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八篇,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本版《战争论》对原稿进行了缩编,用点评或图注的方式加入了与时俱进的内容、实例,让这本经典巨著更加富于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德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近代军事战略学奠基人,普鲁士军队少将。他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他的不朽兵学巨著《战争论》是所有军人必读的兵学“圣经”,被公认为是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他被称作“西方兵圣”。
艾跃进,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军事学科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担任军事思想专业硕士生导师。天津市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国防教育协会理事。著有《军事思想纵横谈》等书,主编、参编教材十余部。
目录
作者自序
初版序
说明
第一章 论战争的性质
第一节 什么是战争
战争的定义
战争在抽象领域趋向极端
战争暴力趋向极端的倾向在现实中的修正
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是盖然性计算中的重要因素
军事行动产生间歇将使战争趋向缓和
战争在人类各种活动中最近似赌博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理论上的结论:战争是奇怪的三位一体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战争的目的是打垮敌人
现实战争中达到战争目的的方法
战争的唯一手段是战斗
消灭敌人军队始终是比其他手段更有效的手段
第三节 军事天才
军事天才是各种精神力量的和谐结合
军事天才的构成
统帅应具备极高的精神力量
第四节 战争阻力
战争中的危险
战争中的劳累
战争中的情报
战争中的阻力
关于战争阻力的总结
第二章 论战争理论
第一节 军事艺术的区分
军事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军事艺术分为战略和战术
第二节 关于军事理论
以往死板的战争理论都应当批驳
研究战争理论必须包含精神因素
战争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
统帅与战争理论的关系
第三节 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军事艺术/军事科学
战争是一种人类交往行为
第四节 方法主义
逻辑层次的划分:方法和方法主义
作战中按方法和方法主义办事非常重要
第五节 批判
批判的含义
批判的基础和任务
批判者及进行批判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关于史例
史例的作用
运用史例的四个着眼点
选用史例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战略概论
第一节 战略及其要素
战略
战略要素
第二节 精神要素
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军事艺术理论必须考虑精神因素所占的比重
第三节 主要的精神力量
军队的武德
胆量
坚忍
第四节 数量上的优势
数量上的优势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
在决定性地点取得绝对、相对优势
第五节 出敌不意与诡诈
出敌不意
诡诈
第六节 兵力集中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七节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战略预备队及其使用
兵力的合理使用
几何要素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现代战争的特点
战争中的紧张与平静
第四章 战斗
第一节 战斗
引言
现代会战的特点
战斗概论
战斗的意义
战斗是否需经双方同意
第二节 战斗与时间的关系
战斗的持续时间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夜间战斗
第三节 主力会战
决定主力会战胜负的时刻
主力会战胜利的影响
主力会战的运用
第四节 追击与退却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
第五章 军队
第一节 军队概要
军队的兵力:战区、军团和战局
军队的编组
军队的战斗队形
第二节 军队的行军与驻扎
前卫与前哨
先遣部队
野营
行军
舍营
第三节 军队后勤
给养
作战基地
交通线
第四节 军队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
制高
第六章 防御
第一节 进攻与防御及其相互关系
进攻和防御
进攻和防御在战术/战略范围的比较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
战略防御的特点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防御手段与方式
防御的手段
抵抗的方式
防御会战
防御阵地及其类型
第三节 防御系统及样式
要塞防御
山地防御
江河防御
沼泽、泛滥地及森林地区防御
单线式防御
国土的锁钥
第四节 翼侧活动
战略翼侧活动的划分
威胁交通线的翼侧活动
威胁退却线的翼侧活动
第五节 向本国腹地退却
主动向本国腹地退却的含义、作用及优缺点
主动向本国腹地退却应具备的条件
主动向本国腹地退却的实施原则
第六节 民众武装
人民战争的历史和意义
民众战争应具备的条件
运用民众战争的原则
第七节 战区防御
战区防御
逐次抵抗
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第七章 进攻
第一节 进攻概论
从进攻与防御的关系看进攻
战略进攻的特点
战略进攻的目标
进攻的顶点
消灭敌人军队
第二节 几种进攻方式
进攻会战
渡河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对营垒的进攻
山地进攻
对单线式防线的进攻
沼泽、泛滥地和森林地区的进攻
对要塞的进攻
第三节 战区进攻及相关
机动
战区进攻
对运输队的攻击
对舍营的敌人的军队的进攻
牵制性进攻
入侵
第四节 关于胜利的顶点
胜利产生于物质和精神力量的总优势
进攻时导致力量增减的原因
进攻转为防御的几个问题
第八章 战争计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战争概念转变的原因
战争形态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关于战争内在的深入探讨
战争的内在联系
关于战争目的的大小和使用力量的多少
第四节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
打垮敌人
有限目标
有限目标的进攻战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
第五节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目的对战争目标的影响
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工具
第六节 战争计划
原则一:尽可能集中地行动
原则二:尽可能迅速地行动
附录克劳塞维茨年表
精彩书摘
《战争论(全新插图普及本)》:
我们不打算一开始就给战争下一个冗长的、政论式的定义,只打算谈谈战争的要素——搏斗。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如果将构成战争的无数个搏斗作为统一体来考虑,那么最好想象一下两个人搏斗的情况:每一方都力图通过武力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搏斗的直接目的是打垮对方,使对方不能再做任何抵抗。
因此,战争的简要定义是: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用技术和科学的成果装备自身来对付其他暴力。暴力所受到的国际法惯例的限制微不足道,且这些限制与暴力同时存在,但在实质上并不能削弱暴力的力量。暴力,即物质暴力(因为除了国家和法的概念以外就没有精神暴力了)是战争的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是战争的政治目的(即通过战争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的目的。
战争在抽象领域趋向极端
若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考察战争,敌对双方都会力求绝对优势从而彻底打垮对方,导致趋向极端的战争行为。因此,从纯概念上表现出战争的以下三种相互作用及其导致的三种极端。
暴力最大限度地使用
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绝不排斥智慧的作用,因此,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这样做的时候,就必然取得优势。因此对方也不得不这样做,于是双方就会如此以至于趋向极端,这种趋向除了受内在的牵制力量的限制之外,不受其他任何限制。
如果说文明民族的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比野蛮民族的战争小得多,这也是由交战国本身的社会状态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虽然战争是在社会状态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是由它们决定、限制和缓和的,但它们并不是属于战争本身的东西,它们在战争发生以前就已经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本来就包含敌对感情和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我们之所以选择敌对意图这个要素作为我们定义的标志,是由于它具有普遍性,因为即使最野蛮的、近乎本能的仇恨感,没有敌对意图也是不可想象的;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来自感情的意图是主要的;而文明民族中,出于理智的意图是主要的。但这种差别并不是野蛮和文明本身决定的,而是当时的社会状态、制度等决定的。所以,并不是每个场合都必然有这种差别,而只是大多数场合有这种差别。总之,即使是最文明的民族,相互之间也可能燃起强烈的仇恨感。
战争既然是一种暴力行为,就必然属于感情的范畴。即使战争不是由感情引起的,它也或多或少与感情有关,但关系的大小不取决于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取决于敌对利害关系的大小和久暂。
如果我们发现文明民族不杀俘虏,不破坏城市和乡村,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更多地使用智力,学会了比粗暴地发泄本能更有效地使用暴力的方法。
……
前言/序言
战争论(全新插图普及本)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战争论(全新插图普及本)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