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可持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建立,盧學強,趙由纔 編
圖書標籤:
  • 工業固體廢物
  • 資源化
  • 可持續發展
  • 環境工程
  • 循環經濟
  • 廢物處理
  • 汙染控製
  • 環境技術
  • 綠色工程
  • 固體廢物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411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79846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8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以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資源化為主綫,內容全麵,實用性強。

內容簡介

本書以可持續的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資源化為主綫,涉及工業固體廢物的常用處理技術、工業生産全過程(原材料—生産過程—産品)中的資源化利用技術、資源化新技術及新工藝設備及發展趨勢、案例分析及分析監測方法的發展等內容。從末端處置到過程治理,從處理方法到管理模式,全麵描述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資源化的各種方法、原理、工藝、管理、法律和法規,力求全麵完整地描述國內外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
本書可供從事工業固體廢物處理的工程技術人員、有關管理人員等閱讀,也可作為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材。

作者簡介

趙由纔,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1989年12月起在復旦大學化學係作博士後研究
1991年10月到同濟大學工作至今(1991年副教授、1996年教授和國傢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9年博導、2007年二級教授)
1993-1999年期間,先後在瑞士Paul Scherrer研究院(瑞士國傢實驗室)、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杜蘭大學和希臘阿裏斯多德大學作近4年的訪問學者和訪問教授。
在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化、填埋場中礦化垃圾利用原理與技術、生活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與控製、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汙泥衛生填埋與焚燒和貧雜氧化鋅礦物及塵泥資源利用方麵作瞭創新性研究工作。

目錄

第1章結論
第1節工業固體廢物的産生狀況1
一、工業廢物的定義1
二、工業廢物的産生現狀2
第二節工業固體廢物的來源與組成特徵4
一、工業固體廢物的來源4
二、工業固體廢物的組成特徵6
第三節工業固體廢物的環境汙染15
一、汙染環境的途徑15
二、土壤汙染16
三、水體汙染17
四、大氣汙染19
五、對動植物和人體的危害20
六、工業固體廢物的其他危害21
第四節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資源化22
一、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22
二、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價值25
三、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途徑26
第五節工業固體廢物的管理及管理體係28
一、工業廢物的分類管理28
二、工業危險廢物的全過程管理29
三、工業危險廢物的靜脈産業實施途徑29
第六節工業固體廢物的生命周期評價31
第七節工業固體廢物的危害風險評價34
一、固體廢物在環境中的遷移、富集和危害指標34
二、危害風險評價35
三、纍積影響評價37
第二章工業固體廢物的常用處理技術
第1節固體廢物的預處理39
一、固體廢物破碎39
二、工業固廢破碎方法41
三、固體廢物的分選及機械43
四、其他分選方法57
第二節工業固體廢物的焚燒技術58
一、焚燒過程機理59
二、焚燒産物60
三、廢物焚燒的控製參數63
四、焚燒工藝係統64
五、焚燒技術與設備65
六、焚燒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69
七、焚燒技術的指標71
第三節工業固體廢物的熱解技術73
一、熱解概念與原理73
二、熱解的主要影響因素74
三、熱解技術類型75
四、熱解技術的發展過程77
五、熱解技術與設備79
六、典型工業固廢的熱解工藝86
第四節工業固體廢物的厭氧消化技術89
一、厭氧消化原理90
二、厭氧消化影響因素92
三、厭氧消化裝置93
四、厭氧消化工藝與操作97
五、沼氣與沼渣的綜閤利用98
第五節工業固體廢物的綜閤利用技術102
一、概況102
二、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的發展方嚮102
三、工業固體廢物綜閤利用的主要措施103
四、幾種工業固體廢物的綜閤利用技術104
第三章資(能)源行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處理技術
第1節工業固體廢物的液膜分離技術105
一、液膜分離技術的特點105
二、液膜分離的分離機理107
三、液膜材料的選擇108
四、液膜分離技術在金屬迴收中的應用108
五、液膜分離技術在工業廢水及資源迴收方麵的應用111
第二節工業固體廢物的貧化處理技術114
一、電爐貧化114
二、浮選貧化118
三、煙化貧化120
四、迴轉窯貧化122
第三節工業固體廢物的生物浸齣迴收技術122
一、生物冶金浸齣機理123
二、浸齣微生物的種類125
三、浸礦反應動力學126
四、生物冶金的浸齣技術130
五、浸齣工藝案例132
第四節工業固體廢物的溶劑萃取處理技術136
一、影響萃取平衡的因素136
二、萃取劑、稀釋劑、改質劑138
三、萃取方式和過程計算140
四、萃取設備與過程控製142
五、從含銦物料中提取銦143
第五節工業固體廢物的火法富集處理技術146
一、煉鉛廢渣火法富集技術146
二、含銅廢渣強氧化熔煉技術149
三、含砷金礦兩段焙燒工藝技術158
四、高爐瓦斯泥火法迴收技術161
五、廢棄電子綫路闆火法富集貴金屬162
第六節工業固體廢物的浮選迴收技術163
一、浮選工藝原理164
二、浮選設備164
三、浮選藥劑166
四、浮選藥劑的安全應用169
五、浮選迴收案例170
第七節工業固體廢物的電解處理技術172
一、電爐熔煉172
二、熔鹽電解175
三、水溶液電解179
四、隔膜電解181
第八節工業固體廢物的浸齣處理技術183
一、濕法煉鋅過程中的浸齣工藝183
二、濕法煉鉛過程中的浸齣工藝189
三、濕法煉銅過程中的浸齣工藝190
四、大洋多金屬結核的浸齣工藝192
第九節工業固體廢物的電積處理技術194
一、電積銅的電極過程194
二、銅粉電沉積過程機理195
三、難選氧化銅礦堆浸�草腿—駁緇�提銅201
四、電積提鋅新技術204
第十節工業固體廢物的離子交換處理技術208
一、離子交換工藝208
二、礦漿吸附211
三、離子交換在工業水處理中的應用215
第十一節工業固體廢物的濕法冶金技術218
一、鋅粉冶煉廠生産流程及設備221
二、鋅粉冶煉廠迴收鋅粉工藝設計223
三、鋅粉冶煉廠的生産流程231
四、鋅粉冶煉廠的運行效果234
第四章工業生産過程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與再生利用
第1節粉煤灰的再生利用技術236
一、粉煤灰的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236
二、粉煤灰的物理化學特性237
三、粉煤灰的綜閤利用237
第二節鉻渣的無害化處理248
一、鉻渣的來源及生産過程248
二、鉻渣解毒技術和資源化利用概況253
第三節堿渣的綜閤利用256
一、堿渣的來源、組成和性質257
二、堿渣的危害258
三、堿渣的處理利用259
第四節磷石膏的處理與迴收利用264
一、磷石膏的來源以及對環境的影響264
二、磷石膏的綜閤利用266
第五節電石渣的綜閤利用技術268
一、概述268
二、電石渣的迴用技術269
第六節廢催化劑的再生與迴用274
一、廢催化劑的常規迴收方法及機理274
二、含貴金屬廢催化劑的迴收利用284
第七節有機廢渣的無害化處理技術284
一、有機廢渣概述284
二、有機廢渣的利用285
第八節冶煉過程中有價金屬的綜閤迴收技術291
一、有價金屬的概述291
二、有價金屬綜閤迴收技術291
三、銅的綜閤迴收技術294
四、鋅冶煉過程中有價金屬的迴收295
五、其他有價金屬迴收技術297
第九節有色金屬的再生利用技術298
一、概述298
二、有色金屬的分類299
三、有色金屬廢渣的危害300
四、有色金屬再生技術301
第十節冶煉廢渣的無害化處理技術306
一、冶煉廢渣的概述306
二、冶煉廢渣的危害306
三、冶煉廢渣處理方法307
四、銅渣的無害化處理技術309
五、鉛鋅渣的無害化處理技術311
六、鋅渣的無害化處理技術312
七、鋼渣的無害化處理技術312
八、其他廢渣的無害化處理技術313
第十一節煤矸石與尾礦的迴收利用技術314
一、煤矸石的化學成分與礦物組成314
二、煤矸石的危害與利用現狀315
三、尾礦的迴收利用技術316
四、尾礦的概述323
五、尾礦的危害與利用現狀323
六、尾礦的迴收利用技術324
第十二節硫鐵礦渣的無害化處理技術325
一、硫鐵礦渣概述325
二、硫鐵礦渣的來源、組成、分類及排放量325
三、硫鐵礦渣的危害327
四、硫鐵礦渣的無害化處理技術327
第十三節廢酸堿液的無害化處理技術332
一、廢酸液無害化處理技術332
二、廢堿液無害化處理技術335
三、綜閤利用廢酸堿液無害化處理技術339
第十四節工業汙泥的無害化處理技術(油泥、鹽泥)339
一、工業汙泥處理與利用概況340
二、工業汙泥的無害化處理340
三、含油汙泥的無害化處理340
四、鹽泥無害化處理技術344
第五章工業産品固體廢物的迴收與再生利用
第1節廢礦物油迴收與利用347
一、廢礦物油348
二、廢油再生技術349
三、廢礦物油的管理352
第二節包裝廢棄物迴收與利用353
一、包裝廢棄物迴收的必要性354
二、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迴收處理355
三、紙類包裝廢棄物359
四、其他包裝廢棄物362
五、包裝廢棄物的管理362
第三節電子廢棄物迴收與利用365
一、電子廢棄物的種類、來源及危害365
二、電子廢棄物迴收與利用現狀368
三、機械處理技術373
四、電子廢棄物處理經濟分析378
第四節廢舊機電産品迴收與利用380
一、我國廢舊機電産品迴收利用現狀380
二、廢舊機電産品迴收利用價值381
三、廢舊機電産品管理383
四、我國廢舊機電迴收存在的問題383
五、廢舊機電迴收政策及思路384
六、廢舊機電資源化利用産業發展戰略385
七、工程師在廢舊産品資源化中的責任386
第五節廢舊輪胎迴收與利用387
一、概述387
二、廢舊輪胎迴收再利用現狀387
第六節廢舊塑料再生與利用392
一、塑料的生産、消費和使用393
二、迴收處理廢塑料的迫切性和意義397
三、廢塑料迴收、利用及處理技術398
四、可降解塑料414
五、廢塑料迴收利用技術應用分析419
第七節廢舊汽車迴收與利用420
一、國內外現狀420
二、汽車生命周期與循環經濟424
三、黑色金屬的迴收427
四、有色金屬中鋁的迴收433
五、汽車迴收行業的環保問題437
六、廢舊汽車迴收及處理的目標和展望439
第八節廢電池迴收與利用441
一、概述441
二、電池的種類與特性442
三、廢電池的管理445
四、廢電池的綜閤利用技術451
五、鉛酸蓄電池的迴收利用技術462
第九節廢舊紙張再生與利用466
一、廢舊紙張迴收存在的問題466
二、廢舊紙張再生處理技術概述467
三、廢紙再生處理工序與設備469
第十節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理473
一、醫療廢物的定義、種類及發生量474
二、醫療廢物的收集與處理475
三、醫療廢物的管理484
四、醫療廢物的處置管理模式構想488
第十一節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技術489
一、建築垃圾的産量及危害489
二、建築垃圾的管理491
三、建築垃圾處理再利用的方式494
四、建築垃圾循環模式的建立494
第六章工業固廢處理及資源化新工藝設備
第1節工業固體廢物收運設備介紹496
一、工業固體廢物的運輸方式496
二、工業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機械499
三、危險廢物的收集、運輸500
第二節工業固體廢物貯存係統的應用502
一、工業固體廢物的常用貯存方法502
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貯存503
三、危險廢物的貯存504
第三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理新工藝及設備506
一、粉煤灰製磚506
二、粉煤灰製陶粒512
三、脫硫石膏的綜閤利用515
第四節冶金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利用工藝與設備516
一、黑色冶金工業固體廢物516
二、銅冶煉工業固體廢物521
三、鉛的冶煉工業固體廢物525
四、鋁工業固體廢物528
第五節礦業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利用工藝與設備530
一、煤矸石的綜閤利用530
二、礦山廢石與尾礦的處理與資源化533
三、蛇紋石尾礦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的途徑535
第六節石化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利用工藝與設備537
一、石化工業汙泥乾化焚燒538
二、廢催化劑的迴收利用540
三、廢酸的迴收利用545
四、廢堿的迴收利用547
五、精蒸餾殘渣的迴收利用550
第七節醫藥及醫療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利用工藝與設備552
一、醫療廢物的處理處置技術552
二、藥渣的迴收利用554
第八節電子固體廢物處理設備與應用555
一、電子廢棄物概況555
二、電子廢棄物資源化558
第九節危險性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設備與應用566
一、危險廢物的定義566
二、危險廢物的鑒彆567
三、危險廢物焚燒處理工藝568
四、等離子體技術在危險廢物處理中的運用575
五、危險廢物穩定化/固化綜閤處理技術的應用578
第十節應急性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設備與應用581
一、農藥對土壤汙染事故的應急處理處置581
二、氰化物突發性汙染事故應急處理581
三、突發性汙染事故預警係統的3S技術係統582
四、汙染事故土壤的應急監測583
第七章工業清潔生産與循環利用案例分析
第1節一般工業廢物資源化案例585
一、尾礦庫的綜閤利用585
二、汙泥處理與資源化588
第二節有害工業廢物無害化案例594
一、硫酸鋅溶液的淨化新技術594
二、危險廢物及醫療廢物處置案例599
第三節工業生産清潔生産案例609
一、鉛鋅硫化礦浮選的清潔生産案例609
二、鋁冶金減廢新清潔生産技術案例612
三、株冶和韶冶鋅冶煉過程的生命周期評價和清潔生産措施617
四、鉛鋅硫化礦浮選的清潔生産619
第四節工業廢物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案例623
一、從銅鎘渣中迴收鎘623
二、從黃酸鈷中迴收鈷625
三、從氧化鋅酸浸液中萃取提銦626
四、從萃銦餘液中迴收鍺627
五、從萃鍺餘液中迴收鎵628
六、從硬鋅和鋅渣中迴收鍺628
七、電爐�駁緗夥ù�理鋅窯渣628
八、锡的迴收633
九、銅、鎳、鈷硫化物加壓浸齣及鉑族金屬迴收643
十、難處理金礦的加壓氧化645
第五節工業廢物資源化利用案例647
一、迴收廢電腦中貴金屬的濕法冶金工藝647
二、迴收廢電池中金屬的濕法冶金工藝651
三、玻璃鋼廢棄物迴收生産SMC模塑料657
四、石棉尾礦製白炭黑657
第六節可持續的工業廢物處理案例659
一、廢塑料的迴收與利用659
二、廢舊橡膠的資源化利用665
三、造紙工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668
四、有色冶金工業廢渣的綜閤利用671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綠色轉型與循環經濟:麵嚮未來的材料管理與廢物最小化實踐 書籍簡介 本書聚焦於全球工業體係嚮更具韌性、環境友好的“綠色轉型”所麵臨的關鍵挑戰,特彆是圍繞非固體廢棄物的管理、再利用及價值迴收領域的前沿技術與政策框架。在當前強調碳中和與循環經濟的大背景下,傳統綫性經濟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亟需創新的解決方案來優化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足跡。 本書係統性地梳理瞭當前工業生産過程中産生的液體、氣體及特定危險廢棄物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而非著重於傳統意義上的傳統工業固體廢棄物(如爐渣、粉煤灰等)的處理與資源化。我們認識到,液體排放物、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s)、酸堿廢液以及特定高附加值、低濃度金屬溶液的有效控製與轉化,對於實現真正的“零廢棄物”目標至關重要。 第一部分:工業“非固廢”的特徵、法規與挑戰 本部分首先界定和分類瞭現代工業生産中具有關鍵環境影響的非固體廢棄物流。這包括但不限於: 1. 工業廢水與復雜液體廢棄物: 重點關注高鹽度廢水、難降解有機廢水(如製藥、染料、精細化工行業的工藝廢水)的處理技術瓶頸。詳細分析瞭膜技術(如正滲透、電滲析)在廢水零排放(ZLD)係統中的應用,以及高級氧化技術(AOPs,如臭氧催化、Fenton類反應)在去除微量汙染物和內分泌乾擾物方麵的最新進展。 2. 工業廢氣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控製: 深入探討瞭化工、印刷、塗裝等行業排放的VOCs的捕集、迴收與深度淨化技術。內容涵蓋吸附脫附技術、催化燃燒(RCO/RTO)、生物濾池在處理低濃度、大風量廢氣中的效能評估,以及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室內空氣淨化和低能耗淨化中的潛力。 3. 危險化學品殘留與容器迴收: 探討瞭在化學品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産生的殘餘物、清洗液體的安全化和資源化路徑,特彆是針對劇毒或高反應性化學品的失活與中和技術。 第二部分:液體流的能源化與物質迴收前沿技術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著眼於如何將原本視為負擔的工業液體廢棄物轉化為可利用的能源或高價值化學品。 1. 廢水中的能源迴收: 詳細介紹厭氧消化技術在處理高有機負荷廢水中的優化,如何通過優化反應器設計(如UASB、EGSB)提高沼氣産量。同時,探討瞭新興的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和微生物電化學係統(MES)在同時實現汙染物降解和電能捕獲方麵的研究進展。 2. 高附加值組分的選擇性分離與提取: 重點剖析瞭濕法冶金領域中,從酸洗液、電鍍液等復雜溶液中選擇性迴收稀有金屬(如鋰、鈷、鎳、貴金屬)的技術。這包括溶劑萃取機理的優化、離子液體作為新型萃取劑的應用,以及電化學沉積技術在提高金屬迴收純度上的突破。 3. 蒸發與結晶技術的新趨勢: 針對廢水零排放(ZLD)的實現,本書對比瞭機械蒸汽再壓縮(MVR)蒸發器、多效蒸發器在不同工業場景下的能耗與結垢控製策略,並介紹瞭先進的結晶技術如何確保迴收鹽産品的質量與市場可接受性。 第三部分:氣相排放的精細化管理與協同控製 本部分將視角轉嚮工業廢氣,強調從“末端治理”嚮“源頭削減與協同淨化”的轉變。 1. 反應器尾氣淨化與過程集成: 討論瞭如何將氣體淨化單元與主生産過程進行緊密集成,實現反應熱迴收或副産物直接利用。例如,在特定閤成工藝中,將低濃度CO或H2氣流通過膜分離或催化轉化,迴饋至上遊反應。 2. 非催化氧化與低溫脫硝技術: 針對氮氧化物(NOx)的控製,本書側重於活性炭吸附脫硝(SNCR/SCR後處理)以及新型非選擇性催化還原(NSCR)技術在處理燃料燃燒尾氣之外的化工過程尾氣中的應用。 3. 惰性氣體與溫室氣體管理: 分析瞭如SF6、N2O等特定工業過程産生的強效溫室氣體的捕集、壓縮、循環利用或無害化分解技術。 第四部分:政策驅動下的循環經濟與數字化轉型 本書的最後部分,著眼於宏觀管理和未來趨勢。 1. 區域性循環流動態管理: 探討瞭工業共生網絡(Industrial Symbiosis)在液體和氣體流交換中的潛力與實踐案例,如何通過數字化平颱優化區域內企業間廢棄物流的匹配與轉移。 2. 生命周期評估(LCA)的深化應用: 強調對液體和氣體處理技術的“負麵溢齣效應”進行評估,確保所選技術在降低特定汙染物排放的同時,沒有顯著增加能源消耗或産生新的固體殘渣負擔。 3. 數字化與過程控製: 介紹利用傳感器網絡、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對復雜廢水處理係統的水質、能耗進行實時預測和智能調控,以確保處理效率的穩定性和資源迴收率的最大化。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環境工程、化學工程、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高校師生,以及在化工、冶金、電力、製藥等行業負責環保設施設計、運營與升級的工程師和管理者。它提供瞭一個超越傳統固體廢物處理視角的、麵嚮未來工業可持續性的技術路綫圖。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齣版時間對我來說,仿佛是帶著一種穿越時空的智慧。盡管我身處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但《可持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這本書所呈現的深度和廣度,依然讓我感到震撼。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技術,而是將這些技術置於一個宏大的曆史和社會經濟背景下進行審視。書中關於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哲學層麵的探討,以及它如何深刻影響著工業固廢處理的方方麵麵,都讓我受益匪淺。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在工業固廢處理與資源化方麵的政策、法規以及實踐經驗的比較分析。這種跨文化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全球範圍內應對工業固廢挑戰的多元化路徑。同時,作者對於技術倫理和社會責任的思考,也讓我意識到,任何技術的進步都必須以人為本,以環境的長期福祉為前提。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在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尋求和諧之道的人生哲學讀物。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理性、更加負責任的工業未來。

評分

老實說,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充斥著枯燥的技術術語和晦澀的化學方程式,但齣乎意料的是,它的可讀性非常強。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接地氣的方式,將復雜的工業固廢處理難題娓娓道來。書中穿插的許多實際案例,都是我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一些工業場景,比如工廠排放的廢渣、城市拆遷産生的建築垃圾等等,讓我感到非常親切。作者在講解技術原理時,並沒有采用生硬的說教方式,而是通過類比、圖示,甚至是曆史發展的角度,將技術的演變和創新過程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贊賞書中對不同處理技術優劣勢的客觀分析,比如在討論某項技術時,它會明確指齣該技術在處理成本、能耗、二次汙染等方麵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而不是一味地吹捧。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覺得作者非常專業,也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每種技術的適用範圍。書中關於“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3R”原則,更是貫穿始終,成為衡量和指導各項技術的重要標準。這本書不僅教會瞭我“怎麼做”,更讓我思考瞭“為什麼這麼做”,讓我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

我是一名對新興技術領域非常關注的讀者,而《可持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書中對當前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技術突破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介紹。我瞭解到,傳統的處理方式正在被更加高效、環保、智能化的新技術所取代。例如,書中深入探討瞭納米技術在汙染物吸附和催化降解中的應用,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廢物監測、分類和優化處理過程中的作用。作者還對一些前沿的資源化技術進行瞭預測和展望,比如利用 CO2 捕獲技術與固廢協同處理,或者開發新型生物基材料以替代傳統石化産品。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僅是羅列技術,而是對每項技術的科學原理、技術難點、應用前景以及潛在的商業模式都進行瞭深入分析。這種“從技術到應用”的分析框架,對於我這種希望瞭解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價值。這本書讓我看到,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不再是簡單的“末端治理”,而是與科技創新緊密結閤的“源頭控製”和“價值創造”。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環境問題很關心,但對工業固體廢物處理這個細分領域知之甚少。當我翻開這本《可持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時,立刻被它深邃的理論體係和前沿的技術實踐所吸引。作者的敘述邏輯清晰,從最基礎的廢物分類、性質分析入手,逐步深入到各種復雜廢物的處理工藝,比如化學法、物理法、生物法以及它們的組閤應用。書中對不同行業,如礦業、冶金、化工、電子垃圾等産生的典型廢物,都給齣瞭詳盡的處理方案和案例分析。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處理”層麵,而是花瞭大量篇幅探討“資源化”的可能性。從廢渣中提取有價金屬,到利用有機廢棄物生産生物能源,再到將廢棄材料轉化為建築材料,書中提供瞭大量切實可行的技術路徑,並且對每種技術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都進行瞭量化評估,這對於我這種希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人來說,簡直是寶藏。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閉環經濟”和“循環再生”理念的闡述,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創新,更是對未來工業發展模式的深刻思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我對工業固體廢物的復雜性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未來綠色工業的發展充滿瞭希望。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徹底顛覆瞭對工業固體廢物固有印象的書。我曾經認為,工業固體廢物就是“垃圾”,是需要被填埋或者焚燒的,對環境隻有負麵影響。但《可持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這本書,卻嚮我展示瞭工業固體廢物蘊含的巨大潛力。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將廢棄物轉化為寶貴的資源,比如從電子垃圾中迴收貴金屬,從工業廢渣中提取建築骨料,甚至是如何利用生物技術將有機廢棄物轉化為肥料或生物燃料。這些內容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書中提供瞭大量具體的工藝流程、設備選型以及實際應用案例,讓我看到瞭將“廢物”變為“財富”的可行性。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變廢為寶”的一些創新技術,例如利用特定微生物降解有毒有害物質,或者通過先進的物理化學方法分離和提純有價成分。這些技術的齣現,不僅解決瞭環境汙染問題,還為産業發展提供瞭新的原材料和能源,真正實現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工業固廢的“資源化”是一個充滿機遇的領域,也是未來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