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張誌聰醫學金書》收錄瞭張誌聰現在存世的8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集注》九捲、《靈樞集注》九捲、《傷寒論宗印》八捲、《侶山堂類辯》二捲、《傷寒論集注》六捲、《金匱要略注》四捲、《本草崇原》三捲、《醫學要訣》四捲,共45捲,計173萬言。這是清代以來較完備的張誌聰醫學著作全集,為今人研究張誌聰的學術思想,學習其治療經驗,提供瞭一份較完整的文獻資料。
《素問集注》、《靈樞集注》為闡發《內經》之理,集諸傢一得之見。張誌聰之注,開集體創作之先河,俾後人讀《素問》而知病之所由起,讀《靈樞》而識病之如何瘳。
《傷寒論宗印》、《傷寒論集注》注解《傷寒論》,雖然維護傷寒舊論,但在理論研究上,能獨立思考,提齣看法。
《金匱要略注》重視以經解經,所引用的經書有《素問》、《靈樞》、《傷寒論》、《難經》等,其中以《內經》、《傷寒論》為多。(侶山堂類辯》是張氏集同學及弟子數十人,在侶山堂研討中醫學術、醫理之文集。《明清名醫全書大成:張誌聰醫學全書》論辨的中心思想在於研究中醫學術之同異,而辨其是非。其所論辨的內容,有屬於髒腑、經絡、氣血、病因等基礎理論的;有屬於四診、八綱等診斷學說的,有屬於辨病辨證施治的;有屬於醫籍評介的。下捲主要論述中藥。其捲首與捲末載方藥論10餘篇,捲中論述瞭40多種藥物的命名、性味和功用主治等。
《本草崇原》是曆史上第一部注釋《神農本草經》的藥學專著。全書共分三捲,按三品分類法,運用五運六氣的理論,對300味中藥的藥性做瞭恰當的解釋。其注釋,基本上不離(本經》原文宗旨,其發揮之處,或為前人經驗的總結,或為張氏本人的心得體會,是一部可供中醫臨床、中藥研究參考的實用價值較高的本草學專著。
(醫學要訣》分脈訣、經訣、草訣和藥性備考。脈訣就其生理脈象、病證脈象作瞭較為貼切的注釋;經訣就十四經脈的循行及相關病證作瞭進一步的解釋;草訣注釋瞭陰陽氣味升降浮沉,五味所歸,五走、五欲、五禁五宜、五髒六腑用藥氣味補瀉,藥有須使畏惡等法象。其對藥物的注釋有300種,分彆闡述瞭各種藥的性味和功能主治;藥性備考分水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菜部、榖部、味部、果部、木部、蟲部、魚部、禽部、獸部等,分彆就其中性味、功能主治作瞭說明。
目錄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
傷寒論集注
傷寒論宗印
金匱要略注
侶山堂類辯
本草崇原
醫學要訣
張誌聰醫學學術思想研究
論文題錄
精彩書摘
《明清名醫全書大成:張誌聰醫學全書》:
五精所並:謂五髒之精氣相並。精氣並於心則喜,多陽者多喜,心為陽髒,陰精並之,故喜。本經曰:神餘則笑不休。並於肺則悲,肝悲哀動中則傷魂,肺虛而肝氣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脾憂愁不解則傷意,肝虛而脾氣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恐懼不解則傷精,脾虛而腎氣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本經》曰: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陰氣少,陽氣入陰,陰陽相薄故恐也。蓋心腎為水火陰陽之主宰,是以心虛而陰精並之則喜,腎虛而陽氣並之則恐,此水火二氣,上下交並,其餘三髒,皆所勝之氣相並,所謂氣不及則所勝妄行。徐公遐曰:有精相並者,有氣相並者,故首提曰精氣。是謂五並。虛而相並者也。此申明並者,因虛而相並也。
五髒所惡:金木水火土,五髒之本氣也。風寒熱燥火,五行之所生也。五髒之氣,喜於生化,故本氣自勝者惡之。心惡熱,心為火髒故惡熱。肺惡寒,肺屬清金故惡寒。肝惡風,肝主風木故惡風。脾惡濕,脾為陰土故惡濕。腎惡燥,腎為水髒故惡燥。是謂五惡。三髒惡本氣之勝,肺惡腎之寒,腎惡肺之燥,此亦陰陽變換之道,而腎肺子母之氣,互為本末也。
五髒化液:水榖入口,其味有五,津液各走其道,五髒受水榖之津,淖注於外竅而化為五液。心為汗,心主血,汗乃血之液也。肺為涕,齣於肺竅之鼻而為涕。肝為淚,齣於肝竅之目而為淚。脾為涎,齣於脾竅之口而為涎。腎為唾,腎絡上貫膈,入肺上循喉嚨,挾舌本,舌下廉泉玉英,上液之道也,故腎為唾。經曰: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是謂五液。又曰:五液者,腎為水髒受五髒之精而藏之,腎之液復入心而為血,入肝為淚,入肺為涕,入脾為涎,自入為唾,是以五液皆鹹。
五味所禁: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故禁多食。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肺主氣,辛入肺,故走氣,氣病而多食之,反辛散而傷氣。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心主血,潤下作成,鹹走血者,水氣上交於心也,血病而多食之,則水反勝火矣。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腎主骨,炎上作苦,苦走骨者,火氣下交於腎也,骨病而多食之,則火氣反勝矣。此與並於心則喜,並於腎則恐之義相同,蓋心腎水火之氣,時相既濟,故所走互更,其餘三髒,是本髒之味,而走本髒所主之筋肉也。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脾主肌肉,甘為土味,脾病而多食之,則反傷脾氣。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肝閤筋,酸走肝,筋病而多食之,則反傷其肝氣。是謂五禁,無令多食。五味所以養五髒之氣者也,病則氣虛,故無令多食,蓋少則補,多則反傷其氣。
五病所發:承上文而言五髒之病,各有所發。陰病發於骨,腎為陰髒,在體為骨,故腎陰之病而發於骨。陽病發於血,心為陽中之太陽,在體為脈,故心陽之病而發於血。硃永年曰:上節言鹹走血,苦走骨,此節曰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正見其陰陽體用之妙。陰病發於肉,脾為陰中之至陰,在體為肉,是以太陰之病,而發於所主之肌肉。陽病發於鼕,肝為陰中之少陽,逆鼕氣則奉生者少,春為痿厥,故肝髒之陽病發於鼕。陰病發於夏,肺為牝髒,逆夏氣則奉收者少,鞦為痃瘧,故肺髒之陰病而發於夏也。夫所謂陽病發於骨,陰病發於血者,即“調神論”之所謂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鼕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之義,此因本氣自傷而為病也。日陽病發於鼕,陰病發於夏者,因所生之母氣逆而為病也。陰陽之道,推變無窮,若膠執於心腎發於骨血,肝肺發於鼕,夏,又不可與論陰陽矣。是謂五發。謂五髒皆有所發之處,各有所發之因。
……
前言/序言
明清名醫全書大成:張誌聰醫學全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明清名醫全書大成:張誌聰醫學全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好評
評分
☆☆☆☆☆
還沒看,留著以後慢慢看。
評分
☆☆☆☆☆
非常好!快遞一如既往好!
評分
☆☆☆☆☆
還沒看,留著以後慢慢看。
評分
☆☆☆☆☆
古人的中醫水平,非現代人現代思維現代金錢物質觀念可追,古代中醫的治學精神、思維觀念、價值觀方法論,直令現代人望塵莫及、嘆為觀止。
評分
☆☆☆☆☆
古人的中醫水平,非現代人現代思維現代金錢物質觀念可追,古代中醫的治學精神、思維觀念、價值觀方法論,直令現代人望塵莫及、嘆為觀止。
評分
☆☆☆☆☆
內容豐富多彩,實用性強,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評分
☆☆☆☆☆
感覺挺好的,好壞還不懂鑒彆,先看著。
評分
☆☆☆☆☆
,給贊?實用,不錯,一流産品,一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