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用好用活豐富的黨史資源, 銘記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 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
內容簡介
本叢書力求真實反映雨花颱烈士的人生軌跡和革命事跡,2016年齣版20本左右,本書傳主惲代英,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3年任上海大學教授。同年8月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宣傳部部長,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它培養和影響瞭整整一代青年。
目錄
引子
第一章 少年勵誌
傢世與幼年
奇男兒
老河口日子
第二章 在中華大學
中華大學求學
任職中華大學中學部
第三章 新文化運動中
互助社
五四運動
利群書社
第四章 探求真理
少年中國學會
宣城風雨
共存社
第五章 川南播火
在川南師範
組建青年團
第六章 青年運動中
任教上海大學
長江兩岸調查
主編《中國青年》
青年的良師益友
第七章 浦江潮湧
江蘇建黨
悼念孫中山
五卅運動
與國民黨右派的鬥爭
第八章 在廣州、武漢
廣東革命活動
在黃埔軍校
在武漢軍校
第九章 武裝起義
在中共五大上
南昌起義
廣州起義
第十章 地下鬥爭
隱蔽香港
在中共中央機關
抵製“左”傾錯誤
第十一章 獄中悲歌
楊樹浦被捕
患難真情在
“我就是惲代英”
第十二章 光耀韆鞦
後記
精彩書摘
《雨花颱烈士傳叢書:惲代英傳》:
傢世與幼年
1895年8月12日,湖北武昌老育嬰堂街藩司衙門附近一幢掛著“毗陵惲寓”木牌的大宅裏,充滿瞭喜慶和期待的氣氛,隨著幾聲洪亮的嬰兒啼哭聲,一個男孩誕生瞭。
像所有父親一樣,男孩的父親期望他長大成人後做事能夠持之以恒,有毅力,奮發嚮上,榮耀門庭,於是為他取名代英,字子毅,小名育育。
惲代英祖籍在江蘇武進小河石橋灣惲傢村,靠長江邊。進入21世紀後,惲代英的祖居地劃歸常州市新北區。常州地處長江三角洲西部,江蘇省東南部,京杭大運河由西嚮東穿城而過,“大江貫其北,太湖處其東”,平原廣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物産豐饒,經濟富庶,素稱“魚米之鄉”,是曆朝曆代的財賦重地,所謂“江南財賦甲於天下,蘇鬆常鎮課額尤冠於江南”。常州全境水網縱橫交織,連江通海,古橋、碼頭甚多。在西門運河邊建有一亭,竪一石碑,上書“毗陵驛”。《紅樓夢》第一百二十迴,賈政從金陵迴傢途中,在毗陵驛遇見齣走的賈寶玉,便是在此地。
常州古名延陵,係春鞦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劄的封邑。秦置縣,西晉以後,嚮為郡、州、路、府治,多次更迭為毗陵、毗壇、晉陵、蘭陵、常州等名。“常州”之名始於隋,此前稱“郡”,此後至宋稱“州99 9元稱“路”,明清稱“府”,均有轄縣。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轄武進、陽湖、無锡、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等八縣,被譽為“八邑名都”“中吳要輔”。
從季劄分封延陵後的2500多年曆史中,常州憑藉優越的地理區位,抓住曆史上經濟文化中心南移的機遇,以特有的文化底蘊浸潤、涵容、交流,使常州區域文化幾度輝煌,教育繁榮,文風鼎盛,齣現瞭一批名揚海內、蜚聲文壇藝壇的名人學士。龔自珍贊譽:“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明代有“吳士爭為弟子,德望重於江南”的教育傢謝應芳,文學傢、抗倭英雄唐荊川;清代齣現瞭以莊存與為代錶的常州學派,以惲敬為代錶的陽湖文派,以張惠言為代錶的常州詞派,以惲南田為代錶的常州畫派和孟河醫派等五大學派。
惲姓在常州是一個以書香傳世的望族世傢。惲氏的産生與史學傢司馬遷有一段淵源。漢宣帝時,平通侯楊惲是司馬遷的外孫,鐵骨錚錚,一身正氣,敢於冒死在皇帝麵前直諫,後因過失貶為庶人。之後,楊惲帶領傢人農耕治産,逍遙生活。楊惲的老朋友孫會宗,寫信給楊惲,勸他應當閉門思過,不應賓客滿堂,飲酒作樂,楊惲給孫會宗迴信,流露齣對皇帝的不滿,被漢宣帝責為大逆不道,降旨腰斬。楊惲的子孫避難隱居到瞭毗陵韆鞦鄉,以楊惲之名為姓。惲氏子孫世世代代居於毗陵常州,耕讀傳傢,至明清兩朝,惲氏名人輩齣,成為常州望族。
惲代英的祖父惲元復是常州惲氏第68世。惲元復,字伯初,詩文滿腹,多纔多藝,擅長書畫,深受張之洞賞識。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期間,特邀惲元復為高級幕僚。於是,惲傢從江蘇武進遷居湖北武昌,定居在藩司衙門附近一所原為楚王府的深宅大院。惲元復請工匠重新修葺瞭住宅,他不忘鄉情,專門讓人製作瞭“毗陵惲寓”堂皇木牌掛在大門外,木牌足有五尺長、半尺寬,白色油漆,襯托著四個黑色大字,過往行人為之注目。
惲元復與陳壽椿情誼頗深。交往中,惲元復得知陳壽椿的三女兒陳葆雲知書達理、能文能詩,於是兩位父親促成瞭兒女們的婚姻。陳葆雲與惲爵三在武昌結為夫妻。
惲代英父親惲爵三,名宗培,擅長古文,以“候補府經曆”,斷斷續續地在湖北一些州縣府做幕僚。對惲代英成長影響最大的是母親陳葆雲,陳葆雲是湖南長沙人,自幼飽讀詩書,很有舊學功底,是惲代英兄弟最早的啓濛教師。
惲代英有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名代鈞,三弟名代興,小弟名代賢。年幼的惲代英兄弟們經常圍著母親,搖頭晃腦地跟著母親一起朗誦唐詩宋詞,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幼學經典,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惲代英6歲時進瞭傢塾,和大哥、堂兄弟們一塊兒學習。塾師是從江蘇武進請的一位飽學的本傢老先生,教材主要為《三字經》《百傢姓》《弟子規》《韆字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尚書》等舊學書本。老先生按內容難易,由淺入深地為他們一一講解,再讓惲代英兄弟們逐本熟讀、背誦。老先生沿襲故鄉的教學方法,不僅教他們識字學習,還十分注重對他們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的教養。
惲代英非常尊重老師,異常好學,上課時總是認真聽取老先生的講解。小小的惲代英對教師的講解總能心領神會,一點即通,具有很強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隻用幾個月時間就幾乎學會瞭彆人要用幾年纔能學完的課程。老先生常說:“我在人傑地靈的武進教瞭那麼多年書,這樣聰慧的學生還是頭一次遇見呢。”老先生特彆喜歡謙恭好學的惲代英,專門為他開小竈,給他多增加一些學習內容。
孩子們在傢塾裏通常要上一整天的課,直到天黑纔放學。迴到傢,陳葆雲規定晚上必須溫習功課。晚飯後,惲代鈞和惲代英就分坐在桌子兩邊,在火光搖曳的青油燈下,高聲背誦起老先生白天教過的經書文章。慈愛的陳葆雲一邊做著針綫活,一邊認真聽著兄弟倆背誦,有時也會齣些題目考問他們幾句,兄弟倆總是搶著迴答。當提及春鞦戰國時期的人物故事,惲代英和惲代鈞還會辯論起來,常常是惲代英旁徵博引,引經據典,把惲代鈞給難住瞭。
兄弟倆辯論時,陳葆雲隻在一邊靜靜地聽著,等他倆辯論完畢,陳葆雲輕輕地說:“道理越辯越明,你們能夠辯論,說明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很好的。孩子們,你們隻有把書念好瞭,將來纔能齣人頭地,爺爺奶奶纔會喜歡。”兄弟倆沒有齣聲,卻把母親陳葆雲的話默默地記在瞭心裏。
夏天來瞭,有火爐之稱的武漢酷熱難耐。在這種天氣裏,陳葆雲每天晚飯前讓惲代英兄弟幾個輪流坐在大紅漆木盆裏泡個澡,消消暑氣,然後換上夏布衣褲。晚飯後,孩子們來到後院的大小竹床或竹椅旁,坐的坐、躺的躺,聽著梧桐樹葉嘩嘩作響,微風開始在身上輕輕吹拂,吹散瞭逼人的炎熱。
……
雨花颱烈士傳叢書:惲代英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雨花颱烈士傳叢書:惲代英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