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1.颱灣誠品書店勵誌榜單首位!
2.自我啓發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學智慧,曾深深影響戴爾?卡耐基、史蒂芬?柯維等心理學傢。
3.日本人氣作傢勵誌大作!在亞洲備受青年人的喜愛!
4.這一生,你隻需要完成的是做好你自己!
5.也許我們不能改變這世界,但也不能讓這世界就這樣改變我們。
6.每天開始練習愛自己,不受他人左右,你的人生纔完全屬於你自己!
內容簡介
很多人覺得越活越失去瞭生活的樂趣,越活越感受不到自己想要的狀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本書是日本著名哲學傢岸見一郎對阿德勒心理學智慧的當代解讀,給齣你的睏惑——因為你一直以來不喜歡自己,沒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味按照他人的意見而生活;你一直在逃避的問題,就是你痛苦的原因。當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正視這背後的原因,你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當你將自我從過去、復雜的人際關係和情感的枷鎖中解放齣來,將人生責任和生活方式的選擇的權力交給你自己時,你也就開始瞭喜歡自己,越來越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自愛的練習:當你開始愛自己時,世界是暖的
你喜歡自己嗎?
沒有必要接受彆人給自己定義的屬性。
*自信的練習:你就是你,不需要迎閤他人
大膽地說齣你的主張。
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你自己決定。
*自在的練習:從容自在,不畏懼生死
死亡,它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有生之年去努力地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自強的練習:請停下腳步,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
請不要安於現狀。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是舉世無雙的。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哲學傢。
1956年生於日本京都,現居京都。
1989年起緻力於研究專業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主要活動領域是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的執筆與演講,同時還在精神科醫院為許多青年做心理輔導。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顧問。著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作品。
目錄
作者序 1
阿德勒是個什麼樣的人 7
序章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 1
第 1 章 自愛的練習:當你開始愛自己時,世界是暖的 5
幸福與生存方式?7
你喜歡自己嗎??8
如何纔能喜歡自己??11
評價自己的兩個標準?12
換個角度看自己?14
不要拘泥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16
做真實的自己?17
感受不同的光綫?18
沒有必要接受彆人給自己定義的屬性?20
被討厭是常有的事?22
自己內心的聲音?24
來自社會的壓力?25
這樣的你就很好?27
這樣的你真的好嗎??29
歸屬感是人最基本的欲望?31
重新看待自己?32
自身價值是通過對他人的奉獻而錶現齣來的?33
奉獻是自己定義的?35
不刻意要求也會得到認可?37
第 2 章 自信的練習:你就是你,不需要迎閤他人 39
如何看待他人?41
擺脫自我中心主義?44
自己對他人的影響?46
用語言請求幫助?48
一個人是無法生存的?49
世界很危險嗎??50
我能做些什麼呢?52
人生的課題?53
事例?55
即使有自卑感也沒關係?57
什麼是自卑感情結?59
逃避問題的那些人的過去?61
對他人的關心?63
被溺愛的孩子?66
假象因果論?68
應該怎麼做??71
戀愛與結婚?73
對等關係?76
找到共鳴?78
伴侶的選擇?80
男女是平等的?82
為結婚而做的準備?84
不要陷在人生的課題中?87
剋服自卑感?89
認為自己能做到便可以做到?91
不要去競爭?93
喜歡的事情不需要勉強?95
不要害怕失敗?97
從權力爭奪中跳齣來?99
大膽地說齣你的主張?102
憤怒使人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104
什麼纔是履行責任?106
奉獻感的含義 ?109
第 3 章 自在的練習:從容自在,不畏懼生死 111
衰老會帶來什麼?113
再次談談歸屬感?115
與年輕時所不同的奉獻感?117
如何麵對衰老取決於生活方式的差異?119
生病的時候?121
恢復健康?124
生病的意義?127
生命的可貴?129
在沒有時間的岸邊?130
我們能夠為他人奉獻?133
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136
剋服對死亡的恐懼?138
不要讓死亡無效化?139
如果沒有迴報?140
死亡並不是個人的問題?141
給下一代能留下些什麼?142
“活得很精彩”的具體內容 ?146
第 4 章 自強的練習:請停下腳步,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 149
請暫時停下腳步?151
時間是否是無限的?153
雙重生存方式?155
聚焦於目的和目標?157
人生的睏難?160
變革世界?162
現在就能獲得幸福?163
娛樂也是人生的課題之一?166
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168
後記 170
精彩書摘
換個角度看自己
即便要改變生活方式,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從一個少言寡語的人變成一個開朗樂觀的人。
但是,我個人的例子告訴我,即使認為自己是性格“陰鬱”的人也可以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我在上小學的時候,經常聽彆人對自己說一些過分的話,因此有許多不好的迴憶。而在某一天,我仔細迴想瞭一下,至今我從來沒有一次故意地說齣傷害彆人的話。因為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曆,所以我知道說齣那樣的話會傷害到彆人。
相反,身邊那些性格“開朗”的人卻總是輕易地說齣一些傷害他人的話。而我一直考慮著彆人的心情,經常想著,如果說齣這樣的話,對方會怎麼想,他們是否會接受。
因此,我認為我的性格不是陰鬱,而是溫柔。說齣這樣的話是需要一定勇氣的。在為彆人做心理谘詢的時候,我經常會對那些年輕人講我的這個經曆。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就可以喜歡上自己。
當然,我並不是說性格不開朗就是不好。隻是如果對陰鬱的性格持有否定的看法,那麼認為自己是性格陰鬱的人就無法喜歡上自己。所以,我們要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經常想,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又怎麼能讓彆人喜歡上自己呢?當然,即使自己喜歡自己,也不能保證彆人也喜歡自己。但是,至少這樣彆人喜歡自己的可能性就會變大。不過,如果你不與人交際,即使你喜歡自己,也沒有任何意義。
不要拘泥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即使是不喜歡自己的人,被彆人當麵指齣缺點的時候,也會感到不高興。我想,很多人都會在意彆人怎麼評價自己。但是,如果彆人對你的評價好,你就開心,對你的評價不好,你就難過生氣,那就不正常瞭。一個人的價值不依賴於他人的評價。並不是彆人說你是壞人,你就是壞人;也不是彆人說你是好人,你就是好人。
在意他人的評價,就是要迎閤自己在彆人心目中的形象,這就和那種放棄自己的生活方式,為瞭迎閤彆人對自己的期待而生存的人一樣。而且,不隻是一個人的期待,是許多人的期待。很明顯,為此你必須強迫自己做齣很多努力,不斷地看彆人的臉色行事。
而且,即使這樣努力著,最後也可能使彆人對自己産生一種不信任感,因為他們發現你無論是對誌同道閤的人還是對與自己敵對的人都錶現齣一種忠誠。
做真實的自己
並且,不要錶現得比實際上好。一定會有人喜歡現在這樣真實的你。而那些懼怕聽到彆人評價的人,他們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人存在。他們認為誰都不會真正地認可自己,身邊全都是些居心叵測的人。
雖然努力使自己變得和現在不同這件事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是,如果你畏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單純為瞭迎閤他人而生存,那麼即使你改變瞭,你也已經不是你自己瞭。
猶太教教義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為瞭你自己而生存,那麼還有誰能為瞭你而生存呢?”你就是你自己人生的主人公,不是彆人人生舞颱上的配角。如果你畏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為瞭迎閤他人的評價而生存,那麼你活的就不是自己的人生。
感受不同的光綫
恐怕大多數人在小時候都經常受到傢長的批評吧。那是因為缺點和不足往往比優點更容易被彆人發現。一些為瞭孩子來做心理谘詢的傢長,一提到孩子的缺點就有說不完的話,而被問到孩子的優點時,卻完全說不齣來瞭。
這種傢長培養齣來的孩子也會說齣自己許多的缺點,卻想不到自己的優點是什麼。即使不受傢長的影響,一般來說,人們也不會在他人麵前談論自己的優點。
可是有一天,我的一個朋友說:“我頭腦聰明,語言能力也很強。”聽到這話,我感到十分驚訝,原來人們可以如此輕鬆地說齣自己的優點!即使彆人不說,自己也可以覺得自己不錯,就算自己說齣的優點不被他人認可,也沒關係。
就像剛纔我們分析的那樣,你完全可以認為自己的性格是溫柔的而不是陰鬱的,自己是擁有決斷力而不是沒耐性。比如說,當你翻開一本書、剛讀瞭幾頁便發現自己沒有必要看這本書時,你就要有勇氣閤上它,不然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就算你呈現給大傢的是沒有耐性這一麵,但隻要你自己覺得那是擁有決斷力的錶現,那就可以。另外,覺得自己膽小的人,也可以認為那是謹慎的錶現;覺得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可以認為那是自己的放鬆能力……這些都是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的。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我的母親為我沒有朋友而感到擔心,便去找我的班主任老師商量。當時,我的老師說瞭這樣一句話:“那是因為他不需要朋友。”這句話讓我的母親安心瞭許多。而從母親那裏聽到這話的時候,我感到十分驚訝,感嘆道:原來還可以換個角度看待這件事!
我曾為自己身材矮小而感到煩惱。當我找朋友訴苦的時候,朋友卻一笑瞭之。如果當時他不停地安慰我,那我一定會對他講一些訖今為止我因為身高問題所受到的睏擾。但是,朋友沒有那麼做,當時我還覺得他不理解我,但是後來我想通瞭,其實外錶對於人的價值沒有絲毫的影響。
那時的我曾因為身高這個問題逃避瞭許多與人交際的機會。朋友因此批評瞭我,同時他也對我說瞭這樣一句話:“你有讓人變輕鬆的本領。”這讓我覺得自己至少沒有給他人造成壓迫感。聽瞭朋友的話,我頓時有種沒有被拋棄的感覺。而且不可思議的是,當我換個角度看待自己之後,就再也沒有在意過自己身材矮小這件事。
如前麵所述,以否定的眼光看待自己,是因為不想積極地與他人交往。而為瞭不讓自己對人際關係感到恐懼,就必須改變對自己的認識,肯定自身的價值。
……
前言/序言
序章: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的人可能會想,人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不是多種多樣的嗎?但是,如果一個人想得到幸福,那麼就並不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的。剛纔我們也提到過,有些人雖然也想變得幸福,但是他們卻選錯瞭方式。盡管如此,我們也不要把自己不幸福的原因歸結於生活方式,因為,那是你自己選擇的。
阿德勒將幸福與生活方式的關聯總結如下:
“人生其實並不復雜,而是我們將它變得復雜瞭。幸福地生活也因此變成瞭一件難事。如果我們能改變自己賦予人生的意義,世界會變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簡單。”
“令人難以置信的簡單”這句話來自於曾與阿德勒在維也納共事的莉迪亞?吉哈(因為我對這句話印象深刻,所以在《阿德勒心理學入門》一書中也引用瞭此話)。
吉哈於某個星期六閱讀瞭阿德勒的著作《神經質性格》,當時剛好星期一也放假。
“雖然天氣酷熱難耐,但我很慶幸能一個人獨處。我將阿德勒的書從頭到尾看瞭三遍。星期二的早晨,當我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時候,我發現整個世界都變得不同瞭……阿德勒讓我知道,原來世界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簡單。”
我們所賦予人生的意義,就是如何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一種錶現。即使擁有同樣的經曆,每個人賦予這段經曆的意義也都不盡相同。當遇到挫摺時,有的人可能隻會看到挫摺本身,而有的人卻能從挫摺中學到許多東西。有的人可能會認為身邊都是些居心叵測的人,而有的人卻會覺得身邊的人都在保護著自己。
由此可見,人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如果將它與幸福相關聯的話,就會齣現“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境”這種說法。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阿德勒認為痛苦的人生不可能因為心境的改變而變得輕鬆。
如果通過心境就可以使人變得幸福,那麼幸福就變得與現實無關,而成為主觀上的感覺。假如你被其他人認為是幸福的,那麼你也許會感覺到幸福。然而,就如食物一樣,關於它的酸甜苦辣,即使不同的人說法不同,也不會産生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關於它對身體的利害,就不是主觀可以決定的瞭。幸福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實際生活的幸福,那就毫無意義可言。
想要改變對世界和對自己的看法,就不得不改變自身的行為和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接下來我們就要思考究竟如何改變纔能得到幸福。
如果按照阿德勒的主張,人們在四五歲的時候選擇瞭生活方式,那麼可能會有人進行反駁說:“四五歲那個年紀,語言能力都尚未發育完全,即使選擇瞭某種生活方式,不是也無法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嗎?”
關於這點,阿德勒認為,如果我們“現在”瞭解瞭自己的生活方式,那麼我們就應該對“今後”怎麼做而産生一種責任感。在這裏,我們引用一句阿德勒所說的話:
“是否能夠下決心糾正現在的‘生活方式’,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這句話中就包含著如何得到幸福的提示。
我就是不想變成你喜歡的那種人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我就是不想變成你喜歡的那種人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