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我国1950年代建立的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之一,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者通过建立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对其进行了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考察,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以及碳收支等的系统研究。作为科技部973和863项目的内容,《天目山植被:格局、过程和动态》对全球关注的成熟森林的碳水耦合等机理,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作了系统总结。在植被生态、自然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江洪,生态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后,加拿大Alberta大学遥感和生态模型博士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导,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教授和联邦自然资源部研究员,美国保护生物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现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科技数据共享平台“全球变化集成模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担任《国际遥感学报》编委,《植物生态学报》编委,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兼职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有机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主任,浙江省政府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全球变化生态模型模拟、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生态和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主持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四十多项研究项目,发表论文380多篇(其中SCI和EI论文180多篇),论文SCI引用2000多次;撰写和编著专著15部(其中英文5部),主持和合作主持多次国际会议。获中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省级科技一等奖2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简介
1.1 自然地理条件
1.2 生物资源
1.3 天目山植被及土壤类型特点
第2章 天目山生物多样性特点
2.1 天目山植物多样性
2.2 天目山动物多样性
第3章 天目山植被定量排序聚类和演替分析
3.1 天目山森林植被概述
3.2 天目山植被的定量排序与聚类
3.3 天目山植被演替
第4章 天目山植被遥感分类和动态
4.1 天目山植物区系的演变过程
4.2 天目山植被遥感分类
4.3 天目山植被动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5.1 引言
5.2 研究区概况
5.3 研究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第6章 天目山植被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
6.1 天目山植被生物量估算
6.2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碳储量动态
6.3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天目山毛竹林的扩张
7.1 毛竹林扩张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7.2 数据准备
7.3 研究方法
7.4 遥感分类结果及检验
7.5 近30年天目山竹林扩张过程
7.6 毛竹扩张的原因及对策
7.7 近30年天目山森林碳储量变化
7.8 小结
第8章 天目山典型树种生理生态特点
8.1 天目山典型树种的光合作用特性
8.2 天目山典型树种的叶绿素荧光和相对叶绿素含量
8.3 天目山阔叶混交林的水分生理和稳定同位素监测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天目山阔叶混交林能量和水分平衡
9.1 天目山阔叶混交林通量观测系统
9.2 天目山阔叶混交林水汽通量
9.3 天目山阔叶混交林能量通量
第10章 天目山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碳收支过程
10.1 碳通量观测铁塔和观测仪器
10.2 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特征
第11章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分析
11.1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法的分析
11.2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呼吸特点分析
第12章 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
12.1 观测设施
12.2 观测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现在全世界科技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要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通过获取大时空尺度上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使更准确评估不同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源与碳汇成为可能,为建立和完善碳汇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以古老大树为主要特点的天目山森林植被体现了典型的老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不仅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一个很重要的基地。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了老森林依然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推翻了经典理论中关于年轻的森林吸收大气中C02能力比较强,老龄森林一般处于碳平衡状态的学说。比较典型的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周国逸教授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关于广东鼎湖山地区老龄森林土壤有很强的积累碳的能力的重大发现。在世界各地,陆续有Carey等人通过实测在北落基山脉的老龄森林发现碳收支结果比模型预测的高出50%~100%;Knohl等在德国中部的一片250年的老龄森林中也发现了其固定大气中C02的能力比较强;S.Luyssaert等通过处理来自全球519块样地的文献数据验证了老龄森林是碳汇的这一观点。不过这519块样地全部来自温带和寒带的森林,没有包括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老龄森林,主要是由于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老龄森林的通量站点少的缘故。鉴于全球一半的森林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以看出研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老龄森林碳通量刻不容缓。天目山定位站的建立,为验证中国中亚热带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通过生态站网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观测与评价体系,准确测算生态系统功能物质量及其价值量,一方面为按生态质量进行补偿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进一步促进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为开展绿色GDP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国家将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量化科学依据。以此为基础的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价不仅是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也是构建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键。
天目山植被:格局、过程和动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天目山植被:格局、过程和动态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