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为人物传记。汇集了历朝历代数百位皇帝的传记,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对于其中一些著名的、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皇帝,叙述较详,而一些如同傀儡的皇帝则以简笔勾勒,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则未予列出。重点突出,全面兼顾。
目录
秦·汉·三国
秦 朝
秦始皇嬴政
二世嬴胡亥
西 汉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文帝刘恒
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
宣帝刘询
元帝刘奭
成帝刘骜
哀帝刘欣
新帝王莽
东 汉
光武帝刘秀
明帝刘庄
章帝刘炟
和帝刘肇
桓帝刘志
献帝刘协
三 国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叡
魏元帝曹奂
魏齐王曹芳
蜀汉昭烈帝刘备
蜀汉后主刘禅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乌程侯孙皓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
西 晋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 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晋安帝司马德宗
十六国
成汉武帝李雄
成汉哀帝李班
汉光文帝刘渊
前凉昭公张寔
后赵高祖石勒
后赵太祖石虎
冉魏武悼天王冉闵
前燕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惠武皇帝苻洪
前秦宣昭皇帝苻坚
后秦武昭皇帝姚苌
后秦文桓皇帝姚兴
后燕成武皇帝慕容垂
北燕文成皇帝冯跋
北燕昭成皇帝冯弘
南燕献武皇帝慕容德
后凉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北凉建康公段业
西凉武昭王李暠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南北朝
宋武帝刘裕
宋文帝刘义隆
齐高帝萧道成
齐武帝萧赜
齐东昏侯萧宝卷
梁武帝萧衍
梁简文帝萧纲
梁元帝萧绎
陈武帝陈霸先
陈后主陈叔宝
北魏道武帝拓拔珪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齐孝昭帝高演
北齐武成帝高湛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北周明帝宇文毓
北周武帝宇文邕
隋·唐·五代十国
隋 朝
文帝杨坚
炀帝杨广
唐 朝
高祖李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
圣神皇帝武则天
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肃宗李亨
德宗李适
宪宗李纯
穆宗李恒
宣宗李忱
僖宗李儇
五代十国
后梁太祖朱全忠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明宗李嗣源
后晋高祖石敬塘
后汉高祖刘知远
后周太祖郭威
后周世宗柴荣
吴太祖杨行密
南唐后主李煜
吴越武肃王钱镠
南汉后主刘
北汉世祖刘旻
南平武信王高季兴
前蜀高祖王建
后蜀后主孟昶
宋·辽·金·西夏
北 宋
太祖赵匡胤
太宗赵炅
真宗赵恒
仁宗赵祯
神宗赵顼
徽宗赵佶
钦宗赵桓
南 宋
高宗赵构
孝宗赵昚
宁宗赵扩
理宗赵昀
端宗赵昰
末帝赵昺
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太宗耶律德光
景宗耶律贤
圣宗耶律隆绪
兴宗耶律宗真
金
太祖完颜阿骨打
熙宗完颜亶
世宗完颜雍
宣宗完颜珣
哀宗完颜守绪
西 夏
景宗李元昊
崇宗李乾顺
神宗李遵顼
元·明·清
元 朝
太祖铁木真
太宗窝阔台
宪宗蒙哥
世祖忽必烈
成宗铁穆耳
顺帝妥懽帖睦尔
明 朝
太祖朱元璋
惠帝朱允炆
成祖朱棣
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镇
宪宗朱见深
孝宗朱祐樘
武宗朱厚照
世宗朱厚熜
神宗朱翊钧
思宗朱由检
清 朝
太祖努尔哈赤
太宗皇太极
世祖福临
圣祖玄烨
世宗胤禛
高宗弘历
仁宗颙琰
宣宗旻宁
文宗奕
穆宗载淳
德宗载湉
宣统帝溥仪
精彩书摘
《中国皇帝全传》:
宪宗李纯
唐宪宗名叫李纯,是顺宗李诵的长子,唐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他胸怀大志,英明果断,是唐朝中后期最有作为的皇帝,史称“中兴之主”。
李纯,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 年)生于长安,初名李淳,后来成为太子才改名李纯。他1 岁时,祖父德宗继位,父亲顺宗被立为太子。李纯幼年时期,正值德宗的削藩之战。建中四年(公元783 年)十月,长安发生著名的“泾师之变”,6 岁的李纯跟随祖父德宗仓皇出逃,侥幸保住了性命。不过大唐宗室子弟还有许多来不及撤离,死于乱军的竟达77 人,德宗为此非常痛心自责。第二年七月,德宗等人才返回长安,看到满目疮痍的京城,随行众人都心酸落泪。这次战乱对李纯的影响很大,也促使他过早地成熟。
回京后不久,一次,德宗抱着7 岁的长孙李纯膝头逗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坐在我的怀里啊?”小小年纪的李纯按照祖、父、子的顺序答道:“我是第三天子。”这句话既合情理又出人意料,德宗闻言非常诧异,从此也对这个长孙刮目相看。贞元四年(公元788 年)六月,11 岁的李纯被封为广陵郡王。
李纯少年时期,就很有大志。他经常翻阅历朝实录,每次读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故事,就倾慕不已。他决心以祖上明君为榜样,做出一番大业来名留青史。而李纯的祖父德宗、父亲顺宗都有中兴大唐的心愿,可惜德宗执政遇到重重困难后就灰心丧气了,而顺宗自己都疾病缠身,他的改革最终也失败了。顺宗于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 年)正月登基,因中风失语,所以在三月份就立长子李纯为太子。到了八月,顺宗在宦官和藩镇节度使的双重压力下,就令太子监国,几天之后,就禅位给太子,退居为太上皇了。李纯在几个月之间,就实现了由皇子到太子到皇帝的转换。李纯继位,即唐宪宗,时年28 岁,改元永贞,第二年改元元和。
宪宗即位后,就以祖上的太宗和玄宗为榜样,决心革除时弊,削平藩乱,实现大唐的中兴。他选贤任能,英明果断,一反前几代皇帝对藩镇的姑息纵容之态,坚决铲除藩镇。
为了削藩,宪宗先决定先肃清自己的官僚队伍。他提拔了许多正直有才的贤士,如杜黄裳、李绛、武元衡、裴度、崔群等,都是元和时期的名相,宪宗对他们非常信任,委以重任。宪宗还非常注重广纳谏言,他在早朝之后,还经常把宰相大臣们召到延英殿,让他们各抒己见,吸纳其中好的建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延英议政”。
有了团结稳固的政权班底,宪宗就开始着手削藩了。公元805 年底,西川节度使韦皋亡故,副节度使刘辟想代为节度使,就向朝廷上书,这在以往就是走个形式而已。不料宪宗根本不像前几任君王那样顺从,而是马上命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并召刘辟入朝为给事中,刘辟于是发动叛乱。元和元年(公元806 年),宪宗采纳宰相杜黄裳“振举纲纪,制裁藩镇”的建议,出兵讨伐刘辟,由此拉开了削藩的序幕。
宪宗任智勇双全的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为统帅,兵分三路入蜀,不久就攻克了成都,并生擒了刘辟,从而成功平定了叛乱。就在唐军入蜀之机,夏绥节度使韩全义入朝为官,不过却把兵权交由自己的外甥杨惠琳。宪宗任右骁卫将军李演为夏绥节度使,杨惠琳不肯交出兵权,与李演对峙。宪宗调集河东、天德两军讨伐杨惠琳,很快就平息了叛乱。没过多久,镇海节度使李锜又起兵叛乱,也被宪宗平定。
宪宗削藩初战告捷,声威大震,许多节度使纷纷自请入朝为官,交出了兵权。不过实力最强的河朔三镇节度使们,已经嚣张了几十年,根本不甘心奉宪宗的诏令。他们就养精蓄锐、厉兵秣马,准备与朝廷对抗到底。
元和四年(公元809 年),三镇之一的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封为留后,继承父职。其他两镇的节度使也纷纷效仿,命自己的儿子为副大使,打算以后父死子承。宪宗闻讯十分恼怒,就立即出兵攻打三镇。他对拥立自己即位的宦官很信任,就任宦官吐突承璀为帅,领神策军前去平乱。可是吐突承璀根本不懂军务,加上河朔三镇实力强大,又有周边的其他节度使暗中支持,结果唐军一败涂地。
公元812 年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他11 岁的儿子田怀谏继承父职。宪宗又打算出兵削藩,不过他吸取了上次惨败的教训,先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宰相李绛认为可以利用藩镇的内部争斗,“不战而屈人兵”,宪宗就决定静观其变。果不其然,田怀谏被家僮蒋士则杀死,兵权也落入了蒋士则之手。不过蒋士则很快就被军中将士杀死,兵权落到了田氏一族的田兴手里。朝廷按照计划,主动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田兴自然万分感激,心甘情愿地归附了朝廷,河朔三镇就这样打开了一个缺口。之后,公元814 年闰八月到817年冬,宪宗用4 年时间平定了淮西叛乱。其他节度使见状纷纷上书表示愿意归顺,唐王朝重归统一。
宪宗在削藩过程中,始终选拔贤才,这不仅成就了统一大业,而且在政事上也更加清明,唐王朝重新充满生机,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元和中兴”。
可是在削藩成功后,宪宗自以为大业已成,就沾沾自喜,逐渐骄奢放纵起来。他不仅开始宠信奸佞之臣,而且笃信仙佛,企求长生不老。公元818 年,宪宗下诏征求方士。宰相皇甫博推荐了一个叫柳泌的山人,为宪宗炼制长生药。公元819 年,宪宗又派宦官将法门寺的佛骨舍利迎入宫中,供奉三日后,又下令将佛骨送往京城各佛寺轮流供奉。此举遭到了刑部侍郎韩愈的强烈反对,他上书力谏,宪宗大怒,打算处死韩愈,后来大臣裴度等人求情,宪宗才稍息怒火,最终还是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公元819 年,宪宗就开始服食长生不老丹,他的身体也就越来越差了。到了公元820年,宪宗因服食丹药过多,性情也变得日益暴躁,对侍奉的宦官、妃嫔动不动就责罚,甚至赐死,由此宫中人人自危。这年正月二十七日,不堪忍受责辱的宦官陈弘志就在宫中杀死了宪宗。
宪宗在位15 年,终年43 岁,死后葬于景陵,谥号“武孝皇帝”,庙号“宪宗”。他励精图治一生,重新统一了大唐疆土;不料晚年却昏聩求仙,最后死于宦官之手,使得元和中兴成为了大唐最后的回光返照。宪宗死后,大唐摇摇欲坠,此后唐朝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来操纵了。
史家点评:
唐宪宗平藩的巨大功绩,使他成为安史之乱后最伟大的君主。但宦祸在唐宪宗身后大泛滥也是不争的事实。
……
前言/序言
中国皇帝全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皇帝全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