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女性为主 热爱心理 希望了解自己的16-35岁女性人群 自己,人生难解之题
那些星座、鸡汤、励志书没有告诉你的事情,你会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懂心理的好朋友友心人主编、联合创始人柯晗诚意之作
简单心理创始人简里里
心理科普作家沉默的马大爷
《城市画报》主编杨凡
记者、专栏作家淡豹
作家方悄悄
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一生中总有许多谈不上要见心理医生,却长期困扰心灵,不大不小地影响着生活和情绪的烦恼或怪癖,比如:有一个让自己懊恼数十年的名字,恋床恋家、不敢贸然留宿在外,害怕一个人吃饭;又有在和他人互动联系中的偏听偏信,如相信门当户对是爱的真理,或是没有爱情就要发疯;甚至有些人会为所谓常识左右着人迷失自我,比如相信“能卖钱的经历才是有价值的”“女人30岁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了”“内向人是不适应这个社会的”。这些都是心理亚健康状态。《看自己,现代症的心理解剖》以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融入温和的文学描述,温柔剖析心理亚健康状态,帮助读者了解到:世上有这么多的人,我们怀抱着各自的问题散落世上,成为璀璨人世中或明或暗的点,这才称为世间百态。
作者简介
柯晗,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认知神经学博士,国家心理咨询师,知名女性和女权心理学科普作者。心理学科普公众号友心人主编和联合创始人。中国日报、澎湃新闻、东方早报、城市画报等青年知名媒体专栏作者及科学撰稿人。
目录
第一章 拥抱内在的小孩
你的一切不被主流价值认同的情绪反应一点错也没有。错的不是你,而是不愿自我接纳的那个内在孱弱的小孩儿。
氏名认同缺失
接受我们自己。是我们的身体在引领名字,只要你能使它发光,最普通的汉字也会被铭记。
彼得潘症候群
真正的活力是一刻不停地期盼着看到蜕变后的新的自己。一个拒绝面对人生的人怎还敢奢望最终有所获得。
进食孤独恐惧
一切恐惧都来源于孤独。而真正的孤独,是束手无措,无能为力,只能任凭自己被世界淹没。
味觉与本我
我们对劣质、粗糙垃圾食品无以名状的热爱,无他,只是因为那是来自我们儿童时期的味觉回忆。
唯有食欲与心不可掩饰
饕餮之欲与心的渴望紧密相关,而向之吐露的一切秘密都不可能被掩饰。
名为“我”的鬼
在缤纷的物质文化中,沉迷于独属概念的我们,在乎的不是物,而是自己那唯有在这些外物的包裹下才能确认的、越来越模糊的“自我”。
心的房间和安全依赖
没能建立安全依赖不一定就会变成别扭、纠结又偏激的大人。因为,你总将长大并遇见各种在实验室里无法设计的事情和人,得到许多难以测量的感悟,没人敢说你一定比谁们能得到的快乐少。
拖延症的真相
需要抢救的不是拖延症,而是身为人类的我们队高效主动工作场景的过度幻想。
颠倒众生的抑郁
如果不幸漫长的一生中偶然陷落抑郁之中,在康复到来之前,不如把它当作一个必须带着行走的行李,渡过一段不太容易的人生时光。
无法摆脱的白日梦
人类的少年们都顶着一颗未熟的大脑满地跑,像其他哺乳动物的幼崽一样,由杏仁核生发冲动和情感,常常耽于幻想,甚至时不时无法抵御将它当作现实的诱惑。
逃离自己的人生
发现新的东西,而后迷失于它,厌倦,又闹着回头去寻找最初的心情。但当退行无法真正退回到当时,我们只好不断制造更新的东西来满足渴望退行的心。仔细回想就会发现我们总在重复着这样的退行,同时被退行推动着前进,这样不知不觉间,竟铺就成了一整条人类文明发展历史。
第二章 于万千联结中认识自己
人总要去和他人建立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以用来明白即使有缺点的自己也是可爱的。
不敢饲养任何小生命
你陪伴另一个生命,照顾它,爱它,疏忽它,令它受伤生病,面对它的死亡——承受这生命的历程,体会它的完整包括损坏与死去——直到可以不再害怕。
从物质依存到断舍离强迫症
人类需要通过旧物建立归属感,知道自己来自于哪里。无法断舍离,是因为那些身外之物都是自己在世上拥有位置的证据,是自己存活于世的印记。从精简人生到逐渐丰满,人就是这样与世界建立联系的。
身处数码自恋时代
年少时仿佛在远处一直有一台摄像机拍摄着自己与自己的伙伴,咔咔咔地不停转动播放着以自己为主角的电影。而长大,则是有一天你终于发现那台摄像机不知何时不见了。
偶像投射误会
当偶像们跨越时间,他们于是脱离虚幻,成为我们人生中从未对面讲话的老朋友,他所证明的,是我曾经的爱与怯、孤独和勇气。
恋爱依存
这世间人人互相提防,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肯承认属于对方。好在人还可以恋爱,这样一来,起码有一个人确定属于你,爱恋你,在感情上全部或部分的依赖于你。人需要恋爱,以用来明白即使有缺点的自己也是可爱的。
没有欲望的年轻人
为爱拼尽全力的人,懒散、没有欲望不会再爱的人,自我过大或过小的永远无法容纳他人的自恋者,甘愿为外部价值投入生命的人……世上一直有那么多人,我们各自散落世间成为璀璨画面中或明或暗的点,才称作世间百态。
爱情不是精确匹配的游戏
爱情的形态如此多变,这也是为什么在真正的人生中,你会见到美人与相貌平平者结合,会不明白为何你朋友口中的男神对你来说毫无吸引力,也会发现描述自己的理想对象十分困难。而这一切,才是人间应有的丰沛情景。
无法兼爱的人类
我们大概不能同一时间平等地爱所有人的,但确实可以爱更多人。
弹幕上瘾
那些被电影工业高端化的变革剔除的平民的、热闹的、“不上台面”却能加强共情的人类交流的需求,终于在弹幕里面复活。
第三章 在自我与现世间达成一个平衡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跌跌撞撞,与既在规则博弈,与其他生命互相渗透,努力着找寻自己的方向。
内向性格的存在是个错误
不论外界多么喧哗,你可以保持自己内在舒服的状态,并骄傲地告诉别人这些组成你的特点。因为你生而如此,你和其他外向的人一起构成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我平凡无奇,因此毫无价值
“锦衣玉食”“温室中的花朵”只是安慰受苦者的谎话,苦难最终会让心灵越来越粗砺苍白。若不幸遭遇罹难,当然穿过它努力靠近光明是唯一选择。而如果恰好身处幸福之中,这本身已无上完满。
贩卖狂热
那些敢于在每个阶段兴冲冲发布自己感想的人,回忆的光华永远属于他们。他们敢于告诉你,人生漫漫,做过几件傻事,说过几句蠢话,没什么大不了的。
害怕争执、羞于发怒
那些强调宽容谅解、冷静平和的肤浅鸡汤,造就了一个贬低发怒宣泄的伪心灵健康观。它们是把粗糙生锈的残刃,以人类对自身亘古的羞耻为支点,阉割掉弱者的情绪,却根本不提一个我们幼儿园时就该被明示的道理:当被伤害,首先你有权要求别人道歉。
衰老幻觉
定义“青年”的应该是有激情、有能力、做出成就这样的精神特质,而非年龄。
理智与情感与怪兽网络
“与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说话”是维护我们角色的安全墙,而今它被过分热情的网络公司们强行拆除。
镜中自我成瘾
即使我们也许一生无法分辨真正想要什么,也算不上失败。能拒绝那些令我们不舒服的他人眼光,感到自己强大豁达有力量,已经算很有勇气了。
这真的是个看脸的世界吗
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并非是单纯看脸的,而也正因为其复杂多样,给了人们更多方式去努力,也才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
性别差异真的存在吗
脆弱皮肤骨骼包裹下的我们,比起男女,首先是由同样种类的荷尔蒙以不同比例塑造出的,名为人类的物种。与其狭隘地用性器官差异互相讨伐,不如欣赏万种自由的灵魂。
前言/序言
跋
七八年前,一位友人寄给我一本在日韩国女作家柳美里的散文集,名叫《私语词典》。那本小书很薄,包含几十篇字数在1000~1500字的短文。每篇都以一件物体或一件事为主题,讲述她自己关于此的人生故事。
那是我第一次直面的“私写作”。她不像我们接触的许多充满青春期气息的私写作那样,带有挥之不去的自我辩解或美化的嫌疑,在将自己作为写作主体的过程中,柳美里冷淡得惊人。《私语词典》就是她用这种冷淡的口吻写一系列日常事物,其中展开的故事却常叫人猝不及防。比如写印度纱这种布料,她写的是小学时穿着印度纱的裙子在补课时被骚扰。写胸部,则写体检时被公开取笑胸部发育缺陷;写新年便当,在离婚的父母家分别过新年,父亲家去得太晚,定的新年便当里的鲑鱼子已经腐坏了,父亲却固执地搅一搅吃了下去……。这些故事都没有结论,当然也没有任何目的,不做升华,也不做气氛烘托。现在想想,这种冷淡的笔法也可能是一种傲慢。而当时,它向我提示了一件珍贵的真相。那就是人和写作的相处方式原来还可以像这样:通过写,毫不辩解地、极度地坦白自己。
我翻来覆去地读了很多遍《私语词典》,那之后不久得到一个写专栏的机会,便把《私语词典》的字典形式用在了当时那个专栏里。当时的我刚工作了五六年,有许多关于自身和世界的意见与困惑,也开始有了不能通过买买买、游玩和与朋友倾谈排解的忧郁。于是每期以一个困惑或令人忧郁的症状为题写作,试图借用理性排解困惑。这个专栏里的小文,就是现在这本书的雏形。后来几经周折,终于在今年得到合适的出版机会。我自己也因为人生轨迹变化,成为一个研究者,了解了更多来自理性世界的信息,于是重新编写了其中大部分,出版成这本书。
现在看起来,这种主题加上心理学研究知识的行文,可能会被归类为科普书,但我自己并不这么看它。尽管引用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来讨论每个症状,但这些研究、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再回到柳美里的写作上。《私语词典》之后,我又陆续买了柳美里一个比较知名的私小说系列:《命》《生》《魂》《声》。整个系列讲述了她在30来岁时的人生:选择做单身妈妈,在前男友、剧作家东由多加的陪伴下生下孩子,身患癌症的东由多加死亡,独自抚养孩子的辛苦……生活看起来狼狈不堪,却又不可置疑地继续着。这样一套看起来充满“负能量”(一个当下流行的粗暴概念)的书,却深深慰藉和疗愈了当时被与日俱增的疑惑与焦虑折磨的我。
读完这套书后的五六年,我经历了跳槽升职,从编辑行业转行到展览和心理咨询,再重回学术界走上研究之路,同时从事科普和写作等一系列人生变化。现在描述起来,似乎变得迅猛,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个探寻自我疗愈最佳道路的自然发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无论咨询技术、艺术、工作流程或科学,都只是一个帮助探讨和梳理困惑的工具。
今天的人们已经能熟稔地谈起心理学的一些经典概念,也养成了通过阅读流行心理学类文章做为自我疗愈的手段(或许也会把这本书作为其中的一种买回家)。但其中却存在一股极端错误的趋势。
在运营科普公众号的过程中,我发现做为大量涉猎偏见和标签研究、力图提醒人们其弊端的心理学,在大众流行领域,实际上是被当作“标签学”对待的——人们从大量知识、假说、叙述中给自己和他人寻找标签,为自己在世界中找到一个群体,借此为自己的行为倒推理由,去辩解。这就是许多人使用流行心理学,甚至科学的方式。
阅读是为了寻找理由,转发是为了声明态度和区分于他人,以至于科普文章不冠上张牙舞爪充满刻板印象和智商优越感的标题就无法获得阅读。而科学真正的思辨、怀疑和开放精神,没有人关心。
这个现状多么讽刺。
真正作为科学的心理学并不能直接用于指导个体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一切关心人的思想,其真正内核精神,是学习如何坦白、暴露、直接地看自己。无论咨询技术、心理学名词和概念、统计数据还是研究结论,如果不在直面自己的前提下使用,就会像蒙眼走路,随心情和需要依附于不同的理论、说法和数据,最终只能渐渐走进迷茫深处。
无论在一些有限情境下有效的咨询技术、还是由人类在严格控制实验环境下得到的观察结果,或是由目前存在限制的统计方法得出的统计结果,它们都只是工具,是一支手杖,而不是道路本身。真正的疗愈之路,大概就是像柳美里那样,即使可笑、混乱、荒唐、犯下无数错误,感到人生不可挽回,即使如此也要毫不畏惧地,几乎是恬不知耻地,坚持直面自己。
写这篇文章前搜到柳美里的博客。她像个正儿八经的作家那样,每篇都写得很长。博客中已经自称有一家三口,当时未婚生下的婚外私生子16岁了。一家三口中的第三人是同居男友,比她小15岁,她在文章中有时称他为“珍念”,有时称“时雨”。还养了一只叫“由纪夫”的猫。看起来一切都过去了。
像她那样活的话,不依靠心理学或别的什么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所以,对我来说最好的是,读完这本书后,你发觉自己不需要这本书。
柯晗
2016年9月
看自己:现代症的心理解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看自己:现代症的心理解剖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