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台湾商务印书馆授权出版
上市后在台湾地区持续热销的中国文字普及读物
◆“史语所”所长屈万里、“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生前大力提携的后学
中国台湾专业古文字学者许进雄
继《文物小讲》后又一传统文化普及力作
◆用简洁的行文精细讲解209个常用汉字背后的文化与故事
透过可靠的学识、通俗的叙述,连接文字、文物与历史
引领读者展开一场对中国古代人生活场景的全面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中国台湾古文字学者许进雄以通俗的叙述方式为广大网友讲述汉字知识的文章,作者透过每个汉字的早期字形,讲解它们里面的笔画所表示的意思以及这些笔画总和起来所表达的含义,时时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经验、思考方式以及一些关于古代器物的相关基础知识,旨在使读者在阅读中更加了解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
作者简介
许进雄,1941年出生于高雄,毕业于台大中文研究所,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学习,1974年获该校授予的博士学位。从1977年开始,在多伦多大学任教职,讲授中国文字学、经学史、中国古代社会等课程,1996年任台大中文系教授,2005年转任世新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已退休。
许进雄先生专精于甲骨文研究,发现甲骨钻凿型态断代法,被安阳博物馆甲骨展览厅评为对甲骨学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其代表作《中国古代社会》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享誉全球学界。
目录
○○一 缘起
○○二 文, 纹身
○○三 字,命名仪式
○○四 小,大,抽象观念
○○五 讲,讲解
○○六 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一)
○○七 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二)
○○八 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三)
○○九 微,眼瞎
○一○ 霜,冻寒( 雨,下雨。相,检验。)
○一一 衣,身分
○一二 初,裁制
○一三 熏,熏香
○一四 光,照明
○一五 建、德,道路的修建
○一六 带,携带工具
○一七 兴,肩舆
○一八 厘,丰收的幸福
○一九 吉,吉祥如意
○二○ 庆,福禄康寿
……
精彩书摘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文”的解释:“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说它是交错的笔画,实是没有真正掌握到文的创意重点。从较早期的商、周时代的字形看,文原来是作一个人的胸上有各种形状的花纹状。有时候因字形太小,不便把花纹给画出来时,就省略了花纹,以致于被误会是交错的划线。到了西周时代,胸上交错的花纹常画成心形,后世不认识,误认为宁字,故周的文王被误写为宁王,前文人被误写为前宁人,如《尚书·大诰》“宁王遗我大宝龟”“天亦惟休于前宁人”等。更进而解释,宁王为安天下之王。宁武为抚安武事。前宁人为前文王安人之道。
为什么要在胸膛上刺画花纹呢?源流甚长,以后再解释。刺纹是古代葬仪的一种形式,用刀在尸体胸上刺划,让血液流出来,代表放血出魂,以便前往投生的观念。它被用于赞美施行过释放灵魂仪式的高贵死者,如金文铭文所常见的前文人、文父、文母、文祖、文妣、文报等等。“文”在商、周时代的典籍从不使用于形容活着的人,后来才引申至有文采的事务,如文才、文章、文学等。许慎所处的东汉时代,文的字形已起了极大的变化,难于看出它源自人的形体,以及真正的刺纹创意,因而以为创意是与笔画的交错形构有关系。
在胸上刻刺花纹以表示死亡的仪式可能还产生了一个历史上的误解。周朝的祖先古公亶父,有意让第三子季历继承其权位,但是碍于有传位给长子的传统,心中郁郁不乐。此心事为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得知。两人为了成全父亲的愿望,《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犇荆蛮,文身断发,不可用,以避季历。”一般解释,以为吴、越二国是有纹身的民族,太伯与仲雍入境随俗,也断发纹身成为野蛮人,所以不能回国继承权位。这种解释并不很合理。二人只要留上头发,穿上衣服,一点异样也没有,何至于不能再当文明人,继承权位呢?再者,先秦文献讲到中国境内有纹身的民族竟只有吴和越国。哪有这么巧的事,两兄弟不约而同,分别投奔域内两个仅有的纹身习俗的地区。猜想太伯与仲雍之所以纹身,是要以周人死亡仪式来象征自己已不在人间,要周人不必再等待他们而立即拥戴季历即位。因为二人分别对吴、越有教化之功,吴、越人民为了表示尊崇,也仿效他们在胸上刺纹,以致后来成为吴、越两地的特殊风俗。
……
前言/序言
文字小讲(2016中国好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字小讲(2016中国好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咬文嚼字的比较好看,这个感觉有点枯燥,有些很有趣
评分
☆☆☆☆☆
一本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
☆☆☆☆☆
中华文化的瑰宝不错的书籍、印刷质量好、内容丰富详尽、送货速度也很快
评分
☆☆☆☆☆
盖文子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细讲文字起源与演变。
评分
☆☆☆☆☆
虽然是2016好书,但我觉得这个好并不容易体会得到。比如图片中两页文字描述,没有图例,没有注释,作为0基础的兴趣爱好者很难看得懂那些专业名词,更难体会到建筑之美。书中偶有图释,也原样照搬,并没有考虑读者感受将文字放大,或换用比较常见的字体。这样一来,普及中国古建筑知识的目的就难以实现了。读者再来到名胜古迹参观,依然无法和书中知识相对照。这一点就不能不赞一声国外的科普读物了,基本都带有大篇幅的图片,虽然贵些,但达到了效果。
评分
☆☆☆☆☆
长见识看看,送货很快,满意。
评分
☆☆☆☆☆
又是一本好书,让我每天都在书的世界里,读,然后知不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
读书可以给我们增长知识,开拓眼界。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可以在书中学习到很多生活中所接触不到的内容。
评分
☆☆☆☆☆
盖文子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细讲文字起源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