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說到舊上海灘、公共租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估計是“三大亨”——杜月笙、張嘯林、黃金榮。其實,對於上海這座謎一樣的城市來說,巡捕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標誌。20世紀30年代,一名英國籍巡捕最近距離地窺探瞭中國人在十裏洋場的日常生活。這座城市被鴉片、武裝搶劫、謀殺充斥著,它最黑暗、骯髒的部分隱藏在瞭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之下。
內容簡介
《英國巡捕眼中的上海灘》首版於1937年,記錄瞭作者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灘任巡捕的經曆。這本獨特的迴憶錄不僅記錄瞭日常的警務工作經曆,還講述瞭他對於當時中國社會和風俗習慣的理解和感受。
在1935年12月1日淩晨,彼得斯和他的一個下屬發現瞭身患重病、窮睏潦倒地躺在路邊的中國人毛德彪,從這兒引發瞭後來的謀殺指控和轟動一時的法庭審判……
作者簡介
E.W.彼得斯(E. W. Peters),英國人,20世紀30年代在舊中國上海公共租界任洋巡捕。他見證瞭當時上海灘的繁華、喧囂、混亂和暴力,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英國《衛報》、《金融時報》、BBC等媒體發錶在中國的見聞和感受,其中關於中國上海抗戰的描述影響廣泛。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的充斥著武裝搶劫、綁架、謀殺和毒品交易。這本獨特的迴憶錄以巡捕的日常警務工作經曆和作者因涉嫌謀殺一名中國乞丐而被起訴的案件為例證,說明瞭當時上海警務工作是如何在政治的風口浪尖上運作的。直到1935年,上海的捕房纔剛剛從十年前的“五卅慘案”危機中恢復過來。
——羅伯特·畢可思
英國布裏斯托大學曆史係教授,英國學界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
目錄
Ⅰ.初識上海
Ⅱ.緊張的訓練
Ⅲ.第一次實戰
Ⅳ.沉迷於吸食鴉片的中國人
Ⅴ.層齣不窮的威脅和挑戰
Ⅵ.最令人震驚的一次武裝搶劫
Ⅶ.中日緊張狀態迅速升級
Ⅷ.光怪陸離的“東方巴黎”
Ⅸ.戛然而止的巡捕生涯
Ⅹ.鋃鐺入獄,接受法庭審判
Ⅺ.撲朔迷離的案情
關於案件的一手資料
延伸閱讀
前言/序言
序 在上海這座謎一樣的城市裏,上海灘巡捕是一個不可遺忘的標誌。城市警務工作中存在的所有痼疾,在這裏都加倍凸顯,因為上海灘是同時由三方市政機構和至少兩股其他警務力量共同管轄的。除此之外,上海灘的犯罪率極高:臭名昭著的上海青幫;層齣不窮的綁架和武裝搶劫;間歇性的內戰和外國侵略;再加上間諜活動和暴力的政治恐怖活動。上海的警務力量必須都是全副武裝的,因為根據中國的法律,武裝的犯罪分子一旦被抓量刑極重,所以他們對巡捕開槍時絕對沒有半點猶豫。沒有武裝的暴徒們則會通過襲擊巡捕以竊奪武器,而且絕不留下活口。這一切導緻瞭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灘由外國勢力控製的租界地區巡捕死亡人數迅速上升。1914年至1942年間,總數超過120名的锡剋人、中國人、日本人及歐洲人在執勤時喪命。這在很大程度上迫使當時的上海警務人員在現代防暴、徒手格鬥、槍械訓練等方麵不斷探索以應對層齣不窮的威脅和挑戰。他們的經驗甚至影響瞭20世紀中期國際警務工作的開展。 上海灘的巡捕始終被認為是邪惡墮落的,據說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間招募的外籍巡捕包括前黑棕部隊成員。黑棕部隊即皇傢愛爾蘭警隊後備隊,曾參與鎮壓愛爾蘭獨立運動;還有一些人員曾經是巴勒斯坦警察,他們也背著熱衷暴力的惡名;其他被招募人員也至少都是當過兵的。盡管被招募的很多是曾服役的人員,但上海灘巡捕其實並非傳言中的那麼凶神惡煞,曾經在殖民地警務部門服役的人數隻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傳言被誇大的原因一方麵是由於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曆史檔案公開以前人們對上海灘巡捕的曆史知之甚少;另一方麵是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混亂如當時的上海灘,必然要有強勢的警力纔能應對。 上海灘巡捕在歐洲人的印象中愈發鮮活起來還要歸功於埃爾熱於1933年齣版的《丁丁曆險記之藍蓮花》。故事的背景就被設定在上海,其中腐敗又有種族歧視的巡捕房督察角色後來又齣現在這位比利時漫畫作傢的其他兩部英雄曆險故事中。盡管偶有關於上海警務的文章發錶於《警務期刊》之類的文獻上,但隻有一個叫E.W.彼得斯的人 在當時齣版自傳,講述瞭他在上海巡捕房任職的經曆。接著往下讀,你就會明白彼得斯為什麼要這麼做。 歐內斯特·威廉姆斯·彼得斯是一個失業的前陸軍汽車修理工。1929年11月,他來到上海,那之前一個月,彼得斯在倫敦被上海市工部局招募為見習巡長。這隻是一個例行的任命,不論是他的背景還是過去的經曆都沒有什麼特彆之處。彼得斯十六歲離開學校在運兵船上打工,後來在煤礦做運煤司機,之後又在皇傢坦剋部隊待瞭七年,其中五年駐守於印度。喜歡在海外服役可能是促使他應徵成為上海灘巡捕的原因之一。彼得斯在中國待瞭六年半的時間,於1936年4月迴到英國,並接受瞭著名的《世界新聞報》的采訪,宣稱其在上海的經曆是:“為名譽而戰,身心俱疲,雖獲勝利卻已身無分文。” 彼得斯宣稱他打算寫一本書,也就是後來麵世的這本。由休·巴恩斯“編輯”並於1937年齣版。這本書一經齣版就被當成瞭在上海公共租界工作的外國巡捕的迴憶錄,如它封麵介紹上所稱:是對上海灘警務工作的一次深刻披露,內容涉及武裝犯罪團夥、毒品買賣、吸食鴉片、中國的司法、刑罰和處決。除瞭極具煽動性的封麵之外,書中還介紹瞭上海“近年來最轟動的案件,本書作者因涉嫌謀殺一名中國乞丐而被起訴”。這本獨特的迴憶錄將以日常警務工作經曆和那起著名的案件為例證,來說明當時上海警務工作是如何在政治的風口浪尖上運作的。 上海工部局在1854年建立瞭上海的第一個巡捕房。起初隻是從香港招募瞭一幫社會閑散人員。到1935年,巡捕人數擴大到近5000人。彼得斯是其中的489名歐洲巡捕之一。歐洲巡捕大多是英國人,有少數白俄羅斯人。他們和583名锡剋人、251名日本人及3574名中國人一起負責上海的治安。上海的巡捕體係龐大復雜,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1935年的上海有116萬中外常住人口,並且每天還有不計其數的人從城市周邊擁入。像彼得斯這樣的巡捕,每天工作的主要內容不僅有維護城市日常治安,同樣重要的還有一部分政治任務,就是和中外機構一起打擊共産主義活動和蘇聯間諜活動。此外,上海的巡捕房還有一支處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防暴隊,又稱武裝後備隊。彼得斯在中國時,有一段時間就任職於該後備隊。 直到1935年,上海的巡捕房纔剛剛從十年前的“五卅慘案”危機中恢復過來。1925年5月30日,時任巡捕房督察的愛德華·埃弗森因為懼怕遊行示威者衝破位於南京路的老閘捕房,下令嚮示威者開槍射擊。當時的巡捕主要由锡剋人和中國人組成,埃弗森開瞭第一槍,射擊導緻12名中國示威者喪生。埃弗森的行為把上海租界推嚮瞭國內和國際的政治風暴中心。 “五卅慘案”的影響力比當時任何其他事件都更強大,它徹底激發瞭中國青年反抗外國殖民者的熱情。人們發起瞭抵製外國殖民者的活動,隨後在廣州和武漢發生的流血事件也加劇瞭這一危機。雖然租界在這一係列事件之後仍得以保留,但不得不增補人員,更換比較專業的新領導,並且發展齣一套新的人群控製策略,以及加強情報和政治性警務。 彼得斯就是在上海巡捕房增補人員這一時期被招募進來的。在1929年巡捕房共招募瞭包括彼得斯在內的118名外籍巡捕。他們大多是英國人,被分成小批來到中國(一定程度上是為瞭降低這些人在途中被共産主義者策反的風險)。像彼得斯一樣,1929年招募的這些人大部分是退伍士兵,但當兵之前也是來自各行各業,有的當過礦工,有的是郵遞員,還有推銷員、農場工人或鐵路工人,也有些在英國當過警察。這些人離開自己服役的部隊而選擇留在上海灘做巡捕,大多是因為喜歡這裏的城市生活。總體而言,這些人根本算不上閤格的巡捕,更多的是貪圖城市繁華。上海灘的娛樂文化對他們很有吸引力。在上海灘,外國巡捕雖然收入不一定高,但肯定比本國掙得多。巡捕們總是在抱怨那些自以為是的長官給他們的惡劣待遇,其實他們也分享瞭不少好處。在上海生活的諸多好處之一就包括可以和他們的俄國女友或日本女友齣入酒吧享受夜生活,以及坐船到西邊郊區打獵之類。巡捕房高層認為招募退伍士兵是種不錯的選擇,因為他們以為這些人更遵守紀律。但事實是,這些人離開軍隊而選擇巡捕的原因就是想要換個輕鬆靈活的市民工作。這就導緻巡捕房文件中永遠少不瞭各種對他們的處罰記錄。 彼得斯隻是個普通的巡捕而已,即“一般的退伍士兵”,他的一份年度評估上寫著“不是非常可靠,但是在監督之下算個還可以的巡捕”。彼得斯比彆人愛喝酒,而且絕對不放過任何能鑽製度空子的機會。他的檔案上說他曾辱罵他的上級;未經許可在宿捨外逗留,執勤期間唆使他人飲酒以及不遵守命令。他的另一份年度評估上寫著“愛投機取巧”。按要求彼得斯必須參加學習上海話的培訓,但是他並沒有完全遵照要求,以緻到1935年他的巡捕工作都要不保。彼得斯在1934年10月曾休假七個月之久,坐船經日本、加拿大到英國,可能是迴瞭趟故鄉多佛爾。到1935年春天,彼得斯又經蘇伊士運河返迴上海,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他打算在1935年底辭去巡捕一職,然後帶著他的日本女友澄子,也就是《英國巡捕眼中的上海灘》獻詞中以此書緻敬的人,一起迴英國。然而,在1935年12月1日淩晨,彼得斯和他的一個下屬——見習巡長W.A.賈德發現瞭身患重病、窮睏潦倒地躺在路邊的中國人毛德彪。從這兒引發瞭後來的謀殺指控和轟動一時的法庭審判,那也將是本書敘述的高潮。 客觀地說,我認為《英國巡捕眼中的上海灘》是一本找人代筆的迴憶錄,或者說是辯解書。此書在介紹關於中國的流行文學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將內容的重點放在描寫中國的殘忍和酷刑上。依靠在當時還算是新興事物的印刷技術,廉價地復製照片,把不適當的內容通過照片展示給讀者。正如該書的書評指齣,也如很多人看到的,有些照片拍攝的是非常醜惡的場景。中國執行死刑的殘酷畫麵一直被許多國傢用來作為中國殘酷落後形象的證明,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還齣現瞭一種新風格的大膽披露方式,尤以布剋的作品《中國海岸的吸血鬼》(1932)和《中國海上的海盜船》(1936)為代錶。這些書以及其他一些與之類似的作品齣現於大量堆砌圖片的風氣之前,所以不像後來那些作品一樣,僅僅關注有限的猥褻低俗的主題,如賭博、酷刑、行刑、吸食毒品及賣淫,特彆是歐洲人在亞洲賣淫的情況。後一類型作品的代錶有亨利·查普利的《通往上海之路》(1934)和亨德裏剋·德·萊烏的《罪惡之城》(1934)。不可否認,這些書中揭露的醜惡確實以某些形式存在。白俄羅斯賣淫者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生活中無法迴避的一種現象。麻醉藥品的使用也是當時社會政治中的現實問題。巡捕房的巡捕們麵對的就是這樣的現實。他們還親眼目睹過罪犯因為在租界犯罪而被執行死刑。行刑的照片刊登在巡捕間流傳的私人小報上,也就是和後來齣版的書籍中使用的類似的照片。 彼得斯在他的書中一筆帶過瞭關於他如何被招募的過程,然後直奔讀者更感興趣的揭露上海現實的內容。其中一些個人生活片段的描寫有可信之處,但也不乏鸚鵡學舌模仿其他作品關於上海概況描寫的部分。彼得斯的故事也從後來留存的某些巡捕私人物品中得到證實,正如蘭開夏人毛瑞斯·汀科勒在20世紀20年代寫的傢信,後來成為瞭汀科斯的作品《帝王塑造瞭我:我在上海和上海捕房的生活》中的核心內容一樣彼得斯的書中還談到瞭酒吧的假香檳、與俄國酒吧女昂貴的艷遇、都市的浮華喧鬧、對英國機構裏各種勢力的抱怨以及上海的暴力槍支犯罪。 彼得斯寫道:“我們這些被招募的巡捕都認為,每周列隊去兩次太平間真不是開啓巡捕生涯的好方式。”雖然這有些誇張,但是在1930年間,也就是彼得斯被雇傭的第一年裏,發生瞭40起交火事件,總計4名中國巡捕死亡,13名受傷,15名犯罪分子被擊斃。書中對此類事件有詳細描述。像所有在1932年服役的巡捕一樣,彼得斯也經曆瞭中日戰爭帶來的恐懼,上海北郊徹底變成瞭廢墟,但他還算幸運,能夠享受到安全一點的生活。 讀者也許會問,書中關於上海的內容哪些是現實?哪些又是虛構?總是讓人難以斷定。另一個巡捕,性格溫和的都柏林人巴尼·沃爾寫的傢信,有時候讀起來像冷峻無情的驚悚片。另一位作者汀科勒的文筆比彼得斯和他所謂的“編輯”休·巴恩斯都要好。他在書中把自己塑造成硬漢的形象。上海生活對他們這些人而言也許是艱難的,但是彼得斯也在其書中承認,當巡捕也有當巡捕的好處。巡捕都配有僕人,而且可以為所欲為,賭博贏的錢也可以彌補不高的工資收入。彼得斯概括說“有些時候巡捕房是個非常歡樂幸福的地方”。彼得斯屬於巡邏人員,有一段時間就職於防暴隊,也就是武裝後備隊。防暴隊是由著名的W.E.費爾貝恩組建的。此人曾經是皇傢海軍,他創立的不少戰術和訓練方法後來都成瞭上海巡捕房的基本規範。彼得斯對其巡捕生涯的描寫有些不成體係,雖然大體上是按年代順序,但在全書的後一百頁,重點全放到瞭1935年12月1日毛德彪事件和之後的影響上。 關於毛德彪悲劇的內容就留給彼得斯來詳述吧,而且附錄中也有許多補充材料。但我要說的是,彼得斯和賈德是非常幸運的。沒有哪個居住在上海的英國陪審員願意判定這兩個英國人謀殺罪名成立,輕一點的罪名倒還可能。盡管這兩個巡捕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但陪審員們都是來自管理這個城市的上流社會階層,受審的巡捕是白人,而受害者不過是個倒黴的、完全邊緣化的中國人。上海巡捕房的普通巡捕們覺得受審的仿佛是他們自己,而且他們也沒想到高層會如此迅速地對這對巡捕提齣指控。事實上,1935年底的上海政治局勢已經和彼得斯剛來中國時大不相同瞭,中國國內和海外的公眾輿論越來越有影響力。上海巡捕房在提起訴訟上一直非常高效,尤其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要求中國收迴對其核心大城市控製權的呼聲高漲,帶來的巨大壓力把這座城市的政策和其管理者的行為都放到瞭聚光燈下。
英國巡捕眼中的上海灘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英國巡捕眼中的上海灘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另類視角看上海灘看租藉之人生百態。
評分
☆☆☆☆☆
更多是錶述中國人的風土人情
評分
☆☆☆☆☆
值得一看。
評分
☆☆☆☆☆
書不錯,喜歡文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評分
☆☆☆☆☆
對於上海灘這座謎一樣的城市來說,E.W.Peters這位英國籍前公共租界巡捕 ,最近距離地見證瞭當時上海灘的繁華、喧囂、混亂和暴力。也講述瞭他對當時中國社會和風俗習慣的理解和感受。
評分
☆☆☆☆☆
經典作品,值得收藏,不錯不錯
評分
☆☆☆☆☆
上海灘的巡捕始終被認為是邪惡墮落的,據說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間招募的外籍巡捕包括前黑棕部隊成員。
評分
☆☆☆☆☆
經典作品,值得收藏,不錯不錯
評分
☆☆☆☆☆
舊上海,還是可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