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典藏版-张抗抗散文集:北方

名家散文典藏版-张抗抗散文集:北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抗抗 著
图书标签:
  • 张抗抗
  • 散文
  • 北方
  • 文学
  • 名家
  • 典藏
  • 随笔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散文集
  • 北方风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452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57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2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名家散文典藏版系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精选精编30余位当代现代散文大家的经典散文集,旨在带给读者美文的感受,在字里行间体味岁月的悠长。本书系精选了包括徐志摩、林徽因、萧红、沈从文、郁达夫、鲁迅、朱自清、铁凝、张抗抗、从维熙、邓友梅、柳萌、王巨才等大家的散文代表作品。  本书精选了包括:惊叹克什克腾、长城·公社·凯宾斯基、初识明月岛、白色大鸟等近20篇代表性散文。


更多相关商品请点击:


内容简介

  山下一汪湖水,宁静如镜。隔水相望,乌兰布统烽犹如一瓮赤坛,倒置于碧水之中。

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生于杭州市,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近90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曾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  2015年获“第四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金奖”。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曾出访南斯拉夫、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国、马来西亚、日本、印度,进行文学交流活动。

目录

第1辑·写于21世纪

惊叹克什克腾 / 2

长城·公社·上凯宾斯基 / 20

初识明月岛 / 31

白色大鸟 / 36

五色城徽太阳岛 / 45

金上京镜像 / 54

煤的呼唤 / 60

虎啸 / 66

北国边地纪行 / 109

第2辑·写于20世纪90年代

火山沉默 / 128

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哈尔滨 / 140

窗前的树 / 151

营造绿色小窝 / 155

鲜木耳、野韭菜花、梧桐籽 / 163

稀粥南北味 / 167

花馔 / 175

?

京中美食 / 179

山野雕塑 / 183

山野现代舞 / 188

鹦鹉流浪汉 / 192

鹫峰鹦鹉 / 197

鹊巢 / 200

雪天 / 204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 209

最美的是北大荒 / 215

遥远 / 219

林中记事 / 256

没有春天 / 287

逝去的书信 / 290

风过无痕 / 294

沙之聚 / 298

海市 / 302

缤纷西域 / 307

滴水葡萄沟 / 312

天山向日葵 / 316

蒙古房子 / 321

草原之路 / 324

第3辑·写于20世纪80年代

地下森林断想 / 328

兴凯湖听涛 / 333

五花山剪影 / 337

天鹅的故乡 / 342

嘎仙洞探奇 / 349

北方的仙人掌 / 353

可怜松 / 361

乘槎河上下 / 369

热石头 / 376

大江逆行 / 382


精彩书摘

  惊叹克什克腾
  乌兰布统古战场
  ——克什克腾旗散记之一
  驾车由北京一直往北,上坝过张北再往北,穿越浑善达克沙地,至桑根达来往东,经横贯内蒙古东西的“呼海大通道”,飞奔一小时,到达经棚镇,即克什克腾旗所在地。全程620公里。
  踏上克什克腾旗的草原,双脚就有些飘然起来。不知道自己这一脚踩下去,是否正踩在某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夏日的凉风袭过,传来几百年前呼啸的马蹄声声;蓝天上透明的白云飘过,投下移动的暗影,犹如军旗猎猎仍在挥舞。
  “克什克腾”——蒙古语:近卫亲军。公元13世纪蒙古崛起于大漠南北,相传成吉思汗称汗前两年,师征乃蛮部时,曾从蒙古各万户长、百户长和白身人(即自由民)中选拔卫队,称为“克什克腾”。近卫亲军日夜拱卫于成吉思汗身边,助他指挥千军万马。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老祖母阿兰豁阿就出自弘吉剌分族豁罗拉剌思部落;成吉思汗的皇后勃儿怗,正是弘吉剌部落首领特薛禅的女儿。弘吉剌部源出于额尔古纳昆山谷,1214年成吉思汗对漠南进行分封,弘吉剌部的牧地边界,囊括了东起哲盟、西北至大兴安岭,以至今日赤峰境的所有辖区。
  克什克腾境内达里湖畔的应昌路古城,在元代也因此成为弘吉剌部繁盛一时的驻夏之地。那些曾经惊天动地的故事,如今都变成了青草的汁液,在春风里无声地枯荣。
  经由白音敖包,临近阿斯哈图石林的贡格尔草原,路边可见到标有“弘吉剌部落”原址的字样。昔日的部落已星散无形,却有挺拔而浓密的沙地云杉林,满坡漫岗地屹立。百年云杉骄傲地俯瞰脚下的草原,只在风中摆动,却从不低头。厚实的绿墙,像一道重重叠叠的树阵,挡住旅人的脚步;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标识,为当年勇猛的弘吉剌部,留下了一片又一片绿色的注释。
  克什克腾地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山脉和阴山山脉的结合部,素有“塞上金三角”之称。先后曾有商族、山戎、东胡先民聚居;秦有匈奴、汉有乌桓、鲜卑;晋隋唐有契丹,是辽代的发祥地之一;至元朝,终成北方草原经济文化中心。克什克腾曾经的辉煌,皆有史料可考。延绵百里的石壁岩画,描绘了先民“畋鱼以食、皮毛以衣”的日常生活和狩猎景观;在茫茫草原和崇山峻岭中起伏的金界壕残迹、低矮破碎的长城、边堡遗址,诉说着千百年来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与纷争。
  乌兰布统,注定要成为克什克腾的灵魂。
  从克什克腾旗所在地的经棚镇,去乌兰布统古战场的桦木沟一路,地貌酷似新疆伊犁的果子沟。满目青山与起伏的草原连成一体,坡上层层杉木松林绿得凝重,坡下的草原绿得坦荡;山上是黑森森的杉树林,缓坡下是无羁的绿地。墨绿草绿浅绿灰绿,就连吸进去的空气也是绿色。头顶的天空蓝得清澈,浓亮的白云雪山一般耸立。时有妖冶艳丽的野花从车窗前掠过,深红浅紫,闪烁飞翔,让人眼乱心颤。那一路的景色,像是一台华丽的戏剧,刚刚拉开序幕。前方是一个巨大的旋转舞台,动一动就会有新的惊奇出现。
  “乌兰布统”——蒙语:红色的坛子。
  红褐色的乌兰布统峰,在草甸的远处兀自独立。清澈的乌兰公河,如勇士镶银的佩带,绕山而过。山下一汪湖水,宁静如镜。隔水相望,乌兰布统峰犹如一瓮赤坛,倒置于碧水之中。草甸四处野花灼灼,脚下草厚如毡,踩上去绵软而柔韧,雨季湿润的青草气息,从根叶上溅出来。
  史载公元1690年,大清康熙皇帝率20万大军,在乌兰布统峰下,与蒙古残部准格尔汗国之王、厄鲁特人首领噶尔丹决战。噶尔丹军共2万余人,依山傍水,隔河据高岸,“缚驼结阵以待”——将大量骆驼横卧于山梁,裹以湿毡,背上加箱架,以防清军炮火。并从驼阵中放枪发矢,顽强抵抗。清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驼阵,激战半日,驼阵终被轰开,血流成河。噶尔丹兵退入山林,据险坚守;至夜,康熙之舅父、内大臣佟国纲,率清军左翼循河绕山腰而上,大败噶尔丹军;右翼被沼泽河崖阻拦,退回原地。次日续战,双方死伤无数。佟国纲英勇战死,将士之血染红峰下水泊,该湖从此人称“将军泡子”。据知,蒙语中“布统”亦为“雾霭”之意,大战平息,稠血染红湖水,湖上红色的雾霭数日不散;雾水相连,红峰若隐若现,遂得名“乌兰(红色)布统”。若是细细寻访山上当年的“十二连营”旧址,仍可捡到锈迹斑斑的箭头……噶尔丹后以计谋拖延清军追击,夜渡西拉木伦河逃走。但沿途遭受瘟疫,退回科布多时,仅剩几千人。清军重创噶尔丹军后,康熙亲自率军追击,又经昭莫多战事,噶尔丹逃往鄂尔多斯地区,欲往西藏求生。清廷多次劝降,噶尔丹至死不降,于1697年赴额黑阿剌尔的途中,突然病死布颜图河畔。一代枭雄噶尔丹败亡之后,清朝终于获得征服蒙古最后一个部族的初步胜利。
  从乌兰布统古战场一直策马往南,便是坝上草原的木兰围场了。自元代起,这一带水草丰茂的草原,即为历代皇家的避暑狩猎胜地。
  如今,历史的伤口已经愈合,乌兰布统影视基地,以草原为背景的摄制组常年不断。乌兰布统,一个美丽的疤痕,展示并提醒着,岁月长河中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
  ……

前言/序言


北方,一首关于土地与生命的深情咏叹 这是一本关于北方,关于生长的书。它并非仅仅描摹北方大地的风貌,更深入骨髓地探寻北方文化孕育下的生命姿态,以及那些在严酷环境中淬炼出的坚韧与诗意。作者以一种近乎祭祀般的虔诚,将镜头对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呼吸,他们的梦想,以及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属于北方独有的精神气质。 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润而厚重的叙述。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农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播撒下对土地最真挚的情感。她观察着北方一年四季的轮转,从春耕的希望,到夏日的繁盛,再到秋收的喜悦,直至冬日的肃杀与沉寂,每一个季节的更迭,都伴随着人物命运的微妙变化,都映照着生命独特的印记。 北方,在这位作者的笔下,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命的原乡。她描绘的北方,是粗粝的,是旷远的,是带着风沙痕迹的,但同时也是丰饶的,是充满生命力的,是蕴含着深厚人情味的。她笔下的人物,无论是饱经风霜的老人,还是懵懂无知的孩童,抑或是默默耕耘的农民,都承载着北方大地的性格:坚韧、朴实、热情,有时甚至带着一种不加修饰的野性。 作者的目光常常聚焦于那些平凡的生活场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金黄的麦田上,一位老奶奶佝偻着身子,在院子里晾晒着玉米;午后,孩子们在泥泞的小路上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如同山间的溪流,清脆而响亮;傍晚,炊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餐,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那是属于北方家庭最温暖的信号。这些细微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再是转瞬即逝的画面,而是凝固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北方人的情感,是内敛而深沉的。他们不善于用华丽的辞藻来表达爱意,但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眼神,早已道尽了千言万语。作者描绘的父子之情,母女之爱,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都带着一种北方的质朴与厚重。在贫瘠的土地上,情感的表达也如同土地一样,需要时间和耕耘,才能收获沉甸甸的果实。她笔下的爱,不轰轰烈烈,却如大地一样,默默支撑着一切,给予生命最坚实的依靠。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描绘北方生活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反思着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在时代变迁中,北方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与传承。她观察着现代化进程对这片土地带来的影响,那些古老的耕作方式,那些传统的习俗,那些质朴的生活态度,是否还能在新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引发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她让我们看到,即使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那些根植于土地的情感和价值观,依然是支撑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石。 书中对北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充满了艺术家的敏感与细腻。她笔下的星空,不再是遥远的点缀,而是仿佛触手可及的繁星点点,承载着古老的传说与生命的奥秘。她描绘的风,不再是简单的空气流动,而是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丰收的讯息,带着季节的更替。她笔下的河流,流淌的不仅是水,更是历史的记忆与生命的脉络。她让读者感受到,北方大地不仅仅是生存的场所,更是一种精神的家园,一种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这位作者的文字,如同北方的土壤一样,朴实无华,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哲思,她的文字自然而流畅,仿佛一位邻家姐姐,亲切地与你分享着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才使得她的文字更具穿透力,更能直抵人心。她的语言,就如同北方的老树,虽然没有张扬的枝叶,却有着深扎于地下的根基,散发着醇厚的生命气息。 阅读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久违的故乡。那些熟悉的场景,那些淳朴的人物,那些真挚的情感,会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土地的眷恋,对亲情的渴望,对生命本真的追寻。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好,重新找回那份属于北方的,沉静而强大的生命力。 这本书,不只是一部散文集,它更是一次对北方精神的深刻解读,一次对生命本真的温情回望。它用最真诚的笔触,描绘了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北方特有的温度与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养育了我们的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它是一首关于北方,关于成长,关于坚守,关于爱的深情咏叹,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细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北方》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那种“厚重感”。张抗抗女士的文字,不像一些轻飘飘的絮语,而是像北方的大地一样,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蕴含着生命的韧性。她对故乡的眷恋,对过往的回忆,都带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她笔下的北方,不是遥远而神秘的传说,而是具体而真实的生活,是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孔,是那些粗粝而坚韧的生命。她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体悟,都通过她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出来。我尤其欣赏她对于“失去”的描绘。她没有回避失去带来的痛苦,但更重要的是,她教我们在失去中学会成长,在遗憾中找到新的可能。她的文字,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也从未放弃对美好的追求。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故乡”这个词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情感的港湾,是生命最初的起点。

评分

翻开《北方》,便被一种强烈的“在地感”所包裹。张抗抗女士的文字,如同北方那片广袤的土地,质朴而富有生命力,她用最真诚的笔触,描绘出这片土地上的人文风情和生活百态。她对“童年”的记忆,并非简单地抒发怀旧之情,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童年对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性,以及那些纯真年代留下的印记。她对“变化”的洞察,敏锐而深刻,她能够看到时代的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也能够体味人在变化中如何坚守自我。她笔下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而是更多地体现在细水长流的相伴与理解之中。她对“失败”的描绘,并非宣扬消极,而是让我们明白,失败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重新站起来。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乡”的含义,它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点,更是情感的根源,是精神的归宿。

评分

翻阅《北方》,仿佛置身于一片辽阔的天地之间,感受着北方特有的那种开阔与深邃。张抗抗女士的文字,就像北方广袤的原野,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也隐藏着岁月的痕迹。她对故乡风物的描绘,既有视觉的冲击力,更有情感的共鸣。她写北方的风,不是无情的呼啸,而是带着故事的低语;她写北方的雪,不是冰冷的覆盖,而是孕育希望的沉寂。她对人生中的“选择”与“放弃”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让我们看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一种告别,而每一次告别,都蕴含着成长的力量。她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描绘,都带着一种质朴而真挚的情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直抵人心。我尤其被她笔下那些坚韧而又充满智慧的女性形象所打动,她们在生活的磨砺中,展现出了不屈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根”的意义,它让我们知道,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牵挂。

评分

《北方》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回归”的感觉。张抗抗女士的文字,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将我带回了故乡的怀抱,带回了那些曾经的时光。她对故乡的描绘,是那么的细腻、真切,仿佛我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吹过麦浪的声音。她对生命中“遗憾”的探讨,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带着一种释然和理解,让我们学会接纳不完美。她对人性的洞察,深刻而独到,她能看到人性的闪光点,也能看到人性的弱点,但始终保持着一种悲悯的情怀。我特别喜欢她对“时间”的理解,她让时间不再是冰冷的流逝,而是承载着记忆、情感和成长的载体。她的文字,有一种治愈的力量,能够抚平内心的创伤,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评分

《北方》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沉淀”的感受。张抗抗女士的文字,有一种历经岁月洗礼后的厚重感,她笔下的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承载着生命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她对“告别”的描写,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悲伤,而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明白,每一次的告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她对“人性”的剖析,不带批判,而是带着一种理解和包容,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她笔下的故乡,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那些烟火人间,那些平凡的生灵,都让她笔下的北方变得鲜活而真实。她对“孤独”的解读,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她将孤独视为一种自我探索和与世界和解的契机,而非一种无助的沉沦。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当下,更加热爱生活,也让我对“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刚刚翻完《北方》,心中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张抗抗女士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仿佛扎根于黑土地,汲取了最纯粹的养分。她笔下的北方,不是冰天雪地、茫茫白雪的单一面孔,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有着复杂情感的故土。读她的散文,就像走进了她心中的一幅幅画卷,每一笔都饱含深情,每一色都晕染着岁月的痕迹。我尤其喜欢她对故乡风物的细腻描摹,那里的风、那里的雨、那里的土地,在她笔下都活了起来,有了温度,有了灵魂。她写故乡的人,那些朴实的面孔,那些坚韧的生命,那些被时光打磨出的智慧,都让我感同身受。她写童年,那些天真烂漫的片段,那些懵懂的情感,都唤醒了我内心深处遗忘的记忆。她写成长,那些迷茫与探索,那些疼痛与欣喜,都让我看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最让我动容的是,她总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最深刻的哲理。她不回避现实的残酷,但更侧重于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磨难中展现坚韧。她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让人在读完之后,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更像是一本心灵的地图,指引着我重新认识故乡,重新认识自己。

评分

《北方》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从未真正踏足过的世界,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充满力量和情感的北方。张抗抗女士的笔触,精准而富有洞察力,她能够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细腻情感,并将它们放大、渲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被她对于“家”的理解所打动。她笔下的家,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回忆的载体,是精神的归宿。她写她与家人的联系,那些看似平常的互动,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她写故乡的变迁,那些触目惊心的改变,让她在怀念旧日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思考。她探讨了人与土地的关系,那种深沉的羁绊,那种无法割舍的眷恋,都让我对“根”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的文字,不带一丝矫揉造作,而是真诚、朴实,如同北方的大地一样,厚重而充满力量。读她的散文,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句子,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她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洞察,都通过她的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思考那些被我忽略了的宝贵情感。

评分

初次接触张抗抗女士的《北方》,就被其文字中蕴含的那股北方特有的坚韧和豁达所深深吸引。她的笔触,并非那种一味歌颂大自然的壮美,而是更侧重于将自然与人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勾勒出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如何被环境塑造,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微妙关系。她对于“成长”的理解,尤为深刻。她并未简单地描述青春期的叛逆或迷茫,而是深入探讨了人在经历一系列的事件后,内心如何发生蜕变,如何学会承担,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她笔下的故乡,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坐标,是她生命轨迹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她对于“亲情”的描绘,更是细腻入微,那些平淡的日常,那些无声的关怀,在她笔下都闪烁着温情的光芒。她对“女性独立”的思考,更是贯穿始终,她笔下的女性,并非弱不禁风,而是拥有着内心的力量和独立的意志。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北方,也让我对“故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初读《北方》,便被那股扑面而来的北方气息所吸引。张抗抗女士的文字,就像北方的风,带着特有的凛冽和深沉,但同时又蕴含着一股暖意,能够穿透心灵的寒冷。她对北方风物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景物描写,更是情感的投射,是生命体验的延伸。她写四季的更迭,写光影的变化,写植物的生长,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我特别喜欢她对于“孤独”的理解。她并没有将孤独视为一种负面情绪,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与自我对话、与世界和解的机会。她笔下的孤独,是成熟的、内省的,是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她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些疏离与亲近,那些误解与包容,都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她对情感的细腻捕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体悟,都让她笔下的文字充满了张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作家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时,所展现出的独立、坚韧和智慧。她的文字,有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能够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丝清净与安宁。

评分

《北方》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启迪”的力量。张抗抗女士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对生活的热忱和对生命的敬畏,她通过对故乡风物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她对“抉择”的思考,不落俗套,她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过往的经历和未来的走向紧密相连。她对“乡愁”的解读,细腻而真切,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反思和审视。她笔下的“成长”,是一个充满荆棘但也充满希望的过程,她让我们看到,在经历挫折与磨难后,人如何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她对“人性”的剖析,精准而深刻,她能够看到人在复杂环境中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展现出不同的面向。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感恩,更加热爱生命,也让我对“北方”这个词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评分

*元10本,书的质量不怎么好,纸太差

评分

给外甥买的,应该可以!

评分

书还不错,是正版……纸质也很不错,看了这些又再来买些,相信京东,不会有错的,东西都在这里买

评分

幸福不是你当了多大的官,而是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说你是个好人。

评分

很好的一套书,送人的,很喜欢。也是我最喜欢看的书

评分

终于到货了,书没有折皱,包装完好,真心不错。

评分

书不错,准备仔细读书

评分

质量,速度都不错

评分

冰心作品很有名不错书是正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