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圖像文化史 秦漢捲(下)》專門對這一時期畫像石、畫像磚、銅鏡、漆器、服裝與飾品、建築中的圖像,以及宗教圖像、少數民族與外來文化圖像進行瞭係統研究,以圖像還原曆史真相,在圖像中瞭解真實曆史。
作者簡介
武利華,祖籍山東,1956年齣生於江蘇徐州。大學學曆,中國漢畫學會(國傢一級學會)副會長,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研究員,徐州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杭州師院漢畫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大型學術期刊《中國漢畫研究》編委(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江蘇省館藏文物定級專傢委員會成員。
韓叢耀,南京大學曆史係/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曆史學傢,圖像傳播學者。曾獲得第四屆中華優秀齣版物奬,三次獲得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奬。“中國影像史”叢書、“中華圖像文化史”叢書主編。
目錄
第七章 雕文刻畫——漢畫像石中的圖像
第一節 陵墓裝飾藝術的新篇章
一、畫像石的齣現與發展
二、圖像文化視野中的畫像石
第二節 陵園的護衛者——神道石獸
一、石獅388二、有翼石獸
三、神道石獸的象徵意義
第三節 陵闕——通往天國的大門
一、漢代陵闕概述
二、陵闕的象徵意義
第四節 祭祀之所的祠堂畫像
一、祠堂與祠堂畫像
二、畫像祠堂的敘事結構
三、祠堂的觀者
第五節 幸福的傢園——墓室畫像
一、畫像石槨墓的敘事結構
二、石室墓畫像的敘事結構——以山東省蒼山縣元嘉元年墓為例
三、地下的“堂”和“室”
小結
第八章 土火相成——漢畫像磚中的圖像
第一節 畫像磚的分布與傳播
一、陝西畫像磚
二、河南畫像磚
三、四川畫像磚
四、畫像磚的傳播路綫
第二節 漢代畫像磚的生産場域
一、作坊式的藝術生産
二、畫像磚的製作工藝
三、畫像磚的組閤與安裝
第三節 漢畫像磚的圖像意義
一、寫實與錶意——新野畫像磚“戲車圖”的圖像分析
二、生命的崇拜——“男女交媾圖”的圖像分析
三、嚮“天門”進發——畫像磚的組閤意境
第四節 畫像磚上的西王母圖像
一、河南地區畫像磚上的西王母圖像
二、四川畫像磚上的西王母圖像
三、情節型與偶像型——西王母圖像進化過程中的兩種構圖模式
小結
第九章 熔锡鑠金——銅鏡中的圖像
第一節 漢代銅鏡總體概況
一、銅鏡圖像研究的迴顧
二、漢代銅鏡圖像的主要類型
三、漢代銅鏡圖像的分期
四、漢代銅鏡的圖像意義
第二節 漢代銅鏡中的人物生活圖像
一、西漢人物畫像鏡——故事敘事的先河
二、鬍漢戰爭鏡——戰爭場景的再現
三、伍子胥畫像鏡——忠臣的故事
四、周公輔成王鏡——元聖的故事
五、“貞夫”畫像鏡——愛情的象徵
第三節 漢代銅鏡中的神秘圖像
一、博局鏡——宇宙天地的象徵
二、博局人物升仙畫像鏡
三、西王母畫像鏡
第四節 漢代銅鏡的生産場域
一、商品化的生産
二、銅鏡的作坊生産
三、銅鏡的製模與作範
四、幽湅三商——銅鏡的鑄造
小結
第十章 漆木織綉——生活中的圖像
第一節 漆器工藝與圖像裝飾
一、獨特的漆器文化
二、秦漢漆器上的圖像文化
三、漆器繪畫的生産場域和技術模態
第二節 圖像無處不在——其他器物上的圖像作品
一、河北定縣三盤山漢墓鑲嵌銅車飾圖像解讀
二、江蘇連雲港海州雙龍村西漢彩繪漆尺圖像解讀
三、漢代的屏風畫
四、漢代邊塞地區的木版畫
五、漢代的漆雕人體經脈圖像
第三節 服裝與飾品的社會風尚
一、尚黃與尚赤——漢代服飾的色彩觀
二、高冠博帶——漢代服飾中的禮製文化
三、漢代服飾中紋飾的象徵意義
小結
第十一章 重軒鏤檻——漢代的建築圖像
第一節 秦漢建築圖像
一、源於禮製思想的建築空間布局
二、高颱到高層——觀念對建築形式的影響
三、水榭與園林——秦漢建築的美學觀
第二節 漢代建築的裝飾符號
一、鬥拱——承天接地的象徵
二、如鳥斯革——屋脊上的裝飾
第三節 椽簷遺珍——秦漢瓦當圖像
一、金石學下的瓦當圖像
二、瓦當上的圖像文化
小結
第十二章 黃老浮圖——漢代的宗教圖像
第一節 道教圖像
一、漢代道教的神仙圖牒
二、由仙到鬼——泰山地獄的形成
三、道教的符籙圖
四、漢代道教的神蹻
五、漢代圖像中的道士形象
第二節 佛教圖像
一、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
二、佛教畫像的圖像誌
三、佛教畫像題材的圖像學意義
第三節 漢代民間宗教信仰圖像
一、漢代的民間宗教
二、民間信仰的圖像誌
三、民間宗教信仰圖像的意義
小結
第十三章 異域風情——少數民族與外來文化圖像
第一節 北方草原文化的野獸紋圖像
一、獨特藝術風格的野獸紋
二、野獸紋對漢代圖像藝術的影響
第二節 西域文化的交流
一、西域的開通
二、新鮮圖樣的引入
三、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
第三節 西南夷古滇國的圖像
一、神秘的王國
二、敘事性的圖像
三、傳播與圖像
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中華圖像文化史 秦漢捲(下)》:
第七章·雕文刻畫——漢畫像石中的圖像
雕文刻畫——漢畫像石中的圖像漢畫像石是漢代人用以裝飾陵墓的建築裝飾材料,從圖像學的角度而言,漢畫像石不隻是平麵的裝飾,它還包括瞭神道兩側的大型石雕、陵闕、祠堂、墓室組成的完整的陵寢,構成瞭完備的陵寢製度。漢畫像石有較高的史料價值,翦伯贊先生在《秦漢史》序言中說:“除瞭古人遺物以外,再沒有一種史料比繪畫雕刻更能反映齣曆史上的社會之具體的形象。同時,在中國曆史上,也再沒有一個時代比漢代更好在石闆上刻齣當時現實生活的形式和流行故事來。”“這些石刻畫像假如把它們有係統地搜輯起來,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綉像的漢代史。”1漢畫像石是漢代社會的圖像式百科全書,對於復原漢代曆史的真實具有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
第一節 陵墓裝飾藝術的新篇章
一、畫像石的齣現與發展
先秦時期,人們營建墓室的主要材料是木頭,墓葬的裝飾主要是以彩繪的方式或是在棺槨上覆蓋絲帛一類的帛畫。到瞭漢代,隨著鐵器的普遍使用,煉鋼技術的提高,人們終於發現可以取之不盡,而且更為永恒的建築材料——石材。“石頭作為一種特殊建築材料的‘發現’,預示著一種心理層麵的實質性變化,意味著在禮器經曆數韆年優勝地位之後,一個紀念性建築時代的到來。”2
使用石材營建墓室一直是古人的嚮往,春鞦時期宋國大司馬桓魋就曾想用石材建造自己的墓室,結果是“三年不成”(《禮記·檀弓上》)。到瞭漢代,這種以石為永恒傢園的希望成為現實,漢文帝麵對自己在長安東南的霸陵發齣感嘆:“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紵絮斮陳,蕠漆其閑,豈可動哉!”3以石為槨,改變的不僅是墓葬的形製,更重要的是一種新的圖像媒材的齣現,這種雕刻圖像的石材被稱為漢畫像石,刻有畫像的墓室被稱為漢畫像石墓,刻有畫像的祠堂被稱為畫像石祠堂。
漢畫像石最初齣現在墓室中的局部雕刻上,河南商丘市永城縣的梁王(後)墓內,就發現在墓室廁間的角踏上,兩處都有刻有常青樹和玉璧。在梁王墓廁間的右腳踏闆上,並列刻三棵常青樹,上麵站立一隻鳳鳥,下麵的畫麵以三角紋和菱形紋作為邊框,畫麵中心刻兩隻玉璧以綬帶作為裝飾(圖7-1-1),這座墓的時代為公元前130年前後。1992年,江蘇省徐州市韓山發現西漢竪穴岩墓兩座,M1當時僅清理瞭墓室部分,並發錶瞭簡報4。2005年清理瞭竪穴墓道部分,在墓室墓門的外側發現瞭兩塊畫像石。墓門高1.7米,東側門扉寬0.8米、西側門扉寬0.74米,門扉厚20厘米。兩塊墓門上的畫像圖案相同,中間刻常青樹,樹頂立一隻鳥,翹吻,作鳴叫狀,樹下懸掛兩隻對稱的玉璧(圖7-1-2)。這座墓的時代定在瞭西漢早期,約在文景時期。1993年12月,江蘇省徐州市睢寜縣官山鄉豆山山頂發現一座竪穴岩墓,墓室殘長3.6米、寬2.4米,墓深4.7米。在墓室南壁距墓口1.2米,距西壁0.5米處,刻有一組綫刻畫像,畫麵內容為兩株大樹與玉璧,根據齣土文物及墓葬結構,該墓的時代為西漢武帝之前5。從以上的考古資料來看,畫像石與畫像石墓不是一個概念,當在墓室中用石刻畫像的方式進行裝飾的時候,纔是真正意義的畫像石墓。
西漢早期,在魯南蘇北地區流行的石槨墓上麵,齣現瞭雕刻簡單的裝飾紋飾,這些紋飾以三角紋、飛鳥、常青樹、圓形玉璧為主,圖案雖然簡單,卻極具象徵意義,開創瞭墓室裝飾的新局麵,這種刻在石槨墓四壁的墓葬形式,被稱為畫像石槨墓。山東臨沂慶雲山M16、山東棗莊小山M17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畫像石槨墓。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繼位,西漢王朝齣現瞭空前繁榮的局麵。西漢中期以後,繪畫、雕塑有瞭很大進步,特彆是在石雕藝術方麵齣現瞭前所未有的成就,代錶作品有陝西長安常傢莊遺存的牽牛石雕和鬥門鎮遺存的織女石像(前120),陝西省興平縣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墓前的石刻群。畫像石在繼承西漢早期的畫像石槨墓的基礎上,又有瞭進一步的發展。在畫像題材上,除瞭保留早期的鳳鳥、常青樹、玉璧等畫像內容外,新齣現瞭與現實生活更為密切的府宅建築、車馬人物等內容。畫像石分布的區域也在擴大,除瞭魯南、蘇北以外,河南南陽也齣現瞭畫像石墓。在墓葬形式上,打破瞭單一的畫像石槨墓,新齣現瞭畫像石室墓;雕刻技法上也比較成熟,齣現瞭淺浮雕的雕刻方法。
……
中華圖像文化史 秦漢捲(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圖像文化史 秦漢捲(下)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