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教育的過程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小學階段是養成終身習慣的時期,從小養成好習慣,優秀品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好習慣會幫助孩子收獲知識和智慧,更會幫助他們開啓未來的幸福生活。用好習慣陪伴孩子成長,就是讓優秀、快樂陪伴孩子一生,是傢長給孩子的禮物和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兒研究所所長、少兒傢庭教育專傢
《我的時間管理習慣沒問題!》
人們常說“時間比金錢更寶貴”。本書通過故事案例教育小學生們要養成節約時間的好習慣,培養他們閤理安排時間的能力。讓孩子明白時間的可貴性,教他們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好好利用時間,成為一個懂得利用時間的孩子。
樸聖哲
樸聖哲老師是最受韓國小學生歡迎的作傢之一,其作品《維他命童話》《奧巴馬大叔夢想的力量》等被翻譯為中文、泰文等多國語言,深受當地小學生喜愛。此外,作品還有《我們為什麼是朋友》《消毒車來瞭》《爸爸的加油信》等。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教育的過程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小學階段是養成終身習慣的時期,從小養成好習慣,優秀品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好習慣會幫助孩子收獲知識和智慧,更會幫助他們開啓未來的幸福生活。用好習慣陪伴孩子成長,就是讓優秀、快樂陪伴孩子一生,是傢長給孩子的禮物和教育!
《我的時間管理習慣沒問題!》
第1章 我的一天怎麼過
1.就讓我再睡十分鍾! 14
2.時間過得這麼快? 20
3.我過會兒再做! 26
4.每天二十四小時,對誰都公平33
5.需要製訂時間計劃38
第2章 時間怎樣度過
1.時間比金錢更寶貴? 46
2.時間就像可長可短的皮筋 52
3.不能被拖延癥纏身 59
4.彆小看一周時間 64
5.製訂具有操作性的周計劃錶 0
第3章 實踐比計劃更重要
1.零碎時間是什麼? 79
2.怎麼寫時間日記? 84
3.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時間! 90
4.放假時做什麼? 96
5.製訂月計劃錶,用於反思 102
第4章 我要當時間存儲高手
1.通過整理來節約時間。111
2.先花時間處理重要的事。116
3.學習中也需要時間管理。122
4.製訂年度計劃,以實現目標。128
5.成為時間存儲高手。134
第一章
我的一天怎麼過
1.就讓我再睡十分鍾!
“明天一定要早起。咱們就來打一仗!”
臨睡前,我總是這麼信誓旦旦地對自己說。今晚也不例外,下定決心取勝後,蓋上瞭被子。
我究竟睡瞭多長時間?懶懶的陽光曬得鼻子癢癢的……
“尚潤,該起床瞭。上學要遲到瞭!”
門外傳來瞭媽媽溫柔的聲音。我把被子拉到頭頂上,翻瞭個身。不久,媽媽大聲喊瞭起來。
“尚潤,快起來。你又遲到瞭!”
接著,隻聽“呼啦”一聲,被子滑過身體,被媽媽拉下瞭床。
“啊,眼睛都睜不開。讓我再睡十分鍾吧,不,五分鍾。”
我刺蝟似的蜷起身體繼續睡。
“你這麼沒有時間觀念,成天遲到,這很不好。”
最終,媽媽今天還是沒能把我叫起來。時間過去瞭多久?我突然驚醒,像彈簧一樣坐起身。
“媽媽,幾點瞭?”
“8點半。”
“啊,為什麼不叫醒我?已經遲到瞭!”
“媽媽沒叫你嗎?叫過多少遍,你知道嗎?”
我快速穿好衣服,背上書包就開始往學校跑。
是的,昨天下決心要贏的正是和被子的戰爭。我昨晚打定主意今天早晨一定不晚起,要打敗被子的……最後,又沒抵擋住它的誘惑。
8點40分上課。為瞭不遲到,我一路狂奔,可還是晚瞭一步。
“金尚潤,你今天又遲到瞭!這樣可不行,今天好好反省一下。”
鈴聲響起,同學們開始上課瞭,我開始在心中暗暗發誓。
“今後絕不遲到!”
每天早晨,你是否也和媽媽像這樣摺騰上幾個迴閤呢?雖然每天晚上都下決心“明天一定要早起”,但的確很難做到早早睜開雙眼。
任何人都可能會遲到。但是,一旦遲到成瞭習慣,不光上學時間會遲到,所有約定的時間都可能遵守不瞭。
世界上的成功人士都有兩個共同點。第一,遵守時間;第二,總是清晨早早起床迎接一天的到來。
大傢不難猜齣,比彆人早起一小時,努力生活的人和比彆人晚起一小時,手忙腳亂開始一天的人,哪類人能成功。
早晨的一個小時看似微不足道,但是算下來,如果每天都能早起一小時,一周就能比彆人多齣七個小時,一個月就多齣三十個小時。要知道,長此以往纍積起來,你將得到足以改變整個人生的大量時間!
說實話,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心裏是有點不以為然的,畢竟我媽總念叨我做事拖拉,但我總覺得那是因為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研究我的恐龍模型或者給我的小寵物做“采訪”。然而,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巧妙,它沒有直接指責我們“慢”,而是通過講述幾個不同性格的小主人公的故事來切入。比如,有一個叫小明的角色,他總是把所有作業堆到晚上纔開始寫,結果常常因為太纍寫錯字,第二天上課也沒精神聽講。我看著小明的遭遇,竟然有點對號入座瞭,因為我也有過那種半夜寫作業,然後第二天早飯都差點來不及吃的經曆。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沒有用生硬的“你必須這樣做”的語氣,而是讓故事角色自己去體驗“拖延”帶來的後果,以及“提前完成”後的那種輕鬆和成就感。看到小明學會瞭用“番茄鍾”的方法把大任務拆成小塊,我迴傢後也偷偷試著把我的閱讀時間分成兩個小段,中間給自己五分鍾做個伸展運動。那種感覺很奇妙,好像時間不再是一個巨大的、無法掌控的怪物,而是可以被我分割和駕馭的小積木瞭。這種代入式的學習,比聽傢長嘮叨一百遍都管用。
評分這本書在“堅持”這個環節的處理上,展現齣瞭極高的情商和心理學洞察力。它深知對於七到十歲的孩子來說,新鮮感來得快去得也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常態。所以,它並沒有把“一次成功”當作衡量標準,而是著重強調瞭“小小的進步”和“不放棄的嘗試”。書裏有一章專門講的是“小小的奬勵機製”,它建議我們可以給自己設立一些“裏程碑”式的奬勵,比如連續一周都能在晚上九點前把第二天的書包收拾好,就可以奬勵自己看一集喜歡的動畫片,或者吃一塊小餅乾。重點是,奬勵的設置必須是即時且微小的,這樣纔能提供持續的動力。我試著給自己設定瞭一個小目標:連續三天都按時完成傢庭閱讀任務,然後我就允許自己多玩半小時的電子遊戲。當我真正完成時,那種小小的自我肯定感是無可替代的,比父母的錶揚還要更讓我有動力去繼續保持。它教會瞭我,真正的自律不是靠強大的意誌力去硬扛,而是靠巧妙的自我激勵和習慣的漸進式養成。
評分這本書對“計劃”這個詞的詮釋非常接地氣,完全不是那種要我寫得密密麻麻的周計劃錶。它更側重於教會我們如何區分“重要”和“緊急”,這一點對我這種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的孩子來說太重要瞭。我以前總是哪個玩具先拿到就先玩哪個,結果等我想起來要做作業時,天都快黑瞭。書裏用瞭一個“四象限”的簡化版本,用顔色區分瞭不同的任務:紅色代錶“必須現在做”,藍色代錶“今天內做完就好”,綠色代錶“有空再做”,黃色代錶“可以推遲”。這種顔色編碼的係統非常直觀,我立刻在我的筆記本上畫瞭幾個不同顔色的框框,專門用來記錄我每天的任務清單。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強調瞭“留白”的重要性。很多時間管理書籍會強調把時間填滿,但這本卻說要預留齣一點點時間來應對突發狀況,比如突然想去樓下和小夥伴玩十分鍾,或者需要多花點時間去理解一道特彆難的數學題。這種人性化的安排,讓我覺得時間管理不是為瞭把我變成一個機器人,而是為瞭讓我更自由、更從容地過好每一天,而不是總在緊趕慢趕中焦慮。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明快,插圖生動可愛,那種帶著好奇心和一點點小迷茫的卡通形象,一下子就抓住瞭我這個小讀者的眼球。我本來對“時間管理”這種聽起來有點嚴肅的話題挺抗拒的,總覺得是大人纔會操心的事情,但看到封麵上那些蹦蹦跳跳、似乎在追趕著什麼的小朋友,我就忍不住想翻開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好玩的秘密藏在裏麵。內頁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不像有些工具書那樣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穿插瞭很多有趣的圖畫和場景描述,讓人在閱讀時感覺很放鬆,不會有壓力感。我特彆喜歡那種像漫畫格子一樣的部分,它們把抽象的時間概念具象化瞭,比如一個箭頭錶示“快點做完”,另一個圈圈錶示“休息一下”,這種視覺化的引導比直接說教有效多瞭。拿到書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傢裏試著跟著書裏的指引整理瞭一下我的書桌,原本雜亂無章的角落,按照書裏“物歸原位”的原則稍微整理瞭一下,瞬間感覺心情都好瞭起來,這真是一個小小的勝利!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親切、有趣,完全沒有傳統教育讀物的刻闆印象,讓人很願意親近和探索。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貼近當代小學生的日常交流方式,沒有太多艱澀難懂的詞匯,而且充滿瞭積極嚮上的能量,讀起來讓人感覺像是和一位既懂事又幽默的大姐姐在聊天。它把那些我們平常覺得是“缺點”的行為,比如愛做白日夢、容易分心,轉化成瞭一種“需要被引導的能量”。比如,它會說:“你的想象力很棒,我們隻是需要給它一個‘齣口’,讓它在完成任務後自由飛翔。”這種正嚮重塑的語言,極大地保護瞭孩子的自尊心和探索欲。我最欣賞的是,它不僅關注於“做什麼”,更關注於“為什麼做”——它引導我們去思考時間管理背後的價值,即擁有更多時間去學習真正熱愛的東西,去陪伴傢人,而不是被瑣碎的雜事牽著鼻子走。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時間追趕的逃兵,而是一個開始學會製定自己“作戰計劃”的小小指揮官。它確實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有效率、更有掌控感生活的窗戶。
書是正品,沒有什麼味道,看著不錯,兒子應該會喜歡的
評分喜歡這本書,讓孩子學習怎麼樣安排時間。
評分湊單買的。質量不錯。
評分很好,孩子挺喜歡的,希望能認真執行!
評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沒有錯彆字,豐富好
評分內容生動寓教於樂,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習慣。
評分希望這本書對小朋友拖拉習慣有所改變
評分很好,兒子喜歡看的書。物流神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