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苏格拉底》一书首先从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为其老师的申辩入手,展示了苏格拉底作为西方重要的哲学家的人格魅力。然后详细描述了苏格拉底哲学的独特性和其思想的虔诚,并讨论了苏格拉底的对话艺术、理念论以及哲学与政治的关系。《苏格拉底》作者君特·费格尔教授是伽达默尔的首席弟子,弗莱堡大学海德格尔讲座教授。其解释学与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既能够捕捉和展现苏格拉底哲学的精妙之处,又不落形而上的窠臼。本书可作为苏格拉底哲学的导论,同时也是深入研究古希腊哲学的一个路标。
内容简介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他经历了传统的旧事物的瓦解,是个过渡型的人物。苏格拉底见证了他的城邦在政治上的兴衰起伏。他在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智者派的争辩中形成了自己的对话艺术。在他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精神上的骚动不安、对传统的怀疑以及在思想上寻找新的方向的企图。对克尔凯郭尔、尼采甚至卡尔·波普来说,在苏格拉底身上,哲学自身是在场的;苏格拉底就是哲学的形象本身,是哲学家的原型。
作者简介
作者 君特·费格尔(Günter Figal,1949—),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海德格尔协会前会长,“解释学年鉴”主编。主要著作有《阿多诺:自然美作为玄辨的思想》《海德格尔:自由的现象学》《马丁·海德格尔入门》《理解的意义》《尼采》《对象性》等。
译者 杨光,南开大学英语系本科,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硕士、博士。专业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现象学和解释学,曾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若干。
目录
中文版序 /1
德文版说明 /1
1哪一个形象? /1
引子 /3
柏拉图式的苏格拉底形象 /10
《申辩》的框架 /18
2哲学的虔诚 /27
无神论 /29
神灵 /31
神谕 /34
诗歌 /40
虔诚的实践 /44
3哲学 /49
知识的检验 /51
技艺和诡辩术 /60
苏格拉底的理念 /71
苏格拉底理念论的界限 /85
求助于对话 /100
爱欲(厄洛斯) /113
4政治 /125
哲学作为反政治 /127
爱国主义 /141
5尾声 /147
译后记 /160
引用方式和缩写 /162
参考文献 /165
精彩书摘
柏拉图式的苏格拉底形象
柏拉图作品中什么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苏格拉底的依据呢?简单的回答是苏格拉底自己。他是柏拉图对话游戏中的主角,对话录是为了描述他而不是为作者的见解找一个代言人。柏拉图不是苏格拉底,如同莎士比亚不是哈姆雷特,席勒不是瓦伦斯坦(Wallenstein)一样。苏格拉底也不是柏拉图,因为没有一个剧作家能把一个人物刻画得如此令人信服,却同时只是在暗指自己;柏拉图那里的苏格拉底形象是如此独特丰满,因此不可能被看作是作者的哲学面具。何况柏拉图为什么会需要这样的一个面具呢?
但是并不是柏拉图所有的文本都是展现苏格拉底及其思想的。要在这里划清界限,格里高里·沃拉斯托斯(Gregory Vlastos),这个现代最重要的苏格拉底研究者所做的区分值得我们首先来探讨。
沃拉斯托斯也认为柏拉图刻画了作为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最好的形象。然而沃拉斯托斯相信可以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确认出两个彼此不同的苏格拉底人物形象。为了把真正的苏格拉底从那个作为柏拉图的代言人的苏格拉底区分开来,沃拉斯托斯选择了前人曾走过的路径(相关的研究史,参见帕策[Patzer]):沃拉斯托斯只把时间顺序上的早期柏拉图对话看作是苏格拉底的真实描写;与之相反,中期尤其是柏拉图创作晚期的对话不过展现了作为柏拉图主义者的苏格拉底。为了做出明确的区分,沃拉斯托斯总结了十个论点(沃拉斯托斯,1991,47—49),这可以为有关苏格拉底人物形象的问题给出一个最初的印象。
1.真正的苏格拉底仅是个道德哲学家。与之相反,柏拉图的苏格拉底除此之外还是形而上学者,认识论者,科学理论家,语言哲学家,宗教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艺术哲学家。
2.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有一套宏大的形而上学理论,认为理念独立存在,灵魂可以和肉体分离,通过回忆生前所知道的东西来获得知识。而苏格拉底本人并没有这个理论。
3.真正的苏格拉底通过反驳别人来探索知识,并总是说自己无知。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则追求可以确证的知识,而且相信他可以找到。
4.柏拉图的苏格拉底阐释了灵魂的三部分的观念。真正的苏格拉底对此一无所知。
5.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掌握了他那个年代的数学理论。而真实的苏格拉底对此不感兴趣,也根本没有显出是这方面的专家。
6.真实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平民式的,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构想则是贵族式的。
7.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有一套完善的政治理论,据此理论,民主的问题和缺陷只有没有法律的专制可以与之相比。真实的苏格拉底并没有这样的理论。尽管他批判那个年代雅典的统治状态,他还是支持雅典的民众秩序,但他并没有具体说明。
8.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为他的同性恋倾向找到了一个形而上的根据,即爱欲(Eros)本质上受美的理念的吸引。
9.真实的苏格拉底认为虔诚意味着服务于一个对自己和对人类有着彻底的伦理诉求的神。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则以为宗教的本质在于与非人格神的、神性形式结盟;这样的虔诚有神秘色彩,并在内省沉思中完成。
10.真实的苏格拉底是个批判性的思想者,目的是为了通过反驳他的对话者来追求道德真理。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是位教育思想家,为那些认同他的对话者给出真理。在《帕墨尼德》里的批判性的小插曲之后,他在《泰阿泰德》里重新开始,用“助产术”的方式帮助别人认知。
苏格拉底身上所有需要阐明的难点都在这里集中体现出来。但是这真的就是真正的苏格拉底吗?沃拉斯托斯的主张听上去或许不无道理,但他所做的区分没有一个可以站得住脚;苏格拉底比沃拉斯托斯所想的要更加柏拉图式。当然这个观点需要在具体的论述中才能得到证明。然而,通过厘清一些沃拉斯托斯所选择的切入点的困难所在,我们可以预见到另一个苏格拉底形象的大致轮廓。
首先我们应该更仔细地对待沃拉斯托斯从一开始就做出的早期和中期对话录的根本性区分。他认为的早期对话包括:《申辩》、《卡尔米德》、《克力同》、《游叙弗伦》、《高尔吉亚》、《希琵阿斯前篇》、《伊翁》、《拉克斯》、《普罗塔戈拉》、《理想国》的第一部书。中期对话包括:《克拉底鲁》、《斐多》、《会饮》、《理想国》的第二到第十部书、《斐德若》、《帕墨尼德》、《泰阿泰德》。这里只有被当作早期柏拉图的对话录才是苏格拉底式的,而到后来才开始有了技巧圆熟却有精英倾向的变化。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一目了然:尽管早期对话确实是集中在苏格拉底身上;但是晚期的对话并不仅仅是重拾早期的一些主题而已,早期对话录已经隐含了一些沃拉斯托斯认为是典型柏拉图的而不是苏格拉底的问题和主题。例如被沃拉斯托斯当作早期对话来读的《游叙弗伦》就重点地引入了理念论,这只能被看作是早期的一段柏拉图引文,或者说这里的理念论与后来的含义还有所不同(参见古特里Guthrie,IV101以下)。沃拉斯托斯选择了第二种说法,也同时承认了苏格拉底的理念论。
这样就缩小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间的差别。尤其是我们不能够再简单地认为柏拉图中期对话录里的理念论是完全篡改了他的老师的思想。约翰·伯奈特(John Burnet)和阿尔弗莱德·E·泰勒(Alfred E.Taylor),这些曾提及苏格拉底的理念论并因此而遭到批评的研究者,他们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
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难点在于,企图仅从早期柏拉图对话就想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苏格拉底形象。因为很难否认,几个中期对话把苏格拉底描述得更丰满、更生动,因而也更准确;而且,没有经验的柏拉图读者在谈及苏格拉底的印象时,首先想到的甚至可能是这些中期对话录。这肯定包括描述了苏格拉底生命的最后几个时辰的《斐多》;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阿尔喀比亚德(Alkibiades)在《会饮》里所勾勒的奇妙而充满暗示的苏格拉底形象;《斐德若》里对哲学依赖对话的声明和对文字以及书籍的批判也同样如此。
有关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对话中的形象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到以下这个事实:柏拉图把苏格拉底描绘得越直观时,他的形象对读者来说就越清晰地凸显出来,而不仅是像在早期文本中出演对话中的角色而已。为什么柏拉图偏偏会在这里刻画了一个如此生动的苏格拉底形象,如果仅仅是为了他所谓的自己的哲学?恰恰相反:对每一个明智的读者而言都显而易见,《斐多》和《会饮》的文学艺术性相比《拉克斯》和《卡尔米德》有了明显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苏格拉底形象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的增强。
有人或许会反驳说,正是因为中期对话过于文学化所以才不可信。然而,这样的说法显露出了一种对文学的可疑的看法。托尔斯泰描述拿破仑对俄罗斯的战争比任何历史书上的描写都更加生动而且没那么枯燥,但因而就不“真实”可信了吗?冯塔那(Fontana)对普鲁士乡绅贵族的写照比起从数据、账本和其他来源所得出的形象要等而下之吗?难道不是真实的会显得更加真实,如果它们不仅是简单地被当作“真实的”假装出来?伽达默尔曾在他的文章《作为肖像画家的柏拉图》里概括道:“只有理想的肖像。”他补充和解释说:“只有通过一种理想化的视角,一个短暂且稍纵即逝的、正在成长或已经衰老的容颜,乃至一个人物的整个面目才会树立起来,成为一个得以驻留的形象。这里不仅是一个丰富的瞬间被把握住而已。一切都在场,之前,之后的,一部完整的传记被讲述出来,就如艺术家的眼中所读出来的那样。”(伽达默尔,7,233)文学艺术品的呈现越明确,它的呈现度、直观性和可信度就越高。
如果我们持有这种观点,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受到了柏拉图作为艺术家和哲学家的文学创造的任意性、他的篡改重写以及固执己见的摆布。如果在某些沃拉斯托斯已经不愿再追随柏拉图的描述的地方,我们还是相信柏拉图,苏格拉底也不会因此就成了一个仅仅是文学性的、虚拟的人物。我们不会因此就只剩下柏拉图,而放弃了苏格拉底,以至于被迫把柏拉图的苏格拉底说的话强行归于真正的苏格拉底,或者是无奈地让苏格拉底的形象在柏拉图的文学游戏中展开。相反,我们尽可信赖柏拉图的文学艺术,因为柏拉图自己清楚地展示了苏格拉底的界限所在。柏拉图所勾勒的这个哲学家的形象有着清晰的轮廓,这也是因为一些具体的主题和思维方式,以及哲学论述的可能性被看作是非苏格拉底式的。
通过注意到柏拉图对话中的非苏格拉底元素,人们可以说能从外部来限定苏格拉底的形象。但更重要的还是柏拉图所勾勒的苏格拉底的图像。要把握这个形象,我们应该首先以一个苏格拉底是很明确的主人公的文本为基准,即《申辩》,全称为《苏格拉底的申辩》(Apologia Sokratous);篇中描述了苏格拉底如何在审判中为自己辩护,判决的最终结果为死刑。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强调说,苏格拉底的名字只有在这篇的书名中出现,并不是偶然(施特劳斯,1978,56;1983,38);尽管所有的柏拉图对话录都想要为苏格拉底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辩护,但《申辩》才是进入柏拉图的世界的大门。对于柏拉图而言,尤其是相对于苏格拉底,施特劳斯的观点深中肯綮:在《申辩》里苏格拉底生活和思想的重要主题都有所提及;从这一篇出发我们还可以与其他对话联系起来,以便更准确地理解这篇对话的含义。
由此可见,真实的与柏拉图式的苏格拉底之间的区别问题并不好回答,如果我们只是抽象地比较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学说,并且由于缺乏信任而不断地与柏拉图的文本拉开距离的话。如果我们认真地以柏拉图为基准,我们就会更多地了解苏格拉底。因为我们想首先以《申辩》为开始,我们就应该来理解这里的苏格拉底的描写所属的框架和背景。
前言/序言
苏格拉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格拉底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