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应用技术

LED照明应用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忆,谢嘉宁 编
图书标签:
  • LED照明
  • 照明设计
  • 照明工程
  • LED技术
  • 应用技术
  • 电子技术
  • 电力技术
  • 节能技术
  • 半导体照明
  • 照明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76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662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6
字数:6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LED照明的各项实用应用技术,主要包括:LED照明光学设计技术、LED照明散热设计技术、LED照明驱动设计技术、LED智能照明控制技术、LED照明设计技术、LED照明的其他技术、LED灯具测量技术及LED照明的应用。全书重基础、宽口径、多原理、少工艺,注重原理与机制的阐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作者简介

文尚胜,广东省照明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广东省粤港澳招标项目、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LED专项等10余项科研项目。

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LED照明发展历程 1
1.2 LED照明产业链简介 2
1.2.1 LED材料体系 2
1.2.2 衬底的选择 3
1.2.3 LED芯片的制造 4
1.2.4 芯片的封装 5
1.2.5 LED光源的散热设计 5
1.2.6 LED光源的二次光学设计 6
1.2.7 LED光源的驱动和控制 6
1.3 LED照明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 6
1.3.1 LED照明国内外发展现状 7
1.3.2 LED照明技术进展 8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LED照明光学设计技术 11
2.1 概述 11
2.1.1 LED照明光学设计 11
2.1.2 一些重要的光度学术语 12
2.1.3 非成像光学定义 14
2.1.4 LED照明光学材料简介 15
2.2 LED照明光学设计 16
2.2.1 一次光学设计 16
2.2.2 透镜封装的光学系统具体分析 16
2.3 二次光学设计 18
2.3.1 概述 18
2.3.2 LED二次光学设计方法 18
2.3.3 二次光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19
2.3.4 设计流程 19
2.3.5 二次光学设计的准备 20
2.4 自由曲面光学元件设计 22
2.4.1 花生米透镜 22
2.4.2 球型折射透镜 25
2.5 菲涅尔透镜设计 27
2.6 LED照明光学设计软件 30
2.6.1 Tracepro简介 30
2.6.2 Tracepro应用举例 31
本章小结 33
习题 33
参考文献 33
第3章 LED照明散热设计技术 34
3.1 LED散热基础知识 34
3.1.1 LED散热设计的必要性 34
3.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34
3.1.3 散热设计术语 38
3.2 热量对LED的危害分析 39
3.2.1 产生LED结温的原因 39
3.2.2 LED结温对性能的影响 40
3.2.3 降低LED结温的途径 43
3.2.4 LED结温计算实例 44
3.3 LED散热途径分析 45
3.3.1 LED散热途径 45
3.3.2 封装散热 46
3.4 LED散热分析模型 52
3.4.1 发光二极管的热阻 52
3.4.2 基于统计的常用热阻模型 58
3.4.3 基于热传导能量方程的热阻模型的建立 62
3.4.4 测量、计算热阻的意义 67
3.5 LED散热仿真软件 67
3.5.1 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LED热模拟 68
3.5.2 基于CFD仿真软件的LED热模拟 74
3.6 LED散热材料的选择 77
3.6.1 散热材料的选择 77
3.6.2 散热材料基板类型的选择 78
3.6.3 散热片的选择与设计 81
3.7 LED散热设计过程 90
3.7.1 LED散热设计流程 90
3.7.2 散热器材料的影响 92
3.7.3 有效散热面积的影响 93
3.7.4 生热率的影响 94
3.7.5 金属基板的影响 95
3.7.6 封装填充材料的影响 97
3.7.7 对流条件的影响 98
3.7.8 辐射 98
3.8 LED新型散热技术 103
3.8.1 新型散热材料 103
3.8.2 散热新技术 109
本章小结 116
习题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4章 LED照明驱动设计技术 118
4.1 LED驱动电源概述 118
4.1.1 LED驱动电源的特点 118
4.1.2 开关电源的技术指标及术语 119
4.2 LED驱动电源分类 121
4.2.1 LED驱动电源按驱动方式分类 121
4.2.2 LED驱动电源按是否开关型分类 122
4.2.3 隔离型LED开关电源 125
4.3 LED恒流驱动电源单元电路设计 127
4.3.1 交流输入LED恒流驱动电源的基本构成 128
4.3.2 EMI滤波器 128
4.3.3 整流桥的选择方法 131
4.3.4 漏极钳位保护电路 132
4.3.5 反激式LED电源的高频变压器设计 134
4.3.6 正激式变压器设计 136
4.3.7 输出整流管选择方法 138
4.4 带功率因数校正(PFC)的LED照明驱动电源 138
4.4.1 功率因数基本定义及分类 139
4.4.2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 140
4.4.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144
4.5 LED照明驱动电源设计举例 147
4.5.1 设计目标 147
4.5.2 设计背景 147
4.5.3 主要设计内容 148
参考文献 154
第5章 LED智能照明控制技术 155
5.1 概述 155
5.1.1 智能照明控制的基本概念 155
5.1.2 LED智能照明控制技术 156
5.2 LED调光技术 156
5.2.1 LED调光工作原理及特点 157
5.2.2 模拟调光 159
5.2.3 相控调光 160
5.2.4 PWM调光 163
5.3 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165
5.3.1 照明控制的发展 165
5.3.2 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 166
5.3.3 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组成 167
5.3.4 LED智能照明控制策略 171
5.3.5 LED智能照明控制方式 174
5.4 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网络技术 176
5.4.1 LED照明控制系统网络概述 176
5.4.2 LED照明控制系统中的有线网络 180
5.4.3 照明控制系统中的无线网络 191
5.5 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 197
5.5.1 相关设计规范 198
5.5.2 设计过程和步骤 200
5.5.3 系统的选择 204
5.5.4 动静传感器的选择 205
5.6 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208
5.6.1 LED室内情景照明系统设计 208
5.6.2 LED路灯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实例 211
5.7 LED照明控制的发展 216
5.7.1 对未来LED智能照明的设想 216
5.7.2 LED智能照明控制的发展趋势 217
参考文献 220
第6章 LED照明设计技术 221
6.1 LED照明应用要求 221
6.1.1 功能照明与艺术照明 221
6.1.2 照明应用场所的要求 228
6.2 绿色照明技术 233
6.2.1 照明环保 233
6.2.2 照明节能 236
6.3 照明设计程序 241
6.3.1 概念设计 241
6.3.2 方案设计 242
6.3.3 施工图设计 247
6.3.4 设计实施 248
6.3.5 现场调试 250
6.4 照明计算分析 251
6.4.1 平均照度的计算 252
6.4.2 点光源照度的计算 258
6.4.3 线光源照度的计算 261
6.4.4 面光源照度的计算 268
6.4.5 亮度的计算 272
6.5 成本分析 276
参考文献 284
第7章 LED灯具测试技术 285
7.1 概述 285
7.2 电气特性标准与测试 286
7.2.1 电气特性相关标准介绍 286
7.2.2 电气特性测试原理与方法 288
7.3 光色特性标准与测试 290
7.3.1 光色特性相关标准介绍 290
7.3.2 利用积分球测量光通量的原理及方法 290
7.3.3 光谱仪工作原理与颜色测试方法 293
7.3.4 分布式光度计工作原理与配光测试方法 300
7.4 热特性标准与测试 304
7.4.1 热特性相关标准介绍 304
7.4.2 热特性测试原理与方法 305
7.5 寿命特性标准与测试 307
7.5.1 寿命特性相关标准介绍 307
7.5.2 寿命特性测试原理与方法 311
7.6 安全性特性标准与测试 321
7.6.1 安全性特性相关标准介绍 321
7.6.2 安全性特性测试原理与方法 325
7.7 光生物安全标准与测试 327
7.7.1 光生物安全相关标准介绍 327
7.7.2 光生物安全测试原理与方法 329
7.8 耐候性特性标准与测试 329
7.8.1 耐候性特性相关标准介绍 329
7.8.2 耐候性特性测试原理与方法 332
本章小结 336
习题 337
参考文献 337
第8章 LED照明其他技术 338
8.1 白光LED照明通信网络技术 338
8.1.1 LED照明通信网络技术原理 339
8.1.2 LED照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41
8.1.3 LED照明通信的应用前景 342
8.2 LED动植物生长照明技术 344
8.2.1 LED植物生长光源 344
8.2.2 LED植物生产光源技术 346
8.2.3 LED动植物生长照明技术原理 346
8.3 LED生物安全照明技术 350
8.3.1 蓝光照明的生物危害性 350
8.3.2 LED生物安全照明技术原理 351
8.3.3 LED生物安全照明系统设计 352
8.4 LED物联网照明技术 352
8.5 LED海洋渔业照明技术 354
8.5.1 LED照明与海洋渔业 355
8.5.2 海洋渔业的LED照明技术与设计 356
8.6 LED工矿、港口、码头、广场照明技术 356
8.6.1 超大功率LED照明技术 357
8.6.2 超大功率LED照明设计 358
8.6.3 超大功率LED在工矿、港口、码头及广场的应用 360
本章小结 360
本章习题 361
参考文献 361
第9章 LED照明的应用 363
9.1 LED路灯 363
9.1.1 道路照明对LED灯具要求 363
9.1.2 道路照明效果 365
9.1.3 太阳能LED路灯 366
9.2 LED交通信号灯 367
9.3 LED背光源 369
9.3.1 LED背光源 369
9.3.2 LED显示屏 370
9.4 LED汽车灯 371
9.4.1 车灯分类与基本要求 372
9.4.2 汽车灯具的国家标准 374
9.5 LED室内照明 374
9.5.1 LED室内照明应用的原则和方向 374
9.5.2 LED室内照明适宜应用的场所 375
9.5.3 目前LED室内照明不具备条件应用的场所 376
9.6 LED景观照明 376
9.7 LED照明其他应用 380
本章小结 381
习题 382
参考文献 382
附录A 半导体照明术语 383
附录B LED照明主要机构与公司简介 391

前言/序言

前 言


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导体照明是一个学科跨度大、技术和应用更新快的行业,优势是能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现有工作人员还面临技术更新、掌握新工艺的压力。


为保障人才的培养、考核、规范,建立对应的专项能力培养基础、考核机制、考核规范,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组织龙头企业、行业专家、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者进行了企业调查和任务分析,建立了半导体照明专业人员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发布了针对专业工程师的《半导体照明工程师专业能力规范》和针对技能人才的《半导体照明行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并启动了《半导体照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列丛书》出版计划。


LED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绿色环保、体积小、固体器件、点亮反应快、白光色温可调、光色质量好、低压直流驱动、易于集成和智能控制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新光源,将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成为照明市场的主导,使照明技术面临一场新革命。


本书共九章。第1章概论,由王银海教授编写。概括了LED照明的发展历程和照明产业链,介绍了LED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第2章是LED照明光学设计技术,由张云翠教授编写。主要介绍了一次光学设计、二次光学设计、自由曲面光学元件设计、菲涅尔透镜设计和LED照明光学设计软件Tracepro。第3章由文尚胜教授和谢嘉宁博士编写。主要讨论LED照明散热设计技术,分析了热量对LED的危害,介绍了LED散热分析模型、仿真软件和散热材料的选择方法,总结了LED散热设计过程和新型散热技术。第4章为LED照明驱动设计技术,由付贤松副教授编写。主要介绍了LED驱动电源的特点及分类,LED恒流驱动电源单元电路设计,带功率因数校正(PFC)的LED照明驱动电源,最后给出了LED照明驱动电源设计指南。第5章是LED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由吴玉香教授和吴琼高工编写。介绍了三种LED调光技术,对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组成、控制策略和方式进行了总结。详细介绍了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网络技术、设计与实际工程应用,对LED智能照明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第6章是LED照明设计技术,由丁云高与徐庆辉高工编写。根据功能、艺术与照明应用场所的不同提出了LED的设计要求。介绍了绿色照明技术、照明设计程序及照明计算分析方法。第7章是LED灯具测试技术,由赵红波总工编写。系统介绍了LED灯具测试中电特性、光色特性、热特性、寿命特性、安全特性、可靠特性、生物安全特性和耐候性等八个关键特性的测试标准、原理及方法。第8章介绍了LED照明其他技术,由王忆教授编写。以LED照明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为主线,简要介绍了:(1)LED白光照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2)LED照明在植物生长和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技术和光学的设计;(3)LED生物安全技术的设计思路;(4)LED照明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5)LED照明在海洋渔业中的关键技术与应用;(6)超大功率LED照明技术的设计与应用,等等。第9章由李宏教授编写,主要介绍LED照明的应用。包括LED路灯、LED交通信号灯、LED背光源、LED汽车灯、LED室内照明、LED景观照明以及LED照明等其他应用。


本书从各个角度系统介绍了LED照明应用技术,是一本覆盖面广、简洁易懂、具备理论基础但又不缺乏实操性和指导意义的LED技术教材。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感谢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和半导体照明、LED相关网站和企业的的大力支持。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作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料,也可供有关LED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限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5年9月




光影流转:照明设计中的色彩、情感与空间营造 一、 光的本质:超越亮度与流明的深度探索 长期以来,我们对光的认识似乎局限于其物理属性——亮度、流明、色温等,这些是衡量照明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也是技术手册中反复强调的数据。然而,光远不止于此。在《光影流转:照明设计中的色彩、情感与空间营造》一书中,我们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光学探索,摆脱纯粹的技术束缚,去理解光如何成为一种能够触动人心、塑造环境、甚至改变我们感知方式的强大力量。 本书首先将从光的物理特性出发,但视角将有所不同。我们将审视光的波长、光谱分布如何直接影响人眼对色彩的感知,以及不同光源光谱的细微差异如何在视觉上造成显著区别。例如,为什么有些白光显得“冷”而另一些则偏“暖”?这背后隐藏着色温之外更深层次的光谱奥秘。我们还将探讨光线的方向性、散射性以及反射性,理解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在物体表面形成肌理、立体感和视觉焦点,从而影响我们对材质和形态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挖掘“显色性”这一概念,将其提升到艺术表达的层面。不同于简单的Ra值,我们将分析CRI(显色指数)的局限性,并介绍更具象化的色彩渲染指数(GONIOPHOTOMETRY)等概念,揭示高质量光源如何能够真实、饱满地还原物体本身的色彩,尤其是在艺术品展示、服装销售、食品陈列等对色彩准确度要求极高的场景下。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优秀显色性光源在提升产品吸引力、增强空间质感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光的心理学效应。不同光谱组成的光,即使亮度相同,也能对人的情绪、生理节律产生微妙但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将在书中解析为何某些光谱成分的光能够促进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为何某些光环境能够让人感到放松、宁静,而另一些则能激发活力、提高专注力。这些基于科学研究的洞察,将帮助读者理解为何在特定空间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光源光谱比单纯追求高亮度更为重要。 二、 色彩的语言:光与物质交织的视觉叙事 色彩是照明设计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它能够直接唤起情感,传达信息,并赋予空间生命。在《光影流转》中,色彩不再是简单的RGB值或色卡上的编号,而是被视为一种复杂的视觉语言,与光线、材质、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讲述空间的故事。 本书将系统梳理色彩理论在照明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将从基础的色彩心理学出发,探讨不同颜色对人类情绪、心理状态的影响,例如,暖色调如何带来温暖、舒适和亲切感,而冷色调又如何营造冷静、专业或神秘的氛围。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设计师如何巧妙运用色彩,引导观者的情绪,创造特定的空间体验。 更深层次地,我们将探讨“色彩一致性”和“色彩对比度”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酒店或主题公园等项目中,如何确保不同区域、不同灯具的光源色彩高度一致,避免视觉上的割裂感?如何利用色彩对比度来突出重点,引导视线,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引导性?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帮助设计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我们将深入研究“彩色光”的运用。不同于白光照明,彩色光能够创造出极为丰富和戏剧化的视觉效果。本书将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舞台表演、夜间景观照明、艺术装置等,选择和运用不同颜色的光源。我们将分析不同颜色光的混合效果,以及如何通过多色光源的组合,创造出动态变化的色彩景观。例如,在表演艺术中,彩色光是如何与表演者的动作、音乐节奏同步,共同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非视觉效应”的色彩感知。研究表明,某些特定波长的光,即使人眼无法感知到其色彩,也能对人体的生物节律产生影响。例如,蓝光对昼夜节律的调节作用,以及其在改善睡眠、提升工作效率方面的潜力。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室内环境中,通过智能化的照明系统,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来优化人的生理状态。 三、 情感的空间:光影塑造的心理与体验 照明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照亮物体,更是关于创造氛围,引发情感共鸣,并影响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和感受。《光影流转》将重点聚焦于光影如何成为塑造空间情感和体验的强大工具。 本书将深入探讨“氛围营造”的艺术。我们将分析不同照明手法,如重点照明、环境照明、装饰照明等,如何协同作用,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例如,柔和的漫射光如何营造出宁静、放松的休息空间,而具有强烈方向性的投射光则如何勾勒出空间的轮廓,制造戏剧性的视觉效果。我们将通过对博物馆、画廊、餐厅、SPA等典型空间的照明设计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揭示设计师如何运用光影的魔法,将空间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情感载体。 “空间感知”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光线能够极大地影响我们对空间大小、形状、比例的感知。通过调整光源的亮度、方向、密度以及光源与物体表面的关系,设计师可以“欺骗”我们的眼睛,使狭小的空间显得宽敞,或将宏大的空间分割得更具亲密感。本书将提供具体的技术和设计方法,指导读者如何运用光影来“重塑”空间,实现特定的视觉效果。 我们还将关注“光与用户的互动”。在智能照明时代,用户对照明的控制权越来越高,个性化的光环境需求也日益增长。本书将探讨如何设计能够响应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光照体验的智能照明系统。例如,如何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不同活动需求,自动调整灯光的亮度、色温和色彩?如何通过手势、声音或手机App来控制光线,实现人与光的无缝互动? 此外,“舒适度”与“视觉疲劳”也是本书不可或缺的讨论内容。不良的照明设计不仅影响视觉体验,还可能导致眼部不适,甚至引发头痛、疲劳等问题。我们将从视觉生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深入分析造成视觉疲劳的原因,并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指导读者如何设计出既美观又舒适的照明环境,确保用户能够长时间地享受光带来的愉悦。 四、 技术的融合与未来的展望 虽然本书强调的是光的艺术性与情感性,但技术的进步是实现这些理念的基石。在《光影流转》的最后部分,我们将探讨当前照明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如何为更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提供可能。 我们将关注LED光源的最新进展,不仅仅是其节能和长寿命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其在色彩表现力、可控性和集成性方面的突破。高品质的LED芯片、先进的驱动技术以及精密的控制系统,使得LED光源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色彩精准度、动态变化和场景模拟。 “智能照明”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们将深入探讨物联网(IoT)、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AI)等如何与照明系统深度融合,催生出更具智慧、更人性化的照明解决方案。从环境自适应照明到基于用户行为的学习型照明,智能照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我们与光互动的方式。 本书还将展望未来照明技术的发展方向。例如,在健康照明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如利用光照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在材料科学与照明技术的结合,如开发能够自发光或变色的新型照明材料;以及在城市照明、建筑照明等宏大叙事中的创新应用。 《光影流转:照明设计中的色彩、情感与空间营造》旨在为设计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以及所有对光影艺术充满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我们相信,通过这本书,您将能够超越技术的表象,真正领略光作为一种艺术媒介的无限魅力,并将其转化为触动人心的、富有生命力的空间设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为我这种“光盲”量身定做的启蒙教材!我一直以为LED就是个发光二极管,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背后庞大的技术体系和无限的可能性。书中关于LED驱动电源的讲解,虽然有些技术性,但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复杂的电路设计原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这种电子小白也大致理解了,为什么有些LED灯会“闪烁”,而有些却能“稳定发光”。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LED散热技术的重视。以前总觉得灯泡发热是正常的,但看完书才明白,散热不好会严重影响LED的寿命和光效,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书中介绍的各种散热方法,从传统的散热片到更先进的液冷技术,都让我大开眼界。我甚至开始反思家里一些旧的LED灯具,是不是因为散热问题才“早早下岗”了。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不仅教会了我LED的“是什么”,更教会了我“为什么”和“怎么做”,让我从一个对照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对LED应用有基本认识的“半个内行”。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设计风格非常讨喜,无论是排版还是插图,都给人一种清新、现代的感觉。阅读过程中,我最受启发的是书中关于“人因照明”的理念。以往我们只关注灯的亮度够不够,颜色是否好看,却很少考虑光线对我们情绪、专注力甚至健康的影响。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光照环境下,人体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变化,比如,适当的高色温光线可以提升警觉性,有助于学习和工作;而柔和的低色温光线则有助于放松和休息。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LED照明,不仅仅是为了“看清”,更是为了“看得舒服”,甚至是“看得健康”。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案例,比如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设计出更适宜的光照环境。对于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无价之宝。它让我明白,照明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关怀。而且,书中在介绍LED新技术的同时,也强调了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这让我感觉这是一本既有技术深度,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黑夜中的一道曙光,彻底颠覆了我对室内照明的固有认知。以前觉得灯光嘛,就是亮不亮、白不白的问题,没想到LED技术竟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我尤其惊讶于书中对不同色温和显色指数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影响的详细阐述。比如,书中提到在卧室使用低色温(暖白光)的LED灯,能够帮助身体分泌褪黑素,从而提升睡眠质量,这对我这种经常失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还有,书中对不同场景下LED照明设计的细致讲解,从客厅的温馨氛围营造,到厨房的操作性照明需求,再到书房的专注光线,都给出了非常具象化的方案和指导。我以前总觉得家里的灯光搭配很随意,看完这本书才意识到,原来光线也能像音乐一样,有不同的“音符”和“旋律”,能够营造出如此丰富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书中不仅介绍了基础的LED技术原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技术落地到了实际的应用中,让我觉得这些高科技并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的。而且,它还顺带提到了LED灯具的节能优势和环保特性,这更是让我觉得投资LED照明是一项既有益于自身健康,又对地球负责的选择。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LED技术的书籍,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和“空间哲学”的指南。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书中对光线质感、光影效果的描述,以及如何利用LED技术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都让我耳目一新。例如,书中关于“间接照明”和“重点照明”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巧妙的光线布局,来突出空间的层次感和艺术感,而不是仅仅用一盏顶灯照亮整个房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与色彩”关系的论述,LED光源的显色性直接影响到室内物品的真实色彩还原,这对我这个喜欢家居搭配的人来说,简直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还提到了LED照明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这让我觉得,选择LED照明不仅是一种生活品味,更是一种对未来的责任担当。总而言之,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优雅的方式,将技术与艺术、实用与美观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光”来改善我的生活空间。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一场生动形象的“光影艺术课”。作者用极其生动、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原理描绘得活灵活现。书中对LED光源的发光原理、驱动方式、散热设计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做到了深入浅出,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概其里。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竟然涵盖了LED在特殊应用领域的设计考量,比如植物照明、舞台灯光、甚至医疗照明等。想象一下,在室内种植自己喜爱的蔬果,只需要一套精心设计的LED植物生长灯,就能在家里开辟一个小小的“绿色空间”,这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书中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光谱配比到光照强度,都给出了科学的建议。更不用说舞台灯光那部分,那些炫目的色彩变化、细腻的光影调度,原来背后是LED技术的精密控制和巧妙运用。我甚至联想到了,未来家里的装饰灯光,也能通过简单的APP就能随意切换各种模式,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居家氛围。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的美好想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