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幾日後,法船停靠在一處高崖上。這裏彩光閃耀,仙氣湧動,各種符文像繁星在其上空浮動。這是一處聖崖,是用來停靠法船的。
不老山到瞭。這是一段漫長的旅途,雖隻花瞭五日工夫,但每日百萬裏,這便是五百萬裏的路程。
石昊一行人走下船來,踏在聖崖上。法船並未過多停留,待不老山的人都下來後,它便在虛空中留下一道光,消失得無影無蹤。
石昊收迴目光,看嚮眼前的聖崖。這座山崖雲霧翻騰,被祭煉成瞭寶具,散發著寶光,堅固而不朽。這樣一座山崖,隻用來停法船,真是浪費瞭。
這是不老山的外圍區域,並非真正的聖土。
“父親,母親,我來找你們瞭。”石昊自語道。他看嚮前方,眼中飽含著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前方山脈起伏,波瀾壯闊,大片的紫霧蒸騰而起,宛若一條紫龍盤繞著神山,那是祥瑞之兆。石昊希望這“紫龍之兆”能幫助他順利尋到親人。
作者簡介
辰東,起點中文網白金作者,中國作協成員,崛起於網絡文學青銅時代,是當前網絡小說界頗具影響力和代錶性的寫手之一。以《神墓》一文揚名立萬,開創瞭太古戰爭流這一山門。
目錄
第258章 戮神陣
第259章 擒拿仙子
第260章 皇傢寶藏
第261章 懲罰叛將
第262章 昭告天下
第263章 三教求和
第26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265章 獨戰五大尊者
第266章 三教再敗
第267章 絕色雙嬌
第268章 養成
第269章 禁忌存在下界
第270章 上界巨頭之戰
第271章 八域大亂
第272章 尋父母
第273章 上界精英
第274章 天地有缺
第275章 駕臨不老山
第276章 小石怒
第277章 兄弟相見
第278章 謀大法
第279章 得見神靈
第280章 英靈戰場
第281章 與神對抗
第282章 五行山
第283章 不滅的生靈
第284章 團聚
第285章 不老天尊
第286章 柳神戰上界三巨頭
第287章 上界三巨頭敗退
第288章 太古寶界尋機緣
第289章 爭渡岩漿海
第290章 骨完滿
第291章 世界山
第292章 混沌古殿
第293章 群雄奪骨書
第294章 骨書真解
第295章 離去
第296章 月嬋仙子的秘密
第297章 兩代聖女
精彩書摘
《完美世界(8)》:
第258章
石昊讓戰王將城門封鎖,自己一人留在石國皇宮中獨對三教強者。他渾身皇道氣息澎湃,施展鯤鵬法,瞬間將三教修士襲殺瞭一大片。
月嬋仙子、秦侖、丈六這三大高手,見情勢危急,紛紛使齣最強寶術,嚮石昊衝來。
隻見補天術橫空而齣,光輝燦爛,當中夾著的一柄玉劍,直衝著石昊的頸項斬去。補天術一齣,可以“有悔”,能夠補救施法者。
另一邊,秦侖五行神通展現,在那五行環中顛倒乾坤,混亂天地,幾乎演化齣混沌。
丈六通體金黃,一下子生齣十八條手臂,施展“世界神通”,全力鎮壓石昊。
可惜,石昊得皇道果位,實力大漲,他們終究難以將其壓製!
此刻,他勇猛無敵,左手鯤鵬術,右手一株劍氣茫茫的草,再加上三頭六臂,三者疊加,簡直有天下無敵的威勢。
這一次碰撞,秦侖咯血,三位高手都被撞齣去很遠。
石昊皇道氣息暴漲,數十條天龍繞體而鳴,那籠罩他的氤氳霞霧越來越濃鬱,磨滅瞭各種攻擊。
他知道,這三人現在雖然受瞭傷,但一時間還是難以斬殺,因此他沒有繼續齣擊,而是轉迴去繼續襲殺他們帶來的那些人。
與此同時,整個皇宮都在發光,仿佛有瞭生命般自主與石昊産生瞭某種聯係,源源不斷地為他傳送秘力。
皇宮內,三教修士在石昊的攻勢下嚇得全都亡命奔逃。
“怎麼會這樣?!”補天教一位長老悲呼道。
三大高手臉色難看,他們自己雖然還能與石昊相抗,卻難以阻擋眼前這一切。
三人一嘆,大勢已去,此次隻能認栽,否則再這樣下去的話他們帶來的人非被殺光不可。他們倒也果斷,守護己方人馬,迅速退齣這片陣紋即將復蘇的皇宮,逃嚮遠方。
這一役震驚皇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著,也不知道有多少大勢力在等待,他們都沒想到結局竟會是這樣。
小石獨自一人,竟橫掃諸雄,大敗三教,簡直讓人難以想象。
而這一戰還沒有結束。三教分開後,石昊挾無上威嚴皇道,先追西方教,再趕不老山,殺得他們幾乎全部敗亡,隻有主要人物遁走。最後,他更是追著補天教而去,直擊月嬋仙子等,要將他們擒殺。
石國皇都外,龍吟陣陣,大氣磅礴。以石昊為中心,數十條天龍騰起,震動虛空,而後這些天龍全都暴起,嚮前俯衝而去。
這一刻,那一群人充滿瞭絕望,紛紛祭齣法器以及寶術,進行最後的抵擋,不甘就這樣結束生命。然而,這一切並不能改變什麼。隻見真龍橫空,穿透那些寶具,擊散那成片的神通符文,碾軋那些修士。
“嘭!”
二十幾人霎時一命嗚呼。眼看前路在望,很快就要衝齣石都瞭,結果卻被石昊追瞭上來,這讓剩下的人感到絕望與不甘。
餘下的人飛奔到城牆前,騰空躍上黝黑而冰冷的牆體,趕忙施展秘法,想要穿透護城符幕。可惜終究還是差瞭最後一步。石昊展開淩厲手段,將他們掃下城牆,施以緻命一擊。
這是補天教的人馬,城中就剩下這麼一群人瞭。石昊一路追來,死死咬住他們不放,對他們進行瞭一次絕殺。
“哪裏走!”
石昊喝道,周身皇道龍氣並起,數十條大龍騰空而起,一起撲嚮城牆上的一個白衣女子。
月嬋仙子迴眸,美麗的瞳孔若星河炸開,射齣一片符文。符文伴著朦朦朧朧的白霧,竟有湮滅虛空之勢。
“咦?!”石昊吃瞭一驚,心中感嘆這月嬋仙子真不簡單。她美麗的瞳孔中仿佛墜齣一條星河,這種神通她此前從未展現過。
那裏白茫茫一片,將數十條大龍睏住,並且星光流轉,竟將要它們煉化。
不過,她並未戀戰,轉過身去抬起素手,猛力將護城的光幕切開,而後整個人縱身一躍,逃離這座上古就存在的浩大城池。
城牆上有許多兵士,戰王恰好也巡視到此,他們見到這一場景全都吃驚不已,心中感嘆這護城大陣能攔住一般的修士,卻阻不住這個女子。
……
《群星的低語》 一個關於失落文明、未解之謎與宇宙尺度史詩的恢弘畫捲 作者: 佚名(僅以符號“Λ”代指) 齣版社: 寰宇探秘文庫 --- 引言:塵封於時間褶皺中的迴響 自人類仰望星空之初,那片無垠的黑暗便承載著無盡的疑問。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處來?而那些閃爍的光點背後,又潛藏著何種超越想象的文明與力量?《群星的低語》並非一個關於凡人英雄的奮鬥史,它是一部深入宇宙肌理、探索文明興衰的宏大編年史,一捲記載著數個超凡紀元中,那些偉大種族在星際尺度上留下的深刻印記。 本書的核心,聚焦於“大寂靜時代”之前,一個被稱為“先驅者”(The Forerunners)的失落文明所留下的遺跡。先驅者並非神祇,但他們的科技與哲學高度,已經觸及瞭宇宙法則的邊緣。他們曾掌握著恒星間的快速躍遷技術,構建瞭橫跨數個鏇臂的能量網絡,甚至能夠影響局部時空的穩定。然而,如同所有達到頂峰的文明一樣,他們的輝煌最終被更深層次的、更難以理解的力量所吞噬。 第一部:破碎的星圖與符號的解讀 故事始於銀河係邊緣,一個被星際航行者遺忘的廢棄空間站——“卡戎之錨”。考古學傢艾麗婭·文森特,一位執著於探尋“超光速理論失效”原因的理論物理學傢,在一次未經授權的深空探險中,偶然激活瞭卡戎之錨的主控係統。這個係統並未提供預期的技術藍圖,而是釋放齣瞭一段晦澀難懂的、由純粹數學符號構成的“低語”。 這些符號,跨越瞭已知的任何語言學範疇,它們更像是宇宙運行的基本指令集。艾麗婭發現,這些符號記錄的不是曆史事件,而是關於“結構完整性”的警告——一個關於宇宙網格正在被某種內部缺陷侵蝕的警報。 隨著調查的深入,她聯閤瞭來自不同星區的專傢:語言學傢卡爾·澤林斯基,他相信這些符號的排列遵循著某種音樂般的韻律;以及前軍事工程師,現任獨立探險傢的羅南·科爾,他專注於破解先驅者留下的那些威力足以撕裂行星的防禦係統。 他們發現,先驅者並非毀於內戰或資源枯竭,而是遭遇瞭一種“概念性瘟疫”——一種能夠從根本上顛覆一個文明對現實認知的入侵力量。 第二部:時空迷宮與“真理迴廊” 為瞭理解這些符號的真正含義,探險隊必須追溯到先驅者最核心的知識庫所在地——位於核心星係附近,被高維能量場屏蔽的“真理迴廊”。 真理迴廊本身就是一個工程學上的奇跡,它不是一個物理結構,而是一個由穩定引力波構成的動態信息場。進入迴廊的條件極其苛刻,需要精確模擬齣先驅者文明鼎盛時期所使用的能量頻率。 在迴廊內部,艾麗婭一行人麵臨的挑戰不再是物理上的阻礙,而是純粹的認知衝擊。先驅者的曆史記錄以非綫性的方式呈現:他們目睹瞭文明如何從行星級彆躍升至星係級彆,如何馴服黑洞作為能源,以及他們如何開始觸及“創造者”的領域。 然而,最令人不安的發現是關於“熵的逆轉”。先驅者試圖通過某種終極算法來對抗宇宙必然的衰亡,但他們的嘗試帶來瞭一個可怕的副産品——一種“反作用力”,它扭麯瞭因果律,使得某些特定的知識一旦被完全理解,就會立即引發該知識體係的崩潰。 第三部:造物主的陰影與“虛空之歌” 隨著對符號的解讀接近尾聲,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浮齣水麵:先驅者的消亡,並非是自身失敗的結果,而是他們主動“選擇”瞭靜默。他們發現,在宇宙的更高層級,存在著某種“維護者”——並非神靈,而是維護宇宙基本設定的某種古老機製。先驅者對現實本質的過度探索,觸動瞭維護者的底綫。 “虛空之歌”,正是維護者用來清除不穩定因素的工具。它不是一種武器,而是一種認知頻率,一旦被目標文明接收,便會引發係統性的認知瓦解,使目標文明徹底失去存在的意義和連貫性。 艾麗婭和她的團隊意識到,他們正在重蹈先驅者的覆轍。每一個對“低語”的深入理解,都在將他們推嚮虛空之歌的影響範圍。羅南·科爾必須利用他殘存的軍事技術,改造一艘先驅者的信標艦,以便在被完全同化之前,將破解後的警告信息發送到宇宙深處——一個或許仍有希望抵抗的文明前哨。 尾聲:選擇與遺忘 在與時間賽跑的最後階段,艾麗婭做齣瞭一個艱難的決定。她沒有將所有真相公之於眾。她深知,有些知識的分量過於沉重,一旦散播,隻會加速混亂。她選擇性地“重寫”瞭部分核心警告,將其僞裝成關於能源利用的理論缺陷,並植入到數個已知文明的數據庫中。 《群星的低語》最終呈現給讀者的,是卡爾·澤林斯基整理的、經過層層篩選的碎片化記錄。它提醒著後來的探索者:宇宙的浩瀚不僅在於距離的遙遠,更在於我們對“存在”的理解尚且幼稚。每一次對未知邊界的試探,都可能喚醒那些沉睡在星際背景噪音中的,更加古老且不容置疑的法則。 本書以一個開放性的疑問收尾:那些被先驅者主動隱藏起來的、關於“完美世界”的真正形態的記錄,是否依然隱藏在宇宙深處,等待著另一個足夠謹慎,或者,足夠愚蠢的文明去發現?這是一個關於知識的重量,以及麵對不可名狀的宏大時所産生的敬畏與恐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