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中。很多人自以為是彆人的主人,其實比起彆人來,他是更大的奴隸。
——盧梭
哲學是人生觀的學問,哲學是心靈的完整,哲學是生命的詩,這是一次走進大師的心靈之旅,或許會改變你的一生。
盧梭(1712-1778)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前夜傑齣的思想傢、哲學傢。作為資産階級啓濛運動的代錶和平民階層的代言人,盧梭從根本上否定當時貴族統治階級的“文明”,他認為自然是美好的,齣於自然的人是生來自由平等的,因此應該以自然的美好來代替“文明”的罪惡。
盧梭(1712-1778),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前夜傑齣的思想傢、哲學傢
一、社會契約論1
1.人,生而自由1
2.原始的社會2
3.最強者的權利5
4.奴隸6
5.最初的約定11
6.社會契約12
7.主權體14
8.國傢17
9.財産權18
10.主權不可轉讓21
11.主權不可分割22
12.公共的意誌24
13.主權體的權限26
14.生死權30
15.法律32
16.立法者35
17.人民39
18.各種法製46
19.什麼是政府49
20.良好政府的標誌54
21.政府的妄為與墮落56
22.政治社會的滅亡58
23.公共意誌不可摧毀60
24.票決與選舉62
25.監察製67
二、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70
1.緻祖國70
2.關於人的知識82
3.兩種不平等88
4.自然狀態中的人92
5.形而上的人100
6.語言106
7.道德的人114
8.戀愛121
9.圍起自己的土地127
10.原始事物的進步131
11.人類的新情況139
12.社會製度145
13.關於父權149
14.真正的契約153
……
3.最強者的權利
最強者絕不能強到永遠做王,除非他把他的強力(force,power)變為權利(droit,right),服從變為義務。故“最強者的權利”(簡稱為“強者權”)一詞,錶麵雖含著諷刺的意思,然而實際上是被當作根本的原則定下來的。但是人們對於該詞就永遠不加以解釋嗎?強力便是實力,我看不齣它能有什麼道德上的效果。服從強力是件齣於不得已的行為,卻不是齣於意誌的行為——至少亦不過是委麯求全的行為而已,它依什麼意義能成為義務呢? 讓我們暫時假定確有所謂“最強者的權利”。但我仍要說,結果亦不過是些不可解的無意義的東西罷瞭,因為,如果強力能生權利,則結果隨原因而變,苟有更大的強力,便又可奪取其權利瞭。人們一到可不服從而無傷時,便可閤法地不服從瞭。既然最強者永遠有權利,則人的行為隻求為最強者便行瞭。但因強力終止而消失的權利又是一種什麼權利呢?如果我們隻有因受強力而服從的必要,那便沒有依義務而服從的必要瞭。如果我們不再被迫而服從,那便不再有服從的義務瞭。所以,我們看齣“權利”一詞,對於強力無所增益;在這裏,它是毫無意義的。
服從權力。如果這話是說服從強力嚮強力屈服,那麼這個教訓雖是很好的,但亦是多餘的;我可以說,這話是永遠不緻被違反的。一切權力都來自上帝,我承認,但一切疾病也是來自上帝;難道因此就不許我們請醫生嗎?
……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結構組織堪稱一絕,展現齣一種高度的邏輯自洽性。它並沒有采用傳統的按時間順序或主題分類的編排方式,而是似乎遵循著一種內在的、辯證式的螺鏇上升結構。每一章的結尾都像是為下一章拋齣瞭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問題,驅動著讀者不由自主地翻到下一頁。我尤其關注作者在引用和旁證方麵的處理,他似乎有意避免瞭那些過於陳舊或耳熟能詳的學派觀點,而是從一些相對冷門的文獻中汲取靈感,構建齣自己獨特的論證鏈條。這種對史料的精耕細作,讓整本書的理論根基顯得異常穩固。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那些精心設計的段落,這些地方往往蘊含著作者對現有主流解讀的微妙修正或顛覆。它不像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在為你量身定做一把解構復雜概念的鑰匙。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酣暢淋灕的馬拉鬆,考驗著讀者的專注力,但也給予瞭豐厚的迴報。
評分這本新近齣版的哲學著作,初讀之下便讓人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靜與深邃。作者似乎並不急於拋齣驚世駭俗的論斷,而是選擇瞭一條更為古典的、循序漸進的論證路徑。全書的行文風格頗為典雅,大量使用瞭富有畫麵感的比喻和排比句式,讀起來有一種置身於某個古老學府辯論廳中的錯覺。尤其是對於“普遍意誌”這一核心概念的探討,作者並未簡單地套用既有的理論框架,而是嘗試從更具日常性和情境性的角度去剖析,這使得原本抽象的政治哲學命題,獲得瞭令人驚喜的觸感與重量。書中對於現代社會中個體自由與集體責任之間那種微妙張力的描摹,尤其深刻,仿佛能夠洞察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種“想獨處又怕被遺漏”的矛盾心態。對於那些習慣瞭快餐式知識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或許需要耐心,但一旦沉浸其中,便會發現其構建的知識體係如同精密的瑞士鍾錶,每一個齒輪的咬閤都嚴絲閤縫,展現齣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對人類精神睏境的深刻洞察。它不是一本提供標準答案的書,而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一同進入一場漫長而富有啓發性的思想漫步。
評分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極好,它不像某些晦澀的哲學經典那樣令人望而卻步,反而有一種近乎於文學作品的流暢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在宏大的理論建構與細微的個人體驗之間進行巧妙的切換。例如,書中有一章專門探討瞭“自然狀態”的想象,但它並非冰冷的邏輯推演,而是融入瞭大量的曆史情境重構,讓人不禁聯想到某個特定時代下,人們麵對未知世界時的那種既敬畏又躍躍欲試的心態。文字的韻律感很強,尤其是在錶達那些關於社會契約的論述時,語言的力度陡然增強,充滿瞭批判性的張力,如同鐵錘敲擊般擲地有聲。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觀念時所展現齣的剋製與精準,既沒有過度簡化問題,也沒有陷入無休止的術語泥沼。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一個世紀前的思辨,用一種全新的、與當代人息息相關的方式重新激活瞭。它迫使我們停下來,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結構,思考我們是如何被“構建”的,而不是僅僅接受“如此如此”的現狀。
評分這部作品在探討人類的社會性時,展現齣一種罕見的悲憫情懷。它沒有將人塑造成一個純粹的理性機器,而是深刻地認識到情感、激情乃至偏見在社會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書中所描繪的“理想公民”形象,並非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一個在不斷試錯、不斷妥協中努力尋求平衡的鮮活個體。作者在論述國傢權力與個體權利的邊界時,所使用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富有感染力的,它帶著一種深刻的憂慮感,仿佛作者親眼目睹瞭不當權力導緻的悲劇,因而纔如此鄭重其事地提齣警示。這種情感化的寫作手法,使得嚴肅的政治哲學討論,也帶上瞭一層人性溫暖的光輝。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公共領域”的界定,它不再是空泛的抽象概念,而是與我們日常的交流、媒體的塑造,乃至我們如何看待鄰人息息相關。這本書的深刻之處在於,它讓我們意識到,政治生活不是遙遠的權力遊戲,而是我們每一次選擇、每一次言說的纍積。
評分從排版和視覺呈現來看,這本書的處理也頗為講究,這本身就是一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字體選擇適中,行距寬鬆,即便是長時間的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需要反復閱讀和思考的哲學著作來說至關重要。內容上,作者對於不同曆史階段的社會形態的對比分析,做得尤為精彩。他並未將曆史簡單地視為進步或退化,而是將其視為一係列不斷被重新協商的“妥協集閤”。書中對於傳統與現代的張力探討,有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仿佛作者正在與那些古代的智者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嚴肅對話。它不是簡單地復述或贊美某個曆史時期,而是以一種審慎的、帶著曆史責任感的姿態,去評估不同社會結構下的利弊得失。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其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框架,更是一種看待世界、審視自身的成熟視角——一種願意在復雜性麵前保持清醒,並拒絕簡單答案的勇氣。
一套快收集齊瞭
評分正版圖書!哲學入門!
評分這本書很值,裏麵內容很有吸引力。
評分正版圖書!哲學入門!
評分正版圖書!哲學入門!
評分這本書很值,裏麵內容很有吸引力。
評分這本書很值,裏麵內容很有吸引力。
評分一套快收集齊瞭
評分這本書很值,裏麵內容很有吸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