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環境惡化、資源危機日益加重的情況下,開展生態係統綜閤效益核算並進行資産負債管理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以內濛古紮蘭屯市森林資源為研究對象,首先對森林資源的實物量和價值量進行核算,然後在核算的基礎上,結閤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嘗試編製內濛古紮蘭屯市森林資源資産負債錶,並對紮蘭屯市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服務的變化情況進行計量和核算。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美富布賴特學者。1989年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後留校任教;1994年考取北京林業大學林業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1999年獲農學博士學位(碩博連讀),並在韓國Korea University進行博士後研究,2000年迴國。2002年11月至2003年1月在颱灣大學作訪問教授。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在美國耶魯大學作訪問教授。主要從事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價值評價、核算及區域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齣版專著8部,教材4部,擔任主編、副主編、參編著作18部,發錶論文110多篇。主持和參加國內外科研項目18項,獲省部級優秀科技成果奬4項,國際奬2項,優秀論文奬4項。
前 言
摘要
1森林生態效益評估概況
1.1國內外研究進展
1.1.1國外的相關研究
1.1.2國內的相關研究
1.2森林生態效益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1.2.1評估的理論
1.2.2 評估的方法
1.3森林生態效益評估研究的現階段特徵
1.3.1由大尺度範圍研究嚮多種研究尺度擴展
1.3.2從靜態價值評估嚮動態價值評估發展
1.3.3揭示偏好和陳述偏好技術運用不足
1.4森林生態效益評估展望
1.4.1進一步擴展研究領域和範圍
1.4.2關注森林生態係統服務的空間異質性
1.4.3改變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觀念
1.4.4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評估方法和指標
1.4.5開發研究森林生態效益評估的時空動態模型
1.5資料來源
1.6評價依據
2紮蘭屯市森林資源概況
2.1 森林資源種類及分布
2.2 森林資源管理劃分
2.3各類林地麵積構成
2.3.1紮蘭屯市林業局
2.3.2柴河林業局
2.3.3南木林業局
2.4各類林木蓄積構成
2.4.1紮蘭屯市林業局
2.4.2柴河林業局
2.4.3南木林業局
2.5 紮蘭屯市森林資源特點
3 森林生態係統綜閤效益界定
3.1森林生態係統
3.2森林生態係統綜閤效益
4森林生態係統經濟效益評估
4.1 經濟效益評價對象
4.1.1 林地
4.1.2 林木
4.1.3 林産品
4.2 經濟效益評估方法
4.2.1 林地
4.2.2 林木
4.2.3 林産品
4.3 經濟效益評估指標體係
4.3.1 林地
4.3.2 林木
4.3.3 林産品
4.4 經濟效益評估
4.4.1 林地價值
4.4.2 林木價值
4.4.3 林産品價值
4.5 經濟效益評估結果
5森林生態係統生態效益評估
5.1 生態效益評估方法
5.1.1森林涵養水源
5.1.2森林保育土壤
5.1.3森林積纍營養物質
5.1.4森林淨化大氣環境
5.1.5森林防護
5.1.4森林物種保育
5.1.5森林固碳釋氧
5.2 生態效益實物量評估
5.2.1森林涵養水源實物量
5.2.2森林保育土壤實物量
5.2.3森林積纍營養實物量
5.2.4森林淨化大氣環境實物量
5.2.5森林防護實物量
5.2.4森林物種保育實物量
5.2.5森林固碳釋氧量
5.3 生態效益價值量評估
5.3.1森林涵養水源價值
5.3.2森林保育土壤價值
5.3.3森林積纍營養物質價值
5.3.4森林淨化大氣環境價值
5.3.5森林防護價值
5.3.4森林物種保育價值
5.3.5森林固碳釋氧價值
5.4 生態效益評估結果
6森林生態係統社會效益評估
6.1森林遊憩價值評估
6.1.1森林遊憩概況
6.1.2評估方法及模型
6.1.3問捲調查
6.1.4調查分析及價值評估
6.1.5遊憩價值評估結果
6.2 森林提供就業機會的價值評估
6.2.1評估方法
6.2.2就業機會價值評估
6.2. 3就業價值評估結果
6.3 森林的科學、文化、曆史價值評估
6.3.1科學、文化及曆史價值的支付意願價值
6.3.2 科學、文化及曆史價值的經濟效益
6.3.3 森林科學、文化及曆史價值評估結果
6.4 社會效益評估結果
7 資産負債錶編製
7.1 資源資産負債錶編製研究概況
7.1.1 國外相關研究
7.1.2 國內相關研究
7.2 資産負債錶編製的依據
7.3 資源資産賬戶編製結構
7.2.1林地資産賬戶
7.2.2林木資産賬戶
7.3 紮蘭屯森林資源資産賬戶編製
7.2.1 林地資産核算
7.2.2林木資産核算
7.2.3林産品資産核算
7.2.4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價值核算
7.3 森林資源資産負債錶分析
8 結論及分析
8.1 森林生態係統綜閤效益
8.2 核算結果分析
附錶
參考文獻
緻謝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地方經濟發展模式的觀察者,我更看重這本書的“地方特色”和“實踐意義”。紮蘭屯市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瞭其森林生態係統的脆弱性和獨特性。如果該研究僅僅是套用瞭全國通用的標準模型,那麼其結果很可能隻是空中樓閣。我更期待看到的是作者深入田間地頭,如何捕捉到紮蘭屯特有的生態係統價值的細微差彆。比如,當地特有的珍稀植被群落的生物多樣性價值如何被賦予權重?在資産負債錶中,這些“軟指標”是如何與森林的“硬指標”(如蓄積量)進行有效耦閤的?如果書中能展示齣一張詳細的紮蘭屯森林資源資産負債錶草案,並附帶對比分析,說明引入生態價值後,該地資産總額和所有者權益發生瞭怎樣的變化,那將極大地增強這本書的說服力和應用價值,它將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具有鮮明地域色彩的經濟學案例分析。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對現實挑戰的直麵態度——“評估”與“編製”是兩個緊密相連但難度極高的步驟。評估環節的科學性決定瞭編製結果的可靠性。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就是復雜的模型和不透明的參數設定。我希望書中能以紮蘭屯的具體數據為基礎,將評估過程拆解得盡可能清晰易懂。例如,在計算森林的固碳效益時,是采用瞭IPCC的標準模型,還是針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瞭修正?更重要的是,這些修正係數和輸入數據的來源是否都有明確的標注和論證?隻有當評估方法論具備瞭高度的透明度和可重復性,纔有可能讓未來的審計人員或決策者對最終生成的資産負債錶産生信任。這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像是一份關於如何建立“綠色信任”的路綫圖。
評分坦率地說,當前環境下,許多機構熱衷於“漂綠”,製作光鮮亮麗的環境報告,但往往缺乏堅實的財務基礎支撐。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恰恰在於它試圖將“生態”與“財務”這兩個常常背道而馳的概念強行拉入同一個報錶體係中進行對話。這種強製性的對話,必然會暴露齣當前經濟核算體係的巨大漏洞。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在編製資産負債錶時,作者是如何處理時間偏好和風險摺現問題的。森林的生命周期長達數十年乃至上百年,而財務報告通常以年為周期。如何公平地將未來的生態紅利摺算到當下的報錶中,同時又不因過度保守的摺現率而低估生態價值,這是一個極其微妙的平衡。我希望書中能深入探討不同摺現率對最終資産淨值的影響麯綫,並論證紮蘭屯案例所選用的方法論在審慎性與反映真實價值之間的最佳平衡點,這直接關係到這項研究成果是否能被主流金融機構所接受。
評分這本《生態效益評估與資産負債錶編製——以內濛紮蘭屯市森林資源為例》的問世,無疑為長期以來在生態價值量化領域摸索的實踐者和理論工作者帶來瞭一綫希望。我個人一直對如何將那些難以捉摸的“綠色資産”轉化為清晰可辨的財務數據抱有濃厚的興趣。市麵上的相關文獻往往要麼過於宏觀,要麼過於偏重單一的生態服務功能計量,缺乏一個將復雜的生態係統服務與嚴謹的財務報告體係有效對接的實操藍圖。紮蘭屯市作為內濛古地區一個典型的森林資源富集地,其案例的選取極具代錶性和藉鑒意義。我期待書中能詳細剖析如何構建一個既符閤生態學原理又滿足會計準則要求的評估框架,特彆是那些涉及碳匯、生物多樣性維護以及水源涵養等非市場價值的量化方法,能否在紮蘭屯的具體情境下找到可行的“貨幣化”路徑,並最終如何將這些評估結果如實、透明地反映在資産負債錶上,真正實現生態資本的可見化和可管理化。這種跨學科的深度融閤,正是當前可持續發展報告亟需補強的一環。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簡介,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林業經濟學與環境會計學激烈碰撞的場景。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森林資源”這一特定資産的界定與後續處理。眾所周知,森林資源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木材蓄積量,更在於其提供的諸多外部性效益。傳統的資産負債錶往往隻能反映齣被采伐或可齣售部分的公允價值,而那些長期的、代際共享的生態功能價值,幾乎完全被排除在常規財務報錶之外,這造成瞭對企業或地方政府真實資産狀況的嚴重低估。因此,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剋服方法論上的巨大鴻溝,將生態係統的“非消耗性”服務與財務報告要求的“可確認、可計量”原則進行調和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套基於紮蘭屯特定林地特徵的、具有普適性的分類標準和摺現率選擇依據,那將是極具開創性的貢獻,它可能為我們理解“自然資本”的動態變化提供一套全新的操作手冊,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