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嵌入式系统手册

汽车嵌入式系统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尼古拉斯·纳威特,[法] 弗朗西斯·西蒙-莱昂 著,李惠彬,唐敏 等 译
图书标签:
  • 汽车电子
  • 嵌入式系统
  • 汽车工程
  • 控制系统
  • AUTOSAR
  • CAN总线
  • LIN总线
  • 车载网络
  • 汽车电子架构
  • 功能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25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202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汽车电子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突出显示了汽车世界在需求、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的鲜明特征,并在以下领域呈现了先进的方法论和技术解决方案:

  车载架构;

  多方面开发流程(子系统集成、产品线管理,等);

  软件工程方法;

  嵌入式通信;

  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确认、验证和测试。

内容简介

  本书对现有和未来的汽车电子系统进行了全面概述。突出了汽车领域的需求,以及科技和商业模式的显著特点,包括车载信息系统架构、多方开发过程(子系统集成,生产线管理等)、软件工程方法、嵌入式通信、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审定,核查和测试)等内容这本书的作者有的是工业领先的专家,有的是处于汽车领域前沿的行业研究机构人员。对汽车电子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译者序I

前言III

第一部分 汽车嵌入式系统架构

1 汽车功能域及其要求 1

1.1概述

1.2功能域

1.2.1动力总成域

1.2.2底盘域

1.2.3车身域

1.2.4多媒体、远程信息处理与人机界面

1.2.5主动/被动安全

1.2.6诊断

1.3标准化的部件、模型及流程

1.3.1车载网络和协议

1.3.2操作系统

1.3.3中间件

1.3.4汽车应用中的架构描述语言

1.4车载嵌入式系统的关键安全认证问题

1.5结论

参考文献

2 AUTOSAR(汽车开放式系统架构)标准的应用

2.1动机

2.1.1以前软件结构的缺点

2.1.2设置AUTOSAR

2.1.3AUTOSAR的主要目标

2.1.4AUTOSAR中的工作方法

2.2 AUTOSAR的支柱:AUTOSAR架构

2.2.1AUTOSAR概念

2.2.2分层的软件架构

2.3AUTOSAR标准化的主要领域:BSW和RTE

2.3.1BSW

2.3.2 BSW的一致性的类

2.3.3 RTE

2.4 AUTOSAR标准化的主要领域:方法和模板

2.4.1 方法的主要目标

2.4.2 方法描述

2.4.3 AUTOSAR模型、模板及交换格式

2.4.4 系统配置

2.4.5 ECU配置

2.4.6 实施现有开发流程与调节工具

2.5 实践中的AUTOSAR:一致性测试

2.6 实践中的AUTOSAR:移植到AUTOSAR ECU之上

2.7 实践中的AUTOSAR:OEM-供应商协作的应用

2.8实践中的AUTOSAR:AUTOSAR与ECU兼容性的演示

2.8.1 演示仪描述

2.8.2 演示仪展示的概念

2.9 商业考虑

2.10 展望

参考文献

3 智能车辆技术

3.1 概述:道路运输及其发展

3.1.1如此美妙的产品

3.1.2安全问题

3.1.3交通拥堵问题

3.1.4能源和排放

3.1.5小结及本章介绍的内容

3.2 新技术

3.2.1传感器技术

3.2.2传感器融合

3.2.3无线网络技术

3.2.4智能控制应用

3.2.5最新驾驶助力

3.3 可靠性问题

3.3.1介绍

3.3.2故障安全的汽车运输系统

3.3.3智能汽车诊断

……

前言/序言

  原著前言

  《汽车嵌入式系统手册》一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对现有和未来汽车电子系统的概述。本书突出显示了汽车世界在需求、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的鲜明特征,并在以下领域呈现了先进的方法论和技术解决方案:

  车载架构;

  多方面开发流程(子系统集成、产品线管理,等);

  软件工程方法;

  嵌入式通信;

  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确认、验证和测试。

  这本书主要针对汽车工程专业人士,本书一般可以作为超出他们专业知识领域技术问题的参考书,及处于实践或研究阶段工程师的参考书。另一方面,本书也针对来自学术界的研究型科学家、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因为本书为他(她)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该领域及该领域面临的主要的科学挑战。

  在过去的10年里,嵌入到汽车中、基于计算机的功能数量呈指数倍数增加。开发流程、技术和工具已经改变,以适应变革。一系列的电子功能-如导航、自适应控制、交通信息、牵引控制、稳定控制和主动安全系统已经在今天的车辆上实现。这些新功能并不是独立的,言下之意它们需要信息交换-且有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有时要用到其他功能。例如,通过发动机控制器或者通过车轮转速传感器估计的车辆速度需要知道,这是为了调整方向、控制悬架,或简单地选择正确的雨刷速度。嵌入式体系结构的复杂性正在不断增加。今天,多达2500个信号(即如车速这样的基本信息)通过多达70个电子控制单元(ECU)或通过5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来交换。

  汽车工业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想出方法和工具,加快来自各种供应商的不同电子子系统集成到汽车的全球电子架构。在过去10年里,几个行业项目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进行(AEE?、EAST、AUTOSAR OSEK / VDX,等等),且已经取得重要成果 (例如,标准组件-如操作系统、网络和中间件、“很好实践”,等等)。下一步是构建一个接受开放的软件体系架构以及相关的开发流程和工具,它们应该允许容易整合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和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功能和ECU。这是AUTOSAR项目正在进行的工作。

  因为嵌入在汽车上的所有功能没有相同的性能或安全,因此不同子系统期待不同的服务质量。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车载嵌入式系统分为几个功能域,它们对应于不同的特性和约束。它们中有两个特别与车辆行为的实时控制和安全有关:“动力总成”(即控制发动机和变速箱)和“底盘”(即控制悬架、转向和制动)域。对于这些安全至关重要的域,技术解决方案必须确保该系统是可靠的(即能够提供值得信任的服务),且同时具有成本效益。

  这些技术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特别是由于引入了线控功能-它利用电子系统取代机械或液压系统,比如制动或转向。设计范式(时间触发、“构建的安全”)、通信网络(FlexRay、TTP / C)和中间件层(AUTOSAR COM)目前正在积极发展,目的是为了解决对可靠性的需求。

  汽车工业中的主要成员可以分为:

  汽车制造商;

  汽车第三方供应商;

  工具和嵌入式软件供应商。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例如,提供关键技术的供应商有时处在一个非常强势的位置,他们可能把技术方法强加给汽车制造商。由于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保守公司的技术机密是至关重要的。这已经在技术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可能需要进行的系统的验证(即验证系统满足其约束)所使用的技术,不需要设计基本原理和实施细节的全部知识。

  缩短上市时间将给汽车制造商添加附加压力,这是因为汽车制造商必须能够提出自己的创新-这通常依赖于电子系统在一个时间框架内,允许这些创新真正视为创新。涉及的成员努力减少开发时间,而与此同时系统的整体复杂性增加-这要求更多的时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尽管存在经济竞争,但他们仍然同意一起工作,来定义标准组件和参考架构,从而将有助于降低总的研发时间。

  本书包括了15章内容,他们主要由来自工业与学术界直接参与工程和研究活动的权威专家撰写。在汽车领域处于前沿的工业或工业研究机构也为本书作出了许多贡献,他们是:西门子(德国)、ETAS(德国)、沃尔沃(瑞典)、Elektrobit(芬兰)、Carmeq(德国)、MathWorks有限公司(美国)、奥迪(德国)。通过一些世界著名机构展示了来自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贡献,这些机构有:柏林技术大学(德国)、LORIA-南茜大学(法国)、INRIA(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法国)、KTH(瑞典)、梅拉达伦大学(瑞典)、凯特林大学(美国)、阿威罗大学(葡萄牙)和乌尔姆大学(德国)。

  本书编排内容介绍如下:

  (1)汽车架构

  这部分内容对汽车嵌入式系统、它们的设计约束、新兴的、事实上的标准-AUTOSAR进行了全面介绍。第1章-“车辆功能域和它们的需求”,介绍了嵌入在汽车上的主要功能,及如何将这些功能分为功能域(底盘、动力总成、车身、多媒体、安全和人机接口)。一些介绍性文字描述开发过程的特点,以及需要考虑的安全、舒适、性能和成本上的要求。

  在第2章-“AUTOSAR标准的应用”中,作者解决了车载嵌入式电子架构的标准化问题。他们分析了汽车行业的软件现状,提出了在AUTOSAR联盟中标准化规范的详细说明。对AUTOSAR必须特别注意,因为它正在成为一个标准,每个人都必须理解和对付它。

  接着在第3章-“智能车辆技术”中,提出的关键技术也已经被开发出来,它们用以满足今天的、明天的汽车的挑战-来自安全、更好地利用能源、更好地利用空间(尤其是在城市中)。这些技术,如先进的传感器(雷达、立体视觉等)、无线网络或智能辅助驾驶,将提升部分或全部自动车辆的概念,它们将重塑交通景观和上班一族在二十一世纪的旅行经验。

  (2)嵌入式通信

  越来越复杂的电子架构嵌入在车辆中和传感器和执行器位置约束,使得汽车行业采用分布式方法实现功能集。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和协议是最重要的。它们在集成功能、减少布线的成本和复杂性、装备容错工具方面,提供关键的支持。其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量的数据是通过网络提供给嵌入式功能。这部分包括第4、第5和第6章内容-专门研究网络和协议。

  第4章-“嵌入式汽车协议综述”,概述了用于汽车系统的主要协议;它介绍了CAN、J1850、FlexRay、TTCAN的特点和功能方案,并介绍了传感器/执行器网络(LIN、TTP / A)和多媒体网络(MOST、IDB1394)的基本概念。本章总结了对通常由中间件层提供的通信相关的服务识别以及AUTOSAR对策建议的概述。

  CAN是目前在车辆上实施最广泛的网络。然而,尽管CAN拥有一定的效率和性能,但它并不拥有关键安全性应用程序所需的特征。第6章-“可靠的汽车CAN网络”的目的是指出它的局限性(它减少了可靠性),并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来克服或减少这些局限性。特别的是,作者介绍了基于CAN的技术、协议和架构,它们可以在某些方面提高原始协议的可靠性,而同时仍然维持高水平的灵活性,即(Re)CANcentrate、CANELy、FTT-CAN和FlexCAN。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对数据带宽方面有的强烈需求。此外,安全要求越来越变得严格。在2000年,为了解决这两个限制,汽车工业开始开发一种新的协议-FlexRay。第5章-“FlexRay协议”,解释了FlexRay的基本原理,并对它的特点和功能方案给出了一个全面的概述。最后,以评估FlexRay对开发过程的影响对该章进行了总结。

  (3)嵌入式软件与研发流程

  嵌入式电子系统的设计流程依赖于在一个特定的并行工程的方法下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通常情况下,汽车制造商提供子系统的规范给供应商-他们然后负责这些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软件和硬件组件,并可能包括机械或液压部分。结果提供给制造商,他们依次将它们集成到汽车上,并对它们进行测试。然后是“校准”阶段,它包括调谐控制和参数调节,以满足控制系统所需的性能。在集成阶段检测到任何错误会导致在规范或设计步骤代价高昂的修正。因此,为了提高开发过程的效率,新的设计方法正在崛起,特别的是,一个虚拟平台的概念目前在汽车电子系统设计中获得认可。

  虚拟平台的概念需要适合开发过程每一步设计和验证活动的建模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基于模型的开发(MBD)已经被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汽车工业如何适应这种方法已在第10章-“基于模型的汽车嵌入式系统研发”中讨论。这一章确定了基于模型的开发带来的好处,探索了实践状态,并探究汽车工业的主要挑战。

  汽车系统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减少上市时间,复用组件或子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在第8章-“汽车电子中软件的复用”中,作者概述了在汽车行业复用软件时所面临的挑战,介绍了制造商和供应商在复用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并介绍了多合作伙伴开发方法的影响。

  在参与研发的不同合作伙伴之间共享相同的建模语言是简化合作开发过程的一种有效手段。(建立)这样一种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根据不同的观点支持描述研发不同阶段(需求规范、功能规范、设计、实施和调谐,等等)的系统;另一方面,以确保这些不同观点之间的一致性。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够把嵌入式系统的结构映射成组件(硬件组件、功能组件、软件组件)架构。由架构描述语言(ADL带来的思想和原则是完全适合这些目标。什么是ADL?为什么需要ADL?现有的ADL及其相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现在汽车行业中正在进行的主要工程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第9章“汽车架构描述语言”中找到。

  产品线的引进和管理在汽车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产品线与机械系统的变化、某些客户视觉变化联系起来,并在新车上提供。第7章-“汽车电子产品线”的目的是呈现整个开发过程中系统规划和持续管理的差异性。本章为研发的不同阶段提供了如何建立可变性模型的一些技术,以及可追溯性准则。

  (4)验证、测试和时间分析

  汽车上的一些功能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底盘或动力总成域的某些功能。因此,确认和验证是最重要的。

  测试可能是汽车行业最常用的验证技术。第11章-“测试汽车控制软件”介绍了一般测试方法。特别的是,该章描述了与测试活动有关的当前实践和几种方法,如分类树方法、测试场景选择方法和黑盒/白盒测试流程。正如早已提及的,通信网络和协议是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通信架构的特定属性必须验证。第12章-“基于FlexRay应用程序的测试和监控”讨论了测试技术应用到FlexRay协议中。作者总结了在汽车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验证步骤的约束,并解释了为什么故障注入和监测技术可以用于测试FlexRay。

  由于CAN是嵌入在汽车上最受欢迎的网络,因此其评价是(大家)长时间的研究主题。第13章-“基于CAN网络的汽车通信系统的时序分析”总结了过去15年在CAN时序分析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特别的是,它解释了如何计算帧在到达接收端之前所经历的时间延迟界限 (即帧的响应时间)。本章还将包括考虑出现的传输错误-例如由于电磁干扰。由于CAN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基于帧的优先级,因此CAN拥有良好的实时特性。然而,正变得越来越有问题的一个缺点是其有限的带宽。由汽车制造商正在研究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使用偏移来调度信息-它将导致信息帧的去同步化。正如第14章-“使用偏移在控制器局域网络上调度信息:一个主要性能提升”所示,这种“交通塑造”在最差工况响应时间方面的策略是非常有益的。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偏移可以进一步延长CAN的寿命,并可以推迟引入FlexRay和额外的CAN。

  第15章“汽车域中的形式化方法:TTA案例”介绍了在时间-触发架构(TTA)方面进行的形式化验证研究,以及更具体的涉及时间触发协议(TTP / C)的工作,该协议是TTA底层通信网络的核心。这些形式化验证工作都集中在分布式系统的关键算法:时钟同步、组成员算法或启动算法,并在可靠性保证方面带来了出色表现。据我们所知,TTA不再被汽车考虑或在汽车上实施。尽管如此,使用TTA形式化验证的多年经验对于比如FlexRay这样的其他汽车通信协议,肯定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在认证程序将对汽车系统强制执行的视角来看。现在对航空电子系统是强制执行TTA的。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作者在致力展示本书内容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也非常感谢工业信息技术系列丛书编辑-理查德拉夫斯基博士的不断的支持和鼓励。最后,我们要感谢CRC出版社同意出版本书,并感谢他们在编辑过程中的帮助。

  我们希望你-本书读者,能为自己的研究或应用找到一个有趣的灵感源泉,并希望本书将作为汽车嵌入式系统一个可靠的、完整的、齐全的信息来源。

  主编

  Nicolas Navet

  Francoise Simonot-Lion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实战》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汽车电子电气(E/E)架构的演进历程、核心原理、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汽车工程师、技术爱好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E/E架构设计与实施指南。 核心内容: E/E架构的演进与发展: 从早期的分布式架构,到集中式、域控制器,再到如今的全车以太网和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详细阐述了不同阶段的架构特点、技术驱动因素以及带来的变革。重点分析了车载电子器件数量激增、功能复杂化、软件定义汽车等趋势对E/E架构提出的新挑战和机遇。 车载通信网络技术: 全面覆盖CAN、LIN、FlexRay、MOST等传统车载通信总线,深入讲解其工作原理、拓扑结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重点聚焦于以太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包括100/1000BASE-T1、TSN(Time-Sensitive Networking)等技术,探讨其在高带宽、低延迟、确定性通信方面的优势,以及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等领域的关键作用。 域控制器(DCU)与集中式架构: 详细介绍域控制器的概念、设计原则、技术实现和发展方向。阐述了如何通过将分散的功能模块整合到功能域控制器中,来简化线束、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析了不同功能域(如动力总成、底盘、车身、ADAS、IVI)的划分策略及其对应的技术要求。 车载计算平台与高性能计算: 深入探讨支持复杂车载应用所需的车载计算平台,包括CPU、GPU、FPGA、ASIC等处理器的选型与协同工作。重点分析了面向AI和机器学习的算力需求,以及针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场景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 软件定义汽车(SDV)的E/E架构支撑: 详细阐述SDV的内涵,以及E/E架构如何为SDV提供基础支撑。讲解了OTA(Over-the-Air)更新、软件组件管理、应用商店等概念在E/E架构中的实现方式。分析了如何构建一个灵活、可扩展、可更新的E/E架构,以支持车辆生命周期内的软件升级和功能迭代。 车载信息安全(Cybersecurity): 强调E/E架构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从威胁分析、攻击面识别到防护策略,系统性地介绍了车载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加密通信、身份认证、入侵检测、安全更新等关键技术,以及ISO 21434等相关安全标准。 车载诊断(OBD)与故障管理: 讲解了车载诊断系统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和技术标准(如UDS)。分析了故障码的读取、清除、诊断流程,以及如何通过E/E架构实现更精细化的故障检测、定位和远程诊断。 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与ISO 26262: 深入阐述功能安全的概念,重点解析ISO 26262标准在汽车电子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从安全目标、安全需求、安全分析到安全验证,系统性地指导工程师如何设计和开发符合功能安全要求的产品。 E/E架构的仿真与验证: 介绍E/E架构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仿真与验证环节。涵盖模型在环(MiL)、软件在环(SiL)、硬件在环(HiL)等仿真测试平台,以及实际整车集成测试的重要性。 新一代E/E架构的探索与展望: 展望了下一代E/E架构的发展方向,包括中央计算架构、端到端数据流管理、新型传感器融合技术、车云一体化等。探讨了量子计算、边缘计算在未来汽车E/E架构中的潜在应用。 目标读者: 汽车整车厂的E/E架构工程师、电子电器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工程师、技术经理。 从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领域的研发人员。 对汽车电子技术感兴趣的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深入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工程实践建议,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前沿性与全面性: 覆盖了当前汽车E/E架构发展的最新技术和热点问题,并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E/E架构的各个维度。 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层层递进,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大量采用图表、示意图等可视化手段,辅助说明复杂的技术概念。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现代汽车E/E架构的设计理念、技术实现和发展趋势,从而在未来的汽车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中,构建出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的汽车电子系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珍贵的宝藏,为我打开了汽车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大门。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能够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介绍,它详细阐述了车窗升降、天窗控制、灯光控制、雨刷控制等各种功能的实现原理,以及这些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书中对舒适性和便利性配置的电子化改造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科技如何提升我们的驾乘体验。此外,书中对汽车电子材料和可靠性方面的讨论,也让我意识到了在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可靠性评估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讲解生动,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让我对汽车的内部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评分

我之前在找一本关于汽车电子的书,想要系统地了解一下现代汽车的运作原理,特别是那些看不见的“电子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搜遍了很多平台,最终选择了这本《汽车嵌入式系统手册》。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技术手册,但拿到手后,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作者在开篇就描绘了一幅汽车电子系统的宏大图景,从底层的硬件组件到上层的软件应用,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EA)的讲解,它就像一张清晰的地图,指引我了解不同ECU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实现各种功能,比如动力控制、底盘控制、车身电子等等。书中对各种传感器技术,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也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不仅讲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还深入分析了在不同天气条件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算法进行数据融合以提高感知精度。这让我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对车载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的讨论也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作者从技术和法规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让我意识到在享受智能汽车带来的便利时,也必须关注其潜在的风险。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打开了汽车嵌入式系统的大门。我之前对汽车电子的认知是非常模糊的,只知道一些表面的名词,但这本书让我系统地、深入地了解了汽车电子的方方面面。作者的讲解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从最基础的电气信号原理,到复杂的嵌入式软件架构,再到各种高级应用,都层层递进,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车联网(V2X)技术的介绍,它不仅讲解了V2V(车与车)、V2I(车与基础设施)、V2P(车与行人)、V2N(车与网络)等不同通信模式,还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提升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方面的巨大潜力。书中对高精度定位技术,如RTK(实时动态差分)和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这些技术对于实现高精度自动驾驶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低功耗嵌入式系统设计以及电源管理技术的讨论,也让我意识到了在汽车电子设计中,效率和续航同样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简直可以用“百科全书”来形容。我之前对汽车嵌入式系统只有一些零散的概念,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作者从汽车的诞生之初,就简要回顾了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发展历程,这让我对整个行业有了历史性的视角。随后,他详细阐述了现代汽车中各种ECU的功能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机制,比如CAN FD(CAN Flexible Data-Rate)在提高通信带宽方面的优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讲解了原理,还提供了很多实际的工程实践案例,比如如何进行ECU的硬件选型、PCB设计、软件调试,以及如何进行EMC(电磁兼容性)测试。这些内容对于想从事汽车电子开发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对固件更新(OTA)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做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其实现原理、安全保障措施以及面临的挑战。这让我对未来汽车的软件升级和功能扩展有了新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是汽车电子工程师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独特,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将ECU比作汽车的“大脑”,将CAN总线比作汽车内部的“交通网络”,将传感器比作汽车的“眼睛”和“耳朵”。这些比喻非常生动,能够帮助我快速理解抽象的技术原理。而且,作者在讲解一些关键技术时,会特别强调其在实际汽车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讲解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时,会详细说明传感器如何监测车轮转速,ECU如何根据这些数据控制刹车压力,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保障行车安全的。对于那些对汽车电子有一定基础但想深入了解特定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制。书中对各种通信协议的讲解也十分细致,不仅仅是罗列协议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不同协议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考量。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LIN(本地互联网络)总线的讨论,它在成本敏感型的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它的设计理念和局限性,让我对汽车电子的成本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书中对汽车网络安全的部分也做了相当的篇幅,这在当前智能网联汽车飞速发展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的分析让我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有了更警惕。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汽车电子基础知识的介绍,但这本书的内容触及到了汽车嵌入式系统的核心。从微控制器(MCU)的选型和架构,到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选择和应用,再到各种通信协议(如Ethernet、FlexRay、LIN)的详细解析,几乎涵盖了汽车电子开发的各个层面。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的讲解所吸引,作者详细阐述了ISO 26262标准的要求,以及如何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实现安全目标,比如冗余设计、故障检测和安全机制。这对于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书中还对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比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道保持辅助(LKA)、自动紧急制动(AEB)等,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实现原理和技术挑战。这让我对自动驾驶的演进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车载诊断(OBD)系统和诊断通信(UDS)协议的讲解也十分详细,这对于汽车维修和故障诊断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晦涩难懂。作者善于将复杂的工程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并且经常穿插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之前一直对汽车的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如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变速箱控制系统TCU)感到非常好奇,这本书详细解释了这些系统的控制原理,以及如何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ECU进行计算,最终输出控制信号来优化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性能。书中对废气排放控制和燃油经济性优化方面的技术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对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如电子稳定程序(ESP)、电动助力转向(EPS)等,也做了深入的介绍,让我对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更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汽车电子领域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汽车电子的认知,我之前一直以为汽车就是一群机械零件的组合,顶多加上几个简单的传感器。但这本书彻底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从最基础的CAN总线通信原理,到复杂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架构设计,再到各种传感器(如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所有我能想到的汽车嵌入式领域。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概念,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个技术的背后逻辑,比如为什么需要CAN总线,它的优势是什么,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解决冲突。对于ECU的讲解,更是让我惊叹于汽车的“大脑”是如何实现的,从硬件选型、软件开发、到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挑战。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前沿技术,比如自动驾驶中的感知融合、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虽然有些内容对我来说还比较超前,但能提前了解这些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让我感到非常兴奋。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穿插很多实际案例,比如某个具体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或者某个通信协议的优化方法,这些实操性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绝对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书籍,而是真正干货满满的技术宝典。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去理解和优化我们正在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

评分

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汽车嵌入式系统感兴趣的人。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逻辑性强,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汽车电子的知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汽车电子系统集成和测试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不同的ECU和传感器集成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以及如何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整车测试。这让我对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保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车辆总线监控和诊断的详细讲解,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排除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电子故障。此外,书中对嵌入式系统中的实时性要求和时序分析的讨论,也让我意识到在汽车电子开发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本书的实用性和专业性都非常高,绝对是汽车电子领域的必读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就像一本厚重的字典,几乎涵盖了汽车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各种知识点。作者在编写时,似乎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既有对基础概念的详细解释,也有对前沿技术的深入剖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汽车电子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的讨论,它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了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流程,包括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生产到售后维护等各个环节。书中对软件开发流程和敏捷开发方法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也做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书中对嵌入式Linux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以及Android Automotive OS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汽车信息娱乐系统(IVI)的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让我对我们日常使用的车载导航、音乐播放等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书是给公司买的,领导喜欢就好。

评分

为部门电器室备货,发货很速度,推荐

评分

评分

做汽车行业,对于汽车ECU的理解应该会有帮助

评分

外国教材,内容不错,有参考价值,送货快,正版!

评分

书很杂,内容散且都是蜻蜓点水,想学习的就不要买了,我只想问可以退么

评分

包装很好

评分

为部门电器室备货,发货很速度,推荐

评分

一直很想买,这是一本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