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历史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22
青藏历史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奠定,都带有明显的移民历史和文化的印记。正是由于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间历数千年的互摄互补性交流,方汇成今日气象恢宏、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可以说:中国几千年来民族迁徙、民族互融的漫长历史,也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形成的历史。因此,揭示青藏高原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的历史由来及其文化变迁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更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青藏历史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即是由于上述原因编写而成。
丛书主编朱恒夫,二级教授。在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艺术论丛》主编、中国傩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戏曲学、文献学、傩文化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古委会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得过国家民间文艺著作奖“山花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绪论
第一章 青藏高原的地理人文与民族分布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
第二节 道路交通与民族文化走廊
第三节 青藏高原多民族分布格局
第二章 青藏史前移民与高原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青藏史前文化
第二节 古羌人部落的发展与昆仑神话
第三节 青藏高原最早的移民活动与“玉石之路”
第四节 苯教的传播与高原民族文化的古风神韵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高原移民与民族文化的选择
第一节 秦汉时期高原羌人的迁徙
第二节 “羌戎”分野与高原民族的文化适应
第三节 汉初的高原屯田移民与高原农耕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 “丝路羌中道”民族走廊与高原民族文化的开放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高原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共适
第一节 十六国时期的高原东部移民
第二节 鲜卑吐谷浑人的史诗性迁徙
第三节 “吐谷浑”道上的民族文化交流
第四节 北方胡系民族移民与高原民族文化的共适
第五章 唐蕃时期的高原移民与民族文化的互动
第一节 隋唐二代的高原屯田移民
第二节 吐蕃的军事移民扩张与文化的东传
第三节 佛法传播与高原文化圈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唐蕃民族走廊与汉藏文化的互动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高原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吐蕃的分裂与青唐政权的建立
第二节 宋开西河与汉族军民的大规模移民
第三节 “丝路河湟道”民族走廊上的文化共适
第四节 佛教文化的后弘期与高原风俗的变迁
第七章 蒙元时期的高原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同构
第一节 蒙元时期对高原的统治
第二节 “西域亲军”与高原伊斯兰文明的传播
第三节 神佛互渗下的信仰重构
第四节 藏彝民族走廊与藏东移民文化
第八章 明朝时期的高原移民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第一节 明代对高原的屯垦移民
第二节 东西蒙古对高原的军事移民
第三节 涵化视阈中的青海土著族群
第四节 高原移民记忆与口承叙事传统
第九章 清代的高原移民活动与民族文化的共享
第一节 清初的高原政治生态与移民活动
第二节 清中后期高原的社会矛盾与近代高原的文化性格
第三节 青藏高原多元文化圈与民族文化的跨族群传播
第四节 青藏高原民俗文化的共享与整合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青藏历史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隋唐时期,为巩固边陲、稳定中原,封建王朝对青藏高原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统治措施,调整了中央王朝在西北的郡县体制。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先后在今青海乐都设置鄯州都督府和陇右节度使,遂成为西北军政要地之一,更多地承担起中央王朝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吐蕃王朝斗争的前哨与战略缓冲地带。而此时的青海丝路交通,因河西走廊大道的畅通而一度衰落。但由河湟通往西藏以及今青南果洛、玉树地区的“氐羌道”却得以开拓。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与吐蕃联姻而形成的“唐蕃古道”由长安出发,越陇右过黄兴,入鄯州境内龙支城,再傍湟水西行直达鄯城,而后西越赤岭(日月山),进入吐谷浑境内,西南行至柏海(扎陵湖)。此道在以后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内地通往西藏的重要交通线,在汉藏关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史书载唐与吐蕃建立甥舅亲谊后,唐蕃古道上出现了“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繁荣局面。
此外,自武州(武都)北出洮岷或西出迭部,过阿坝,经今天青海久治、班玛、达日,至玛多县河源地区(均在党项故地,今属果洛州)。或从洮岷溯河西行,经今黄南州的河南、泽库和海南州同德(均在白兰故地),至兴海夏塘古域与唐蕃古道会合的“党项故道”(亦称茶马商道或白兰道)也得以开拓。这是一条以茶马贸易为主的运输线路。唐时为进一步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又开拓了自长安过青海吐谷浑至吐蕃,再经印度半岛由陆路西行的“汉藏尼——吐蕃道”。青海丝路吐蕃道开辟后,自中原赴天竺求经的僧侣,亦多不走河西道,而改由吐蕃道,经吐蕃、尼波罗的捷径直达天竺。而“吐蕃道”一词,首先也是由求经高僧们命名的。
经五代之离乱,北宋王朝统一中原。西北地区的吐蕃衰落而走向部族割据。自西夏灭河西吐蕃及甘州回鹘,隔断丝绸之路北、中二道后,因吐蕃唃厮哕青唐政权的兴起,青海丝路又得以复盛。至宋王朝恢复对高原河湟地区的统治后,青海丝路青唐道继而代替丝绸之路河西道,上升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以致当时河湟的主要城镇青唐(西宁)、临谷(多巴镇)曾一度成为东西贸易的中心。
元灭南宋,中国再度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奠定了祖国的版图基础,进而为建立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创造了条件。蒙元初,藏传佛教萨迦班智达与阔端在凉州会谈后,整个青藏高原成为元王朝的领属之地。元王朝分别设置朵思麻宣慰司,朵思甘宣慰司,乌斯藏宣慰司对广大高原进行行政管理,加大了中央对西部边陲的统治,也为青藏高原的交通发展提供了政权保障。高原交通路线的主要干道、桥渡增加,驿运设施得到修复和整顿。新建朵甘纳儿七站驿道、入藏驿道、河州贵德驿道等,区域道路交通的网状布局进一步形成。
明代,高原交通主要承担中央与西部藏区联系的通道作用。明代始有驿道站点,而且茶马互市也趋于顶峰。明中期自东蒙古部族首领亦卜刺和阿尔秃斯率部自河套地区西经河西走廊的黄城滩,南越祁连山来到青海湖畔定居之后,蒙古部族便不断迁入青藏高原东部。先有明初土默特蒙古俺答汗的迁移,后有西蒙古和硕特固始汗的对高原全境的军事占领,高原各地再次成为战乱之地。为防御蒙古,巩固边防,明王朝对青藏高原东部境内的道路、驿站作了较大的修复和整顿,增建了桥渡,使青藏高原外向的交通路线,在历代变迁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固定。
……
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的有西藏、青海的全部以及四川、云南、新疆与甘肃的部分地区,因其高耸,故有“世界屋脊”的美誉;因其地貌独特、风景殊异,便引发了全世界游人的向往之心。不过在我们看来,这片神秘的土地最吸引人的地方,主要不在于它的地理风貌,而在于它的文化以及创造此文化和受此文化哺育的人们。
因青藏高原地理的偏远与环境的恶劣,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与近代,内地的文化对其影响是极其微弱的。然而,正由于影响的微弱,才使得青藏高原的文化没有被汉文化同化,而是由自己慢慢地孕育、成长,最终形成个性鲜明和与地域的气候、地理、经济等环境相吻合的文化。
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宗教是青藏高原文化的基础与灵魂,无论是传说故事、诗歌格言、绘画雕塑,还是音乐戏剧,无一不以弘扬佛法为它们的主旨,就是民俗、节庆,甚至人的一生都与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佛教来自他国,但是在青藏高原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为它高度地关怀着人的精神状态,指引着人生的走向,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将自己的生命无条件地托付给佛陀,虔诚地接受佛陀对自己命运的安排。故而,这里的宗教氛围极其浓郁,佛像、佛塔、经籍、转轮、僧人、信众,等等,构建了一个佛国世界,连政治都要依凭着佛教的力量。
青藏高原文化是一个宏大的范畴,稍微细分一下,可以分成纯粹藏区文化与多民族交汇的区域文化。纯粹的藏区文化的显形形态除了宗教外,就是它的民俗与艺术。
其民俗与汉族或其他民族的风俗多有不同,即如殡葬,有五种葬法,为塔葬、火葬、天葬、水葬与土葬。塔葬者必须是生时为万民敬仰的大德高僧;活佛与一些领主享受着火葬;希望死者升入天堂的家属,则用天葬的方式;夭折或病死者,只能将尸体丢进水里喂鱼,谓之水葬;而生前做过坏事又得不到人们原谅的人才埋入土里,以土葬之,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埋进土里的人,是将他的灵魂禁闭在地下,便再也没有转世的机会了。而汉族则奉行“入土为安”的丧葬原则,多数人畏惧火葬,今日即使火葬后,也会将骨灰埋人地下。
藏人迎接客人的礼仪是献上哈达,“哈达”是纱巾或绸巾的藏语,分白色与五彩两种。白色代表着友谊的纯洁,五彩的含义较多,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绿色是江河,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则象征大地,献上五彩哈达,意为天、地、水与神灵一起欢迎珍贵的客人。
藏族的艺术形式很多,但较为突出的则是歌舞、戏剧与唐卡绘画。
青藏历史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青藏历史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青藏历史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青藏历史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青藏历史移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