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会调查方法》是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以社会调查的一般过程为编排逻辑,依次介绍了调查课题的选择和调查设计、抽样、测量、问卷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处理、统计软件应用与统计分析的准备、资料的统计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内容。
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基本概念和体系上力求做到科学规范;在各章节内容安排和选用材料上,力求做到精心取舍;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力求做到平实、简练、通俗易懂。本书体现和凝结了作者学习、实践、讲授和研究社会调查方法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具有很强的可参考性和实践性,因此,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一项社会调查的*过程,而这正是本书编著的基本出发点。期望本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从事社会调查实践人员的自学和参考工具书。
作者简介
风笑天,1954年生于武汉,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等。1987年评为讲师,1993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曾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一届、第二届委员;湖北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口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武汉市社会保障协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研究方法、青年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独生子女问题等。出版著作、教材30多部,参编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人口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一作者论文1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调查概述
第二节社会调查的类型
第三节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调查课题的选择和调查设计
第一节社会调查选题
第二节社会调查设计
第三章抽样
第一节抽样概述
第二节概率抽样方法
第三节非概率抽样方法
第四节样本规模的确定
第四章测量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测量的层次
第三节操作化
第四节量表
第五节信度和效度
第五章问卷设计
第一节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第三节问卷的设计
第四节问卷评估与修改
第六章资料收集
第一节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节自填问卷法
第三节结构访问法
第四节调查员的选择与培训
第五节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第七章资料处理
第一节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第二节数据编码
第三节数据录入和清理
第八章统计软件应用与统计分析的准备
第一节SPSS软件简介
第二节SPSS的数据基本操作
第九章资料的统计分析(一)——单变量分析
第一节单变量描述统计
第二节单变量推论统计
第三节SPSS基本应用
第十章资料的统计分析(二)——双变量及多变量分析
第一节变量间的关系
第二节交互分类
第三节不同层次变量的相关测量与检验
第四节回归分析
第五节SPSS基本应用
第十一章调查报告撰写
第一节调查报告的类型和写作步骤
第二节调查报告的结构
第三节写作调查报告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附录1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录2Z检定:常用的显著度(α)与否定域(|Z|≥)
附录3t分布表
附录4χ2分布表
附录5F分布表
后记
精彩书摘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类型
社会调查对大众而言,是一个既耳熟能详又比较陌生的概念。其耳熟能详在于“调查”这个概念经常见诸各种媒体当中,在网络或各种面向普通读者的报纸杂志中,人们会不时看到关于各种现象的调查报告或对各种问题的调查分析;但与此同时,社会调查对一般人而言又是陌生的,因为人们对于社会调查的了解往往仅止于从那些媒体中得到的感性认识,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社会调查,人们可能是比较陌生的。本章旨在简要介绍社会调查的一般概念、作用、类型等,并通过对社会调查的发展建设和一般程序的介绍,让读者对社会调查这一科学研究的活动有初步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
第一节社会调查概述
一、社会调查的概念
1.对社会调查的现有认识
对于“社会调查”这一概念,不仅普通大众与专业研究者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偏差,即非学术角度与学术角度的差别;即使是专业研究者,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或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可能既包括广义理解与狭义理解的差别,也包括定义角度的差别。综合而言,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调查”这一概念在认识上的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名称上的差异。在国内的各种学术论文中,可以看到诸多和社会调查大同小异的名称,如问卷调查、定量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等。在国内,最常见的名称是“社会调查”或“社会调查研究”。在国外,最常见的名称则是“调查”(survey)或“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
第二,具体定义上的差异。就目前而言,社会调查的概念无论是在外延还是内涵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些概念或抽象或具体、或宽泛或狭窄,例如,有些学者将社会调查看作人们认识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而有人则仅仅将它看作一种资料收集的方法。与此相应,社会调查所包含的工作也有所不同,如有人认为社会调查仅仅是收集资料,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社会调查不仅包括收集资料,还包括分析资料。
第三,知识体系构成上的差异。在社会调查的知识体系构成方面,主要是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的认识存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内学者一般将社会调查分为普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而国外学者所界定的社会调查往往仅指抽样调查;其二,国内学者一般将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并列,共同作为社会调查中收集资料的方法,而国外学者在社会调查中所指的资料收集方法,则仅有结构式访问和自填问卷法。
2.社会调查的定义与特征
社会调查不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而本书对社会调查的界定为:
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参见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3版,4页,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看出社会调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调查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而社会是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所构成的,这意味着,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能被简单地照搬或套用,另外,对单纯个人的调查,也不能称为社会调查。
第二,社会调查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现象而非个人。尽管社会调查的调查对象通常是具体的个人,但是,社会调查所要描述和解释的却是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或者是由多个个体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
第三,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不是对社会现象的简单、机械或零散的认识与观察,社会调查活动是包括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一系列过程的认识活动,是依据调查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程序性的活动。
第四,社会调查指的是抽样调查。所谓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由所有调查对象所构成的集合)中按照一定的方式抽取样本(总体中的一部分元素或个体所构成的集体),从样本中收集资料,然后用样本的统计结果来推断总体。从这一点上看,社会调查既不同于普查(对总体中的每一个样本都进行调查),也不同于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仅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个案进行调查)。
第五,在研究方式上,社会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问两种方式收集资料,这是它与其他社会研究方式在研究手段方面的重要区别。另外,社会调查要求从调查对象那里直接收集信息,即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又将它与那些间接的、利用二手资料的社会研究方式区别开来。
第六,社会调查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它依据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常运用统计软件的辅助,对所收集的量化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因此,资料的定量化与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是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七,社会调查是一种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的完整的社会研究类型,这就破除了那种将社会调查看作单纯的资料收集方式的误区。这一特征也是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研究方式的基础,其实际含义是:我们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独立完成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探索和认识任务。
参见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3版,5页。
从本书对社会调查的界定及其特征描述可以看出,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作为社会研究中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与实验法、文献法以及实地研究等研究方式并列的。它们因其各自的特点和性质而适用于不同领域、现象或题材的研究(见表1—1),这几种方法既不能混同,也不能互相替代。
表1—1社会研究的主要方式
研究方式子类型资料收集方法研究的性质
社会调查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定量
实验研究
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填式问卷
量表测量
结构式观察
定量
实地研究
参与观察
个案研究
无结构观察
无结构访问
定性
文献研究
内容分析
二次分析
统计资料分析
历史比较分析
目录索引
定量/定性
资料来源: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3版,6页。
二、社会调查的作用
从总体而言,社会调查的目的有三个方面: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因此,社会调查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描述状况,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解释原因,有助于探索事实或现象背后的本质;预测趋势,有助于应对未来。
1.描述状况
虽然有人认为描述状况是缺乏含金量的研究,但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描述,是人们深入研究该现象的基础。例如,我们如果想研究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首先对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有一个客观的、整体的描述,必须弄清楚大学生就业是否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它的严重程度如何,等等;同时,还可以描述各种就业问题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成绩乃至不同区域生源之间的分布。这种客观的、综合性的描述,能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一些隐秘群体的研究往往都是从描述状况开始的,如对同性恋群体、艾滋病患者群体的研究,等等。
2.解释原因
社会研究者所关心的两类基本的研究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描述状况所要回答的就是“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而社会调查的第二个作用——解释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则是为了回答“为什么会发生”或“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上面的大学生就业的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来深入探讨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其就业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大学生的专业差异、性别差异与其就业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性别、专业乃至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职业及其收入的心理预期以及就业率,外部环境(经济形势、产业结构等)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等等,从而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了解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因此,社会调查所具有的解释原因的作用比描述状况更深入,这使得它能够被广泛地用于探讨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探讨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而随着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提升和完善,社会调查在解释原因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强。
3.预测趋势
在对某一社会现象做出状况描述和深入的原因解释的基础上,社会调查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一定的预测。仍以上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例,当研究者对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特征、问题以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原因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他就能依据中国社会中各种因素或条件发展变化的趋势,对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做一定的预测。
三、社会调查的局限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方式,固然有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表现在方法论上,也表现在调查研究的实践当中。就方法论的角度看,社会调查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以及与之相应的调查程序的可重复性和调查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这显然是对自然科学及其研究范式进行效仿的结果,但是,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显然不同于自然界,它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还具有复杂的多样性特征,更有其独特的个体性特征。因此,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也表现出独特的多样性特征。与社会现象的特点相对应,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历来就存在着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对立和争论。这种对立说明,作为实证主义代表的社会调查仅仅是认识社会、探索社会的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从社会调查的实践来看,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社会调查的各个技术性环节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测量的有效性问题、抽样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统计方法选择的适当性问题等。另外,社会调查还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时间、经费的限制,研究主题或研究内容的合适性问题,等等。
因此,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调查仅仅是社会研究的四大方式之一(另外三种方式是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在进行一项具体的研究时,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主题、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时间、经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盲目地将社会调查作为唯一选择。
前言/序言
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