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230年间的历史。全书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约80万字。编撰者班固(公元32-92年),是中国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它开创了中国断代史的编撰方法,以后中国历朝官修“正史”均沿用这个体裁,在中国历史著述上具有里程碑地位。同时,《汉书》以平实生动的笔法描述西汉社会生活,对中国古代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精选了《汉书》中的名篇共23篇,翻译成英文,以汉英对照形式出版。其中的英文是《汉书》的第1个英文选译本。
目录
第九章 晁错传
第十章 苏武传
第十一章 董仲舒传
第十二章 张骞传
第十三章 主父偃传
第十四章 霍光传
第十五章 鲍宣传
第十六章 扬雄传赞
第十七章 刘歆传
第十八章 儒林传序
第十九章 原涉传
第二十章 匈奴传赞
第二十一章 西域传序赞
第二十二章 外戚传序
第二十三章 李夫人传
精彩书摘
《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
【原文】
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蛛)[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馀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脩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天子览其对而异焉,乃复册之曰: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盖俭者不造玄黄旌旗之饰。及至周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于庭,而颂声兴。夫帝王之道岂异指哉?或曰良玉不瑑,又日非文无以辅德,二端异焉。殷人执五刑以督奸,伤肌肤以惩恶,成康不式,四十馀年天下不犯,囹圄空虚。
【今译】
承秦朝之后,社会状况就像朽木和泥墙,虽然想很好地治理它,却没有好办法。法令一颁布,奸邪接着就发生,命令一下达,欺骗跟着就兴起,好像用热水去制止沸腾,抱着木柴去救火,只会越来越糟,没有任何益处。譬如琴瑟的音不协调,严重的必须把弦折下来重新安装,才能弹奏;处理政事不行,坏得厉害的,必须破旧立新,才能治理。应当重新张设琴弦而不改弦更张的,虽然有优秀技工也不能调理好;应当改革而不改革的,虽然有大贤人也不能整治好。所以汉朝得天下以来,常想好好治理,可是到现在还没治理好,问题就在于应当改革而没有改革。古人说过:“站在潭边羡慕别人捕到了鱼,不如自己回去编织鱼网。”汉朝临政并且想把政事治理好,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不如回头来进行改革,改革了就能好好治理,国家治理好了,灾害就会一天天消除,福禄也就会一天天到来。《诗经》上说:“适合于民,适合于人,接受天给予的福禄。”执政能适合人民,自然会得到天给予的福禄。仁、义、礼、智、信是五种恒久不变的道,这是王者应培养整饬的。这五种道能培养整饬好,就能得到天的保佑,鬼神也来赞助他接受祭祀,恩德就会普及到国外,扩大到一切生命。汉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对策认为很不寻常,于是又策问大夫们说:策问说:听说虞舜的时候,虞舜常常在宫殿的走廊里散步,没有什么作为,可是天下太平。周文王整天忙到日头偏西,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天下也很太平。帝王治理天下的道,难道没有共同的条理,一贯的主张吗?为什么安逸和劳苦有这样大的差别呢?那些勤俭的帝王连黑色、黄色的旌旗也不制作。可是到了周朝,在官门外筑了两座观望的台,乘坐用玉装饰的车,制造红色的盾和玉石做的斧柄,朝廷里排列着六十四人的舞蹈,到处响起歌颂的声音。帝王的道,难道意旨不一样吗?有人说:“良玉不需要雕琢,”有人说“没有文采就不能辅助德行,”两种说法是不同的。殷朝人制定五种刑法来防止奸诈,用毁伤身体的办法来惩戒邪恶。可是周成王和周康王放弃这些刑法四十多年,天下也没有犯法的。监狱空荡无人。
……
前言/序言
大中华文库: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中华文库:汉书选(汉英对照 套装1-2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