⅰ:价值与评价
3.1.3 关系辨析Ⅱ:价值认识与事实认识
3.2 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价值评价
3.2.1 价值构成:建筑遗产价值的具体内容
3.2.2 评价原则:确定建筑遗产价值的依据
3.2.3 步骤方法: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的流程
3.2.4 实践应用:以价值为核心的建筑遗产综合评价机制
3.3 近现代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3.3.1 相关价值指标体系回顾
3.3.2 近现代建筑遗产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
第4章 近现代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潜力评价
第5章 近现代建筑遗产再利用完成效果适用性评价
第6章 以评价为中介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操作新思路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积累性产品。显而易见,每个人从诞生之日起所接触到的事物都是前人创造的,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多多少少为后人留下了些许物品,而所有这些物品的社会性积累就构成了我们的文化遗产。这其中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对前人所有创造发明的淘汰性结果,只有那些经过复杂的历史选择过程并留存至今的一部分前人的遗存,才有可能进入文化遗产的行列;二、文化遗产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文化遗产的存在强化了社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使每一座城市和乡村都有可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特性。唐朝诗人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诗句正可用来表达文化遗产的宝贵之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本身就是人类不断学习、思考和选择的过程。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保留人类过去的印记,更是为了学习和传承古代智慧,巩固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为未来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所有的文化遗产中,城市与建筑遗产是其中最为显著、庞大而又十分复杂和综合的一部分。这类文化遗产包括了各种历史景观、古老城镇与乡村、传统建筑、地下文物以及在历代城市与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技艺、方法与传统。对城市与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需要跨学科、多部门的合作,需要长时间刻苦的探究与思考,才能找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符合科学规律、适应历史环境的保护方法。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素有重视城市与建筑历史和保护研究与实践的传统,自刘敦桢教授创系于1927年第四中山大学始,就与杨廷宝先生确立此研究方向,经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学者不懈努力,发扬光大。20世纪八九十年代,便为国家培养了四届建筑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目前在全国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1世纪,建筑学院招收建筑学遗产保护本科生,在建筑遗产和城市遗产保护两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了突出成果,承担了近百项重要的城市和建筑遗产保护工程项目,出版了相关论著数十部,为我国的遗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2008年“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2009年进入建设期,实验室以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设计与理论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整合包括土木、环境、材料、化工等各相关学科,在全国许多知名学术机构和专家的支持下开展了跨学科的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目前已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成为我国城市和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最大、最重要的教育、科研、实践和对外交流的基地之一。
现在,其中一部分研究内容纳入了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实验研究”系列丛书,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相应分为“城市与建筑遗产的理论研究”“建筑遗产及其退化机理的实验研究”“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绿色途径”“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方法研究”共四卷十余册,将陆续与读者见面,希望得到专家学者和所有读者的指正。
我们相信,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未来既依赖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在于相关技术方法和理论水平的发展与创新,更得益于家国意识、环境观念和社会组织的强化与融合。唯有此,才能形成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条件下建立遗产保护体系的需要,以满足21世纪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
是为序。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Reuse of Modern Architectur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Reuse of Modern Architectur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Reuse of Modern Architectur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Reuse of Modern Architectur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