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馆丛刊30:张炳厚疑难怪病验案实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24
明医馆丛刊30:张炳厚疑难怪病验案实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为神医怪杰张炳厚携弟子所做,内容虽存在相对的独立性,但将张炳厚教授的学术见解贯穿全书始终,足以示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且蕴含大量的临床诊疗精华,是值得广大临床医生借鉴参考的珍贵文献。
本书中收集了神医怪杰张炳厚临床中中医症状资料齐全、书写规范的52种疾病,131个验案,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历代先贤的中医理论为依据,对辨证鲜明、证法方药丝丝入扣、治疗效果卓越的代表性医案进行解析。
张炳厚,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及国家第一批师承博士后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北京中医医院大内科主任及肾病科主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老教授协会医学分会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及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北京中医》杂志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评审委员会顾问。
第一章
内科疾病医案
一、湿温发热/
二、咳嗽/
(一)外感风热证/
(二)表寒里热证/
(三)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四)脾肾两虚证/
(五)肺肾阴虚证/
三、喘证/
痰热蕴肺证/
四、肺癌/
痰热毒蕴证/
五、心悸/
气阴两虚证/
六、胸痹/
(一)气血两虚证/
(二)肝郁气滞证/
(三)血虚肝郁证/
(四)气虚血瘀证/(五)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
七、痞满/
(一)湿浊困脾证/
(二)脾虚湿滞证/
(三)脾胃虚弱证/
(四)脾胃不和,湿食阻滞证/
八、纳呆/
(一)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证/
(二)脾胃虚弱,湿食痰阻滞证/
九、胃脘痛/
(一)肝胃不和证/
(二)脾胃虚弱,湿食阻滞证/
十、吐酸/
肝胃不和,湿痰化热证/
十一、便秘/
(一)气虚证/
(二)血虚证/
(三)脾阳不足兼血虚,寒积内结证/
十二、泄泻/
(一)脾虚湿盛证/
(二)脾肾阳虚证/
十三、腹痛/
寒凝血痹证/
十四、胁痛/
(一)肝胆湿热证/
(二)肝郁脾虚证/
十五、郁证/
肝郁心脾两虚证/
十六、不寐/
(一)心肾不交证/
(二)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证/(三)阴虚内热证/
(四)脾虚痰热证/
(五)肝气郁结,痰火上扰证/
附:自拟枣仁安神汤/
十七、水肿/
(一)风水泛滥证/
(二)脾肾阳虚证/
(三)脾肾两虚,湿热蕴结,脉络瘀阻证/
(四)肾阴亏虚,水湿内停证/
十八、淋证/
(一)湿热内蕴证/
(二)肾阳虚证/
(三)阴阳两虚,下焦湿热证/
(四)阴虚湿热证/
十九、尿浊/
肾阴阳两虚证/
二十、肾衰/
(一)脾肾两虚证/
(二)气阴两虚,浊毒内蕴证/
二十一、眩晕/
(一)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
(二)肝郁气滞,肝肾阴虚,肝风内
动证/
二十二、头痛/
(一)肝肾阴虚,清窍失养证/
(二)脾胃气虚,头目失养证/
(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
(四)气滞血瘀证/
(五)风痰上扰证/
(六)阴虚阳亢,虚火上炎证/
(七)中气不足证/二十三、中风/
阴虚风动证/
二十四、痿证/
气血两亏证/
二十五、癫痫/
心肝郁热,痰热迷窍证/
二十六、消渴病肾病/
肾阴阳两虚,下焦湿热证/
二十七、内伤发热/
(一)三焦湿热,热重于湿证/
(二)中焦湿热,湿重于热证/
二十八、面痛/
(一)肝肾阴虚,肝风上扰证/
(二)气血不足,风邪外袭证/
(三)肝血不足证/
二十九、痹证/
(一)风湿热痹证/
(二)气血两虚证/
(三)风寒湿痹化热证/
(四)肝肾阴虚证/
(五)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六)风寒湿痹证/
(七)肾虚,风寒湿痹证/
(八)肝肾亏虚,风寒化热证/
(九)阴虚内热,瘀血阻络证/
(十)阴虚内热,筋骨失养证/
(十一)阴阳两虚证/
三十、腰痛/
肾虚,风寒痹阻证/
三十一、汗证/
气阴两虚证/三十二、梅核气/
气滞血瘀,肺胃不降证/
三十三、血证/
(一)肌衄/
(二)便血/
(三)尿血/
三十四、瘰疬、虚劳/
痰凝气滞,气血两虚证/
第二章
五官科疾病医案
一、耳鸣/
(一)脾胃气虚证/
(二)肝肾阴虚证/
二、耳聋/
肝火上炎,清窍闭阻证/
三、鼻渊/
肝肺郁热夹痰证/
四、鼻鼽/
(一)外感风寒兼郁热,肺窍失宣证/
(二)阴虚肺热证/
第三章
女科疾病医案
一、痛经/
(一)气血不足,冲任虚寒证/
(二)寒凝血滞证/
二、经前头痛/
肝郁气滞血瘀证/
三、滑胎/气血不足,胎热胎元不固证/
四、男女同治不育不孕症/
五、性早熟/
气滞血瘀证/
第四章
男科疾病医案
一、寒疝/
肝肾虚寒证/
二、遗精/
肾虚不固证/
三、早泄/
阴虚火旺证/
四、阳痿/
肾阴阳两虚证/
第五章
皮肤科疾病医案
一、蛇串疮/
血热毒盛证/
二、瘾疹/
(一)血热夹风证/
(二)阴虚火旺,血燥挟风证/
三、风瘙痒/
血虚血燥证/
四、粉刺/
阳明胃热证/
五、油风/
肝肾阴虚证/
一、湿温发热
病案
陶某,女,15岁。2014年7月22日初诊。
【初诊】5天前受寒后出现发热,午后5~6点体温最高达39��3℃,恶风,无汗出,头涨痛如裹,项部僵硬疼痛,3天前出现全身皮疹,不痒,昨日出现左肩、肘、腕、指间关节疼痛,周身乏力,无咽痒,血常规正常。现干咳无痰,咽痒,痒则咳,无胸闷,口不干,不欲饮水,纳食不馨,不欲思冷食,大便不爽,3~7日一行,小便正常。脉浮细数滑,舌苔黄厚。既往史:左下肢疼痛;胆石症;高脂血症;先天性脊柱裂。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理化检查:未查。
【中医诊断】湿温发热。
【辨证】卫气同病,湿热内阻。
【病证分析】患者感受湿热之邪,正邪交争,故而发热;湿热内阻,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故头涨痛如裹,项部僵硬疼痛,关节疼痛。
【治法】辛凉解表,甘寒清解。
【方药】三石汤加减。
飞滑石20g肥知母10g金银花15g生石膏30g(先煎)
北杏仁20g白通草10g生晒参20g寒水石30g(先煎)
生鳖甲30g生甘草20g淡竹茹12g
7剂,日1剂,水煎服200ml,日2次。
【二诊】2014年8月5日。服药后发热瘥,恶风、头涨痛、诸关节疼痛、干咳均消失。刻下症:胃脘胀痛,以胀为主,隐痛,无烧心反酸,无嗳气,纳食不馨,进冷食则胃胀满加重;大便不爽,必须服用泻下药方可,不大便则胃脘胀满加重;左下肢疼痛,遇冷加重,得热则舒,膝以下麻热痛。舌边前薄黄,中根厚,脉弦细数。处方:
全当归30g青防风10g川羌活10g猪苓15g
泽泻20g茵陈12g炒黄芩10g葛根10g
白术15g苍术15g白芍15g赤芍15g
忍冬藤30g知母12g炙甘草15g炒穿山甲6g
炙马钱子0��6g(冲服)
7剂,日1剂,水煎服200ml,日2次。
【三诊】2014年9月9日。药后胃胀减轻,大便日行1次,排便无力,已停服泻下药,仍胃脘隐痛,进冷食则疼痛,左下肢及左足仍疼痛,疼痛时皮肤有灼热感,呈针刺样疼痛,畏寒,得热则舒,膝关节以下麻木乏力,骶部疼痛,双目干涩,脉沉细,舌苔薄黄。处方:
生黄芪30g潞党参30g川桂枝15g赤芍15g
白芍15g苍术15g白术15g忍冬藤30g
炒穿山甲10g全当归30g大川芎30g炙马钱子0��6g(冲服)
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5g
炙甘草20g炙水蛭6g三七粉3g(冲服)
7剂,日1剂,水煎服200ml,日2次。
【四诊】2014年9月15日。药后胃胀满减轻,3天前出现发冷后体温上升到39℃,后逐渐降至正常,无乏力,口中和,无自汗,无手足冷,纳可,大便干,5日未行,眠可。舌淡苔黄中根厚,脉弦细。处方:
生黄芪30g潞党参20g全当归12g寸麦冬15g
青皮12g陈皮12g建泽泻15g建神曲15g
炙甘草30g绿升麻10g五味子10g炒黄柏10g
肥知母10g大枣20g生石膏15g(先煎)
7剂,日1剂,水煎服200ml,日2次。
继服7剂而愈。
三石汤加减广泛用于温病湿热蔓延三焦及里热、湿热之病证。湿热蔓延三焦,舌滑微黄,邪在气分,或卫气合病者,三石汤主之。方剂组成:生石膏、寒水石、滑石、杏仁、金银花、竹茹、通草、甘草、金汁。本方微苦辛寒兼芳香,以紫雪丹的三石为君药,取其得庚金之气,清热退暑利窍,兼走肺胃也;杏仁、通草宣通气分,且通草直达膀胱,杏仁直达大肠,竹茹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金银花清解热毒;金汁不用。温病学理论认为,邪留三焦的证候,实质上都是温(热)邪夹湿、湿热交蒸的证候。“三焦为行气化水之道路”“表里之气,莫不由三焦升降、出入,而水道由三焦而行”,在湿热病过程中,三焦水道宣泄失常的临床症状就是湿热的表现。三石汤即是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制方而成的,运用开上、宣中、导下的方法,以分清上下之热,清利三焦湿热。湿热蔓延三焦,则邪不在一经一脏,故以急清三焦为主。虽云三焦,但是以手太阴一经为要领,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热俱化,且肺脏受湿于阳明,肺之脏象属金、色白,阳明之气运亦属金、色白,故肺经之药多兼走阳明,阳明之药多兼走肺也;再者肺经通调水道,下达膀胱,肺痹开则膀胱亦开,故虽以肺为要领,但胃与膀胱皆在治也,而三焦俱备矣,此为三石汤之奥义也。张炳厚教授用三石汤治疗高热日久不退时,必加人参(最好为生晒参)和鳖甲,是因热易伤气、热易伤阴故也。高热大汗出,加人参益其气津、敛其汗,以杜大汗亡阳。
《温热论》云:“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湿去热透,阳气得通,既不助邪,也不伤阴。张炳厚教授用三石汤治发热,必加知母,以泻火滋阴,伍以石膏取白虎之意也。
【张炳厚治疗体会】用三石汤治疗高热患者,要注意其发热的特点(即卫气合病的发病特点):持续高热,入夜热势加重,服解热镇痛剂后汗出,热势稍缓,旋而热势又增,热至天明,热缓或减轻,翌日又如此。三石汤加制鳖甲、生晒参之义在于:长期持续高热,必损津液,用制鳖甲以补阴清热;持续高热患者,“壮火食气”,高热大汗出,大汗亡阳气,用生晒参大补气液,重补于气,实为拯危之举措,所谓“留人治病也”。用三石汤治疗高热患者,服药方法与一般有异,破其服药1日2~3次之常规,而是不分昼夜,频频进药,约30分钟1次,效果良好。
(谢新才整理)
医之有方案,犹刑名家之例案也。西医有方案,中医也有方案,但二者有同有异。相同的是中西医都以症状、体征为第一手资料和依据;相异的是西医还需借助理化检查为诊断依据,中医则直接以症状体征,即望、闻、问、切四诊所得为依据,用中医证候分类,综合辨证,找出其病因、病机、病位,作为治疗的最终依据。
作为一名中医医生,在辨证方面,我主张:一是辨证必须遵守五大原则,即症状要全面确切、围绕主症进行辨证、在病程的发展中进行辨证、个别症状往往是辨证的关键、既要辨证又要辨病。二是四诊八纲、证候分类必须结合运用,以脏腑辨证为核心。
在治疗方面,“西医治病用药,中医治病用方”。中医制方非常严谨,君、臣、佐、使四者使用合宜,才能切合病情,提高疗效。中医有成方,所谓成方,都是历代前贤和现代名医经过多年反复临床实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创出的,是中医的瑰宝。我用成方,讲究“师其法,不拘其方,不泥其量,治贵权变”,此处关键在于“治贵权变”。每一个成方的方剂组成均有一定的原则,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综合考虑四季变迁、地理气候、男女老幼、体质强弱、精神刺激等不同情况,这即是“治贵权变”。孟子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巧者何?变通之谓也。巧,其实不出规矩,人可即规矩以求巧。欲用成方,必先审患者其证,一定要加减化裁,才能切合病情,收到满意效果。谓“学古不泥古,求变不离宗”。
除用成方外,我还常用自己的经验方和自创的类方。何谓类方?类方即是治疗一种疾病时,先或选一个成方,或自拟一个方,作为基础方,治疗该病的共性。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再用中医理论对该病(如失眠)进行辨证,找出病因病机,确定相对之药物,加减变通,解决该病(如失眠)的个性。类方从简驭繁,辨证简洁,疗效卓著,便于掌握,让学者有所适从。所以说类方值得研究。
综上所述,我对成方的使用有独特经验,加之我对“不传之秘”的药物用量颇有研究,擅用虫蚁药,讲究引经报使,所以广大同仁和患者赞誉我:“用方新颖,遣药奇特,擅治疑难怪症,独树一帜,可谓医林怪杰”。
本书为集体创作,立足在继承的基础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扬中医学术体系。本书中收集中医症状资料齐全、书写规范的52种疾病,131个验案,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历代先贤的中医理论为依据,选择辨证鲜明、证法方药丝丝入扣、论治卓越的代表性医案,进行解析。编者均为我的得意高徒,内容虽存在相对的独立性,但将我的学术见解贯穿全书始终,运用得淋漓尽致,足以示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且蕴藏大量的临床诊疗精华,是值得广大临床医生借鉴参考的珍贵文献。不足之处亦请同仁学者批评指正。
张炳厚
2015年11月30日
明医馆丛刊30:张炳厚疑难怪病验案实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明医馆丛刊30:张炳厚疑难怪病验案实录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明医馆丛刊30:张炳厚疑难怪病验案实录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明医馆丛刊30:张炳厚疑难怪病验案实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明医馆丛刊30:张炳厚疑难怪病验案实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