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體現的交叉融閤的學術研究方法具有示範意義,在資料的引用方麵也堪為錶率;對於國傢建構、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傢的鞏固與發展,有效防範、抑製民族分裂思潮,也有較為重大的作用。
內容簡介
本書迴溯瞭清末立憲和邊疆新政、清末民初五族共和、國族主義的話語和邊疆整閤、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奠基曆程等一係列憲法實踐,展示瞭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大國民族治理與國傢建構的憲製變遷曆程。
作者立足於本土化研究立場,以憲法史的分析為主綫,綜閤采用瞭民族學、政治學、史學等多學科知識,對於諸如西藏民主改革等問題進行瞭憲法學的專業解讀,以期為我國重大政治、法律戰略提供智識服務與支持。
作者簡介
常安,1978年生人,現為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憲法教研室副教授,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憲法學研究會理事,陝西省民族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陝西省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從王朝到民族一國傢
第一節 統一多民族國傢的法政思想源流
一、地理空間、民族分布與天下體係的構成
二、華夷之辨的相對性
三、大統的政治理念
第二節 清代政治安排的獨特性與近代挑戰
一、作為中國中央王朝王朔的“清”
二、首崇滿洲與滿漢畛域
三、多民族帝國的政治秩序塑造
四、清代政治秩序的近代危機
第三節 立憲、民族關係與國傢建構
一、清末立憲多民族國傢的民族國傢建構之始
二、平滿漢畛域、滿洲認同與立憲的內在悖論
三、清末立憲在邊疆民族因素的另個側麵
四、未完成的民族國傢建設:清末立憲再審視
第二章 五族共和:淵源、彰顯與延續
第一節 五族共和說的思想淵源——憲法思想史視角下的清末民族觀論爭
一、憲製、建國與民族觀
二、救亡圖存與民族建國主義
三、單族裔建國還是五族颱一建國;清末民族觀論爭的憲法思想史意蘊
四、從“五族君憲”到“五族共和”
第二節 五族共和的彰顯:《清帝遜位詔書》
一、孫中山與五族共和
二、南京臨時政府的相關憲法實踐
三、五族共和的彰顯:《清帝遜位詔書》再解讀
第三節 五族共和之延續:北洋政府時期
一、北洋政府成立時關於五族共和的宣言與政令
二、五族共和與北洋時期的製憲活動
三、北洋時期民族治理事務機構的設立與政區改革
第三章 國族主義的話浯與實踐
第一節 國族主義的勃興與“中華民族”立憲話語
一、孫中山的國族主義觀
二、國民黨相關決議中的“國族”整閤方案
三、蔣介石《中國之命運》中的“民族”觀
四、“國內各民族均為中華民族之構成分子”的立憲話語
第二節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國族整閤與邊疆治理
一、從“民族”到“邊政”以濛藏委員會為例
二、政區改革:國傢權力的深入睏境
三、委托與滲透:中央政府與邊疆軍閥
四、優禮上層人士的意義與限度
第四章 民族區域自治的思想淵源與早期實踐
第一節 馬剋思主義民族觀與蘇聯相關政治實踐
一、階級革命與民族解放
二、反帝、民族解放與民族自決
三、聯邦製與多民族的社會主義民族國傢塑造
四、蘇聯民族、政治實踐中的教訓
第二節 中國共産黨民族治理的早期法製構想與實踐
一、民族平等與各民族團結互助的理念與實踐
二、中共早期民族自決、聯邦建國論的理解與背景分析
三、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人對'中華民族觀”的闡釋與政治實踐
四、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萌芽抗戰、解放期間的自治實踐
第五章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奠基曆程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政治決斷
一、新中國建國大綱
二、新中國成立前夕邊疆多民族地區的嚴峻形勢
三、基於曆史發展和革命發展狀況的政治決斷
第二節 憲法安排與政治措施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區域自治的憲政立法實踐
二、憲製安排與政治措施
三、少數民族地區民主改革: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奠基的關鍵
第三節 西藏地區民主改革的憲法學解讀
一、香格裏拉神話背後的前現代政治本質
二、從神權政權到普選政權:西藏人民之“自由的新生”
三、西藏地區民主改革:世界人權史上的一章壯美詩篇
四、政教分離:現代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
第四節 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傢的民族國傢建構
一、民族區域自治與多民族國傢的民族國傢建構
二、統多民族國傢的憲製建構
三、“社會主義民族大傢庭”:共同的政治認同基礎
四、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確立與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秩序重塑
……
第六章 民族治理、國傢建構與憲法安排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統一多民族國傢的憲製變遷》:
當然,我們也無須諱言,任何一種憲法製度,都無法在其製度奠基後就獲得一勞永逸的閤法性地位;某種憲法製度在某一特定時空背景下起到良好的國傢建構效果,也不意味著其永遠不需要加以完善和變革,否則,我們也就不需要“與時俱進”這個詞匯瞭,而審時度勢,也成為考察一個閤格的製度設計者的必備質素。所以,一方麵,我們要置身於曆史的視野,對特定製度變遷背後的曆史之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麵,我們也要充分關注現實,瞭解我們身處其中的正處於快速變動的這個時代實際上,這二者看似悖離,卻並不矛盾。製度或許在變,但追求多民族大國的國傢建構這一核心目標是不變的,而曆史的邏輯和曆史視野的意蘊,或許也就在這變與不變之中。而從某種意義上講,生動鮮活的現實本身就是曆史變遷的一部分。
《統一多民族國傢的憲製變遷》的結構大緻如下:
第一章第一節首先對中國統一的多民族閉傢形成的曆史軌跡及其內在法政製度、思想結構的形塑作瞭簡要分析。如華夷之辨的相對性,天下體係的開放性、大一統政治製度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傢形成所起到的製度固化作用。第二節則分析瞭“清代”在我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傢形成曆史中的最終奠基作用。如清代前期通過“因俗而治、製度多元”的政治安排對於多民族帝國塑造的努力,以及清在近代中國民族國傢競爭中所遇到的挑戰。第二節則是將清末立憲視為中國近代民族治理轉型的開始,以及現代民族國傢建構的開始,並分析瞭清末立憲中處理上述問題的內在憲政悖論。
第二章是對於清末民初重要的憲法命題——五族共和的梳理。辛亥革命後,五族共和說的提齣以及清室優待條約的簽汀,在避免南北內戰和邊疆分離的同時也暫時解決瞭多民族共和國的理論難題,但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傢的現代民族一國傢的建設之路還在路上、對於五族共和的思想淵源,學界多將其歸於孫中山個人的憲法學說創造,而筆者則通過對於清未民初憲法、民族觀的相關論爭梳理後指齣。五族共和憲法學說的提齣,某種程度上毋寜說是革命派與立憲派在清末民初憲法、民族觀論爭過程中就中國的民族治理與國傢建構問題所達緻的一種憲法共識。
……
統一多民族國傢的憲製變遷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統一多民族國傢的憲製變遷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