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建筑史之林,并以其独特的结构与艺术特色影响着亚洲东方建筑达两千多年,足见其生命力是何等强大。《中国建筑艺术简史/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和装饰风格,从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征和艺术特色,到古建筑结构的演变过程,再到斗拱、屋顶、小木作装修技术,以及琉璃屋面、琉璃饰面、石雕、砖雕、彩塑和彩绘艺术等外檐装饰的运用,多面地展现了中国建筑独特的魅力。
《中国建筑艺术简史/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共分6章,包括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与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演变过程、斗拱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建筑中的屋顶、中国古建筑中的小木作装修技术以及外檐装饰的重要构件。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简洁,适用于各大院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的学生使用。
目录
第1章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与特征
1.1 中国建筑材料与结构3
1.2 大木作——木构架的种类3
1.2.1 叠梁式3
1.2.2 穿斗式4
1.2.3 井干式4
1.3 古建筑的木构架结构特征6
1.3.1 大式建筑木构架的结构特征6
1.3.2 小式建筑木构架的结构特征7
1.4 中国建筑的艺术特色8
第2章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演变过程
2.1 远古时期的夯土台式建筑 11
2.2 秦汉时期建筑的木构架 12
2.2.1 秦朝宫殿建筑木构架结构 12
2.2.2 汉朝建筑木构架结构 13
2.3 唐宋时期建筑的木构架 16
2.3.1 唐朝建筑的木构架结构 17
2.3.2 宋朝建筑的木构架结构 22
2.4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木构架 28
2.4.1 元代建筑木构架结构 28
2.4.2 明清时期建筑构架概况 31
2.4.3 历代建筑普拍枋的差别 33
2.4.4 历代建筑木构架中其他构件的演变与区别 35
第3章 斗拱的产生与发展
3.1 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斗拱的产生与发展 39
3.2 唐宋时期斗拱的结构特征 46
3.2.1 唐建筑斗拱的演变及特征 46
3.2.2 宋建筑斗拱的构造及风格 50
3.3 元、明、清时期斗拱的演变与终结 55
3.3.1 元建筑斗拱的结构特征 55
3.3.2 明清建筑斗拱的特征 57
第4章 中国古建筑中的屋顶
4.1 唐宋建筑屋顶的结构特征与艺术特色64
4.1.1 唐宋建筑结构的基本特征——屋架举折64
4.1.2 唐宋建筑屋顶的六大特点65
4.1.3 唐宋建筑屋顶造型的经典范例66
4.2 明清建筑屋顶的发展与定型68
4.2.1 明清建筑屋顶的步架与举架68
4.2.2 庑殿顶推山,歇山顶、悬山顶收山70
4.2.3 攒尖顶的种类及特点74
4.2.4 明清建筑屋顶的起翘与出冲77
4.2.5 各朝代建筑翼角的演变79
4.3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种类与艺术特色81
4.3.1 单体建筑的非复合屋顶81
4.3.2 单体建筑复合屋顶与复合建筑复合屋顶85
4.3.3 南方建筑屋顶与北方建筑屋顶的区别 87
第5章 中国古建筑中的小木作装修技术
5.1 中国古建筑外檐装修的技术与艺术特色 92
5.1.1 槛框、隔扇、槛窗 92
5.1.2 隔扇与槛窗的种类 94
5.1.3 支摘窗、帘架、夹门窗 99
5.1.4 外檐门的种类及做法 101
5.1.5 中国古建筑门窗的色彩与艺术特色 103
5.1.6 中国古建筑的栏杆 104
5.2 中国古建筑内檐小木作装修结构与艺术特征 107
5.2.1 材料的使用和配制 107
5.2.2 室内分隔空间的重要构件 107
5.2.3 板壁、太师壁、博古架 111
5.3 中国建筑内装修的精华——天花、藻井 112
5.3.1 井口天花 113
5.3.2 海墁天花 113
5.3.3 藻井 114
第6章 外檐装饰的重要构件
6.1 琉璃屋面的构件与构造 121
6.1.1 瓦件类121
6.1.2 脊件类122
6.1.3 饰件类125
6.1.4 琉璃屋顶的构造127
6.1.5 琉璃硬山屋顶与墙身琉璃件129
6.1.6 异型琉璃饰件129
6.2 中国古建筑中的琉璃饰面艺术 130
6.2.1 塔的琉璃装饰艺术130
6.2.2 照壁的琉璃饰面艺术132
6.2.3 琉璃门与琉璃牌坊133
6.3 中国古建筑中的石雕、砖雕与彩塑艺术 135
6.3.1 中国古代的石材建筑135
6.3.2 中国古建筑的石雕艺术与砖雕艺术140
6.3.3 中国古建筑中的雕塑艺术167
6.4 中国古建筑中的彩绘艺术 170
6.4.1 明清建筑的彩绘艺术172
6.4.2 中国古建筑中的壁画艺术182
前言/序言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建筑史之林,并以其独特的结构与艺术特色影响着亚洲东方建筑达两千多年,足见其生命力是何等强大。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原始框架结构,自从汉朝建筑定制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木框架结构而领先于世界,其结构之精巧与复杂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欧洲原始框架结构的出现,是在12世纪的法国哥特地区,后人称为哥特建筑。此时已比中国汉朝定制的原始框架结构晚了一千年之多。
中国建筑虽说有其领先的独特优势,但我们依然是高兴不起来,我们毕竟是在近代落后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长期封建社会的延续和封建思想的专制,导致了我们的建筑长期踏步不前。即使有所前进也是极其缓慢的,其变化也是不大的。中国建筑在其基本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只是在构件的尺度大小上,或者是装饰构件的繁简上有所变化而已。
建筑彩画的变化也是从唐代的简洁明快逐步演变到明清的繁复华丽。总体而言中国建筑在封建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虽说是缓慢的,但却是精益求精的。因此中国建筑无论是从优美的造型特征上还是装饰装修的无比精美华丽上看,都有我们应研究和继承的精华。
中国建筑的致命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中国建筑的辉煌是建立在以破坏绿色植被为代价的基础之上,以故宫太和殿为例,完成该建筑所耗的优质木材(金丝楠木)约5000m3,而且这些木材都是参天大树,长成材约需百年之久,而该宫殿所用的砖在烧制的过程中所耗的木材也要1000m3,可以想见整个故宫所耗木材无法估量。中国植被严重被破坏,环境不断恶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几千年的无度采伐所造成的,万里长城和阿房宫的修建就足以造成西北的荒芜。
再者就是中国建筑所用的“秦砖汉瓦”,对耕地与植被的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估量的。中国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城池就不下三千多座,再加上民居所耗用的耕地与木材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致命的后果,所以现在土地沙漠化严重,西北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秃山秃岭向人们展示了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悲后果。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中国建筑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如此严重的恶果,研究它还有何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该研究它,并使后人了解它,它毕竟伴随中华民族发展了五千年之久,况且它的艺术水平的确达到了—个相当高的水准,这是任何人不可否认的。我们现今的建筑师往往在模仿民族建筑风格时没有抓住其精华之所在,所以很多假古董模仿得不伦不类,造成了视觉污染,有些中小城市的所谓民族风格建筑简直到了不堪入目的境地。
笔者不提倡到处复古,但笔者认为它是文物,在西方对传统建筑的研究是极其重视的,而中国对自己的文化好像不是特别重视。中国建筑犹如中国戏剧、中国绘画一样,深深地扎根于民众之中,深得民众的喜爱,因此想彻底地割断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按照习惯的做法,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让中国建筑的优美造型法则以及华丽的装饰手法,为创造新时代的建筑文化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本书由朱丹、朱小平编著,在成书的过程中,王钫、王金麟、赵廼龙、董薇、朱彤、卢雲、任海澜、张志辉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由于笔者的精力和能力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编者
中国建筑艺术简史/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艺术简史/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