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組織和發動會員高校撰寫創新應用案例,總結和推廣高校信息化成功經驗。
內容涵蓋高校教育教學與科研支撐、校務管理與信息服務、基礎設施與運維服務、信息化建設與運營服務模式創新等諸多方麵,對於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有重要的參考與指導意義。
可供高校領導、信息化部門負責人和業務部門信息化負責人、以及信息化管理與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創新前沿,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和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專注於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具影響力的學術組織,指導和組織編寫創新應用案例,總結和推廣成功經驗,以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閤,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創新人纔培養、科研組織和社會服務模式,促進管理流程優化、提高管理水平與效率,推動文化傳承創新。
《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集(第二輯)》集的案例具有很好的代錶性,內容涵蓋高校教育教學與科研支撐、校務管理與信息服務、基礎設施與運維服務、信息化建設與運營服務模式創新等諸多方麵,對於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有重要的參考與指導意義,可供高校領導、信息化部門負責人和其他業務部門信息化負責人以及信息化管理與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支撐拔尖創新人纔培養的清華網絡學堂
信息化環境下警務教育培訓模式創新探索
“影像上外”——雲端多媒體協作分享平颱
麵嚮流程的校園協同辦公平颱
基於流程優化與再造的學生綜閤管理與服務係統建設
南京農業大學國有資産管理信息係統建設與應用
蘭州大學檔案管理服務信息化平颱搭建與應用實踐
數據應用和服務的創新實踐
財務共享服務的創新與實踐
麵嚮智慧校園的“一門式”公共服務中心信息化建設
北京林業大學校園一卡通建設與實踐
“一站式”信息服務保障機製建設
雲桌麵延伸信息化服務
上海海事大學“感知校園”平颱
“應用驅動,開放共贏”——構建黑龍江大學移動校園生態鏈
移動校園綜閤信息服務平颱的探索與實踐
麵嚮用戶的高校IT服務可視化運維模式構建與應用
校園宿捨網絡運營新模式
基於“三維認證”的數字校園應用建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據中心方案設計項目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指齣: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和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創新前沿。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閤,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創新人纔培養、科研組織和社會服務模式,推動文化傳承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質量全麵提高。”
為推動落實《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部於2012年發布瞭《教育部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其工作目標為: 探索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與應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麵的發展路徑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建設學習型社會,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麵的有效模式和體製機製,總結和推廣成功經驗,全麵提升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對於高等院校,以信息化促進人纔培養模式創新和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在數字校園建設、校園網絡與信息安全、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科研組織模式創新、管理與社會服務信息化、學生網絡文化生活等多方麵開展研究和探索。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決定設立學會規劃課題——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選編,徵集高等教育信息化優秀案例並編撰成冊,正式齣版《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集》係列叢書。為加快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的選編齣版工作,決定由分會理事長蔣東興、副理事長種連榮、邸德海牽頭,組織學會專傢成立編委會,發動學會成員撰寫創新應用案例。為突齣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閤這一重點工作,案例內容明確在如下五個方麵:
(1) 建立人纔培養與教學改革信息化支撐平颱,創新教育教學與人纔培養模式,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2) 建立科研協作與知識管理信息化支撐平颱,創新科研協作與學術研究模式,提升高校科學研究水平;
(3) 建立電子校務與決策支持信息化平颱,創新高校管理體製機製,提高高校管理決策水平;
(4) 建立校園綜閤信息服務平颱,創新思政教育與文化傳承模式,增強高校服務師生和社會的能力;
(5) 探索多方閤作的體製機製,創新高校信息化建設與運營服務模式,推動高校信息化可持續發展。
2014年4月,《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集(第一輯)》正式齣版發行,收錄瞭28個優秀案例。
在第一輯的基礎上,2014年5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第二次發布《關於徵集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的通知》,並成立瞭由蔣東興、種連榮、邸德海、蔣磊宏、宓詠、高東懷、石崗、武俊明、範軼、王海濤等10位專傢組成的編委會,開始進行案例申報評審工作。
本次案例徵集,編委會共收到來自25傢高校上報的28個案例簡介。經編委會認真評審和遴選,23傢高校的23個申報案例成功通過評審進入案例撰寫階段。通過遴選的高校按照編委會製定的模闆撰寫案例,經編委會三位專傢的初審後,按照要求進行修改,然後編委會再復審,最後從23個案例中選取瞭20個案例進入最終審核修改環節。
最終進入第二輯的案例具有很好的代錶性,基本上覆蓋瞭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核心領域,在教育教學與科研支撐、校務管理與信息服務、基礎設施與運維服務、新興信息技術應用以及建設與運營服務模式創新方麵都有分布,對高校信息化的深入推進具有現實的指導和藉鑒意義。與第一輯相比,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智能感知等技術已經開始在高校中得到推廣應用,這意味著高校智慧校園已經開始發力。也就是說,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的推薦工作,將會逐漸轉到智慧校園建設的優秀案例上來。
本案例集的選編工作得到瞭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秘書處和全體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本案例集還得到瞭教育部科技司相關課題的資助,這也是我們能夠高質高效完成的重要保障,特緻謝!
編委會
2015年5月
我一直在思考,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高等教育如何纔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如何纔能培養齣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人纔。這本書《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集(第二輯)》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視野。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混閤式教學模式”的探索印象深刻。我看到瞭一些高校如何巧妙地將綫上和綫下的教學資源有機結閤,打破瞭傳統課堂的局限性,讓學習變得更加靈活和自主。書中不僅僅羅列瞭成功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這些案例背後的思考過程、遇到的挑戰以及最終的解決方案。這讓我意識到,信息化創新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探索和優化的過程。我曾在一個案例中看到,某個大學為瞭推廣在綫課程,專門組建瞭一個跨部門的團隊,從課程設計、技術支持到學生輔導,都做瞭周密的規劃。這種全方位的投入和精細化的管理,著實讓人敬佩。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創新,往往是源於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並輔以勇於嘗試的實踐精神。
評分我是一名教育管理者,一直在尋找提升學校管理效率和教育服務水平的途徑。《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集(第二輯)》這本書,為我提供瞭許多寶貴的參考。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智慧校園”建設的案例。在我看來,智慧校園不僅僅是自動化和智能化,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校園的各項服務,提升師生的整體體驗。書中描述瞭如何利用信息化平颱,整閤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後勤服務等多個係統,實現信息共享和流程優化,這讓我受益匪淺。例如,一個案例中提到瞭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簡化新生報到流程,減少瞭學生和傢長的舟車勞頓,同時也大大提高瞭學校的工作效率。另一個案例則展示瞭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更加安全、便捷的校園環境。這本書讓我看到,信息化應用可以滲透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提升教育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強大助推器。
評分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平時工作比較忙,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也算有所接觸,但總是覺得缺乏係統性的認識。《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集(第二輯)》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發。我被書中一些關於“教學資源數字化與共享”的案例所吸引。我一直覺得,很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分散在各個高校,不容易被獲取和利用。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如何通過信息化平颱,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讓更多的師生受益。尤其是一個關於“在綫課程建設與推廣”的案例,讓我看到瞭如何將優質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在綫課程,並且通過技術手段,讓課程更具互動性和吸引力。書中詳細介紹瞭課程設計、技術實現、以及後期運營的各個環節,讓我對在綫教育有瞭更深入的瞭解。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信息化技術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並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新的平颱。
評分作為一個對教育領域發展比較關注的人,我一直希望能瞭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術應用。《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集(第二輯)》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我被其中一些關於“教育數據治理”的案例所震撼。以前,我總覺得數據就是一些冰冷的數字,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數據在教育決策中的巨大價值。比如,如何利用學生入學後的各項數據,預測其學習睏難,並提前介入,提供支持,從而有效降低輟學率。這種以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管理,讓我看到瞭高等教育正在走嚮更加科學和人性化的軌道。書中還介紹瞭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教師的教學效果,並為教師提供改進建議,這對於提升教學質量無疑是非常有益的。我深切地體會到,信息化不僅僅是技術工具的堆砌,更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從經驗驅動走嚮數據驅動的深刻變革。這本書讓我對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名字叫《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集(第二輯)》,乍一看,名字就挺“硬核”的,我抱著學習和藉鑒的心態翻開瞭它。剛開始讀的時候,我還在想,究竟是什麼樣的信息化應用纔能稱得上“創新”?那些案例會不會過於理論化、或者技術性太強,我這個非技術背景的讀者能否理解?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並沒有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它選取瞭許多真實的高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麵的實踐,那些故事都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我特彆被其中一個關於“智慧教室”的案例所吸引,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技術搬進課堂,而是從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校的管理成本等多個維度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和優化。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推薦,這一點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覺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最終還是要落腳於“人”,落腳於提升教育質量和促進學生全麵發展。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足瞭功課,它讓我看到,信息化並非冰冷的機器,而是能夠賦能教育,讓教育變得更智能、更高效、也更有人情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