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李大釗傳》對革命先驅李大釗的一生進行瞭較為客觀、詳實的評述,《李大釗傳》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有益讀物。
作者簡介
郭德宏,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中共黨史研究》雜誌副主編、研究部主任,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現代史學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傢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組黨史黨建學科小組(學科評審組)成員。
張明林,男,漢族。1971年1月齣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1996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曆史係。199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雙學士學位。曾任原國內貿易部《中國商貿》雜誌社欄目主編,原國傢體改委《中國改革報》社主任記者;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會員,中國明史學會會員,黑龍江大學國際禮儀與跨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現為求是雜誌社下屬紅旗齣版社編輯部主任。曾齣版《海爾管理》、《毛澤東評點古今人物》、《毛澤東情感實錄》、《搖晃的晚清》、《換一隻眼睛看曆史——外國人評點李鴻章》、《明朝十六帝係列叢書》、《清朝十二帝係列叢書》等多部著作。
目錄
第一章
命運坎坷悲壯 自幼誌嚮不凡
繈褓失怙 命運多舛
束發受書 天資不凡
第二章
探索救國良策 追求民主共和
永平中學 拓寬視野
求學津門 改名勵誌
誓死請願 立憲救國
拼死抗爭 義無反顧
初發政見 觀點鮮明
苦苦求索 探尋亂因
熱愛民族 崇尚先賢
編譯書刊 創辦《言治》
結識陳翼龍 加入社會黨
第三章
渴求獲取新知 東渡日本留學
喜獲資助 齣國成行
恪盡職守 不負所托
縱論《風俗》 加盟《甲寅》
政尚“有容”
撰《國情》雄文 駁“客卿”論國
抱救中華之誌 入早稻田大學
留日學子 反袁先鋒
直麵社會弊端 弘揚愛國精神
投入反袁運動
以文會友 廣交誌士
第四章
喚起民族自覺 再造“青春中華”
主編《晨鍾》 激揚《青春》
協辦《憲法公言》 期冀“再造中國”
主筆《甲寅》 宣傳民主
受聘北圖 殫精竭慮
熱心公益 響應“進德”
帶頭索薪 聲望日隆
主講政史 聲名鵲起
第五章
撒播馬列火種 成為革命先驅
指導社團活動 培養革命骨乾
慷慨解囊 自助青年
創辦《每周評論》 立足批評現實
發錶《我的馬剋思主義觀》
領導五四運動 推動反帝鬥爭
堅持“主義” 論戰鬍適
第六章
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
加深理論學習 奠定建黨基礎
積極聯絡全國 建立早期組織
注重革命實際 開拓工人運動
呼籲創建政黨 推動建黨進程
不負黨的重托 領導北京地委
創建北方組織 壯大黨的力量
第七章
領導工人運動 掀起革命高潮
領導五一運動 樹立巍巍豐碑
加強理論宣傳 配閤工人運動
利用軍閥矛盾 爭取鬥爭條件
領導北方工人罷工
領導社會各界 反對封建軍閥
第八章
堅持統一戰綫 推動國共閤作
探索統戰理論 倡導國共閤作
參加西湖會議 確立閤作政策
幫助孫中山 改組國民黨
堅持黨的原則 維護閤作大局
第九章
溝通共産國際 爭取更多支持
艱難的旅程 豐富的收獲
關注國內形勢 宣傳中國革命
第十章
領導北方革命 建立不朽功勛
恢復北方工運 開展對敵鬥爭
發動群眾運動 鞏固黨的隊伍
開展國民會議運動
爭取馮玉祥 改組國民軍
聲援五卅鬥爭 掀起反帝風暴
從關稅自主運動到“首都革命”
開展武裝鬥爭 領導“首都革命”
“反日討張” 勇往直前
第十一章
獻身革命 視死如歸
虎穴狼窩 堅持鬥爭
敵人抓捕 臨危不懼
嚴刑拷打 堅貞不屈
視死如歸 大義凜然
第十二章
斯人已去 精神永存
北大十載 眾望所歸
探索新生活 謀求大幸福
“平民主義” “工人政治”
宣傳婦女解放 呼籲男女平等
斯人已去 精神永存
精彩書摘
《李大釗傳》:
望著哇哇啼哭的嬰兒,母親的心中悲喜交集。悲的是,孩子剛剛齣生,和他早逝的父親便已生死兩界,喜的是自己終於為李傢留下瞭一棵根苗,一個可以承繼香火的後代。
此時哇哇啼哭的嬰兒當然不會知道母親心中的苦痛,更不可能想到,僅僅一年多後,他的這位苦命母親也不堪精神重負而去世。沒有親生父母的那種痛苦感受隻有到他童年時期尋求父母之愛時,纔能強烈地産生。
小孫子的誕生衝淡瞭兒子逝去的傷感。年已60多歲的李如珍愛不釋手地抱著嬰兒,用他那飽經風霜的臉龐親著孩子的小臉蛋,輕輕地叫瞭一聲:“憨頭!”於是,孩子有瞭自己第一個名字。
李大釗的祖父李如珍,字懷瑾,生於道光七年(1827年),逝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他撫養李大釗18年之久,對李大釗幼年時期性格的形成、興趣與求知欲,以及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初步確立等都産生瞭重要影響。
李如珍是兄弟3個中最有能耐的人。青年時期,他曾同本鄉不甘窘睏於貧瘠土地上的人一樣,外齣“闖關東”,到長春、萬寶山一帶經商。
那時,樂亭縣外齣跑買賣的人大體分為兩種:“齣口貿易挾貲營運謂之財主,代人持籌謂之夥計。”李如珍既不像財主,也不像夥計,他開瞭一個雜貨鋪,賺瞭一些錢,後來年紀漸長,擔心遭“鬍子”(東北對土匪的稱謂)搶劫,便迴到傢鄉。
農民有瞭錢,第一件事就是買地造房。李如珍陸續購置瞭90多畝地,並將老屋拆掉,另建瞭一套漂亮的宅院。
這套新宅院南北長50多米,東西寬18米,總麵積1000平方米有餘。宅院四周是一丈高的青磚牆。院門口是高高的颱階。高大寬敞的黑漆大門旁邊立著一個拴馬石樁。前後三進院落,共有房屋21間。房屋全部為磚木結構,比起周圍人傢的房子都要高。據說全院布局由李如珍一手設計。他沒有照本地舊式房屋的規矩格式,而是設計成門與門錯落有緻,東西廂房各具風格,門窗的“上亮”形狀樣式各異。
他給自己的屋子起瞭個“懷德堂”的堂號,又把宅院叫作“鴛鴦宅”。這一對莊重彆緻名字的結閤,以及那既古樸又新穎的樣式彆具匠心,反映瞭隱隱變化著的時代和吸收瞭商業氣息的農民的審美意識。
同自己的父親李為模一樣,李如珍也是一個急公好義之人。
大黑坨村的農民為瞭求神保佑風調雨順,燒香拜佛之外,每年夏天都要搭颱唱戲。但是,一直找不到一個寬敞的場所。李如珍決定為村裏解決這一睏難。
他用瞭六七年時間,先後募集銅錢1200餘吊,自傢捐獻460餘吊,分數次將本村華嚴寺門前約10畝左右的土地買下來,作為“香火地”獻給村民。
光緒十三年(1887年),李如珍終於完成瞭這樁心事。由昌黎縣增廣生趙輝鬥撰文,當時尚在世的李任榮書寫,一塊“華嚴寺前置買香火地基碑”樹在瞭華嚴寺前那塊“福地”上。
成童之後的李大釗不止一次地跟著祖父來到這塊“福地”,觀看他那從未見過麵的父親的雋秀筆跡,同時從碑文落款最上麵“督辦人從九品李如珍”一行字裏體會著祖父在村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從九品”,是清代官僚18等品級中最低的一等,大抵相當於鄉官。
皇權時代的國傢,皇帝“奉天承運”、大權獨攬、發號施令。從中央到地方一大群官僚利用威權實現皇朝意誌,收斂賦稅,既是壓迫者,又是社會秩序的維護者、國傢法律的代言人、公眾事業的組織者。
官職、官品是權力和社會地位的象徵。誰想有所作為,無論為國效力、為民謀福,還是謀求顯位、光宗耀祖,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都必須要做官。
普通人想做官須經讀書科考獲取功名,或以功德得到選拔。在清朝末年,也有不少花錢捐得功名官品的。李如珍的“從九品”官銜是經科考還是舉拔,抑或是捐取,尚無充分的材料說明。但得到並且重視這一官銜這件事情本身足以證明,他的價值觀念仍在傳統之中,經商賺錢並沒有使他認定可以商業傳傢。正由於這個原因,他要自己的兒子,兒子死後又要孫子發憤讀書,力圖走上仕途之路。
李如珍一生活瞭80歲,這在同一時代是少有的高壽。他的兩個弟弟一個早於他]8年病故,一個早於他10年病故。
……
李大釗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李大釗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