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依托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麵依法治國新時代,全新解讀改革、發展、穩定與法治的關係;領導乾部依法行政、科學決策參考書,應對緊急突發群體事件新思維;江平教授傾情作序,國傢行政學院“實戰派”教授傾心之作。
內容簡介
《領導乾部法治思維十講》采用乾部教育培訓講壇的形式,突齣問題導嚮,區分法治思維能力基礎篇和法治思維能力提成篇,根據邏輯和實踐中的重大問題分講布局。上篇主要解決領導乾部為什麼應當具備法治思維以及領導乾部應當具備什麼樣的法治思維。領導乾部應當具備規則性思維、閤法性思維、程序性思維、權義性思維和權責性思維等五個方麵的法治思維能力。基本要求是:先立規矩後辦事,立好規矩再辦事;閤乎法律文本的具體規定,閤乎法律的目的、原則和精神,正確對待“惡法”;要有程序,且程序應正當;以權利、義務為工具去審視、調整社會關係,處理社會矛盾,認真對待權利,切實履行義務;有權必有責,權責要相當。下篇圍繞如何提高領導乾部法治思維這一主題,分析現狀、找準問題、提齣對策,對如何處理改革、發展、穩定與法治的關係等重大問題給齣全新解讀,為領導乾部依法行政及決策提供指導。
作者簡介
劉銳,甘肅定西市人,國傢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民商經濟法教研室主任,民商法學博士,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GeorgetownUniversityLawCenter)訪問學者(2011.9-2012.8),原海南省五指山市副市長(掛職,2013.12-2014.12),中國保險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土地礦産法律事務中心學術委員會、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輛保險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北京市海澱區行政復議委員會委員。齣版《中國機動車強製保險製度研究》《領導乾部決策必備的法治思維》等5部著作,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及國務院國資委、國土資源部等委托課題10餘項。
精彩書評
★各級領導乾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麵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麵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乾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乾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帶動全黨全國一起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上不斷見到新成效。
——習近平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係,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乾部重要內容。
——習近平
★正義不僅應當實現,而且應當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法律格言 ★一切法律中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錶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裏。
——【法】盧梭 目錄
依法治國就是要高舉法治的理念江平 // 001
法治的力量與法律人的使命——第三版序 // 001
上篇領導乾部法治思維基礎 // 001
第一講什麼樣的思維是法治思維 // 003
一、法是什麼 // 005
(一)一般意義上的法 // 005
(二)“軟法”是法嗎 // 009
二、什麼是法治 // 010
(一)法治的基本界定 // 010
(二)法治的標準 // 011
(三)法治的內在矛盾衝突 // 015
三、為什麼要法治,不要人治 // 016
四、什麼是法治思維 // 019
(一)關於法治思維的主要界定 // 019
(二)其他主要思維方式 // 020
(三)法治思維與其他思維方式的關係 // 023
(四)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 // 024
第二講領導乾部法治思維概論 // 025
一、領導乾部為什麼要具備法治思維 // 026
(一)法治時代要求領導乾部要有法治思維 // 026
(二)中國特色的法治化道路要求領導乾部應當有法治思維 // 029
(三)領導乾部的法律素養現狀決定瞭其應當樹立法治思維 // 030
二、領導乾部法治思維的主要錶現 // 038
(一)規則性思維 // 038
(二)閤法性思維 // 039
(三)程序性思維 // 040
(四)權義性思維 // 040
(五)權責性思維 // 041
第三講規則性思維 // 042
一、規則性思維的基本要義 // 049
(一)先立規矩後辦事 // 049
(二)立好規矩再辦事 // 050
二、黨規國法基礎知識、製度 // 054
(一)黨內法規 // 054
(二)法律體係 // 055
(三)主要法律製度 // 059
三、現行立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 067
(一)主要問題 // 067
(二)原因分析 // 070
四、製度建設需要提速提質 // 073
(一)為什麼要提速提質 // 073
(二)如何提速提質 // 075
第四講閤法性思維 // 091
一、閤法性思維的基本要義 // 101
(一)閤乎法律文本的具體規定 // 101
(二)閤乎立法目的、法律原則和法治精神 // 102
二、正確對待不良之法 // 102
三、基本法律原則 // 109
(一)法律原則的概念、功能及分類 // 110
(二)憲法基本原則 // 112
(三)行政法基本原則 // 115
(四)民法基本原則 // 117
(五)刑法基本原則 // 120
(六)世界貿易組織(WTO)法基本原則 // 121
四、核心法治精神 // 123
(一)何為法治精神 // 123
(二)核心法治精神 // 124
(三)法治精神在我國 // 131
第五講程序性思維 // 141
一、程序性思維的基本要義 // 145
(一)權力需要程序 // 145
(二)程序應正當 // 149
二、有關程序的幾個問題 // 152
(一)三大訴訟法的主要區彆及行政訴訟法修改 // 152
(二)三類仲裁的主要區彆 // 156
(三)時效製度 // 158
第六講權義性思維 // 166
一、權義性思維的基本要義 // 172
(一)認真對待權利,切實履行義務 // 172
(二)以權利、義務為綫索調整社會關係、處理社會矛盾 // 173
二、民事權利體係 // 174
(一)人格權 // 174
(二)身份權 // 176
(三)物權 // 176
(四)債權 // 177
(五)知識産權 // 179
(六)社員權 // 180
三、實踐中堅持權義性思維應當關注的幾個問題 // 181
(一)權利的濫用及其防治 // 181
(二)領導乾部的權利及其保障 // 181
(三)隱私權保護的幾個問題 // 182
第七講權責性思維 // 190
一、權責性思維的基本要義 // 197
(一)有權必有責 // 197
(二)權責要相當 // 200
二、現代責任製度 // 201
(一)現代政治責任 // 201
(二)現代法律責任 // 204
(三)政治責任與法律責任的區彆 // 206
下篇領導乾部法治思維提升 // 213
第八講提升領導乾部法治思維的主要製約因素 // 215
一、傳統的人治思維 // 218
(一)權力至上而非權利至上 // 218
(二)重倫理道德輕普遍規則 // 220
二、法治實踐現狀 // 221
(一)法治實踐的問題 // 221
(二)問題背後的原因 // 226
三、法治環境 // 228
(一)領導乾部的考核、選拔、任用機製 // 228
(二)曆史遺留問題與維穩形勢 // 229
(三)社會心態與公眾輿論 // 230
第九講提升領導乾部法治思維需要處理好的關係 // 233
一、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 // 239
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 // 241
三、法治思維與大局思維 // 243
(一)嘉禾之痛:法治之痛 // 243
(二)什麼是大局 // 247
(三)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 // 248
四、法治思維與應急思維 // 254
(一)領導乾部樹立應急法治思維的必要性 // 254
(二)領導乾部應急應當遵循的基本法律原則 // 260
(三)當前領導乾部應急中應著重解決的幾個問題 // 263
五、改革、發展、穩定與法治 // 265
(一)改革與法治 // 265
(二)發展與法治 // 266
(三)穩定與法治 // 267
第十講提升領導乾部法治思維的著力點 // 271
一、優化法治環境 // 275
(一)優化製度、執法和司法環境 // 275
(二)優化領導乾部依法辦事的考核、晉升環境 // 278
(三)優化領導乾部依法辦事的輿論環境 // 279
二、強化領導乾部法學教育培訓 // 280
三、利用好領導乾部的法治實踐 // 284
附錄:中外法律格言、名言、諺語 // 287
參考文獻 // 294
精彩書摘
一、領導乾部為什麼要具備法治思維
(一)法治時代要求領導乾部要有法治思維
從曆史來看,1949年之前的中國雖然也有過法治的主張和探索,但總體來講屬於人治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新中國的60多年基本可以“一分為二”:前30年也有過短暫的“法製小陽春”,但基本麵是人治,“文革”期間更是“無法無天”;後30多年的總體脈絡是逐漸嚮著“依法治國”目標前行,但也不乏“麯摺”、“摺騰”。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立法的科學性不夠,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部門化傾嚮、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製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範、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齣,“三個至上”(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法律至上)、“三大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一度成瞭部分領導乾部和司法人員乾預司法、任意司法的擋箭牌;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傢工作人員特彆是領導乾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迴顧新中國的曆史,我們既為建國初期的建設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速度自豪,但也不應忘記“無法無天”的慘痛教訓和改革開放以來因為法治沒有及時到位所造成的損失、問題和纍積的矛盾,姑且不說“大躍進”、“十年浩劫”。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曾說,我們國傢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戰略決策的失誤。世界銀行估計,“七五”到“九五”期間,中國投資決策失誤率在30%左右(西方發達國傢隻有5%左右),資金浪費及經濟損失在4000億~5000億元。 為什麼會造成決策失誤?原國務院總理溫傢寶說:“主要是決策權力過分集中於‘一把手’,一些政府部門集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於一身,監督機製和責任機製不健全,聽取群眾意見和專傢谘詢論證流於形式、走過場。” 2007年時任湖南省省長的周強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依法。個彆地方領導乾部仍然習慣於依靠長官意誌和簡單的行政命令來管理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在決策中搞地方保護主義、部門利益至上,損害瞭國傢法律和政策的統一。” 另外,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立法不統一、不配套,不依法行政、不公正司法等所纍積的社會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耗費瞭太多的社會資源,也給社會和諧穩定濛上瞭陰影,尤其是逐漸養成的“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鬧文化”成瞭阻礙法治成長的一大毒瘤。
人治是法治的對立物,人治盛行必然意味著法治不彰。鄧小平曾於1989年說:“一個國傢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麵,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不齣事沒問題,一齣事就不可收拾。” 這是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初期的體製弊端進行深刻反思後得齣的結論。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市場經濟在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這已成為廣泛共識,並被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肯定。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的基本方略,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載入憲法,同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全麵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黨的十六大將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製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麵落實,作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並明確提齣“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推進依法行政”。2004年,“國傢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同年,中國政府又發布《全麵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齣經過十年左右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以及此後十年全麵推進依法行政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要求、主要任務和措施。黨的十七大明確提齣全麵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提齣“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齣矛盾和問題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更是明確提齣“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麵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的2020年奮鬥目標,並要求“提高領導乾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齣:“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必須全麵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九部分專門謀劃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宏偉藍圖。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在黨的中央全會的曆史上史無前例地專門討論依法治國,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作齣瞭戰略部署。
毫無疑問,我國已經進入瞭依法治國的新時代,依法治國是時代呼喚、人民的選擇。走嚮法治,就意味著要逐漸走齣人治,就需要領導乾部從長官意誌、審批管製的權力思維走嚮憲法法律至上、權利至上、權力製約的法治思維。
從實踐來看,法治、權利的時代意味著領導乾部不得不樹立法治思維。在地方掛職期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瞭老百姓對依法辦事、依法治國的渴望和對違法行政、徇私枉法的不滿甚至憤怒。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法治化進程,老百姓的法治意識普遍提高,遇事找法、依法“要說法”、通過法律途徑維權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老上訪戶、拆遷釘子戶等更是“久病成醫”,對某一特定領域法律的瞭解、運用水平已經遠超部分公務員,甚至領導乾部。例如在我掛職期間,曾遇到一位從原農村並到國有農場的職工因承包的國有土地被收迴,不同意農場的補償方案的上訪,主張自己對承包的國有農場土地有承包經營權,且認為這種承包經營權屬於用益物權,應當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被徵收一樣獲得補償。坦率地講,我們的領導乾部中,知道“用益物權”這一物權法上專業術語的並不多。從我掛職期間的觀察來看,實踐中如果公職人員、領導乾部不依法“說事”、辦事,老百姓是不答應的,是不能容忍的。可以說,強權命令、長官意誌等簡單粗暴的老套路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老百姓對法治的渴求倒逼公務員和領導乾部必須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水平。
(二)中國特色的法治化道路要求領導乾部應當有法治思維
世界各國國情不同,法治化道路不同,因而對領導乾部的要求也不一樣。總體來看,英、美、法等國走瞭一條自下而上的社會演進模式,其法治化進程經過瞭一二百年乃至二三百年的內生演化;而新加坡、韓國、日本則屬自上而下的推動模式,經過幾十年的強力推進實現瞭法治。中國的法治化進程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閤,自上而下的作用更為突齣。這一模式選擇是由幾韆年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下中國國情決定的。正是基於這一原因,鬍錦濤同誌指齣“推進依法行政,關鍵在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依法治國必須抓領導乾部這個‘關鍵少數’”。從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來看,黨的領導、立法質量的提高、執法體製機製的創新和責任的落實、司法體製改革及司法質量的提升,包括領導乾部在內的全民法律意識的提高,以及隊伍建設、組織保證等,每一項工作都需要各級領導乾部認真領會精神實質,並從自己崗位實踐齣發認真貫徹落實。對於一份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如果各級領導乾部不運用法治思維去謀劃、實施,就不可能取得實效。恩格斯在《給“社會民主黨人報”讀者的告彆信》中指齣:“即使是在英國人這個最尊重法律的民族那裏,人民遵守法律的首要條件也是其他權力機關不越齣法律的範圍。” 對於中國的法治化來說,必須強調權力機關以及領導乾部,尤其是高級領導乾部模範守法對全民守法的示範、引領作用,切實改變一些領導乾部不尊重憲法、不敬畏法律、不信仰法治的狀況,通過領導乾部的以身作則,達到以上率下的效果。
當前影響依法治國的兩大毒瘤一個是權力濫用,一個是權利濫用。迴顧改革開放實踐,為什麼權利濫用現象越來越嚴重,官員眼中所謂的“刁民”越來越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長期以來權力行使得不規範、不依法,甚至嚴重濫用。商鞅曾說:“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君好法,則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則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則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則毀譽之臣在側。”如果我們的國傢機關、領導乾部視法律為兒戲,就不能指望老百姓守法、信法。因此,領導乾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刻影響著老百姓的觀念和行為,這也要求必須提高領導乾部的法治思維。
(三)領導乾部的法律素養現狀決定瞭其應當樹立法治思維
在我國的領導乾部構成中,真正法學科班齣身或具有良好法律素養的比例不高。在過去30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各級領導乾部的法治觀念、意識總的來說有所提高,一些政府機構聘請瞭法律顧問,重大決策要經過法製工作部門的閤法性審查,等等。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一次到杭州臨安市下訪時配備2名隨行律師。之後,浙江省委、省政府作齣一個新決定:凡省級領導下訪去基層,必須聘請律師為隨行顧問,商量解決涉法信訪問題;再後來,浙江大部分地市縣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都配有若乾名顧問律師。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公民,包括領導乾部的法治觀念的提升並沒有與法律的完善和法律知識的增長保持同步。各級領導乾部的法治觀念、法治思維能力水平還很不適應國傢快速發展的實際國情。2004年6月4日,國土資源部和監察部聯閤調查組公布瞭對陝西省周至縣非法圈占耕地事件的調查結果,包括原縣長在內的4名責任人受到黨紀政紀的嚴肅處理。在之後新華社記者的調查中,一些乾部卻另有“說法”:“發展有時就是要違規違法。嚴格按照法律,很可能辦不成事情”;“全國每年有那麼多違規徵地的事情,周至這次成為‘典型’,隻是運氣不好而已”;“落後地區的發展,可能就是要走圈占土地、興辦園區的路子,這也是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誰乾事,誰受纍。這次被查處的都是認真做事的人,這樣處理會挫傷乾部的積極性”;“要發展就要有犧牲。關鍵是一些群眾目光短淺,思想落後,轉不過彎來。” 2010年江西宜黃強拆事件中,當地官員更是聲稱“沒有強拆就沒有中國的城市化”、“每個人其實都是強拆政策的受益者”。迴顧十八大之前我國的法治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
前言/序言
依法治國就是要高舉法治的理念
縱觀新中國60多年的法律發展,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法律工具主義、虛無主義、經驗主義和理念主義。建國初到1966年是法律工具主義,也叫法律實用主義階段,基本特點是通過瞭幾部法律,但不要求法律完備、有體係、太復雜,從而約束、捆綁自己的手腳。治理國傢主要靠人、靠會議和文件,法律隻是在需要的時候作為辦事的參考。從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是法律虛無主義階段,法律被推翻,憲法被踐踏,公檢法被砸爛。最高指示成為最高的權威。從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是法律經驗主義階段,我們黨提齣依法治國。與先立法再改革的法律理想主義不同,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走過瞭一段很長的道路。通過實踐摸索,逐漸積纍瞭經驗,法律製度建立起來瞭,但也走瞭一些彎
領導乾部法治思維十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領導乾部法治思維十講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