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透過晚清變革,讀懂當下中國
★看清廷在深化政治體製改革的過程中,如何跌撞前行,走嚮失敗
★顛覆官方主流觀點,還原1898年波譎雲詭的晚清政局真相
★告訴你曆史上真實的康有為、梁啓超、光緒、慈禧、李鴻章……
★比《紙牌屋》更精彩,比《舊製度與大革命》更具現實意義
★著名曆史學傢@旁觀者馬勇扛鼎力作
內容簡介
1897年年底,德國強占膠州灣,引起新一輪的瓜分狂潮。亡國的幻滅感籠罩整個大清帝國,朝野上下迅速積聚起政治激進主義的浪潮。
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洋務運動,在經濟改革方麵取得瞭巨大成就,史稱“同治中興”。然而由於政治體製改革未能及時跟進,甲午一役,戰敗於蕞爾小國的日本,改革成果一旦盡毀。
洋務派的經濟改革被證明不能挽救國運,列強的瓜分又迫在眉睫,激進的民族主義思潮彌漫全國,局勢倒逼之下,政治體製改革勢在必行。以光緒帝為代錶的帝國統治階層,以康有為為代錶的維新派知識分子,在政治改革上達成共識,悄然推動瞭這場後世稱為“戊戌變法”的改革運動。
政治體製改革涉及各方麵的利益再分配,這其中,既有守舊的既得利益集團的百般阻撓,也有維新派自身在權力分配上的內部傾軋。陷入泥潭的政治體製改革,此時亟需一個突圍的方嚮。
“帝黨”與“後黨”不和的傳聞,讓康有為等維新派錯誤地找到瞭一個改革方嚮:隻要打倒以慈禧為代錶的“後黨”,改革就能順利推行。於是,一場企圖以軍事政變推動政治改革的行動,在風雨飄搖的晚清帝都悄然醞釀……
作者簡介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晚清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以“同情之理解”的態度進入曆史的深處,打破晚清以來政治精英構建的“悲情敘事”傳統,重構曆史的真相。
精彩書評
★馬勇做過古代史研究,做過儒傢經學史研究,最終興趣點卻落在晚清70年。他一方麵對此前的主流研究充滿疑惑,一方麵覺齣現實與百年前的諸種關聯,認為有必要從來路中尋齣答案。懷著一份對先人的溫情與理解,他重新講述100年前的曆史。
——《獨立閱讀》
目錄
第一章 拉開政治變革的帷幕
外交難題與內政改革
膠州灣外交事件引發瞭一場政治風潮/康有為在北京上《上清帝第五書》/光緒開始考慮政治變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官場來瞭個年輕人
康有為差點離開北京返迴傢鄉/康有為在西花廳接受總理衙門諸大臣問話/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局摺》/張之洞發錶《勸學篇》,抗衡激進改革派/《勸學篇》客觀上促進瞭康有為激進改革的進程
激進與保守:中國政治的古老話題
康有為開學會,以推動政治發展/保國會的成立及其引起的鬥爭/5月29日恭親王的逝世使政局更加復雜/恭親王離世後,康有為、翁同龢積極推動政改/光緒、慈禧醞釀政治改革/6月11日光緒發布《明定國是詔》,百日維新開始
政治變革悄然發動
朝廷罷免翁同龢,改組內閣/翁同龢被罷免的原因/康有為的終南捷徑/榮祿與康有為的談話及對康有為的態度/光緒帝召見康有為/光緒任命康有為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
第二章 改革共識與差異
廢八股還是廢科舉
從察舉到八股/對科舉製的思考,及開設特科的建議/康有為為廢科舉攻擊所謂守舊禮官,開啓瞭新舊黨爭
一個可以適可而止的新科舉方案
康有為等更徹底地改革科舉製的建議被采納/科舉改革引起的情緒。張之洞等新提齣的更穩健方案得到落實/康有為不滿穩健的科舉改革方案,矛頭指嚮慈禧
京師大學堂:新政第一大舉動
關於新式教育體製的討論。醞釀建立京師大學堂/清廷最終決定創辦京師大學堂。李盛鐸的五點建議/總理衙門提齣創辦京師大學堂的四項原則,梁啓超執筆京師大學堂章程
話語權、控製權與利益關切
京師大學堂籌建,各方達成基本共識/康、梁設計的大學堂權力框架,把孫傢鼐推嚮瞭康有為的對立麵/梁啓超與譯書局風波
第三章 維新陣營:內部爭鬥與外部衝突
洛陽紙貴:《時務報》的成功
《強學報》停辦,汪康年有意創辦新刊物/汪康年、黃遵憲、梁啓超共同創辦《時務報》,大獲成功/汪康年與梁啓超齣現裂痕/《時務報》“三駕馬車”衝突再起
無法共富貴:《時務報》的內部爭鬥
梁啓超與汪康年的決裂/康、梁試圖用行政權力奪迴《時務報》,卻被孫傢鼐反製/孫傢鼐與康有為的鬥爭/汪康年與梁啓超等的輿論戰/《時務報》爭奪戰未已,康、梁等流亡海外
湖南新政:中國新希望
湘軍在甲午戰場的慘敗,刺激湖南人及陳寶箴銳意求變/譚嗣同、唐常纔等湖南民間維新力量創辦算學館/湖南時務學堂的創辦
誰是湖南新政的終結者
梁啓超入主時務學堂,受到湖南各界歡迎/梁啓超在學堂大肆宣講異端思想/譚嗣同等創辦南學會,與時務學堂一起成為湖南新思想的中心/湖南知識界對新學態度的轉變/在湖南知識界的攻擊下,南學會停止,時務學堂改組
第四章 黨爭與利益集團
王照上書:無關乎新舊
清廷開放部分言論,為王照上書提供瞭機會/王照上書,指涉光緒與慈禧的權力關係
罷免禮部六堂官
王照上書受阻,遂彈劾禮部長官/光緒處分禮部六堂官,加劇瞭政治高層的分化
超常提升四軍機章京
光緒破格提拔譚嗣同等有維新背景的年輕人為軍機章京/四章京與原有章京、軍機王大臣的矛盾,加劇瞭政治層麵人事的分化
伴食宰相與寵臣鬥法
9月7日李鴻章被解除實職,為事態發展增加瞭新的不確定因素/甲午戰後,張蔭桓、李鴻章相繼代錶清廷與日本談判
外交調整:黨爭的外部資源
張蔭桓地位上升,引起李鴻章、翁同龢的懷疑與嫉恨/因藉債事,張蔭桓與李鴻章等同僚關係日趨緊張/張蔭桓以為兩宮衝突,選擇站在光緒的陣營/支持維新派且親英日的張蔭桓地位上升,親俄的李鴻章齣局
第五章 改革步入深水區
製度局:廢我軍機?
康有為等人對於清廷政治體製改革的思考/康有為設製度局以統籌維新事務的設想獲得光緒認同/在慈禧的支持下,總理衙門全麵否定康有為創設製度局的構想/光緒對總理衙門的駁議不滿。官製改革的流言造成官場恐慌
懋勤殿:奪我大權?
軍機大臣全麵而有力地反駁瞭康有為的政治改革設想/康有為等建議開設懋勤殿,遭到阻擊
裁撤冗署與冗員:官場大地震
岑春煊提齣大規模裁撤冗署冗員,康有為並不贊同/光緒悍然下詔裁署裁員,引起官場一片混亂/張元濟等維新派反對朝廷提齣的安置被裁撤人員的方案/政治體製改革麵臨失控,政治局麵失去穩定
第六章 各路英雄會京城
一個傳說引發的政治恐慌
在眾多官員建議下,光緒決定於內廷設置懋勤殿/康有為積極活動,謀求入懋勤殿人選。康有為等人認定光緒與慈禧意見不閤
等待伊藤
伊藤博文來華,引起朝野各方的關注和期待/伊藤在天津逗留數日後,乘專列抵達北京
李提摩太來瞭
康有為提議李提摩太邀請伊藤來華/李提摩太是康有為等維新派與日本人、英國人的橋梁
袁世凱進京
康有為拉攏袁世凱,想使之成為所謂帝黨的軍事力量/王照竭力反對利用袁世凱以武力手段解決當前麵臨的問題
綠林好漢也來瞭
譚嗣同開始相信帝後之間存在矛盾/譚嗣同召集綠林好漢進京,以應付想象中的政治危機
第七章 想象衝突與衝突想象
楊銳建議成瞭政局轉變的關鍵
光緒與楊銳討論內廷問題,並手諭密詔/楊銳建議改正康有為激進的政治主張。這一主張也獲得瞭林旭認同
康有為鋌而走險
畢永年被迫參與康有為等人的軍事冒險計劃/光緒督促康有為早日離京,反促使康有為堅定軍事冒險計劃
政局變動中的日本因素
伊藤博文與清廷高層的互動/康有為拜訪伊藤,想通過他調和所謂兩宮矛盾以贏得時間
第八章 破綻在哪裏
刀逼袁世凱
袁世凱獲破格提拔。因英艦事,榮祿召袁世凱迴天津/譚嗣同夜訪袁世凱,逼袁世凱錶態
皇太後突然迴宮
楊崇伊建議慈禧訓政/慈禧迴宮的真正原因
康有為悄然齣走
康有為希望通過李提摩太讓英國乾預當前的政治危機/康有為悄然離京
第九章 政治轉摺關鍵點
其實沒有誰告密
袁世凱見光緒,暗示康有為等人不可靠/光緒接見伊藤博文/袁世凱告訴榮祿譚嗣同對自己的夜訪
重建垂簾體製
慈禧迴宮,與光緒討論英俄衝突、楊崇伊奏摺等事/光緒遵慈禧建議,下令逮捕康有為兄弟
“多餘的話”:康廣仁究竟說瞭什麼
楊深秀上書要求調袁世凱軍隊入京勤王/康廣仁等被捕,康有為的陰謀逐漸浮現
第一批抓捕
在光緒的請求下,慈禧迴宮訓政/張蔭桓、楊銳等成為第一批被懲處的人
第十章 政治清理:為瞭再齣發
國際乾預:挽救張蔭桓
因英、日交涉,親英日的張蔭桓逃過一劫/盛宣懷等建議對張蔭桓從寬發落
誅殺六君子
榮祿入主中樞,光緒病情加重,慈禧垂簾聽政/為盡早化解政治危局,釜底抽薪,楊深秀等六人被匆忙問斬
清查與防止擴大化
康有為事件後的人員處分與人事變動/百日維新被全麵調整,但不是全麵廢除/守舊者的倒退被遏製,穩健的改革派掌控改革進程
黑暗終歸會過去
康有為的齣走路綫/在英國人的庇護下,康有為躲過清廷追捕
精彩書摘
外交難題與內政改革
此時中國的發展呈現齣一種良性態勢,外國資本之所以看好中國,是因為中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政治改革方麵的嘗試,試圖為國傢提供一種長期穩定的保障,湖南的維新運動、各地的新政實踐,都充分錶明這個古老的國傢在經曆瞭大失敗之後的大覺醒。
然而,一片升平景象中突然齣現一個尷尬,一個外交難題突然而至。而此時的中國麵對復雜的國際局勢還像一個雛兒。
這個外交難題來自德國。德國在這之前確實有恩於中國,那是它在中國最睏難的時候,拍案而起,仗義執言,聯閤俄國和法國,逼迫日本放棄對遼東半島的割讓,盡管中國為此增加瞭一筆三韆萬兩的“贖遼費”,但畢竟保全瞭中國本土。
不過,三國乾涉還遼也留下瞭巨大的隱患。三國都覺得自己有恩於中國,中國應該對他們的貢獻給予迴報。於是德國人嚮中國提齣租藉膠州灣;俄國人誘逼中國簽訂秘密條約,逐步使中國東北地區成為沙俄勢力範圍;法國人不甘落後,也提齣與德國差不多的要求。
中國是一個知恩圖報的民族,從來不會忘記在危難中幫助過自己的人。特彆是考慮到中德貿易額迅速增長的事實,大緻同意德國在東部沿海找一個地方建立儲煤屯船的海軍基地,一是有利於保護中德之間的商業往來,一是有利於遠東國際局勢的穩定與均衡。隻是中國行政體製的官僚主義太厲害瞭,中德之間就這個問題的談判一拖再拖,嚴謹的德國佬終於忍耐不住瞭,決定利用或者製造藉口,強行武裝占領膠州灣,造成既成事實,迫使中國方麵答應。
這場外交遊戲當然需要冠冕堂皇的藉口。1897年11月1日,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巨野被殺害,這終於為德國人提供瞭絕佳藉口。德皇威廉二世獲悉這一消息後沒有錶現齣絲毫悲傷,反而情不自禁地感謝中國人為他們提供瞭理由,迅即下令德國遠東艦隊不惜代價占領膠州灣。
11月13日,德國艦隊嚮膠州灣中國守軍發齣最後通牒,要求清軍在48小時內全部撤退。巨野教案的是非麯直不必討論,兩名傳教士死亡確實是個問題,清政府礙於此點無法強硬以對,況且中國剛經曆過甲午戰爭,此時也真的無法輕啓兵釁。清政府一方麵尋求列強幫忙勸阻德國人,一方麵下令清軍鎮靜以待,不要讓德國人尋找新的理由。
清政府的忍讓並沒有阻止住德國人占領膠州灣的步伐,而俄國人在清政府的請求下,先是答應勸阻德國人,繼則與德國人閤謀,狼狽為奸。俄國艦隊於1897年12月15日占領瞭旅順和大連灣。
德俄兩國的不義之舉無疑是中國的外交失敗,特彆是俄國剛剛與中國簽訂過密約,保證中國二十年無事,現在自己動手將三國乾涉還遼要迴來的大部分東西重新拿走,這不僅使中國政府極其尷尬,也使吐齣這塊肥肉的日本人心裏很不是滋味。所以,中德、中俄之間的秘密外交,被具有日資背景的《國聞報》獲悉,《國聞報》立即發錶言辭犀利的政治評論,批評德俄兩國政府的強盜邏輯,進而批評清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強調中國的齣路隻有加快政治改革,急謀自立之道,緊隨世界潮流。隻有自立,纔能救亡;隻有自身強大,纔能謀取和平,以戰止戰。
《國聞報》的政治評論主要齣自嚴復之手。作為北洋水師學堂總監督,嚴復對甲午戰爭有著常人所難以理喻的情結。他的同學、學生,不知有多少人死於這次戰爭,所以他不僅密切關注這場戰爭的每一個進展,而且在這場戰爭剛剛結束時就大受刺激,發錶《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闢韓》等檄文,探討中國失敗的深層原因,並著手翻譯《天演論》,期待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促使中國人從迷夢中驚醒。所以當德國、俄國背信棄義,用強力掠奪中國,強占膠州灣、大連灣和旅順口時,嚴復實在忍不住內心的憤怒,再次拍案而起,挺身而齣。
嚴復激烈的政治言論深刻影響瞭中國知識分子,南方知識分子如梁啓超、譚嗣同等人同樣具有亡國的幻滅感,他們甚至試圖改變湖南維新運動的性質,以為亡國之後圖,計劃假如北方局勢持續惡化,他們就以湖南為基地策動南部中國獨立,為將來的民族重生奠定基礎。
亡國的幻滅感促動瞭政治激進主義迅速崛起,梁啓超開始以時務學堂為基地宣揚政治變革,以為中國君主權力日尊過盛,人民的政治權力日衰遞減,可能是中國積貧積弱的根源。對癥下藥,中國的政治變革就是要擴展人民的政治權利,還政於民,像西方那樣設立議院,約束君權,限製君權。梁啓超甚至還與學生們討論改正朔易服色也就是改朝換代的可能性,這在正統思想者看來無疑超齣瞭大清王朝的政治紀律。
梁啓超的異端思想並不是孤立的奇思妙想,這裏既有其師康有為思想異端的學理根據,也是梁啓超那批朋友曾經討論過的問題,譚嗣同明確認為中國問題的癥結在於君主專製,兩韆年中國社會停滯不前主要原因就是這些“獨夫民賊”把持政權且無所約束,所以他號召中國人衝決網羅,廢君統,倡民主,建設和西方一樣的近代國傢。
譚嗣同、梁啓超等人的政治激進主義深刻影響瞭湖南維新運動的進程,湖南新政由先前比較單純地發展近代經濟嚮政治體製改革轉變。課吏館、保衛局等一係列新機構逐步設立,具有近代意義的文官體製、警察體製開始嘗試。因膠州灣事件刺激而創辦的南學會,則逐步發展成一個地方議會組織,以為將來中國大局發生危險時,能使湖南像日本幕府末年的地方勢力一樣,強藩聯閤,推動全國進步和民族重建。
湖南的政治激進主義後來引發許多不必要的政治衝突,原本受到湖南各方麵歡迎的梁啓超簡直是被驅逐齣境。好在梁啓超在此之前已經離開瞭湖南,追隨其師康有為重迴京師大展身手去瞭。
……
前言/序言
1898年那場未遂政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1898年那場未遂政變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