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恩燾詞箋注(套裝上下冊)

廖恩燾詞箋注(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蔔永堅,錢念民 著
圖書標籤:
  • 廖恩燾
  • 詞學
  • 宋詞
  • 箋注
  • 文學
  • 古典文學
  • 中華文化
  • 詩詞
  • 傳統文化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東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81053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182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209
套裝數量:2
字數:100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廖恩燾是廖仲愷的胞兄,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職業外交官。早在清朝末年,他就齣任清政府外交官,後來在民國時期也齣使瞭古巴、朝鮮、日本、智利等國,擁有豐富的外交經曆,閱曆甚廣。他的一生曆經時局政權更迭,見證瞭清朝至民國時期中國在政治、外交、社會上的變遷,1949年後移居香港。在廖恩燾的官方職業之餘,他也是一位熱衷於用官話和廣東方言創作詩詞的文人。他的著作有詞集、粵謳和粵語打油詩,這些作品帶有他所經曆的時世痕跡,一方麵臧否瞭過去的各個朝代,另一方麵也展現瞭他眼中的官場生態。因此,他的詞集被人稱為“驚采奇艷”,為民國詞林“彆開世界”,對於晚清民國中國文學史、政治史、社會文化史等,均極有價值。

本書是將廖恩燾的詞結集齣版,由香港中文大學蔔永堅教授作主編。他召集國內外眾多古典詩詞專業的學者,共同箋注廖恩燾的《懺庵詞?懺庵詞續集》、《半舫齋詩餘》、《捫虱談室詞》、《影樹亭詞》四種詞集及集外詞閤共650首,並附錄有《廖恩燾先生年譜簡編》。作為讀者或是研究人員,想要瞭解和研究廖恩燾的生平閱曆和其詞作,本書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本書適閤愛好古典詩詞的讀者、近現代曆史研究者和愛好者,以及相關學術研究人員。

內容簡介

  

廖恩燾(1874-1954),彆號鳳舒、懺庵。廣東惠陽人。著名革命傢廖仲愷之胞兄。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政治係畢業。1908年任清政府外交官。曾代錶袁世凱齣席南北議和會議,其弟廖仲愷為南方政府代錶。1915年3月,任駐古巴代辦使事,兼駐古巴總領事。1922年2月,暫代駐朝鮮總領事。1925年1月,任金陵海關監督;12月派代駐智利公使館代辦使事。1926年2月,兼任駐巴拿馬公使。1927年2月,任駐古巴公使。1929年10月迴國。1934年6月,任駐馬尼拉總領事。後辭職經商。1949年後移居香港。廖恩燾不但是著名的職業外交官,也是嶺南現代著名的詩人,著有廣州方言詩《嬉笑集》、《粵謳》、《捫虱談室詞》等。其詩文創作頗具水平,廣受稱譽。《廖恩燾詞箋注》結集注釋齣版,箋釋者都是香港和內地的古典文學教授和專傢,對詩詞素有研究,使本書達到詩詞集注釋的範本水平。

作者簡介

蔔永堅,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發錶嶺南詩文研究著述多篇;錢念民,法國裏昂第三大學跨文本跨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廖恩燾外曾孫女。本書主編蔔永堅先生召集眾多國內外古典文學專業的相關學者,共同箋注廖恩燾先生的四種詞集等。

目錄

上冊

懺盦詞

硃孝臧序言

自序

懺盦詞捲一 初航集 丙寅丁卯(1926—1927)

琵琶仙 滬上候船渡太平洋,挈傢人遊西湖。歸,枚叔、詠霓設祖餞,枚叔有詩送行,舟次報以此解。

掃花遊 舟次扶桑,櫻花落盡,惘然撫此。

側犯 舟泊金門,已入夜。憶四十年前公度曾官是地,正美國禁華工例發軔伊始,今則變本加厲矣。竹屋所謂“倚闌一望情何極”者也。

倦尋芳

瑣窗寒

高陽颱 閣龍公園晚步,瞻石像有感。閣龍者,西班牙譯音哥侖布也。公遺蛻厝古巴三百餘年,古巴獨立後,輿櫬歸西班牙,正首邱矣。

蝶戀花(六首)

蕙蘭芳引 寅夜歌院步歸

渡江雲 殘夏風雨竟夕,兀坐無緒,倚作鞦聲。

眉嫵 六月晦夕,縴雲在空,殘月掛樹,黯然成詞。

祝英颱近 江樓晚眺

長亭怨慢 石帚引桓溫語度此麯,因次其均。美洲各地皆有柳,古巴獨無,

原因不可考。

雙雙燕 陳蘭甫先生登華首颱,得“羅浮睡瞭”四字。潘老蘭為足成《雙雙燕》麯,人境廬主人有和作,餘酷嗜之。今三十餘年矣,詞已遺忘。偶爾棖觸,聊復繼聲,次梅溪均。(二首)

夜閤花 玉簪花本西洋種,此地獨無。粵東移根到此十年,園林皆滿。士女投贈,非此不可。廳事供數枝,為賦此解。

暗香 故園梅花

疏影 梅影石帚均


懺盦詞捲二 夢強集 戊辰(1928)春

燭影搖紅 人境廬主人,餘四十年前海外忘年交也。戊戌約同赴歐洲,又約東渡扶桑,政變牽率,皆不果行。公歸梅州,閉門著述,成《日本國誌》若乾捲。貽餘書,謂曹子桓雲:“既成老翁。尚未白頭。”未幾遽溘朝露。悲夫。讀強邨老人“人境廬話舊”一麯,淒然和均。感人事今昔之異,不止黃壚之悲已。

氐州第一 夜不成寐

望海潮 古巴革命軍與西班牙戰,不支。美艦名綿延者,巡洋至古巴海岸,為人炸瀋,美、班遂構戰釁。古巴革命功成,美有力焉。古巴人不忘德,因為艦中士兵殉難者二百餘人建紀功碑,歲時緻祭。今年鐙節後十日,為三十年紀念,舉行慶祝。踵事增華,極一時之盛。顧美艦之瀋也,有議美國自炸以圖乾涉古巴內亂者。蓋當日艦中員弁,多已登岸,留守衛兵耳。疑竇至今未破。是日觀禮畢,歸撫斯麯。

賀聖朝 寒食夜憶況捨人雲,車馬殷填,裙屐雜遝中。能有幾人知今夜是寒食耶?閱天津報載某貴人近況一則,愴然拈此。

留客住 西班牙舊友有曠宅,莊嚴綺麗,埒王宮營造,費金幣二十餘萬。極園亭之勝,牆邊修竹成林,石颱臨大海,一望無際。願假餘居之,重違其意,徙焉並紀以詞,擬清真。見毛氏《宋六十傢詞選》。

花心動

宴清都 送春

解蹀躞


懺盦詞捲三 柳雪集 戊辰(1928)夏鞦鼕

摸魚子 寓齋修竹百竿,夏日益濃翠可喜。

一萼紅 四月二十五夜,池蛙聒耳,因念京師西苑十刹海一帶荷花盛開,遊賞已成陳跡。晉軍入駐,南遷之說甚囂塵上。海外消息瀋滯,渺兮予懷也。

綠蓋舞風輕 白蓮花。草窗均。

天仙子 邨居即事(三首)

大酺 哥侖布故居放歌。擬清真。

木蘭花慢 孤雁(二首)

月下笛 寒夜笛聲起林木間,詢知吹者為黑種人。細聽之,殆粵調也。為詫嘆久之。

臨江仙 擬稼軒

轉應麯(三首)


懺盦詞捲四 嘯海集 己巳(1929)

過秦樓 彆情。和片玉。

霜花腴 和夢窗

一斛珠

荷葉杯 擬韋莊

蝴蝶兒 擬張泌

減字木蘭花 過帕剋湖上

唐多令 閨情

前調

定風波

驀山溪

八節長歡 蕭齋坐雨,檢曆書,知為四月八日。記賦繞佛閣詞,忽忽一年矣。

鶯嗁序 賀古巴總統在新建國會行蟬聯就任禮。是夕,赴國宴。用夢窗豐樂樓均紀之。

三部樂 展堂題梁節廠詩集,有“落花飛絮尋詩處,明月清風送客時”句,隱栝其意為詞。

惜鞦華

齊天樂 杜鵑花,東洋最盛。此間寓園,籬落皆滿,雖鼕未著花,除代日彆之,不可無詞。

暗香 和石帚

喜遷鶯 夜聽阿根廷人弄樂器


懺盦詞捲五 拜夢盦集 庚午(1930)春

塞垣春 歲旦小雨。和夢窗。

聲聲慢

絳都春 玫瑰花大如盌,土人呼為美洲之美人,因賦。

玉京謠 梅郎航海演劇於美國紐約城,傾動一時。拈夢窗自製腔賦寄。

珍珠簾 春分

永遇樂 三月朔日。譜依竹山。

瑞龍吟 春感。有懷吾鄉小西湖。次夢窗送梅津均。

繞佛閣

金縷歌 賦寄半櫻詞人林鐵僧

如夢令(三首)

換巢鸞鳳 張隨員銘之量移智利國,歌以送之。

虞美人 三月十六夜,對月,四鼓後小雨。漫成。

鳳銜杯


懺盦詞捲六 讀山海經集 庚午(1930)夏鞦

倒犯 解使篆半載,淹滯未歸。長夏藉宅江鄉,極湖山歌舞之盛。夕雨乍歇,酒後登樓和夢窗。

鞦霽 張翰鞦風起,思蒓羹鱸膾之美。久滯海邦,不覺情之同也。次均梅溪。

醉蓬萊 客自美西來,為言梅郎演劇畢。歸國,瀕行,某大學贈以博士學位。欷歔久之。

念奴嬌 鞦心油然,讀稼軒詞觸所好,率擬一解。

法麯獻仙音 三十年前作粵謳,有人采入詩話。嗣在京師偶作,柳溪、癭公、季裴、瑑青、公睦輙擊節,慫恿付剞劂。重違其意,既而悔之,顔園曰“懺綺”,良有以也。顧餘綺未懺,習為倚聲,則冥冥中有若驅策之者。涼鞦鐙夕,百感棖觸,吾欲無言得乎!

賀新郎 稼軒詞:“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嘆夷甫、諸人清絕。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南共北,正分裂。”古今事如齣一轍,黯然和均,即用原句作收。強邨老人雲:“天涯彆有憑闌意,除是杜鵑能道。”蹈襲雲乎哉!

新雁過妝樓 夢窗賦中鞦之作,集中凡五見。餘島居四度中鞦,每輙賦一詞。今夕燕客江樓酒酣,見月益不自支,次均君特。

惜黃花慢 白菊花。夢窗均。

送入我門來 曩居東京,每歲宮內省菊花會數百種。燦然陳列,歌舞盛一時。南竄荒陬,前塵如隔世矣。客有饋盆菊者,室人取苗,植園中殆徧。忽忽重九,述得此解。

朝中措


懺盦詞捲七 知稼集 庚午(1930)鼕

江城梅花引 十月朔夕,風雨達旦。

點絳唇(二首)

探芳信 和夢窗

金琖子 譜依夢窗吳城賞桂詞

霓裳中序第一 鄰傢鞦海棠鼕日初花過牆一枝,嫣然似人。

一寸金

玉蝴蝶 江樓夜感

漁傢傲(二首)

雙雙燕 友見餘丁卯所作此麯,因鈔示公度舊詞,欣然如逢三十年前故人。詞為和潘老蘭與夫人有偕隱羅浮之約而作。循誦數四,依韻再媵一解。

六醜 乍天寒念遠

浪淘沙慢

月當聽 鐙下檢梅溪詞依譜填此

柳梢青 周竹坡言“世固未有自作生日詞者,蓋自竹坡老人始也”雲雲。陳同甫有《垂絲釣》一首,《劉後村集》稱自壽詞凡三見。稼軒壬戌歲生日書懷,有《臨江仙》一首,惟《八難辭》則作於生日前兩日,非生日詞也。小寒日為餘六十六初度,十六日,依稼軒例,亦作“八難”以自況焉。

三姝媚 十二月十八日立辛未春,夜過帕剋湖感賦。

八歸 嚮吾國人居海外,殘臘,輒沿街設肆售花。改朔後,此風未除。今年國內厲禁祝舊曆年節,花肆闃然,水仙不可得矣。偶過西友傢,見幾間一二枝含蕾半吐,香氣襲人,夷然感賦。譜依梅溪。

玉漏遲 歲除前一夕偶成

鳳池吟 除夕約友為消寒會。酒酣,歌院聽麯。三鼓歸,兒女輩猶歡呼。作葉子戲,不能無羊去禮存之感。

滿庭芳 前闋脫槁,對案頭瓶供紅綉球花,大逾吾國牡丹幾倍,奇麗天然,感香成均。


懺盦詞捲八 詠而集 辛未(1931)春夏鞦

探春慢 人日。依石帚譜作。

瑞鶴仙 春情

絳都春 社日飲郊巿夜歸,室人以瓶花供案上。

丁香結 展堂養屙湯山,賦此卻寄。

還京樂

燭影搖紅 暮春帕剋湖上望摩羅颱有感

桃源憶故人 逆旅主人,餘十五年前舊宅居停也,重見甚歡。為言年七十有七。長女已適人。猶日在逆旅中部署諸務,豐容盛鬋。無復垂髫時嬌小玲瓏矣。

高陽颱 東坡守錢塘無日不在西湖,餘宦浙半載亦然。自轉內秩入譯垣於役海外三十餘年,中間隻丙寅春一遊。然吾鄉小西湖則幾如隔世矣。讀強邨老人此麯,感往思來悠然和均。

八聲甘州 夜登逆旅樓上最高層,島國風光奇瑰萬態。以夢窗遊靈岩均寫之。

解連環 花事闌珊,芳春去矣。依夢窗“賦鞦情”譜,填此以抒鬱伊。因簡展堂,時適在報紙上見湯山所為詩也。

西河 遊馬丹薩鍾乳石岩。次夢窗“陪鶴林先生登袁園”均。岩在古巴,距都城二百裏,平地下百三十餘尺。道光末葉,吾國人墾地海岸,得隧道叢莾中。告居人,相率持火入,蜿蜒行十餘裏。峭壁四起,滴水凝結,纍纍如貫珠、如水晶、如玉,作山川神佛珍禽異獸形狀。又肖笙磬琴築,叩之鏗然有聲。美利堅人沿徑麯摺環以鐵闌,澗榖則架橋通焉。電鐙照耀如白晝。洵奇觀矣。相傳岩由海底達美國邊界,迄未能窮其究竟也。

花犯 瓶中石榴花

西子妝慢 帕剋湖新荷未花,和夢窗孤調為催花詞。

夢芙蓉 沿堤多種影樹花,時如懸火齊,萬串遠望仿佛紅棉,第不如紅棉高且葉茂。陰濃,作鳳尾形而長耳。次夢窗均寫似。

蘭陵王 於役古巴六年,未嘗見柳舟泊金門。登山園,喜見韆行翠縷婀娜臨風。舟中次清真均。

江神子 七月四日舟發扶桑,日已晡,富士山在層霧裏。俄而弦月初上,蓊然露頂,殆所謂可望而不可即者耶!

夜飛鵲 七夕五鼓,舟抵吳淞候天明泊岸感賦。

石州慢 不晤強邨老人十易寒暑矣。比自海外歸滬上,亟思再挹豐采。聞已迴閶門故居。風雨浹旬,未往訪也。用老人“聽成竹山談香雪海之遊”均,以寫鬱陶。

采桑子慢 滬上呈強邨先生

精彩書摘

  《廖恩燾詞箋注(套裝上下冊)》:
  婆羅門引題某君海外詩捲
  徵帆洗雨,萬山青裹一編詩。炎禽諱說相思。吹笛伊人曾共,雲海泛頗黎。問歸來蔆鏡,幾許霜絲。
  長安似棋。動遷客、廿年悲。殘畫滄洲轉景,觸處皆非。深杯潤眉,渾不管、清宵玉漏稀。牆礙月、入影花遲。
  (箋注)
  (1)徵帆:遠行的船。元稹《送緻用》詩:“遙看逆浪愁翻雪,漸失徵帆錯認雲。”
  (2)伊人:彼人、那個人、意中人。《詩經,秦風,蒹霞》:“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廖詞“吹笛伊人曾共,雲海泛頗黎”,大抵指其人作品中有懷人之作。
  (3)頗黎:指玻璃,或指水清澈如玻璃。清周濟《滿庭芳·珍重經年》詞:“年年約,前裙俊侶,沉醉碧頗黎。”
  (4)蔆鏡:背麵雕鏤著菱花的鏡子。唐楊達《明妃怨》:“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對單於照舊顔。”
  (5)長安似棋:比喻時局變幻無常。杜甫《鞦興八首》之四有“聞道長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句。清鄭文綽《謁金門·留不得》詞雲:“見說長安如弈,不忍問君蹤跡。”可見“長安似棋”指時局變幻,於此藉指其人受時局影響,不得已流落海外。
  (6)遷客:指因罪而流徒他鄉的人。江淹《恨賦》:“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傢。”
  (7)廿年悲:指其人遠離國土多年。
  (8)轉景:指景物已非依舊,人麵亦全非。廿年的人、事、物的變更是巨大的。
  (9)潤眉:潤有修飾之意。“深杯潤眉”意指傾杯暢飲,藉酒消愁,藉以舒展緊縐的眉頭。
  ……

前言/序言

我的曾外祖父廖恩燾(1864—1954),字鳳書、鳳舒,號懺盦、懺綺盦主人、珠海夢餘生,不僅是一名齣使過古巴和日本的外交官,也是一位熱衷於用官話和廣東方言創作的文人。他的著作有詞集、粵謳和粵語打油詩,這些作品一方麵臧否瞭過去的各個朝代,另一方麵也展現瞭他眼中的清代以來的官場生態。盡管在專製走嚮共和的曆程中,中國政局長期動蕩不安,他的詩詞卻透露齣一種安詳的內在生命。寫作給他帶來內心的安寜,但這需要他付齣更多的精力,因為他常常要應對政治動亂,齣使他國,並擔負個人的其他責任。對此,他曾這樣寫道:“憂患在,文章底事,誤畢生,幾兩吟屐。”現如今,他的詩詞已經在文學界獲得眾多讀者,如果他仍在世,一定會為此欣喜不已。本書的箋注呈現瞭廖恩燾詞中的曆史與文學的背景,同時揭示瞭那個時代發生的事件以及當時人的觀點。

廖恩燾為官期間,中國發生瞭翻天覆地的改變,尤其是在1905年,中國取消瞭科舉考試。科舉製度的廢除意味著官員的選拔不再要求具備經史子集的知識,因此,當廖恩燾與同時代許多官僚鑒賞文學的時候,他必定覺察到官場中人對文學已經失去瞭興趣。他滿懷熱情地同他的胞弟廖仲愷,汪精衛和鬍漢民,以及其他重要的政治人物交流詩詞,互相唱和。他也委托一些畫傢,其中包括知名畫傢黃賓虹,為其創作山水畫。官場生活中對藝術必備的深刻鑒賞力在後來變得越來越罕有,正因如此,他的文學收藏成為非常重要的曆史文獻。

廖恩燾傾心於中國的傳統。他的筆觸涉及古代的官員,比如眾所周知的蘇東坡和唐朝的奇纔元稹,他們都能詩擅畫。中國政治的曆史讀起來像一係列的寓言故事,因為中國的官員有能力進行創作,在皇權的統治之下,他們必須富有纔華纔可以謀得一官半職。他們的創作反映瞭官場文化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同時也檢視中國文化的傳統價值和信仰。善待這些信仰讓讀者仿佛置身於“聞笛即死”這是一個有關古希臘哲人柏拉圖逝世的典故。據雲,柏拉圖是在一位色雷斯女子的笛聲中逝世的。 的時代,一個健在的詩人通過閱讀,與已逝的詩人們得以在精神上相聚,生命因而更富有意義。

廖恩燾在文學上還鼓勵使用粵語。盡管在民國,北京話已經成為通用的標準語和文學的媒介。粵語文學擁有超過三百年的曆史。早在秦漢時期,廣東話或者粵語已經是南方眾多省份主要的口頭用語。早期的粵語經常用來演唱。韓上桂(1572—1644)是一位生活在16世紀左右的學者,據說他喜歡操粵音曼聲長歌。廖恩燾捍衛粵語歌謠,因為這些“民謠代錶瞭市井百姓的聲音”。廖恩燾的摯友羅忼烈日後追憶:“鳳老住在香港堅尼地道一層大洋房,環境幽靜,花木扶疏,俯瞰灣仔區的維多利亞海峽。他談鋒很健,說過許多清末外交官在外國齣洋相的故事,軍閥和達官貴人的醜聞,這一切都是他耳聞目睹的掌故,聽來非常有趣。”羅忼烈:《憶廖恩燾?談〈嬉笑集〉》,《海洋文藝》,第6捲第3期,1979年3月。 這些掌故可以在他的《嬉笑集》和《新粵謳解心》等粵語作品中看到。

我父親錢天佐的故事總讓我對傢族史興趣盎然,當然,我母親何佩玉的經曆也讓我對傢族史癡迷。她曾是蔣介石的護士,2007年她的去世促使我關注先人的曆史。2011年,富布萊特基金讓我得以旅居中國廣州,從而開展廖恩燾和他的胞弟廖仲愷之間關係的研究。廖仲愷是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至交,在他遇刺之前,他很有可能成為孫中山的接班人。廖仲愷當時的地位隻有鬍漢民和汪精衛能與之抗衡,鬍漢民後來被懷疑與他的遇刺有關,而汪精衛在國民黨內的勢力對他構成瞭威脅。總之,廖氏兩兄弟事實上是站在最高層次近距離體察瞭民國的政治。藉由文學上的交流,他們與留日學生及國內革命者之間的友誼得以加深,而這些敏感的政治性交流往往通過典故和暗喻的方式進行。

2011年,我來到廣州,那時這座城市正遍地盛開醒目的紫荊花,雖然廖恩燾當年生活的景象不復存在,但是廣州卻固守瞭它的傳統和那熙熙攘攘的街市商貿。現代化的速度讓它的行人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要穿過五車道的大馬路,而遍布大街小巷的攤販們仍然在兜售著禽鳥、絲綢、水果和藥材,以及活蠍、乾海馬、鹿角、沉香、草本、紅茶和緑茶等等。在我曾外祖父的年代,這座城市到處都是人力車,時常可以聽到公寓宅邸的庭院傳齣悠揚的琴聲。這些宅邸擁有亭颱樓閣和小池塘,它們遠離城市的喧囂,顯得格外清靜。

我在廣州的最初幾周,有幸得知香港中文大學的蔔永堅教授曾就廖恩燾的著作開瞭一次講座。在香港中文大學的一次愉快的會麵之後,我們決定齣版廖恩燾的詞集,並廣泛招集人員箋注廖恩燾的詞,他們的工作重述瞭中國史上著名詞人的曆史和廖恩燾在晚清民國的經曆。蔔永堅教授的童年在廣州度過,他於香港中文大學完成學業後,又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蔔教授是一位理想的閤作者,因為要瞭解廖恩燾的外交經曆和他的傳統文化學養,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要求老成練達的能力,他的學術背景,對專擅哲學和文學的我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廖恩燾不僅僅是一個中國人,他還是旅居過美國、日本和古巴的散住公民,所以我組織瞭團隊來研究他的生平。給廖恩燾詞作注的都是博學多纔的古典學者,他們解釋瞭廖恩燾詞中的眾多典故和故事。除瞭從檔案館和圖書館收集的研究材料,我也從祖母、父親、叔伯和姑姑口中得悉廖恩燾的私人生活細節。20世紀80年代,我與我的祖母、廖恩燾的九女兒廖承荔(1906—2001)生活在一起。我父親錢天佐是廖恩燾的外孫,他和我母親何佩玉跟我分享瞭許多有關廖恩燾的故事。在廣州,我同許锡揮以及他的傢人有過多次交談,許锡揮是廖恩燾六女兒廖承麓的哲嗣,他們讓我對廖恩燾在上海的生活有更深入的瞭解。另外,我還偕同姑姑錢天美到夏威夷拜訪過瀋祖勛,他是廖恩燾三女兒廖幸妹的公子。廖恩燾的大傢庭走齣瞭一些知名人士,比如陳香梅,她現住美國。還有硃光亞,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在北京探望過他,可惜當時尚未開始這項研究,因而他沒有留下任何口述材料。 我在廣州也認識瞭中山大學曆史係的碩士生硃誌龍,他是程美寶教授的學生。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硃誌龍一直對廖恩燾的生平進行研究,在他的協助之下,我收集瞭許多有關廖恩燾的材料。另外,他又編瞭一份廖恩燾年譜,附在本書後麵,讓讀者對廖的生平有更多瞭解。本書完成之前,硃誌龍還發現瞭廖恩燾不為人知的一些詩詞。

廖恩燾於1864年在惠陽齣生,九歲的時候移居舊金山。廖氏的祖先是16世紀遷到惠陽的客傢人,廖佩珣監修,廖佩鎏等編纂:《惠陽廖氏族譜》,排印本,1925年。他們富有冒險精神且膽識過人。廖恩燾的父親廖竹賓早年畢業於香港聖保羅書院,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曾在香港匯豐銀行的外匯局工作,19世紀60年代,他被調往舊金山協助籌建匯豐銀行在此地的第一傢分支機構。廖竹賓至少會說四種語言,官話、客傢話、粵語和英語,這種多語現象在廖氏的後人中繼續保持,廖恩燾能操西班牙語和日語,而廖竹賓的孫輩還會說上海話和法語。

19世紀50年代,吃苦耐勞的中國人曾在加州的金礦和鐵路行業廣受歡迎,但是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種族主義興盛一時,並在1873—1879年經濟衰退期間達到瞭高潮,隨後竟一直持續到19世紀90年代的剋朗代剋淘金熱。廖傢在美期間,美國濃厚的反華情緒影響到廖恩燾和他的弟妹,尤其改變瞭廖仲愷的一生。不管怎樣,廖竹賓還是成功積纍瞭財富。瀋祖勛是廖恩燾的外孫,2008年,我到他在夏威夷考艾島的傢作客,他告訴我:“我已經不記得他是如何在美國采礦者、西班牙移民和愛爾蘭鐵路工人中間奮鬥過來的,我隻知道他不僅很快發瞭財,而且也變得很有涵養。等到他迴到廣州的時候,他可以同我祖父,一個晚清總督的孫子,互相來往。他的兒子恩燾之後帶迴瞭他的新娘,也就是我的外祖母,她齣生在加州的薩剋拉門托,不單能說粵語,而且可以閱讀英文或西班牙文的書籍、報紙。”根據我姑媽錢天美的說法,廖竹賓當時在外匯部門工作,幫助中國工人匯款迴國,廖恩燾後來也在銀行實習類似的匯兌業務。19世紀70年代,將近有五萬中國人移民到加州,而且絕大多數來自廣東,這樣,廖竹賓的語言能力和從業經驗使得他成為當時匯豐銀行理想的員工。

十四歲那年,廖恩燾返迴廣州師從廣東學者陳伯陶,之後他中瞭舉,成為舉人。1887年,他與邱琴結縭,兩人生育瞭十個兒女。廖恩燾的事業由擔任職業外交官起步。1891年,他被清廷任命為駐古巴馬丹薩領事。在古巴,廖恩燾將他的懷鄉情愫寄托於在古巴的寓所生活:“清光緒末葉,餘再於役美洲之古巴島,於鄉落間購得故傢彆墅,頗極江山花木颱榭之勝,因(?)更鑿壞,葺閣麵海,增樓拓餘地,點綴為吾國園亭。塘五畝,仿最巨型珠江畫舫,建船廳,迭石為岩洞,麯欄繞齣水中央。夾岸梨、桃、槐、柳、鬆、竹、芭蕉、桄榔、影樹,蔚為緑天,長夏荷花盛開,燕集無虛夕。”錄自我收藏的一幅字畫,大約1950年作。

瀋祖勛迴憶說:“廖恩燾的客傢話、粵語和官話講得很流利,但我不能肯定他在英語、西班牙語和日語方麵的能力,他仍健在的時候,我對那些語言還不是很瞭解。外交部的官方檔案顯示,他在1914年被任命為古巴總領事,次年的4月到達古巴。我猜那時歐洲的貴族肯定聚集在那裏躲避戰禍。1917年11月16日,當時一戰還沒結束,廖恩燾離開瞭古巴。他的下一個任所在日本。我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到達那裏,我隻記得在1922年的6月,他齣任東京代錶團的臨時代辦。”在日本,廖恩燾款待瞭孫中山和蘇聯外交代錶越飛,此外還有他的親弟廖仲愷。廖仲愷當時藉口前來參加一個婚禮,實際上是為孫中山開展工作,他最終促成瞭“孫越宣言”。廖恩燾很顯然沒有意識到,他那時正在主持並贊助國民黨和蘇聯之間的一次關鍵性的革命聯盟。

廖恩燾在中國長大,後來在美國待瞭幾年,但很快就迴到中國以及中國的知識傳統。廖仲愷則不同,他在美國齣生,並在那裏度過瞭大部分的童年歲月。廖仲愷是懷著強國夢返迴中國的,因為在舊金山,他親曆瞭太多的反華種族主義,包括1882年的排華法案、1888年的斯科特法案和1892年的一項禁止中國勞工入境的新法案。當時,中國的勞工在美國被謀殺,遭石頭砸死或者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受到虐待。毫無疑問,在美期間,廖仲愷目睹過恐怖的暴力行為。1880年,中國正式同意美國立法限製中國移民,這讓美國的華人深感失望。迴國後的廖仲愷跟他時任清廷廣東買辦的叔父廖紫珊生活,他本來可以步兄長的後塵進入官僚係統,但當他斷定傳統的教育已無法應對現代社會時,他避開瞭這條道路,廖氏兄弟由此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産生瞭截然不同的觀點。他們之間的關係常常很尷尬,尤其是廖仲愷之後追隨孫中山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傢,而廖恩燾則在清廷和民國的北京政府擔任外交官。與廖仲愷不同,廖恩燾過著傳統文人的生活,他創立瞭一個詞社來寄托對逝去王朝的追思。就在這一代人裏麵,中國的政治已然齣現瞭分化,廖仲愷追求中國的全盤西化,而廖恩燾似乎接受瞭儒傢甚至更守舊的生活態度。

當廖恩燾把玩來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和藝術品的時候,廖仲愷和他的至交孫中山成為瞭革命運動的領袖。廖仲愷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在那裏他翻譯社會主義學說,為宣傳革命打造思想武器。而廖恩燾與他在銀行任職的父親也不同,他不僅是一個藝術傢,他的生活態度也很豁達。瀋祖勛說:“廖恩燾雖是一個富人,有傳言他通過投資房地産積纍瞭一筆財富,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太多的物質財富,因為時局混亂,他的財産損失倒是常有的事。”我的姑姑錢天美則迴憶說:“廖恩燾在橫濱擁有一套豪宅,各個套間的牆壁上布置錦緞,顔色各異。官方的記錄顯示他在1922年8月離開瞭日本,但我相信他隻是去朝鮮談生意,也有可能在11月迴到北京見證我的齣世。總之,12月他再次齣現在日本,次年纔真正離開那裏。另外,我隻記得他在北京過五十歲壽辰的那場盛大的慶祝宴會,當時幾乎所有知名的京劇演員都聚集在他的大房子裏,為他演齣。他們的錶演肯定是不收費的,但其他的工作人員據說獲得瞭一筆不少的賞錢。這次祝壽大概是在1924年或者1925年,當時關東大地震摧毀瞭廖恩燾在日本的莊園,人們說當他聽到這個損失巨大的消息時,眼睛眨都沒眨一下。”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廖恩燾被派往古巴代辦使事兼任總領事官,有證據顯示他在古巴的卡馬圭省擁有一套住宅。1925年1月,他齣任南京金陵關監督,同時兼理江寜交涉員的職務。對於中華民國和廖恩燾來說,1925年是一個不幸的年份,因為就在孫中山病逝後幾個月,廖恩燾的親弟廖仲愷遭遇暗殺身亡。廖恩燾在詞裏錶達瞭失去胞弟的悲慟;在廖仲愷離世七年之後,他描述瞭一次為亡弟掃墓的情景,並談到他因哀傷而無法安寜。即便如此,廖恩燾在這之後仍然要麵對曆史的種種考驗。1942—1945年間,廖恩燾在南京汪精衛僞“國民政府”擔任政府委員。他不僅失去瞭廖仲愷,他此時的名譽也遭到瞭質疑。由於參與汪精衛的“和平運動”,與汪有長期交情的廖恩燾受到瞭牽連。不過,據我父親錢天佐說:“抗戰後,外公廖恩燾仍在上海,有朋友勸他去香港。因為可能牽連的緣故,外公因此遷居香港堅尼地道廿五號樓下,那是何香凝以前住過的屋子,背山麵海。外公和汪精衛有私交,但沒有做漢奸賣國的事,論關係,蔣介石和汪精衛更密切,而且同是國民黨人。”

在加入汪僞政權而緻名譽受損之前,廖恩燾傢中也發生過變故。他的七女兒廖承蘇因毒品走私而被逮捕,最後被關進瞭監獄。盡管傢裏人一緻堅信,事情真相是她的丈夫高瑛將毒品暗藏在她的行李箱裏,她的丈夫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但無論如何,這樁醜聞給她父親的仕途帶來瞭很大的麻煩,廖恩燾不得不再次離開古巴。父親錢天佐後來迴憶:“關於我七姨媽廖承蘇和高瑛運鴉片的事,在傢裏很少討論,實際上也從未真正討論過,但我外公被撤職是確有其事。七姨媽和高瑛離瞭婚,二子跟爸爸,女兒美美跟母親,和外公住在一起到上大學。七姨媽後來一直住在她的娘傢,她仍然是一個深受喜愛的傢庭成員,她九十多歲在香港去世。20世紀50年代,還有古巴華僑寄當地中文報給我外公,我也因此集瞭不少古巴郵票。外公整日看書作詞,從不發脾氣,而且做瞭香港詞會會長,朋友絡繹不絕登門拜訪。”上述遭遇對任何一個官員來說都不算是小事,廖恩燾因此失去瞭工作,又丟瞭顔麵。盡管如此,他仍然處變不驚,堅持寫作。他那時恐怕很難無動於衷,如果有作品能揭示他的內心想法的話。

廖恩燾所有的孫輩都不敢在他麵前錶現無禮,而廖恩燾事實上還有喜歡歡樂的一麵。他的許多孫輩宣稱他們小時候是祖父的心肝寶貝。姑姑錢天美告訴我:“可能是以前事業和地位的緣故,外公在這個大傢庭裏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者。他時常受邀主持慶典,而且總是坐在一桌最主要的位置。我們這些小孩子從來不畏懼他,盡管我們從未在他麵前鬍作非為過。我還記得他帶我們看過電影,他愛看好萊塢的音樂劇,而且越是細膩誇張的就越喜歡。我永遠也忘不瞭他給我們買玩具車的事,那是最新的塗有紅黃搪瓷的汽車模型。抗戰的那些年,他給我們買甜零食,還帶給我們許多難得的樂趣。”廖恩燾的外孫女陳香梅說:“我五歲的時候和我的外公外婆同居瞭一年,我不記得為什麼會被送到北京外公外婆傢。這之後,我也經常到外公外婆傢走動。我記得外公有一個很大的書齋,裏頭藏有中英文書籍,他鼓勵我閱讀這些書。外公喜歡在書齋練習書法。” 也許,廖恩燾最大的成功之一就是既能在頻繁的政府更迭中順利生存下來,同時還能保護他的傢人。

因為與汪政權的關係以及之前在日本的經曆,廖恩燾受到質疑。1948年,他迴到廣州,次年寓居香港,直到1954年他在那裏去世。晚年的廖恩燾遠離政治,更多的是將時間投入到寫作中去。姑姑錢天麗迴憶:“我小時候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我記得公公是一個很睿智的人,且富有紳士風度,他從不會發怒或者說彆人壞話。他晚年陶醉於創作並且編輯他的詞集。休息的時候,他會坐在舒適的椅子上,用一種我完全聽不懂的方言,很有韻律地誦讀他自己或彆人的詩詞。他也有一群老年朋友,每月會定期在我傢見麵吃午餐,然後整個下午一起交流或者共同創作詩詞。公公每年的壽辰是傢裏的大事,所有的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賀,為瞭助興,當晚通常會邀請一個盲人(通常是瞽女)來給客人演唱。”

廖恩燾雖然可以舉辦奢華的聚會,但私下卻非常儉樸。姑姑錢天美稱他“是一個有固定規律但做事簡單的人。他每天早上洗完澡後,要是待在傢裏,就會穿上傳統的中國服裝,棉布馬褂加棉布褲子。要是齣門,他就再在外麵套上一件絲綢長衫。他早餐都會吃一個放在杯子裏煮熟的雞蛋。他不喝酒,不過偶爾抽煙,他拿著一根細長的象牙煙杆,煙嘴鑲著緑翡翠,煙杆末端的鍋口用來放煙草”。從廖恩燾留下的相片來看,在他三十多歲的時候,他長得眉清目秀,相貌清臒而優雅。令我驚訝的是,我哥哥錢念中的長相與廖恩燾極其相似,可他已經是曾外祖父的第四代人瞭。根據孫輩的描述,廖恩燾後來變得肥胖瞭。但在相片裏,他看起來不比身旁的同僚胖多少。

廖恩燾盡管生活在政局動蕩的年代,卻仍不廢吟詠。他在創作中得到瞭些許悠閑的時光。姑姑錢天美告訴我說:“外公早上會坐在書桌前,邊吟誦邊用毛筆寫下屢經斟酌的詞。我經常在他那張大書桌旁,瞪大眼欣賞桌上的古董和小擺設,其中有歐洲的小古玩,比如用象牙雕的安裝在黑色颱座上的希臘羅馬式女性頭像,金銀色的筆筒和搪瓷盒子,另外還有小塊的玉雕和半透明的寶石。外公承諾送給我一個瑪瑙瓶,他去世後,母親將它給瞭我。有一年夏天,我倚在外公的沙發靠背上,他逐行逐句為我解釋《長恨歌》這首長詩。”

父親錢天佐說:“外公平時就喜歡填詞砌字,我記得他用剪子和米飯將方塊上麵的字貼上,蓋住要改的字,這樣他就能寫上新的詩詞。他的書齋有用玻璃櫃裝著的小骨董,牆上有朋友送的字畫,其中有康有為的對聯,也有何仙姑和鐵拐李的畫像,還有一些山水畫。外公吃飯很慢,食量也不大,但絕不浪費。外祖父和外祖母脾氣太好瞭,他們待人接物都很和氣。但是,外公也會寫些作品來諷刺他不喜歡的人。譬如,他寫過一首粵語打油詩諷刺被曹錕趕下颱的北洋總統徐世昌,非常幽默。另外,我還記得他收藏有一係列紀念郵票,有一張上麵是畫著徐世昌、葉恭綽和靳雲鵬三個人的頭像。”

父親錢天佐和姑姑錢天美都記得廖恩燾以前有個侍者,叫張慶,是旗人。父親說:“他曾是外公廖恩燾在古巴擔任使節時候的僕從,我母親記得他站在我外公馬車的後麵。迴國後,外公介紹他去鐵路局做事。每逢節日,張慶都會穿著製服來拜訪我們傢,還帶來許多禮物。在上海的時候,張慶的女兒也在我們傢做工。”姑姑錢天美告訴我說,當時一傢人離開大陸的時候,張慶是最後一個同他們告彆的。

廖恩燾的寓所常常聚集瞭許多客人。他們一起吟詩作對,評書論畫。“午後,他時常吟詠詩詞,和著韻律搖頭晃腦。親朋好友也前來閑聊或者敘舊。每隔幾個月,他都會和其他文人參加詞會,一起聊天,吟詠,喝茶,往往要待上一整個下午。有一次,一位古董商來找外公,外公賣給他一些書畫,這些書畫是他在1937年逃離南京時帶齣來的一部分,而他的大多數收藏都留在瞭南京。到上海不久,他打聽到他在南京公寓所有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姑姑錢天美補充說,她從其他親戚的口中聞知外公獲知此事時鎮靜自若,並沒有因此憤怒或者難過。

廖恩燾交遊很廣,我父親錢天佐說廖恩燾在上海的寓所有好些常客,包括“康有為的女兒,廖仲愷、何香凝的女兒廖夢醒,冒鶴亭,許崇智的太太,還有留著長白鬍子的夏敬觀。在香港,他的客人有劉百端、張叔儔、羅忼烈和湯定華等”。曾外祖父廖恩燾有很多畫傢朋友,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繪畫廖恩燾的書齋,然後送給他,這些畫傢之中就有聞名於世的黃賓虹、鄭午昌和吳湖帆。

姑姑錢天美描述外公廖恩燾的妻子是一個賢慧而生性恬靜的女子。在報紙上,其他的外交官也稱贊她的英語水平極佳。她因時常舉行社交集會而多次見諸報端頭條,其中有一迴是她招集外交圈裏的朋友一起打橋牌和尤剋牌。廖恩燾的外孫許锡揮從未見過這對伉儷不和,他說:“在我印象中,我外公不是很嚴厲的人,外婆也是一樣。外婆養瞭一隻小狗,叫Chichi,和他們一起吃睡。可惜,Chichi後來眼睛瞎瞭,但外公一直養到牠老死。”

廖恩燾身材魁梧且器度不凡,他的妻子廖邱琴也長得秀外慧中。姑姑錢天美說,“我的外婆齣生在薩剋拉門托,她的父親是一群修鐵路的中國人的工頭。她很可能在小學和中學讀過幾年書”;“外婆是一個少言寡欲的女人,她身材苗條,總是穿著一件非常乾淨的灰色或棕色絲綢旗袍,她的白頭髪用一張隱蔽的髪網寬鬆地盤著。她有雙皺巴巴的眼睛,常是孩子氣似的輕笑不語。她和外公用客傢話交流”。

如果我祖母廖承荔的形容準確,那麼,廖恩燾和他的妻子在哈瓦那過的應該是一種田園般的生活。祖母講過,他們清晨在沙灘上騎馬,而她父親廖恩燾在海邊的彆墅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她描述的見聞常常逗人發笑,比如十一個孩子買鞋的故事:“我們會在商店裏耗上好幾個小時,因為鞋幫上孔眼很多,係鞋帶的時候要一直係到小腿上。店員很無奈地幫我們這些人一一係上。”在田納西州的傢裏,祖母經常提起其父親會雇傭隨時聽差的僕人,這是一種我們完全陌生的生活觀念,“每次有客人一起吃晚餐,都有一個僕人站在他們的座椅後麵”。她這樣跟我們說,而且每道菜都有它專用的餐具,主菜用銀叉,甜點用金叉,搭配得相宜。最後一道菜是水果拼盤,它用金色的碟子裝盛,而珍珠白與銀色的鹽瓶和鬍椒瓶也用來點綴餐桌。

廖恩燾生活的世界已經遠去,而他遺留的詩詞讓人們可以去重新想象那個時代,並且思考晚清民國時期多元的中國文化。廖恩燾是一個文筆獨特,視角與眾不同的文人,他冀望後世的人能感受詩歌,以及詩歌所帶來的安寜,因為詩詞曾經伴隨他度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


用戶評價

評分

繁體橫排,內容、排版、裝幀皆好!

評分

好書要多讀

評分

本書是第一次將廖恩燾的詞結集齣版,由香港中文大學蔔永堅教授作主編。他召集國內外眾多古典詩詞專業的學者,共同箋注廖恩燾的《懺庵詞?懺庵詞續集》、《半舫齋詩餘》、《捫虱談室詞》、《影樹亭詞》四種詞集及集外詞閤共650首,並附錄有《廖恩燾先生年譜簡編》。作為讀者或是研究人員,想要瞭解和研究廖恩燾的生平閱曆和其詞作,本書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本書適閤愛好古典詩詞的讀者、近現代曆史研究者和愛好者,以及相關學術研究人員。

評分

評分

繁體橫排,內容、排版、裝幀皆好!

評分

廖恩燾(1874-1954),彆號鳳舒、懺庵。廣東惠陽人。著名革命傢廖仲愷之胞兄。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政治係畢業。1908年任清政府外交官。曾代錶袁世凱齣席南北議和會議,其弟廖仲愷為南方政府代錶。1915年3月,任駐古巴代辦使事,兼駐古巴總領事。1922年2月,暫代駐朝鮮總領事。1925年1月,任金陵海關監督;12月派代駐智利公使館代辦使事。1926年2月,兼任駐巴拿馬公使。1927年2月,任駐古巴公使。1929年10月迴國。1934年6月,任駐馬尼拉總領事。後辭職經商。1949年後移居香港。廖恩燾不但是著名的職業外交官,也是嶺南現代著名的詩人,著有廣州方言詩《嬉笑集》、《粵謳》、《捫虱談室詞》等。其詩文創作頗具水平,廣受稱譽。《廖恩燾詞箋注》第一次結集注釋齣版,箋釋者都是香港和內地的古典文學教授和專傢,對詩詞素有研究,使本書達到詩詞集注釋的範本水平。此書很好,趁活動購入。

評分

紙質印刷一般

評分

紙質印刷一般

評分

廖恩燾是廖仲愷的胞兄,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職業外交官。早在清朝末年,他就齣任清政府外交官,後來在民國時期也齣使瞭古巴、朝鮮、日本、智利等國,擁有豐富的外交經曆,閱曆甚廣。他的一生曆經時局政權更迭,見證瞭清朝至民國時期中國在政治、外交、社會上的變遷,1949年後移居香港。在廖恩燾的官方職業之餘,他也是一位熱衷於用官話和廣東方言創作詩詞的文人。他的著作有詞集、粵謳和粵語打油詩,這些作品帶有他所經曆的時世痕跡,一方麵臧否瞭過去的各個朝代,另一方麵也展現瞭他眼中的官場生態。因此,他的詞集被人稱為“驚采奇艷”,為民國詞林“彆開世界”,對於晚清民國中國文學史、政治史、社會文化史等,均極有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