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變電土建(2012年版):活動地闆(BDTJ-ZW-14)

第3部分 變電土建(2012年版):活動地闆(BDTJ-ZW-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編
圖書標籤:
  • 變電站
  • 土建工程
  • 活動地闆
  • 電力工程
  • 建築工程
  • 2012年版
  • BDTJ-ZW-14
  • 規範標準
  • 設計手冊
  • 施工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1551231024
版次:1
商品編碼:1185451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建設施工作業指導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
字數:1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第3部分 變電土建(2012年版):活動地闆(BDTJ-ZW-14)》適用於110~500kV電網工程房屋建築室內地麵活動地闆的鋪設。
  《第3部分 變電土建(2012年版):活動地闆(BDTJ-ZW-14)》編寫依據:
  GB50300-2001《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209-2010《建築地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
  GB50210-2001《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範》
  DL/T5201.1-2005《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10kV~500kV輸變電及配電工程質量驗收與評定標準第3部分:變電土建工程》
  Q/CSG11105-2008《南方電網工程施工工藝控製規範》
  工程設計圖紙、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等技術文件

內頁插圖

目錄

1 適用範圍
2 編寫依據
3 作業流程
4 工作前安全風險辨析及控製措施
5 作業準備
6 作業方法
7 質量控製措施及檢驗標準
《作業指導書》分析錶
附錄 安全施工作業票

前言/序言


《變電土建技術規範匯編:通用設計與施工標準(2012年版)》 前言 本書匯編瞭2012年版變電站土建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過程中所需遵循的通用技術標準與規範。本書旨在為電氣工程、土木工程、建築設計及施工管理等相關專業人員提供一個全麵、係統的參考指南,確保變電站土建工程的安全、可靠、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本書內容嚴格依據國傢現行標準、行業標準及相關規程編製,力求全麵覆蓋變電站土建工程的各個關鍵環節。 第一章 概述與基礎標準 本章首先介紹瞭變電站土建工程的範圍、主要任務以及設計、施工應遵循的總體原則。重點闡述瞭工程建設的質量控製、安全生産和環境保護等方麵的基本要求。 1.1 工程範圍與目標: 界定瞭變電站土建工程(不含特殊結構如地下管廊、大型綜閤樓等)的邊界,明確瞭工程應達到的結構安全等級、使用年限及抗震設防標準。 1.2 適用規範體係: 詳細列舉瞭在變電站土建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引用的國傢標準(如《建築結構荷載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建築地麵設計規範》等)及電力行業標準。 1.3 場地勘察與岩土工程: 涵蓋瞭場地選擇、地形測量、地質勘察的深度和精度要求。明確瞭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的編製要求,特彆是針對變電站設備基礎荷載的特殊性進行的地基承載力評估方法。強調瞭對軟土地基、不良地質(如滑坡、溶洞)的處理原則。 第二章 結構設計基礎 本章深入探討瞭變電站主體結構、構支架及基礎的設計理論與計算方法,確保結構在正常運行及外荷載作用下的穩定性。 2.1 荷載取值與組閤: 詳細規定瞭變電站結構所需考慮的荷載類型,包括恒載、活載(操作人員、檢修設備)、風荷載、雪荷載及地震作用。特彆強調瞭電氣設備運行時産生的振動荷載或特殊荷載(如GIS基礎的精確載荷)。 2.2 基礎設計: 涵蓋瞭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闆基礎的設計參數和驗算方法。針對高聳設備(如構支架、高壓斷路器)的偏心荷載特性,給齣瞭詳細的抗傾覆和抗剪切驗算步驟。 2.3 構支架設計(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 規定瞭構支架的材料選用、截麵設計、連接節點構造要求。明確瞭構支架的剛度控製標準,以滿足電氣設備運行的位移和振動限製。 2.4 擋土牆與邊坡支護: 針對變電站場地平整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擋土結構,給齣瞭不同地質條件下的設計參數和施工控製要點。 第三章 建築設計與空間布局 本章側重於滿足變電站生産運行、安全隔離及環境適應性要求的建築設計規範。 3.1 總平麵布置原則: 闡述瞭變電站站區總平麵布局應遵循的“安全距離、分區閤理、操作方便、交通順暢”的原則。重點關注電氣設備與建(構)築物之間的安全淨距要求。 3.2 生産性房屋建築: 涵蓋瞭控製樓、繼保樓、變電站值班宿捨等主體建築的設計要求。包括建築功能劃分、防火分區、采光通風標準及隔聲降噪設計要點。 3.3 構築物設計: 針對設備基礎平颱、電纜溝(槽)、電纜夾層、檢修通道等構築物,規定瞭其結構形式、防水等級、防腐要求及必要的維護空間預留。 第四章 建築裝飾與裝修 本章關注變電站附屬建築的內部環境營造和外部防護,確保建築物的耐久性和工作環境的舒適性。 4.1 屋麵工程: 詳細規定瞭平屋麵和坡屋麵的防水構造層次、材料選擇及排水坡度要求,強調瞭屋麵荷載(如空調、管綫附加荷載)的承載能力。 4.2 牆體與隔熱: 規定瞭外牆的保溫、防火、防潮構造。對需要進行電磁屏蔽的特定房間,提齣瞭牆體材料的選用及構造要求。 4.3 樓地麵與地麵工程: 重點闡述瞭不同功能區域地麵的構造要求。例如,控製區域的飾麵材料、重載設備區的地坪強度等級。本章不涉及對設備安裝區地麵結構層下部的活動地闆係統的詳細規定。 4.4 門窗與幕牆: 規定瞭建築外門窗的氣密性、水密性、抗風壓等級及防火等級。對安全保密性要求高的區域,提齣瞭特殊門窗的選型建議。 第五章 施工技術與質量控製 本章係統指導瞭變電站土建工程的施工流程、工藝標準及驗收要求。 5.1 土方工程與地基處理: 規定瞭基坑開挖、降水、土方迴填的壓實度標準。對地基處理方法(如換填、注漿)的施工監測和效果檢驗提齣瞭具體指標。 5.2 混凝土工程: 詳細規定瞭混凝土的配閤比設計、原材料檢驗、澆築工藝、養護要求及試件取樣標準。強調瞭超高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措施。 5.3 鋼筋工程與模闆工程: 涵蓋瞭鋼筋的采購驗收、加工綁紮的質量控製點,以及模闆的支設、支撐體係的穩定性驗算與拆除時機。 5.4 砌築與裝飾施工: 對磚石砌體、砌塊牆體的施工質量、灰縫飽滿度和垂直度偏差進行瞭明確控製。 第六章 結構試驗與驗收 本章提供瞭變電站土建工程竣工驗收的技術依據。 6.1 隱蔽工程驗收: 明確瞭地基處理、基礎防腐、暗挖結構等隱蔽工程的檢查內容及驗收錶格要求。 6.2 結構實體檢驗: 規定瞭混凝土強度檢測(鑽芯取樣)、鋼結構焊縫無損檢測(UT/MT)的抽樣比例和評定標準。 6.3 竣工資料與移交: 概述瞭竣工圖的編製要求,包括設計變更的完整歸檔,以及結構安全性的最終確認文件。 附錄 常用變電站土建工程計算錶格 主要原材料質量證明文件清單 工程常見質量缺陷與處理措施參考 本書特色: 本書專注於變電站土建工程中涉及的結構主體、建築圍護、場地基礎及常規構築物的設計和施工標準,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技術規範體係。全書內容邏輯嚴密,圖文並茂,是進行110kV至500kV級變電站土建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必備參考書。本書嚴格遵循現行國傢及行業標準,確保瞭技術內容的權威性和實用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坦白地說,讓我感到有些浮於錶麵,缺乏對核心工程問題的深入剖析。它似乎更熱衷於羅列標準和規範的條文,卻很少觸及這些規範背後的工程力學原理或材料科學基礎。比如在討論到承重結構的設計裕度時,全書僅用瞭寥寥數語帶過,沒有提供任何關於荷載傳遞路徑的詳細分析,更彆提有限元分析的應用實例瞭。這對於指導實際項目中可能遇到的非標情況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技術書籍,應該能教會讀者“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僅僅告知“應該”怎麼做。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提供瞭一份高精度的菜單,告訴你這道菜需要放多少鹽,但從沒告訴你鹽的化學性質以及它如何影響蛋白質的變性過程。如果隻是為瞭查閱規範條文,我完全可以直接去查閱國傢標準本身,何必花錢買一本經過“二次加工”卻明顯“減配”的解讀本呢?

評分

這本書在章節組織和邏輯銜接上存在明顯的斷裂感,讀起來非常跳躍和不連貫。前一章還在詳細討論基礎的沉降觀測方法,下一章卻突然跳到瞭設備安裝前的場地清理要求,中間缺失瞭大量關於結構主體施工的過渡性內容。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極大地阻礙瞭讀者建立起一個完整、係統的工程認知框架。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堆滿瞭零件的倉庫裏摸索,而不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學習。作者似乎是把不同階段的技術文件隨意地捆綁在瞭一起,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項目生命周期視角。對於需要係統學習變電站土建全流程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點是碎片化的,讀者需要自己花費大量的精力去重新構建知識體係,這大大增加瞭學習的難度和挫敗感。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簡直是一場災難,完全無法理解設計者的意圖。頁麵布局混亂不堪,字體大小不一,行間距時而擁擠時而鬆散,讓人閱讀起來非常吃力。更彆提那些模糊不清、幾乎看不齣細節的圖紙瞭。明明是技術類的書籍,最關鍵的圖示部分卻如此敷衍,很多關鍵的節點和連接方式都需要讀者反復揣摩,耗費瞭大量時間去猜測作者到底想錶達什麼。作為一本專業的指導手冊,清晰度和準確性是生命綫,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不到位。我嘗試對照圖紙去理解施工流程,結果發現很多標注都缺失或者存在明顯的矛盾,這使得任何實際操作都變得極其冒險。我甚至懷疑這些圖紙是不是經過瞭專業的校對,還是隨便從某個舊資料裏拼湊齣來的。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勸退利器;對於有經驗的工程師來說,它更像是一個需要不斷“翻譯”的謎題集。我期待的是一份詳盡、易懂的指南,結果拿到的是一本需要極強個人解讀能力的“玄學”讀物。

評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的更新程度問題。這本書的齣版年份標注是2012年,但土建和設備安裝領域的技術進步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特彆是涉及到新型復閤材料的應用和智能化監控係統的集成方麵。書中的很多案例和材料選用標準,在今天看來已經顯得非常陳舊和過時瞭。例如,關於現代變電站的接地網設計,書中介紹的方法依然停留在傳統的均勻土壤模型,完全沒有考慮現代高密度布綫和電磁兼容性(EMC)對接地係統提齣的更高要求。更新不及時,對於一本技術參考書來說是緻命傷。它非但不能幫助我們與時俱進,反而可能在潛意識中引導讀者沿用已經被證明效率低下甚至存在安全隱患的過時工藝。我希望看到的,是能反映近十年技術發展趨勢的、與時俱進的專業文獻,而不是一本停留在十多年前技術水平的“古董”。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專業術語的統一性錶示非常失望。書中似乎匯集瞭多位不同背景的作者的成果,導緻術語的錶述在不同章節間齣現瞭令人睏惑的不一緻。例如,對“二次電纜溝”的描述,在A章節用瞭“輔助管道”,在B章節則變成瞭“信息通道”,雖然意思相近,但在正式的技術文件中,這種隨意性是不可接受的。更糟糕的是,一些關鍵的專業詞匯在首次齣現時缺乏明確的定義或解釋,讀者隻能依靠上下文去猜測其確切含義。這對於需要精確溝通的工程領域來說,是嚴重的技術失職。我需要的是一種權威、統一、嚴謹的語言標準來指導我的工作,而不是一本充滿瞭地方口音和個人錶達習慣的混閤文本。這種不專業性,使得我對書中其他所有內容的嚴謹性都産生瞭懷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