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自控力 比尔·盖茨、海伦·凯勒、马云、董明珠等人取得了成功,都源于他们有强大的自自控力

赢在自控力 比尔·盖茨、海伦·凯勒、马云、董明珠等人取得了成功,都源于他们有强大的自自控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建珍 著
图书标签:
  • 自控力
  • 成功学
  • 个人成长
  • 时间管理
  • 效率提升
  • 意志力
  • 习惯养成
  • 名人案例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紫云文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88323
商品编码:1191874619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80g轻型纸
页数:2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你是否习惯将事情拖到zui后一刻才会去做? 
你是否总是控制不住购买欲而成为月光族? 
你是否想要减肥,却无法抵制美食的诱惑? 
你是否经常因不善于表达想法而情绪低落? 
…… 
如果是这样,那么,恭喜你,《赢在自控力》就是你的益友。 
《赢在自控力》汇集了丰富且精彩的案例与分析,从情绪、习惯、心理、感知、思维、社交等各个方面出发,引导读者如何在实践中磨练、提升自控力。

内容简介

事实证明,在名利面前,能控制住自己内心的人才能获取更大的胜利。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荒废自己的时间呢? 
《赢在自控力》会让你懂得:自控力,对成功人士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对普通人来说,也是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足够的自控力,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懒散的心态,改变不良的习惯,体验成功和快乐

作者简介

李建珍,福建福州人,70后,2000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在《三联生活周刊》、《意林》、上海《少年文艺》、江苏《少年文艺》、《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广州日报》等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2600多篇的诗歌、散文、小小说、儿童文学等作品,并被《青年博览》、《特别关注》等杂志转载。2010年,应邀为天津《滨海时报》写“人在旅途”专栏。 
作品常有获奖。其中,2010年,杂文《从作文里的谎言想到的》荣获二十届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 
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如:《百年无废纸》、《站在巨人肩上?6?1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感动小学生科幻全集?6?1在宇宙中书写》、《童话城堡里的春花秋月》、《中国少年小说佳作选》、《渴望撒野》、《教育故事》、《zui美文》、《蓝眼雪妖》、《鬼面影墙》、《中国年度童话选》《作家领读系列典藏丛书?6?1静候花开》《教师要学孔子》《影响孩子一生成长的童话故事》等。

目录

第1章:自控力: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 
什么是自控力 / 003 
在危机中,自控力促使你长成参天大树 / 006 
跨国大企业CEO 控制力的内涵与外延 / 009 
花花公子的自控力 / 012 
艰苦太空,自控力强方能存活 / 015 
“闷声发大财”的低调阐释 / 019 
保持神秘低调的豪富家族 / 024 
比总统老公更有自控力的女人 / 028 
守住本心,不做“御用”学者 / 033 
第二章:成大事者皆有超强自控力 
为什么自控力至关重要 / 039 
不陶醉于眼前的成功方能成就更 
强大的未来 / 041 
让比尔·盖茨佩服的人 / 045 
“铁腕”缔造传奇 / 048 
以一己之力,扶起跌倒的“巨人” / 054 
为了“人人生而平等” / 059 
自愿的“囚徒” / 062 
与世界齐步走 / 066 
把自己培养成全才 / 069 
第三章:聪明的人都懂得自控 
自控力的基石:三思而后行 / 075 
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 / 077 
认准方向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081 
不张扬,做一匹低调的“头狼” / 085 
世界级大师,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 / 088 
“我集中精力,不左顾右盼” / 092 
超强自控力让他把受难当体育锻炼 / 096 
良心是好的法律 / 099 
两次对微软说“NO”的人 / 102 
自控力,美丽优雅一生的秘诀 / 106 
坚持爱国,拒绝拉拢 / 108 
第四章:正确对待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让自控成为一种习惯 / 115 
“神童”的勤奋 / 117 
在大海中掌舵 / 121 
通往成功的“独木桥” / 124 
缺乏安全感的掌舵人把握着前进的方向 / 127 
首富对财富的管控 / 134 
“抠门”的超级ju星 / 138 
第五章:有自控力,小人物也有大作为 
失控不是因为自控力薄弱 / 143 
管住蜜蜂,成为一代“毒王” / 146 
腾飞始于蛰伏 / 153 
泥塑人生 / 155 
专心种出“奥运”玫瑰 / 158 
瘫痪父亲成功儿 / 161 
卖出“北大”水平的猪肉 / 164 
用七年时间养肥一只“羊” / 167 
专心致志玩“玩具” / 171 
第六章:教育的自控力 
利用外在条件恢复自控力 / 177 
父母的毅力与孩子的成功 / 180 
先对别人微笑 / 182 
教育,不复制他人的成功 / 184 
用耐心等待成长 / 187 
不要轻易说“难”字 / 191 
给自己一把与众不同的标尺 / 193 
恨铁不成钢是一种坏心态 / 195 
第七章:控制住自己的爱,获得幸福 
爱情要有自控力 / 199 
控制不住他的心,那就管住自己的爱 / 202 
家庭,用爱说话 / 206 
钝感的幸福 / 209 
少爱他一点 / 211 
哀求来的爱情不甜 / 213 
被动爱与主动爱 / 215 
不要你做我的影子 / 217 
活出自己的精彩 / 219 
爱,需要有控制的付出 / 221 
第八章:管住自己浮躁的心 
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 / 225 
控制住浮躁的心 / 228 
人生需要宽容 / 231 
年华老去,做与年龄相称的事 / 233 
戒除“本能”反应,以孩子的方式处事 / 235 
管住自己迫切想发言的嘴 / 237 
退一步再前进 / 239 
光有进步是不够的 / 241

精彩书摘

第1章:自控力: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 

什么是自控力 

自控力,是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欲望的能力,是自我引导、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自控力既要培养、坚持良好的习惯,同时又要抵制诱惑、克服缺陷、改掉坏毛病。 
自控力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我管控能力。有人天性自控力弱,任何时候都管不住自己;有的人是在体力不够,精力不足时,比较容易出现软弱、自控力下降的现象;有人对自控力缺乏认识,更缺乏有意识的训练,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出现不如人意的情况。 
自控力涵盖面是非常广的。有时表现为有足够的胆量,去做某一项想做却一直没有勇气做的事情,比如鼓足勇气跟暗恋对象表白,跟老板提加薪,或者辞职;有时表现为抵制各种诱惑,如开车时不看手机,不通宵达旦玩电脑游戏,不嗜食甜品,不做清仓大甩卖的接盘者,不做烟酒毒品的瘾君子,拒绝一夜情等;有时表现为抵抗压力,恢复良好心理和身体状态;有时表现为确立目标,追求更为美好的生活;有时表现为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不息;有时表现为沉着冷静,不偏激发怒;有时表现为掌握大局,为自己的企业指引正确的方向;有时表现为控制住“大嘴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有时表现为把握时机,戒除拖延症,该做的马上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自控力,说到底是与人类进化史中形成的“原始本能”博弈。时至今日,人类依然和刚出现时候一样,有着众多缺点,但长期进化中,我们的前额皮质得到改进,这是自控力重要的神经学原理。前额皮质,是位于额头和眼睛后面的神经区,它主要控制人体的运动,这就是自控力的表现。随着人类的进化,前额皮质不断扩大,扩大之后,就会有新的功能分区,会控制我们关注什么,想些什么,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行为。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认为,现代人大脑中前额皮质的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 
做“更难的事”就是与“原始本能”博弈的自控力的表现。“原始本能”想躺在床上睡懒觉,做“更难的事”就会提醒他们应该起来去运动,或是吃早饭。“原始本能”面对美食,想敞开肚皮吃到自己满足为止,做“更难的事”会提醒他们要适量饮食,保持健美身材,或者餐后应该去做减肥运动。 
前额皮质不是挤成一团的灰质,而是分成三个区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种力量。前额皮质的左边区域负责“我要做”的力量,能帮助处理枯燥、困难或者充满压力的工作。右边区域控制“我不要”的力量,能克制人的一时冲动。这两个区域同时控制“做什么”。第三个区域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位置,记录人的目标和欲望,决定人“想要什么”,这个区域的细胞活动越剧烈,自控力就越强。 
很多医学上的案例表明:前额皮质遭到损伤,人的自控力就受到损害,甚至会变成跟往常截然不同的自己。 
作为成功人士,成功要素中断然少不了一点——自控力。无法想象没有自控力的人能扛得住压力,抵得住诱惑,能带领团队战胜困难,在各种危机中迈向成功。 
而普通人,自控力也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通过训练 
得以加强。 
本书将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告诉读者:成功人士在自控力方面的优秀表现是如何为他赢得成功,而普通人应该怎样和“原始本能”进行博弈,以取得胜利,获得幸福。 

在危机中,自控力促使你长成参天大树 

在2008 年那场经济危机中,美国很多的大公司和不的小公司倒下了,许多人把那次经济危机和1929 年的世界大萧条危机相提并论,悲观的人似乎看不到有什么公司能够生存下来。然而,还真有公司存活,并且不断超guo自己,超guo别人,活得比谁都好,这就是全球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公司。 
当世界上很多大企业的老板在四处融资的时候,沃尔玛的董事长罗宾逊·沃尔顿(Robson Walton)却成了空中飞人。仅在4 月份,沃尔玛就在14 个国家新开了26 家商店,到今天为止,沃尔玛在全球商店总数达到了7899 家。沃尔玛1999 年就已经是世界上员工总数多的公司。截至2009 年1 月30 日,沃尔玛的销售额达到了4012 亿美元。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沃尔玛的销售还增长了7.2%,增长达到270 亿美元。不是所有的零售商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全球零售业老二家乐福,2008年的利润下降了44%,目前它的总利润只有沃尔玛的六分之一。 
其实,沃尔玛不仅仅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优秀,它诞生以来经历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种危机,可它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快地成长起来。 
那么,它是怎么成为一棵在暴风骤雨中越来越挺拔的大树呢?这要从他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说起。 
1945 年,27 岁的山姆·沃尔顿从美国陆军退役。当兵前,他曾干过两年的商业零售,退伍后他就想从事零售方面的工作。当时美国经济发达,零售业十分强大,知名公司有西尔斯、凯马特、彭尼、伍尔沃思,这些公司实力强、资格老。起初的山姆先生没有实力在大城市立足,他就把自己的出发点定在乡下。 
沃尔顿夫妻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从岳父那里借了两万,在美国罗得岛州南部的纽波特镇盘下一家叫“本·富兰克林”的濒临倒闭的杂货加盟店。山姆先生是做生意的天才,他很快就使杂货店走出困境,成为镇上好的商店。然后,他在不同的镇里不断转手、盘下、新开“本·富兰克林”杂货店。1962 年山姆·沃尔顿手中有15 家本·富兰克林杂货店,他与杂货店的老板谈判,要求有自主的进货权力。谈判失败,山姆先生只能退出“本·富兰克林”杂货加盟店,自己开店。就这样,1962 年,第1家叫“沃尔玛”的折扣店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开张了。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山姆先生主要在美国的小镇上开店。1983 年,实力具备后,他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中西部都市的市郊开了第1家山姆会员店,1990 年实力已经相当强大的沃尔玛才到市中心开店。后来,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1992 年,沃尔玛挺进海外,进入墨西哥市场。 
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基础使得沃尔玛的下盘非常扎实,不需要融资,也不怕经济危机来袭。然而,作为一家大型企业,需要的是忠心耿耿的员工,山姆先生在经历了一次新店即将开业,而招聘好的员工忽然全部罢工的危机后,明白了安抚好员工有多么重要,聪明的他毅然决定在沃尔玛“消灭”员工,将所有的员工变成合伙人。 
他不仅大大提高员工工资,而且所有的员工都能分到企业的利润。于是,员工不再叫员工,改叫合伙人。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山姆先生疯了,他让员工做了沃尔玛的主人,除了正常的工资、奖金外,每年都有丰厚的红利,到退休能拿几十万美元。此外,员工还可以每年用部分的红利低价购买公司的股票,而沃尔玛股票这十多年增长了上千倍,所以能进入沃尔玛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这是沃尔玛成功的秘诀之一。试想,在自己做老板的企业里,谁会随便罢工?谁不肯尽全力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很多企业都做到这点,但是发展好的只 
有沃尔玛,因为沃尔玛成功还有其他秘诀——对待顾客的方式:坚持把节约下来的成本还利给顾客。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沃尔玛成立不久,根据天天低价的原则,店长将一双鞋定价1.98 美元,这个价比同城其他的店便宜20%,但是,山姆先生却不同意。他认为这双鞋的进货价才1 美元,所以只能卖1.3 美元。店长说,我们已经比别人便宜了。山姆·沃尔顿却说, 
这不行,我们要将谈下来的好处全部给顾客…… 
控制住想“一夜暴富”的强烈欲望,靠着踏实、诚信的准则,沃尔玛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乡间杂货店成长为全球零售业老大,并且在经济危机中不断发展,成为屹立不倒的一杆旗帜。成功的秘诀就这么简单。 

跨国大企业CEO 控制力的内涵与外延 

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任总统去解聘一位民营企业的CEO。经济危机下的奥巴马成了第1个“吃螃蟹”的人,而通用汽车公司CEO 瓦格纳也相应地成了被美国总统解聘的第1人。 
56 岁的瓦格纳在通用工作32 年,是一位公司上下员工都有口皆碑的老好人。他担任CEO 期间,继续让每位退休工人领取高额的养老金,还为全公司员工提供高额的医疗费。资料显示,通用汽车在职员工为26 万人,而每月领取3000 美元退休金的人员则达到50 万人。2004 年,通用汽车在一辆车上要消耗1528 美元的医疗保险和695 美元的养老金,总计是2223 美元。而丰田汽车在一辆车上消耗的是201 美元的医疗保险和50 美元左右的工人贡献奖金。2005 年情形显示,通用在一辆汽车上分摊的医疗保险数额是1850 美元,养老金为700 美元,总计2550 美元。而丰田公司的平均医疗保险仍旧保持在每辆车200 美元左右,为工人提供的奖励还是50 美元。如此,通用和丰田在每款产品上的成本差距达到惊人的2300 美元。这就是丰田在2008 年将连续77 年全球销量冠jun的百年通用拉下马,让自己成为全球第1的关键因素。 
通用汽车公司CEO 瓦格纳不仅是一个性格温和、与人为善的好人,也是一个极具才华和雄心壮志的英雄人物,他高中时就以所有科目都是第  1名的好成绩考入美国杜克大学,毕业后直接被哈佛商学院录取。“股神”巴菲特特别欣赏他的才干,曾写信对他表示支持。在2006 年,通用公司销量下滑,瓦格纳自降一半的薪酬,到2009 年,他更是只拿一美元的工资。2008 年11 月,他到国会陈述困境,希望得到政府300 亿美元的帮助时,有人指责他不该地乘私人飞机来。他马上接受意见,一个月后,他再次到国会时,连普通客机的经济舱都没有坐,是自己开节省能源的电动车去的。相对于那些将美国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用来提高自己奖金的金融巨头来说,瓦格纳真是一个深具谦虚和清廉美德的领导人。 
瓦格纳说:“我要领导通用走出危机,通用将拥有一个伟大的未来。”他觉得自己对通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他计划继续留任,并一直坚持到公司所有事宜都步入正轨。 
但是瓦格纳的雄心挡不住全球经济危机的侵袭,他成了末路的英雄,在残酷的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带着他的善良、努力和顽强败走底特律。追究他失败的原因,除了难以抵挡的经济危机、高额的经济负担外, 
还有通用汽车战略决策的失误:首先,在1980 年开始全球休闲越野车销售进入旺季,丰田和福特相继推出休闲越野车,而对于研发毫无技术困难的通用汽车来说,他们花了五年的时间才推出凯迪拉克越野车。然而,市场是无情的,他们推出这款高档越野车不久,由于油价的高速提升,越野车的市场需求下降,小型车、节能车的需求却不断上升,而通用汽车只在1980 年推出一种叫“土星”的节能车,就这么一种品牌,却5 年没有推新车型。还把大量精力放在推凯迪拉克、悍马这样昂贵的越野车上。其次,通用汽车早在1990 年就率先研发成功一款类似丰田普瑞斯那样的混合动力车,但他们却很快就放弃了混合动力车。不料,2006 年开始,混合动力车的销售直线上升,2008 年底,丰田的普瑞斯销售达到60 万辆。而此时,通用汽车宣布到2010 年,他们才有第1辆混合动力车,而且产量只能达到一万辆。 
瓦格纳2003 年接手通用,不到两年,这家百年老店便开始步入史上糟糕的时代。2005 年起连年亏损,2007 年有了高达387 亿美元的财年亏损,成为其百年历史上的第1大亏损额。曾担任过通用首席财务官的瓦格纳把宝压在了华尔街,希望资本市场能解决通用的现金流问题。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横扫华尔街,通用的资金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2008 财年继续亏损309 亿美元。面对着这个庞大的“烂摊子”,瓦格纳向政府申请300 亿美元的援助,奥巴马政府慷慨地付出134亿后,要求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方案,而瓦格纳温和的改革力度没能达到奥巴马政府的要求,于是上演了奥巴马政府干预企业,要瓦格纳辞职,由通用汽车的首席营运长亨德森接替瓦格纳出任首席执行长一职的事件。同时,奥巴马也只给亨德森60 天时间,到6 月1 日,要拿出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否则通用汽车就有破产的可能。 
于2008 年标致雪铁龙净亏3.43 亿欧元,法国大的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公司在瓦格纳发表辞职声明的前一天,宣布解除与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斯特雷夫的合同,斯特雷夫对无端被炒大声喊冤相比,瓦格纳很平静地接受了奥巴马政府的建议,并认为亨德森是一个很好的接班人。身材高大的瓦格纳黯然离去的背影留给汽车业以及任何一个行业的启示是:谦虚、善良、高尚是美德,会为个人赢得好名声,但绝非竞争社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者想要将企业带向更高一层楼,不仅要有自控力,更要有对企业的控制力,这控制力靠的不是美德,而是应对任何恶劣环境,都有斩钉截铁做出“稳准狠”决断的能力。 
有一天,双胞胎兄弟的小伙伴来家里玩,其中有几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个恶作剧:他们将双胞胎兄弟家中的所有玩具都堆放在悲观弟弟的房间里,然后又在乐观哥哥的房间中放了一堆马粪。 
到了晚上,父亲经过弟弟的房间时,发现他正坐在一堆玩具中伤心地哭泣。父亲关切地问他出了什么事。弟弟哭着说:“我有这么多玩具,小朋友们肯定都会跟我借它们玩的,只是这些玩具几乎都需要电池,即使花掉我所有的零用钱可能都不够,而且他们把我的玩具玩坏了怎么办?即使是放在这里不动,这些玩具终有一天也会坏掉的……” 
安慰了悲观的弟弟后,父亲又来到了哥哥的房间,发现他正对着一堆马粪在那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父亲感到十分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这么高兴。哥哥笑着对父亲说:“爸爸,快看,有一匹小马来过我的房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悲观的人就像一位过度敏感的病人,他们从生活中只能感受到沮丧、担忧和眼泪。而乐观的人就像一位心思缜密的猎人,他们总能捕捉到希望和快乐。 
一知名教授在招聘助理。这个职位不仅收入丰厚,还不影响学习,所以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挤去应征。 
后来,经过层层筛选,终有30多个人取得了进入面试的资格。但是就在面试考试的前几天,几位中国留学生得到消息,说这位教授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做过中国军队的俘虏。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几位中国留学生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低落,他们觉得教授肯定不会用中国人,倒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于是他们决定放弃面试。 
但是有位中国留学生没有听别人的劝告,坚持参加了面试,而且面试时发挥得很好,终获得了那位教授的赏识,录用了他。而当初那几位放弃的留学生听到年轻人被录用的消息时,不禁懊悔万分。 
被录用的中国留学生就是后来著名的UT斯达康公司的创始人、前副董事长、执行副总裁——吴鹰先生。 
悲观者常常看到的是山穷水尽,乐观者看到的却是柳暗花明。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危难,乐观者却在每个危难中看到机会。乐观者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想尽办法把它变成人生中的转折;悲观者即使走在平坦的大路上,也会因为时刻担心前方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而止步不前。 
要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把情况想象得太糟糕,那么,快乐、好运、成功便会与你为伴。 
心态决定命运。成功的人之所以会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总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他们懂得用乐观来控制和创造自己的人生。而那些失败的人则恰恰相反。 

积极点儿,一切都会好起来 
积极的思想能够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而具有思想积极的人往往有很强的征服性,让人心甘情愿地追随、崇拜、服从他。再难的事情到了他们手中,后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好运也格外垂青这样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人虽只是一面之缘,但仍旧会被其深深吸引,他们身上总有一种积极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地去喜欢和欣赏,并坚信和他们在一起一定会心情愉悦,做任何事情都能够心想事成。而有些人给人的印象却恰恰相反,他们消极、软弱、毫无生气,总觉得选择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于是没有欲望去结交。所以说,只有表现积极向上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有一次,爱打猎的国王在追捕猎物时发生了意外,弄断了一节手指。国王忍着剧痛,召来众大臣,询问他们对自己断指的看法。 
大臣们为了讨好国王,都表现出哀痛和惋惜。唯有一位大臣乐呵呵地对国王说:“臣认为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吾王要往积极的一面去想。” 
国王听后龙颜大怒,认为这位大臣是在嘲笑他,立刻下令把他打入了大牢。 
不久之后,国王的手指痊愈了,又兴高采烈地去打猎,然而没想到他竟然无意之中闯入了邻国的领地,被丛林中埋伏的人活捉了。而且按照以往的惯例——凡是被活捉的敌人首领都会被送上祭坛,祭奠他们的神。于是国王被放到了祭坛上,但是当祭奠开始后,巫师却突然尖叫起来。 
原来巫师发现国王竟然缺了一节手指。而按照祭祀的规定:进献不完整的祭品给天神,会遭到天神的谴责。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国王解下祭坛,驱逐出境,然后让国王随行的人替代。国王狼狈地逃回朝中,暗自庆幸自己大难不死。情绪平息后的国王突然想起那位说他断指是件好事的大臣,于是立刻叫人将他从牢狱中放了出来。 
对于国王的遭遇,这位大臣虽深陷牢笼也有耳闻。他被放出后,国王问他:“如果说我断指是好事,现在我可以接受了,但是因为这件事情将你关进牢狱中忍受牢苦,难道也是件好事吗?” 
大臣笑着回答说:“臣在牢中,当然是件好事。陛下你想,如果今天我不是在牢中,那么我还能站在这里和您说话吗?”国王听后,深以为然。之后这位大臣深得国王赏识、信任和喜欢。 
犹太有一段特别著名的俗谚:如果断了一条腿,你就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两条腿;如果断了两条腿,你就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的脖子;如果断了脖子,那也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会赚钱的民族,而正是他们一向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他们强大的经商头脑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此可知,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具有积极思想的人对任何事总持有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相信一切都会变好,不会陷在恐惧担忧中而错失良机。

前言/序言

如果问:你觉得什么样类型的人自控力强?是否会想到各行各业的成 
功人士?比如:历史人物、政坛领袖、商界代表、运动健儿…… 

奥运会上的伟大运动员:双足惨不忍睹的博尔特、全年无休每天练习 
八小时浑身伤痛爱上拔罐的菲尔普斯、拿过37 枚金牌脚筋断裂挨过手术刀 
的刘翔、打了11 针封闭一声不吭坚持比赛的张怡宁、腰痛到睡不着觉开会 
只能趴在长凳上不能坐却坚持打比赛的张继科、连春节都在进行训练的马 
龙……他们无不是自控力强的人。 

有一条著名的“1 万小时定律”。 

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 
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 万小时 
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至少需要1 万小时以上的专注。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4 个小时, 
一周工作5 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 年。这就是“1 万小 
时定律”。 

英国神经学家Daniel Levitin 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再来看看艺术家,大画家达·芬奇,远超过1 万个小时的练习,打下了 
扎实的基本功,这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zui后的晚餐》…… 

股神巴菲特、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每个人都在 
他们的领域,投注超过1 万小时的专注力,专注地阅读、思考、研究、实 
践,才有后来的成就。 

每个领域优秀的人才都是从简单枯燥的重复中掌握了达到高 
深技艺的途径。 

在里约奥运会上,羽毛球冠军谌龙有一个让人争议的片段,在他打赢 
丹麦选手阿塞尔森之后,只回答记者一个问题就消失了,许多人指责他耍 
大牌,等他获得冠军后,他解释:他需要静心。很多运动员进入奥运村后, 
关了手机,断了与外界的联系,直至他们赢得比赛才开机。事实证明,在 
名利面前,能控制住自己内心的人才能获取更大的胜利。 

在现时代,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荒废自己的时间呢? 

另有一个“夜晚两小时”的著名理论是这么说的:人的差别在于业余 
时间。晚上8 点到10 点之间的两小时,你在做什么,决定了未来你会成为 
什么样的人。每晚抽出两个小时,专注地进行某方面的阅读、进修、思考, 
或参加有意义的事,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逐渐发生变化。 

不能指望“夜晚两小时”会帮助我们成为某领域的领军人物,但合理 
利用这时间,一定会让我们成为健康的人,有用的人,小有成就的人。 

可惜,太多的人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吃吃吃,把自己吃胖,吃成 
“吃货”;太多的人抵挡不了手机电脑的诱惑,在游戏和八卦新闻面前失控了,不断玩游戏,不断刷微信,刷微博,刷空间,时间一秒、一分、一小 
时,一天、一月、一年地过去,虽然也会告诫自己不要浪费时间,但一拿 
起手机,一打开电脑,就无法控制自己,直至把时间败光,再无比后悔: 
如果能有自控力,我一定做得不会差。可惜,就是少了应有的自控力。 

自控力,是用意志力控制住内心的欲望,面对强者不卑不亢,有胆有 
识;自控力,是拥有大量财富,却控制住浪费之心,厉行节约的豪迈; 
自控力,是控制住自己向往红尘的心,付出时间精力比任何下属都多,用 
铁腕缔造传奇的体验;自控力,是知道“施比受有福”,控制住土豪心态, 
不炫富,不晒财,将自己的财富惠及他人的经历。 

自控力,是坚持不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自控力, 
是不浪费时间,日积月累,然后由一个画面就能激发一个灵感,成就一生 
的财富;自控力,是潜心修行,十年磨一剑,然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由自控力成就的成功,是你看他很容易,你想成为他却很难;成功, 
不是样板戏,没有绝对的标准,不要相信自己能简单复制别人的经历,轻 
易获得类似的成功,但要相信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有句古话叫:“知己 
知彼,百战不殆”,他人的经验是工作生活的《孙子兵法》,是为人处世的 
《资治通鉴》,亦是闲暇时的《闲情偶寄》…… 

阅读此书,相信你懂得:自控力,对成功人士来说,是多么重要,而 
对普通人来说,也是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愿每个人都能有足够的自控力,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懒散的心态, 
改变不良的习惯,体验成功和快乐。



《突破:那些成就非凡者的内在力量》 引言 我们常常惊叹于那些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洞悉先机,勇于创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攀登事业的顶峰。我们渴望理解他们成功的秘诀,探寻那股驱动他们不断前进、超越自我的力量。然而,在光鲜的成就背后,隐藏着一条共通的脉络,一条关乎内在修炼、意志磨砺的道路。这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的人物或领域,而是深入剖析一种普遍存在的、却又常常被低估的核心能力——“内在驱动力”,它如同种子般蕴藏在每一个想要成就非凡者的内心深处,等待着被唤醒、培养,并最终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一章:潜藏的能量——内在驱动力的觉醒 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一种超越外部环境限制、抵御短期诱惑、坚持长期目标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力量并非天生,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有意识的觉察和刻意的练习而逐渐显现。 “选择”的起点: 驱动力的觉醒,始于对“选择”的认知。我们并非被动地被生活推着走,而是拥有选择的权利。每一次选择,无论大小,都在塑造我们通往未来的路径。那些成就非凡者,并非因为他们拥有更多“机会”,而是因为他们更善于把握和创造“选择”。他们能够识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积累长远优势的选择,并坚定地执行。例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专注于深入研究某个领域,而非浅尝辄止地浏览碎片化信息;在面对舒适区时,选择挑战自我,承担风险,而非安于现状。 “渴望”的火种: 驱动力的核心,是对某种“渴望”的执着。这种渴望,可以是知识的渴求,可以是创造的热情,可以是改变的决心,亦或是对某个目标的深切愿景。它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种,在内心的最深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渴望,并非转瞬即逝的激情,而是一种深植于价值观、人生意义的追求。它驱使个体在遭遇挫折时,能够重新站起来,在陷入迷茫时,能够找到方向。它让枯燥的付出变得有意义,让艰辛的旅程充满目标感。 “认知”的透镜: 驱动力的发展,离不开对自身和世界的深刻认知。这包括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清晰洞察,对目标可行性的理性评估,以及对成功与失败规律的理解。具备强大内在驱动力的人,往往拥有更加精准的“认知透镜”。他们能够辨别噪音,过滤干扰,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他们不会被表面的成功所迷惑,也不会因暂时的失败而气馁。他们深知,每一次经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都在为未来的腾飞积蓄能量。 第二章:意志的炼金术——将渴望转化为行动 仅仅拥有内在驱动力的火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持续不断的行动。这个过程,如同炼金术般,将无形的渴望,提炼成可见的成就。 “目标”的导航系统: 驱动力需要清晰、具体的目标来导航。模糊的理想无法转化为有效的行动。成就非凡者,往往能够将宏大的愿景分解为一系列可执行、可衡量的短期和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如同导航系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让行动不再盲目。他们懂得设定 SMART 原则(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bound)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每一次目标的达成,都会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内在驱动力,形成正向循环。 “延迟满足”的哲学: 真正的驱动力,体现在对短期诱惑的克制,以及对长期回报的坚守。“延迟满足”并非压抑本能,而是理性地权衡得失。它意味着为了更长远的价值,愿意放弃眼前的享乐。这种能力,是抵御浮躁、专注长远的基石。它体现在学习新技能时,放弃刷手机的时间;在健康饮食时,忍受对不健康食物的渴望;在创业初期,承受清贫和巨大的压力,只为实现最终的梦想。 “习惯”的永动机: 驱动力的持续输出,依赖于强大而有效的“习惯”。习惯是将意志力转化为自动化的行动,从而减少对意志力的消耗。那些成就非凡者,往往拥有高效的日常习惯。这些习惯并非是为了“看起来很努力”,而是真正服务于他们的目标。例如,规律的作息,固定的阅读时间,每日的复盘总结,定期的体能锻炼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推动他们不断前进。 “复盘”的智慧: 行动并非一成不变,复盘是优化行动、迭代进步的关键。“复盘”是成就非凡者宝贵的智慧。他们不会满足于一次的成功,而是会深入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中学习,并不断调整策略。每一次的复盘,都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一次对行动逻辑的审视。这种持续的自我迭代,使得他们的驱动力能够始终保持高效和锐利。 第三章:超越“我”的边界——协作与成长 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它能够连接个体与外部世界,驱动更广阔的协作与成长。 “连接”的力量: 驱动力不仅指向自我实现,也指向与他人的连接。那些成就非凡者,并非总是独行侠。他们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连接,如何通过协作放大自身的力量。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景,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并有效地组织和激励团队。他们的驱动力,能够感染和激励他人,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 “学习”的边界: 驱动力的边界,在于持续的学习和成长。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顶峰。他们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知识,接纳新观点。学习,是他们不断拓宽认知边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通过阅读、请教,还是亲身实践,他们都在不断地为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注入新的养分。 “坚韧”的盾牌: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强大的驱动力,给予个体“坚韧”的品质。这种坚韧,并非硬撑,而是一种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和恢复力。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学习,从打击中振作,并以更强的姿态重新出发。驱动力,是他们抵御逆境、坚持信念的强大盾牌。 “意义”的共鸣: 驱动力的最高境界,在于与更宏大的“意义”产生共鸣。当个体的驱动力与某种普世价值,如社会进步、知识传承、人类福祉等产生连接时,这种驱动力便具备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而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这种超越个人的意义感,能够提供无穷无尽的动力,并赋予成就以更深刻的价值。 结语 《突破:那些成就非凡者的内在力量》,旨在揭示驱动力背后深刻的哲学与实践。它不是提供速成的秘籍,而是引导读者去探索自身潜藏的能量,去认识并培养那股能够引领我们穿越迷雾、抵达目标的内在力量。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无论你怀揣怎样的梦想,理解并践行内在驱动力的原则,都将是你实现非凡成就的关键。这股力量,隐藏在每一次的“选择”中,闪耀在每一次的“渴望”里,凝聚在每一次的“行动”上。它,是你最坚实的基石,是你通往无限可能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赢在自控力》瞬间就吸引了我,因为我一直对“成功人士”的秘诀感到好奇。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如此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而有些人却容易被眼前的诱惑所打败?比尔·盖茨的专注,海伦·凯勒的坚韧,马云的毅力,董明珠的雷厉风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超乎常人的品质。书中提到的这些名字,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号召力,它们不仅仅是成功的象征,更代表着一种内在的力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这些耀眼的成就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自控力在支撑着他们。我想要了解,他们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挑战和诱惑时,是如何做到内心不为所动,始终保持清醒和专注的。这种力量,我渴望能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有所借鉴,不再被暂时的情绪和欲望所裹挟,而是能够真正掌控自己的时间和人生方向。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想要探寻的答案,也燃起了我学习和改变的希望。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自控力的本质,并找到提升自身自控力的具体方法,从而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评分

读完《赢在自控力》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一直以来对“成功”的理解,可能都过于片面了。我们习惯于去羡慕那些站在顶峰的人,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很少去深究他们为了达到这个高度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书中提到的比尔·盖茨、海伦·凯勒、马云、董明珠,这些名字在我们心中早已是“成功”的代名词。但作者通过对他们经历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一种惊人的“自控力”。这种自控力,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在一次次的挑战和选择中,逐渐磨砺出来的。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很多时候,我都败给了自己的惰性,败给了眼前的享乐,而放弃了那些能够让我变得更好的机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自控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习得和增强的能力。它就像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强壮。我迫切地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抵制诱惑,如何做到坚持不懈,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斗志的。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点醒那些沉睡在我们内心的潜能,让我们看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隐藏在对自身最深层次的掌控之中。

评分

《赢在自控力》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无声而深刻的。我一直以为,成功更多地依赖于天赋、机遇,或者强大的外部资源。但书中列举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比尔·盖茨、海伦·凯勒、马云、董明珠——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向我展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他们之所以能够突破重重困境,创造非凡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比常人更多的天赋,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一种我们常常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品质——强大的自控力。我曾无数次地为自己的拖延、冲动、缺乏毅力而苦恼,总是觉得自己离那些“厉害”的人差了点什么。这本书仿佛一记警钟,让我明白,那个“差了点什么”,可能就是指的就是这种内在的掌控力。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失败的根源,并非外在条件,而是我们未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欲望、情绪和行为。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更是在启发我们去发掘和培养自己内在的力量,去学会如何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而不是被动的跟随者。

评分

《赢在自控力》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遥不可及,也并非仅仅是天赋异禀者的专利。书中所列举的例子,如比尔·盖茨、海伦·凯勒、马云、董明珠等,这些在我们心中早已是传奇般的存在。我一直好奇,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能够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和选择,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他们能够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阅读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惊人的自控力。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原地踏步,之所以被各种欲望和情绪所干扰,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未能有效管理好自己。自控力,不仅仅是克制,更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够识别诱惑、延迟满足、并坚定执行计划的能力。这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事例,将自控力的重要性具象化,让我看到了它在我们达成任何有价值目标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它如同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如同一本行动指南,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更自律、更强大的人,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当我翻开《赢在自控力》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设它会带来多么颠覆性的认知,我只是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想要了解那些成功人士是如何炼成的。然而,书中所描绘的比尔·盖茨、海伦·凯勒、马云、董明珠等人的经历,却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为,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聪明才智、商业头脑,或者敏锐的洞察力之上,但这本书却告诉我,这些 all are rooted in a powerful self-control. 这种观点,对我来说是极具启发性的。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能够持续专注于目标、抵制诱惑、并克服困难的内在力量。书中对于这些杰出人物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自控力在他们人生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仅是意志力的体现,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一种生活态度的升华。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够培养这种强大的自控力,让它成为我前进的驱动力,而不是绊脚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