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世人皆知林徽因的美貌与聪慧,更艳羡她被三个出类拔萃的男子深深爱恋。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林徽画传》以数百张林徽因的照片为参考,再现了林徽因真实而传奇的一生。作者张清平以灵动的笔触深入林徽因的情感世界,镌刻出一个美好独特的精神个体,并进而展现一个群体、一段历史令人神往的风采。
作者简介
张清平,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曾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任教,1995年到河南教育出版社任编辑至今。主要作品有:《现代作家与文学现象》、《黑眼睛的少女》、《竺可桢传》等。长篇传记文学《林徽因》,著于2001年,畅销十年,好评如潮。
目录
生命的春季
长女庶出
欧游踪迹
缘起刹那
年轻的先生
擦肩而过
梁思成的出现
爱情与事业的结合
初遇泰戈尔
携手美国留学
林长民辞世
生命的夏季
婚礼初成
欧洲蜜月游
东北大学组建建筑系
梁启超的医疗事故
结识朱启钤
北总布胡同的足音
《九十九度中》的创作
两对夫妻的交往
太太的客厅
永远的伤逝
难得的好时光
建筑的诗意
穿旗袍的建筑师
石窟与塔的韵律
考古上的重大发现
生命的秋季
战火纷飞的日子
湘黔路上
安家龙泉镇
漫长的迁徙
在李庄
苦难岁月里的光亮
《中国建筑史》初稿完成
死亡通知单
永远美丽的昆明
北归清华园
运筹帷幄组建清华建筑系
生命的冬季
保护北平城
新纪元的开始
照顾沈从文
情系国徽
不息的变幻
城与墙
灵魂的丰碑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年谱简编
林徽因影像
精彩书摘
《林徽因画传》:
长女庶出
林徽音的名字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改为林徽因。只因当时有一个男诗人名叫林微音,“微”和“徽”字形十分接近,人们常常把他们二人的作品搞混。为了与之区别开来,她决定改名为林徽因。她说:“我倒不怕别人把我的作品当成了他的作品,我只怕别人把他的作品当成了我的。”
20世纪30年代,正是林徽因最为明媚美好的岁月。她决意改名,以及改名缘由的说明,明显带有对那位男诗人的睥睨之意,从中也可看到林徽因清高、不同流俗的性格。
幼年时期,林徽因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她的祖父专门聘请了塾师,在家中为儿孙授课。现代文学史上以文言文翻译外国小说著名的林纾(林琴南),当年曾担任林家私塾的国学教师。
民国初年,徽因全家随父亲迁居北京,她与表姐们一起,在培华女中读书。这是一所英国教会学校,校规严谨,校风良好,英语授课,平日住校,周末回家。
徽因聪颖秀丽,既有江南女儿的灵动,又有长女的善解人意,父亲对她十分疼爱。可是,徽因的母亲却日益被父亲冷落。徽因的母亲是个旧式妇女,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她为林长民生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徽因,小女儿麟趾。小女儿麟趾因病天折后,父亲又迎娶了新的姨娘。姨娘为林长民生下了一女四男五个孩子,那之后,父亲几乎很少到徽因母亲居住的后院去。对此,母亲无奈而无助,她时常对着徽因抱怨自己的命苦和数落前院。母亲的哭泣和痛苦的吵闹,在徽因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当时的林徽因正值少女的成长期,目睹母亲和父亲感情日益疏远,她的精神和心理也饱受煎熬。由此,她更加渴求人格自由和独立,这也直接影响了她以后的人生选择。
<二>欧游踪迹
1920年,林徽因16岁。
16岁,正是少女的花季年龄。
这一年,父亲林长民被政府委派,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国代表的名义赴欧洲考察。这是为时一年半的长旅,父亲决定带女儿一同前往。
徽因当时在教会学校培华女中就读,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会话能力。父亲带上徽因,也有助于他在国外的日常生活和交往。
同时,他在信中告诉女儿:之所以“携汝同行”,第一是要她增长见识,扩大眼界;第二是让她有机会了解父亲的“胸襟怀抱”;第三是要她暂时脱离开家庭的烦琐生活,“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一个人来到世间,如同一叶小舟驶入汪洋。林徽因的命运之舟在两个关键时期幸运地有两位父亲为她领航,一位是她的生父林长民,另一位是她后来的公公梁启超。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普通人家的女儿早早嫁为人妇,以觅得人生的归宿。
林微因的父亲志向高远,超脱世俗。他对女儿的期许,决定了林徽因对自己人生的期许。
跟着父亲,林徽因游历了法国、瑞士、德国、比利时的一些城市。
父亲林长民在当年的日记中留下了他们旅欧的足迹。从这些日记片段可以看出,林徽因的父亲是一位既有诗人气质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在瑞士日内瓦,父女同游莱芒湖:“……雨湖烟雾向晚渐消,夕阳还山,岚气万变,其色青绿红蓝,深浅隐现,幻象无穷。积雪峰巅于叠嶂,间时露一二晶莹如玉,赤者又类玛瑙红也……”
在德国,“从法兰克福至柏林,车辆轨道整理亦极有序,不类战败国家气象……麦田方收,耕不失时,沿途千里满地多种松杉,已有二三十年长成之干,森林种植实有远图……”
他不仅关注沿途景色,也同样关注社会经济。他注意到,尽管是“一战”战败国,但德国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令人瞩目:“从前工厂有制造军用品者,如克虏伯之厂,战后工作多制工业机械……克虏伯工人之数战前四万二千人,现在仍四万六千人,不但无减且有增也。”他认为,德国这样的国家,“一时虽受挫折,十年二十年后必将复兴”。
……
前言/序言
林徽因画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徽因画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