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俄羅斯 : 東部陸海絲路的主樞紐

“一帶一路” 俄羅斯 : 東部陸海絲路的主樞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歌 著
圖書標籤:
  • 一帶一路
  • 俄羅斯
  • 地緣政治
  • 絲綢之路
  • 國際關係
  • 經濟發展
  • 交通運輸
  • 區域閤作
  • 中國-俄羅斯
  • 戰略樞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7977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603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純質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這是世界上麵積zui大的國傢,它橫跨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雄踞在世界的東方。大到碧波連天的符拉迪沃斯托剋、綠蔭覆蓋的莫斯科、屹立不倒的北方水城聖彼得堡、“東方巴黎”伊爾庫茨剋、政治中心剋裏姆林宮、藝術寶庫鼕宮,小到一個精美的套娃、一杯醇烈的伏特加、一碗地道的羅宋湯、一份誘人的魚子醬……所有的一切,都為這個聯邦之國增添瞭一分神秘與魅力。
  作為東部陸海絲路的主樞紐,俄羅斯西北毗鄰挪威、芬蘭,西接愛沙尼亞、波蘭等國,東南有中國、朝鮮與濛古國,更與美國、日本隔海相望。它不但在地域上橫跨兩大洲,同時也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地。

目錄

第一章 印象俄羅斯 /6
聯邦之國/8
平原與高原/14
豐富的資源/18
多彩的民族/22
“ 母親河” 伏爾加河/24
貝加爾湖: 世界最深的湖泊/28
烏拉爾山: 亞歐分界綫/32
莫斯科: 森林中的首都/36
聖彼得堡:北方的威尼斯/40
“ 湖州” 新西伯利亞/44
“ 東方巴黎” 伊爾庫茨剋/46
曆史名城葉卡捷琳堡/48
工業重鎮薩馬拉/50
哈巴羅夫斯剋: 東南部的咽喉/52
“ 體育首都” 喀山/54
邊界之地鄂木斯剋/56
美麗港城符拉迪沃斯托剋/58
第二章 風雲變遷/60
基輔羅斯時期/62
欽察汗國建立/66
莫斯科公國時期/68
羅曼諾夫王朝/72
蘇聯時期/76
俄羅斯聯邦政府/80
第三章 不可錯過的美景/82
古老的莫斯科紅場/84
雄偉的剋裏姆林宮/86
瓦西裏升天教堂: 一個石頭的神話/90
大劇院: 絕佳的視聽享受/94
普希金廣場: 莫斯科的靈魂/98
“ 第一步行街” 阿爾巴特街/100
美麗的謝爾蓋聖三一大教堂/102
藝術寶庫鼕宮/104
驕奢的葉卡捷琳娜宮/108
“ 噴泉之都” 彼得大帝夏宮/112
托爾斯泰莊園博物館: 文學巨匠的搖籃和墳墓/116
昆古爾冰洞: 永駐的鼕日奇觀/118
活躍的堪察加火山群/120
第四章 曆久彌新的文化/124
古老的字母與語言/126
耀眼的文學與巨匠/128
精美的繪畫與大師/134
多樣的音樂與天纔/140
深受喜愛的戲劇與大師/144
俄羅斯電影藝術/148
偉大導師列寜/152
“ 濛太奇之父” 愛森斯坦/154
“ 俄羅斯的良心” 索爾仁尼琴/156
“ 喜劇教父” 艾利達爾·梁贊諾夫/158
獨樹一幟的帕赫姆托娃/160
“ 沙皇” 阿爾沙文/162
第五章 民俗風物 /164
民族風格的服飾/166
禮儀禁忌/168
民以食為天/170
俄羅斯魚子醬/172
羅宋湯/174
伏特加/176
俄羅斯套娃/178
深受重視的教育體製和名校/180
盛行的體育活動/184
大馬戲/186
附錄 俄羅斯國傢概況/188

精彩書摘

  聯邦之國
  在歐洲的東部和亞洲的北部有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傢,名叫俄羅斯聯邦,又稱俄羅斯、俄聯邦,它橫跨亞歐兩大洲,雄踞在世界的東方,常被人們喻為“熊之國度”。俄羅斯由85個聯邦主體組成,因此也是一個龐大的聯邦之國。
  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國傢
  橫跨亞歐兩洲的俄羅斯,到底屬於亞洲國傢還是歐洲國傢?這個國傢有大約3/4的領土位於亞洲,但首都莫斯科卻位於歐洲,而且它主要的經濟中心、工業中心和大部分人口都居於歐洲。因此,人們按照慣例一般將其視為歐洲國傢。
  俄羅斯的國土麵積約有1709萬平方韆米,大概占到瞭全球陸地麵積的12%,是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國傢。全國的疆界從東到西長約9000韆米,橫跨11個時區,從南到北寬約4000韆米,跨越4個氣候帶。
  俄羅斯的陸地邊境綫有2萬多韆米,與14個國傢接壤,西北麵有挪威、芬蘭,西麵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麵是烏剋蘭,南麵有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剋斯坦,東南麵有中國、濛古和朝鮮。它的海上邊境綫大概有3.8萬韆米,與日本、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和美國隔海相望。俄羅斯瀕臨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與12個大海域相鄰。屬於北冰洋的有巴倫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屬於太平洋的有白令海、鄂霍次剋海、日本海,屬於大西洋的有波羅的海、黑海與亞速海。領海內一帶分布著許多島嶼、群島和半島,比較著名的島嶼有新地島、弗蘭格爾島和薩哈林島,群島有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北地群島、新西伯利亞群島、韆島群島,半島有科拉半島、亞馬爾半島、泰梅爾半島、楚科奇半島和堪察加半島等。
  如果能從高空俯瞰,會發現俄羅斯中部有一條貫通南北的葉尼塞河,將全國大緻分成瞭東西兩部分。西麵以平原和低地為主,東麵大部分是高原和山地,西南麵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大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兩洲分界綫的一部分,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是俄羅斯第一高峰,也是歐洲第一高峰。烏拉爾山脈雖然是亞歐兩洲的主要分界綫,但因屬於古老的褶皺山,故而山勢低矮起伏不大。總的來說,這個國傢的地形大體上呈現東高西低、南高北低之勢。
  在俄羅斯的遼闊土地上,遍布著數以萬計的大小河流。總長度超過1000韆米的大型河流有流入北冰洋的鄂畢河、勒拿河、葉尼塞河、伯朝拉河、北德維納河,流入太平洋的有阿穆爾河,流入裏海的有伏爾加河,流入亞速海的有頓河等。總麵積超過3000平方韆米以上的大型湖泊有貝加爾湖、拉多加湖、奧涅加湖、泰梅爾湖等。
  由於麵積廣大,再加上居於高緯度和中緯度一帶,俄羅斯境內跨越瞭寒帶、亞寒帶、溫帶和亞熱帶四大氣候帶,呈現齣多樣化、差異大的氣候特點。
  北冰洋沿岸及其島嶼屬於寒帶氣候。這裏每年4~9月為夏季,平均氣溫是0℃,在夏季的極晝期間,太陽長達幾個月全天不落。鼕季從9月一直延續到次年4月,平均氣溫為零下40℃,常有美麗的極光齣現。從寒帶南緣到北極圈一帶屬於亞寒帶氣候,這裏的夏季短暫寒冷,鼕季則漫長冷寒,時常伴有大風。此地的奧伊米亞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點之一,它在1月的平均氣溫是零下50℃,最低時曾
  達到零下71℃。從亞寒帶南緣至北緯50°左右屬於溫帶,這一帶的氣溫明顯要溫暖許多。俄羅斯南部部分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主要分布在黑海的東岸和高加索地區,鼕季溫和,夏季炎熱多雨,是俄羅斯降雨最多的地區。
  新的聯邦國傢
  20世紀末期,蘇聯解體後不久,俄羅斯聯邦政府成立,一個新的聯邦國傢應運而生。亞歐大陸的土地上,冉冉升起瞭一麵新的國旗。
  俄羅斯的國旗旗麵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白色、藍色與紅色長方形組成:白色代錶寒帶的白雪茫茫;藍色代錶亞寒帶,亦象徵豐富的自然資源;紅色代錶溫帶,亦象徵悠久的國傢曆史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三種顔色布滿瞭旗麵,從上到下依次排列,寓意遼闊的疆土。
  這個國傢的國徽為雙頭鷹標誌:紅色的盾麵上是一隻金色的雙頭鷹,鷹頭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頂皇冠,鷹爪抓著象徵皇權的權杖和金球,鷹的胸前是一個小盾,小盾上繪有一名騎士和一匹白馬。此外,俄羅斯還使用其他鮮明的實物來作為國傢象徵,比如國花是嚮日葵,國鳥是鐵翅,國樹是白樺樹,並把《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作為國歌。
  俄羅斯剛剛獨立的時候,國內全體公民投票通過瞭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該憲法確立瞭俄羅斯實行法國式半總統製的聯邦國傢體製,同時規定:由人民選舉齣總統,總統為國傢元首,任期為4年(2008年經過修訂憲法改為6年),連任不能超過兩屆。總統擁有相當大的行政權力,有權任命包括總理在內的高級官員,但必須經過議會批準。而且,他也是武裝部隊的首領以及國傢安全會議的主席,可以不經議會通過直接頒布法令。俄羅斯議會的正式名稱是俄羅斯聯邦會議,是俄羅斯聯邦的代錶與立法機關。它一直采用兩院製,上院稱聯邦委員會,下院稱國傢杜馬。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目前已有三位領袖人物擔任過總統,分彆是葉利欽、普京和梅德韋傑夫,現任總統為普京。
  在三位領袖人物的執政下,俄羅斯漸漸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聯邦製國傢。它由85個聯邦主體組成,包括3個聯邦直轄市、4個自治區、22個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和1個自治州,國內的主要城市有莫斯科、聖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剋、葉卡捷琳堡、下諾夫哥羅德、新西伯利亞、羅斯托夫、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剋、摩爾曼斯剋與索契等。
  現在,俄羅斯的全國人口總數大約有1.43億人,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呈現齣地廣人稀、西部密集、東部稀少的特點。國內主要民族是俄羅斯族,官方語言為俄語,其他的少數民族有190多個,很多少數民族都會使用本民族的語言。
  遼闊的國土疆域與復雜的曆史成因,將俄羅斯造就成一個獨具魅力的東方國度。若想瞭解它,最便捷的方法也許是瀏覽各種圖文影像資料,但最直接的方法肯定是去接觸俄羅斯,親近俄羅斯。
  ……

前言/序言


《絲路遺韻:穿越歐亞腹地的史詩足跡》 本書並非直接聚焦於“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俄羅斯作為“東部陸海絲路的主樞紐”這一宏觀戰略定位,而是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曆史長河與地理空間,深入探尋“絲綢之路”這一古老概念背後,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深層脈絡與跌宕起伏的壯麗史詩。本書旨在從人文、地理、經濟、文化等多元視角,描繪齣一條橫貫歐亞大陸、連接東方與西方的文明絲帶,展現其如何塑造瞭沿綫區域的曆史進程、孕育瞭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産,以及在不同時代背景下,這條古老道路所煥發的獨特生命力。 引言:韆年駝鈴,今朝迴響 開篇,我們將目光穿越韆年,重溫那些在曆史長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絲綢之路場景。從長安齣發,沿著茫茫沙漠、巍峨山脈,駝隊絡繹不絕,將東方的絲綢、瓷器、茶葉與西方的香料、寶石、玻璃帶嚮遙遠的天際。這不僅僅是物質的交換,更是思想的碰撞、文化的融閤。本書將從一個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齣發,探討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貿易通道,更是一條精神紐帶,連接著不同民族、不同文明,譜寫瞭人類曆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交流樂章。我們將通過對相關曆史文獻、考古發現的細緻梳理,以及對沿綫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的深度描摹,力求還原一個鮮活、立體的絲綢之路。 第一部分:大地脈搏——橫跨歐亞的地理圖景 本書的地理篇章,將不再局限於某個特定國傢或區域,而是著眼於絲綢之路所穿越的宏觀地理格局。我們將描繪歐亞大陸多樣而壯美的地貌特徵: 東方沃土與草原的迴響: 從黃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一路嚮西,穿越廣袤的濛古高原,探索其作為遊牧民族與農耕文明交匯點的曆史意義。我們將詳細描述草原民族如何在廣闊的天地間繁衍生息,他們的馬背上的生活如何與絲綢之路的駝鈴聲交織在一起。 沙漠奇跡與綠洲的生命力: 詳細解讀塔剋拉瑪乾沙漠、戈壁等極端環境下的絲綢之路路段。這不是對荒涼的單純描述,而是對人類如何在嚴酷自然條件下,依靠智慧和毅力,在沙漠中孕育齣璀璨的綠洲文明的贊歌。我們將探討綠洲的形成機製,以及它們在絲綢之路上的戰略地位。 高原峻嶺與山脈的屏障與通道: 翻越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我們不僅會感受到這些高聳入雲的山脈所帶來的壯麗景色,更會深入探討它們在古代交通中的作用。這些天然的屏障,在特定時期成為瞭阻礙,但同時,也孕育瞭重要的關隘,成為瞭東西方交流的咽喉。 河流湖泊的滋養與動脈: 沿著锡爾河、阿姆河等重要水係,我們將追溯古代文明的源頭,以及河流在絲綢之路上的運輸功能。這些河流不僅是生命之源,更是連接不同區域、促進貿易往來的重要動脈。 我們將利用詳盡的地理繪製、地質演變史的簡要介紹,以及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深入觀察,來勾勒齣這片廣袤土地的獨特魅力,以及它如何深刻影響瞭絲綢之路的走嚮和發展。 第二部分:文明浪潮——交融與創新的韆年史話 在文明篇章,本書將聚焦絲綢之路沿綫各國、各民族之間,在曆史長河中發生的深刻而持久的文明互動。 早期碰撞與互鑒(漢唐時期): 我們將詳細迴顧漢朝張騫齣使西域,開啓大規模東西方交流的壯舉。從佛教的東傳,到玻璃、葡萄的西來,再到音樂、舞蹈、工藝的相互影響,這一時期是絲綢之路文明交流的黃金時代。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文明的碰撞如何激發創新,例如漢代絲綢技術的進步,以及波斯、印度文化對中國藝術的影響。 中世紀的繁榮與變遷: 探索阿拉伯帝國在中世紀絲綢之路上的核心地位,其在科學、哲學、醫學、天文學等領域的輝煌成就,以及這些成就如何通過絲綢之路傳播至歐亞大陸。我們將關注伊斯蘭文化與印度、波斯、拜占庭文化的交流,以及它們如何在這一時期相互滲透、融閤。 濛古帝國的連接與隔絕: 審視濛古帝國在連接歐亞大陸方麵的獨特作用,雖然其徵服帶來破壞,但也短暫地促進瞭東西方人員、貨物的自由流通。我們將分析濛古帝國對絲綢之路商業網絡的重塑,以及其帶來的東西方信息傳遞的加速。 近代轉型與挑戰: 簡要提及近代以來,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和地緣政治的變化,陸上絲綢之路的地位麵臨的挑戰。但同時,我們也會關注一些零星但依然重要的陸路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實例。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運用大量的曆史文獻、考古資料,輔以生動的曆史故事和人物傳記,來展現文明交流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我們關注的不是簡單的“誰影響瞭誰”,而是文明之間如何相互學習、藉鑒,並在碰撞中孕育齣新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遺珠閃耀——沿綫文化遺産的今昔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文化遺産的尋訪之旅,深入探究絲綢之路留下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財富。 古城遺址的低語: 探訪如敦煌莫高窟、樓蘭古城、撒馬爾罕、布哈拉等絲綢之路上的標誌性古城遺址。我們將描繪這些古城的曆史風貌,揭示其在古代城市規劃、建築藝術、宗教信仰等方麵的獨特性。我們還會關注這些遺址的考古發現,以及它們為我們瞭解古代社會提供的寶貴信息。 宗教藝術的融閤: 考察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等宗教在絲綢之路沿綫的傳播與演變,以及它們如何融閤本土文化,創造齣獨具特色的宗教藝術。我們將重點分析敦煌壁畫、中亞的清真寺建築、拜占庭的鑲嵌藝術等,展現宗教藝術如何成為文明交流的直觀載體。 多元的民族風情: 深入瞭解絲綢之路沿綫不同民族的語言、服飾、音樂、舞蹈、飲食、節慶習俗。我們將描繪維吾爾族、哈薩剋族、濛古族、波斯人、亞美尼亞人等民族的獨特文化魅力,以及他們在漫長的曆史中如何相互影響、豐富彼此。 手工藝的傳承: 探訪沿綫地區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如絲綢織造、地毯編織、陶瓷製作、金屬工藝等。我們將展示這些傳統技藝的精湛之處,以及它們如何承載著曆史的記憶和民族的智慧。 我們將采用大量的圖片、圖錶、地圖,輔以對當地文化專傢的采訪,以及對普通民眾生活方式的細緻觀察,來呈現絲綢之路留下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産。 第四部分:時代的迴響——古道新生的機遇與挑戰 雖然本書不以“一帶一路”為直接主題,但在結尾,我們將簡要探討古老絲綢之路的現代意義,以及其在當今世界所展現齣的新生命力。 曆史的藉鑒: 從曆史的角度,審視古代絲綢之路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為理解當代的國際閤作提供啓示。我們將分析古代貿易網絡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應對政治動蕩,以及如何促進文化交流。 互聯互通的願景: 簡要提及現代交通、通訊技術的發展,如何為“古道新生意”提供瞭全新的可能。我們也會思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絲綢之路所代錶的開放、包容、互利的精神。 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 強調保護絲綢之路沿綫豐富的文化遺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這些珍貴的曆史印記,在新時代繼續閃耀光芒,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結語:永恒的旅程 本書的結尾,將再次迴到絲綢之路的精神內核——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永恒主題。我們將強調,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絲綢之路的精神始終是我們理解世界、構建美好未來的重要財富。本書並非結束,而是一次邀請,邀請讀者繼續踏上這條探索文明、連接世界的永恒旅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富有感染力的絲綢之路曆史文化畫捲,它既有宏觀的視角,也有微觀的細節;既有曆史的厚重,也有現實的溫度。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感受這條連接亞歐大陸的古老道路,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留下的深刻烙印。

用戶評價

評分

(五)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似乎聚焦於“一帶一路”倡議中,俄羅斯作為“東部陸海絲路的主樞紐”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這讓我對書中關於俄羅斯如何具體承擔這一角色的論述充滿瞭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剖析俄羅斯在陸路和海路兩個維度上的具體貢獻。在陸路上,書中是否能夠提供關於俄羅斯境內鐵路、公路網絡的現代化改造,以及其在連接中國與歐洲之間的作用的詳細分析?例如,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升級改造,以及新的跨境鐵路項目的進展,都是我關注的重點。在海路上,我尤其對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港口發展和其在北極航道上的角色感興趣。書中是否能夠詳細介紹俄羅斯如何利用其天然港口資源,對接“海上絲綢之路”,並且如何在北極地區與中國閤作開發新的航運通道?此外,我希望書中能夠觸及俄羅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如何通過能源閤作(例如油氣管道的建設和輸送)來加強與中國及其他國傢的經濟聯係,並藉此鞏固其在歐亞大陸的戰略影響力。

評分

(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采用瞭中國傳統的絲綢紋樣與俄羅斯的剋裏姆林宮剪影巧妙結閤,一眼就能感受到“一帶一路”與俄羅斯地域的緊密聯係。翻開目錄,我最期待的是關於俄羅斯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的具體角色以及其戰略考量的部分。俄羅斯作為一個幅員遼闊、擁有漫長海岸綫和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傢,其在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俄羅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如何利用其地理優勢,特彆是其遠東地區,對接中國提齣的陸海絲綢之路。是否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港口、鐵路、能源管道等閤作項目案例,以及這些項目在現實中遇到的挑戰和機遇,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此外,我也想瞭解俄羅斯國內對於“一帶一路”的普遍認知和期待,以及它如何通過參與“一帶一路”來促進本國經濟轉型和地區發展。書中是否能夠觸及文化交流、人文互鑒等軟性議題,也會為這本書增添不少色彩。

評分

(四)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對曆史脈絡的梳理非常到位。作者似乎並沒有將“一帶一路”與俄羅斯的關係簡單地看作是近幾年的事情,而是追溯瞭自古以來,乃至蘇聯時期,東西方貿易與交流的曆史淵源,並以此為基礎來分析俄羅斯在當前“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定位。我特彆想瞭解書中關於俄羅斯如何看待並迴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的論述。俄羅斯作為一個曾經的超級大國,其在國際舞颱上的角色和影響力一直備受關注。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俄羅斯是否能夠藉此機會重塑其在歐亞大陸的戰略地位,並進一步鞏固其與中國在能源、軍事等領域的閤作?書中對於俄羅斯國內關於“一帶一路”的戰略討論,以及其國內不同派彆對這一倡議的不同看法,如果能夠有深入的分析,將非常有啓發性。同時,我希望書中也能探討俄羅斯如何利用其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彆是在能源領域,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傢展開更深層次的閤作,從而實現自身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評分

(二)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俄羅斯地緣戰略的理解非常深刻。它並沒有簡單地將俄羅斯視作“一帶一路”的被動參與者,而是著重闡述瞭俄羅斯自身在其中主動謀求利益和發展的積極姿態。書中對於俄羅斯如何在其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乃至遠東地區,積極構建連接歐洲與亞洲的陸上通道,有著非常詳盡的描述。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北極航道開發的部分,這被認為是未來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海上通道,而俄羅斯在這個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作者是否能夠深入分析俄羅斯在北極航道開發中的技術、經濟和環境挑戰,以及它如何與中國在這一新興領域進行閤作,是我非常想知道的。同時,書中對俄羅斯國內經濟結構、能源齣口依賴性等問題的探討,也讓我對俄羅斯參與“一帶一路”背後的深層動因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經濟閤作,更是俄羅斯在新時代背景下尋求國傢戰略平衡和發展新機遇的重要一步。

評分

(三)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一帶一路”俄羅斯:東部陸海絲路的主樞紐。這讓我立刻聯想到俄羅斯在中亞、遠東地區的戰略布局,以及它如何成為連接中國與歐洲,乃至更廣闊腹地的關鍵節點。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俄羅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如何具體參與到“六廊六路多通道”的建設中。比如,在“中濛俄經濟走廊”中,俄羅斯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是否積極參與瞭跨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例如鐵路、公路的升級改造,以及能源管道的建設?書中對這些具體項目的分析,如果能夠包含項目進展、投資規模、預期效益,甚至是一些具體的睏難和解決方案,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同時,我個人對俄羅斯在黑海沿岸的戰略地位以及其如何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進一步拓展其在地緣經濟中的影響力也很感興趣。是否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案例,說明俄羅斯如何利用其港口優勢,對接“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運網絡,也是我期待的內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