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敬隐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法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位长期被遮蔽的重要人物。著名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张英伦寻访欧洲各大图书馆,首次披露大量未公开的史料,撰写成《敬隐渔传》,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传主短促如闪电,却闪动过刹那光辉的传奇一生。
作者简介
张英伦,作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和翻译家。
一九六二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专业。一九六六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外国文学函授中心校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旅法学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著有《法国文学史》(合著)、《雨果传》、《大仲马传》、《莫泊桑传》等。译有《茶花女》(剧本)、《莫泊桑文集》(卷一、卷二)、《梅塘夜话》等。主编有《外国名作家传》(三卷)、《外国名作家大词典》、《外国中篇小说丛刊》等。
致力于外国名作家传记写作,作品以资料丰富、研究精深和饶有文学兴味的笔法见长,广受读者欢迎。
目录
第一部 奇特的出身
第一章 出生解谜
第二章 虔信之家
第三章 白鹿修生
第四章 悲欢成都
第二部 奇特的才华
第一章 “隐渔”辨析
第二章 上海工专学生
第三章 创造社中坚
第四章 两地书
第五章 文研会准会员
第三部 奇特的贡献
第一章 从上海到维尔纳夫
第二章 奥尔加别墅的倾谈
第三章 里昂的良好开端
第四章 把克利斯朵夫领进中国
第五章 诚挚的生日献礼
第六章 把鲁迅推向世界
第七章 敬译《阿Q正传》漫评
第八章 一部译作联结两个伟人
第九章 诡秘的杂音
第十章 “一封信”水落石出
第十一章 祖国,睡狮醒来!
第四部 奇特的病症
第一章 巴黎,别样的生动
第二章 “圆屋顶”的金发女郎
第三章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家作品选》
第四章 美的痴迷
第五章 拯与罚
第五部 奇特的结局
第一章 重燃生命之火
第二章 神秘的消逝敬隐渔年谱
敬隐渔年谱
后记
精彩书摘
《敬隐渔传》:
米歇尔·鲁阿这篇专文经《鲁迅研究月刊》披载后,广被认可。有研究者甚至统计出《圣经》中直接提到鱼的地方有五十四处之多,证明她的见解精辟。
笔者一九八二年访问法国时曾有幸和米歇尔·鲁阿女士晤面,并在巴黎近郊奥贝尔维利耶市的一家咖啡馆露天座上长叙。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米歇尔·鲁阿开始在法国著名比较文学家艾强伯(Rene Etiemble,1909-2002)指导下准备关于西方诗歌和中国新诗歌关系的论文答辩。后来陆续发表了《墙上芦苇: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中国诗人》《中国人民诗人》等专著。六七十年代,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是法国毛主义运动的活跃人物。她个人和以她为核心的巴黎第八大学鲁迅研究小组,对鲁迅作品在法国的翻译和研究起到过推动作用。她自然也关注鲁迅作品的法文译者敬隐渔。戈宝权让笔者翻译的里昂中法大学协会雷宾会长给罗曼·罗兰的那封信,就是米歇尔·鲁阿从罗兰夫人那里取得,提供给他的。我在里昂市图书馆看到了这份文件,页边还留有米歇尔·鲁阿记述此事的亲笔旁注。
不过,我不得不遗憾地说,在敬隐渔名字的来源这个问题上,这位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的学者陷入了误区。
基督教家庭的孩子都有一个受洗名,与家庭的姓氏组合成完整的姓名。这受洗名通常由父母在圣人列表中给孩子选取,包括《圣经》中的各位圣人、被教廷祝圣的人以及教会认为深受天赐真福者,例如约瑟、大卫、保罗、彼得。这个传统在一百多年前敬隐渔出生的那个年代还是十分严格的。
羔羊、鱼、鹈鹕、凤凰、公鸡、母鸡、鹰、鹿、蜗牛,在基督教《圣经》提到的吉祥动物中,鱼的确占有一个显耀的地位。《新约》约翰福音第六章,耶稣将五张大麦饼和两条鱼祝谢繁衍,不但让五千民众吃饱,还有剩余;因为这一奇迹,民众要拥他为王。鱼于是成为最早的基督徒感恩的象征,希腊文“鱼”(ICTUS)字便是由表示信仰的祷词“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救世主”几个词的词首大写字母构成。不过在基督教教徒选取受洗名的圣者列表中并没有“鱼”,更没有“隐渔”。
再说,洗礼是基督教徒一生中所行的第一个基本礼仪,本意是为了洗净原始的罪恶;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孩子出生后,行洗礼把原罪涤尽早早宜善。像敬隐渔父母这样虔诚的教徒,这件大事肯定在敬隐渔出生后不久就给他办妥了,绝不会拖延到敬隐渔十岁后才由神父去代劳。
……
前言/序言
二〇〇九年四月初的一天,巴黎蒙马特尔高地北麓笔者的寓所。漫长阴冷的冬季之后,终于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窗外,街对面人行道上走过一群户外活动的小学生,像放出笼子的鸟儿,叽叽喳喳,乐乐陶陶,更添一重春意。
我刚在网上淘来一个路易-菲利普时代的书柜,虽是将近二百年前的古董,但红樱桃木的质地,简约的线条,仍透着雅致和淡泊。书柜就放在这临街的客厅兼书房里,射进来的阳光经玻璃柜门反射,斗室显得明亮多了。我和夫人绪光正从过厅的书架上选一些最常用的书,搬过来充实这书柜。忙碌间,她递给我一个文件夹,说:“你的这些宝贝,是不是放在书柜下层的抽屉里?”
这文件夹里保存着昔日良师益友们给我的一些信。我随手打开,一页页地翻着。虽然都是故纸陈迹,有的甚至仅写着片言只语,偶又读之,每张纸面所承载的记忆犹新:在北京大学西语系读书时盛澄华(1912-1970)教授的一页短信,对班里要举行的莫泊桑作品学习心得讨论会提出建言;郭麟阁(1904-1984)教授的一张字条,交代我在法语讲演晚会上讲演时应注意的细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研究生时的导师罗大冈(1909-1998)的几封信,对我的习作详加评点。
一封印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红字笺头的信,映入我的眼帘。那是戈宝权(1913-2000)先生给我的一封信,信文是用蓝色墨水钢笔写的,字迹已有些淡化,但那笔画紧凑、一丝不苟的钢笔行书仍是那么熟悉。宝权先生是俄罗斯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后来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是我敬重的前辈文人。他翻译的普希金名诗《我的墓志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少年时代曾吟诵不倦。从一九六二年北大毕业,到一九八八年负笈旅欧,在二十六年时间里,我和宝权先生同在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有幸经常聆教于他。他曾不止一次和我讨论过涉及法国文学的问题,例如《国际歌》翻译中的问题;偶尔也让我为他翻译一点法文资料。
敬隐渔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敬隐渔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