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二十二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普通战斗两千八百多次。三百二十多万官兵伤亡,一百多名将军殉国。四千多名飞行员血洒长空,两千四百多架战机被击落。海军更是全军覆没,所有的舰艇全部打光。这就是可歌可泣的正面战场,这就是不可磨灭的历史画卷!事实用鲜血与火焰向全世界证明,没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征服中华民族!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写中国人惊天动地保家卫国史。来自抗日战场第一线的声音,写照国军抗日的第一手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战役综述
回忆淞沪会战
冯玉祥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见闻
揭开淞沪会战的战幕
淞沪警备司令部见闻
京沪杭国防工事的设想、构筑和作用
确保淞沪会战通讯畅通
第二章 第九集团军
淞沪会战记略
我在张治中将军身边
杨树浦、蕴藻浜战斗
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纪要
孤军奋斗四日记
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
血战淞沪
杨树浦与江湾抗战
虬江、宝山、月浦、广福血战记
蕴藻浜、苏州河战斗
孙立人将军智勇报国
军民成一体,炭篓胜骑兵
痛揍日军侦察,重机枪显威力
张华浜、八字桥战斗
第三章 第八集团军(右翼军)
英勇战士,血肉长城
防守柘林、浦东纪实
浦东“神炮”立奇功-
浦东炮兵显神威
第四章 第十五集团军(左翼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淞沪战争
血战罗店
第十四师杀敌见闻
第十一师同仇敌忾,殊死战斗
第五十一师罗店防御战
浏河口、福山镇、无锡之役
第七十七师参战简记
第五章 第十七军团(中央军)
血溅杨行、刘行记
自告奋勇参加淞沪会战
与蕴藻浜阵地共存亡
第七十八师血战蕴藻浜
第八师在蕴藻浜的日日夜夜
车运上海参战记
第六章 第二十一集团军(中央军)
寸土不让,尺地必争
淞沪会战历险记
精彩书摘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冯玉祥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见闻 葛云龙* 七七事变后,冯玉祥将军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那时我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任中将参议,始终追随着他。关于这一段历史经过,就个人当时所见所闻,回忆如下: 坚持抗日,众望所归 冯玉祥将军早在一九三三年就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坚持抗日,多次向蒋介石提出个人的主张和建议。他曾公开地向朋友们说:“我在中央见到的即说,当局未必全听,亦未必不听,我为我的责任,不能不说。”七月下旬,北方军事正吃紧之时,冯关心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的作战,曾致蒋一函云:“国家多难之时,凡想到的、见到的不敢不说。若有所隐,则对国为不忠,对友为不诚。兹本举尔所知之义,分陈于下:一、北平、保定等处防空器械应提前发给。
二、平、津、保三处之军械弹药应早日发给,并特别补充。三、黄村至永定门之铁路再补一条,可避免丰台之扰乱。四、长辛店以南至大灰场到门头沟应速补修铁路一条。”其时,宋哲元、韩复榘向南京请饷、请械等事,多分电冯请予促成,冯均爱护关怀备至。
当时,京沪发生一个谣言,盛传在中央会议上,蒋介石不主战,冯玉祥坚决要抗战,争执不过,乃拔出手枪,愤欲自戕。对此,冯一再辟谣,但从中可以看到人民渴望抗日的心情和对冯寄予希望。的确,在人们的意愿和推测之中,莫不认为,指挥北方军事,统率西北军抗日,冯是一位最理想、最可能的将领。
所以,每日到冯的陵园寓所访问者踵迹相接。有一天,杨伯峻来访,问北方战况。冯说:“北方谣传我已赴保定,此不过一般人之想象。”又有一次,邹鲁访冯说:“既然要抗,北方军队应由您指挥才好。”冯说:“北方军队复杂,总以蒋先生为宜。”邹说:“现在大家已下定决心了,非您莫属。”当时由冯主持北方军事的呼声实有水到渠成之势。但一九三七年八月上旬,南京政府忽命冯玉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出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这不能不说是南辕北辙的决定。
斯时,第三战区的辖区是京沪线周围。初期主要人事配备是:司令长官冯玉祥,参谋长鹿钟麟,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在京沪线;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在沪杭线。
决献身于国难,几遭敌机袭击 八月九日以后,淞沪局势日益紧张。张治中电贺冯玉祥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并欢迎他早日履新。冯复电除表示钦佩之革命功业及学识外,有“此后共在一区,抗敌救国,互相策勉,尤愿一致在大元帅领导之下,牺牲小我,而谋民族复兴”等语。冯痛心国难,忧愤日深,决心不惜为国牺牲,写下遗嘱七条,留给家中。淞沪战起,冯于八月十五日由京率部分员兵进驻无锡。未几,据报白沟堡方面日舰及商轮百余艘企图登陆,仍欲演一·二八的故伎。冯立即通知各警戒区域有关部队,令其注意防范。又闻日军在淞沪地区向我军猛烈进攻,冯极愤慨,决定亲往视察。
十六日,冯带长官部少数幕僚及随从人员赴南翔前线,十时许到昆山即闻炮声隆隆,震动大地。冯精神奋发地向左右说:“我年来奔走抗日工作,今日始听到我民族的怒吼声,何等痛快!”旋有敌机来袭,飞行很低,冯与左右分避树下,敌机去后,复乘车前进。甫出街,又有敌机二架疾飞而来,在上空盘旋不已。冯与左右下车避在一所茅屋里,只听到机声轧轧,震动屋壁。冯态度自若地安慰左右说:“当战事初起,我即抱定牺牲决心。现虽处危险环境,心情转觉舒畅。”敌机在周围投弹十余枚而去。冯于硝烟弥漫中冒险前进,行不多远,敌机又至。冯与左右至一瓜田里暂避。敌机飞行甚低,机上的人和枪都清晰可辨,盘旋了几分钟后逸去,冯等始乘车前进。行不久,张治中、张发奎、杨虎等来迎接。冯与张等同到一个小村里叙谈。冯说:“诸君为国拼命,至堪嘉尚,我故亲冒矢石到前方来看看诸君。”张治中说:“副委员长公忠为国,我们素所钦佩,决竭诚听副委员长指挥。”张发奎亦在图上将部署情形报告,并说虹口汇山码头之敌大举反攻,我警察总队不支,第八十七师正增援中。当即决定将戴民权一师归张发奎指挥,钱塘河以北地区归张负责,以南地区归刘建绪负责。是日下午,冯始遄返苏州,刚进街,有六架敌机来袭,大肆轰炸。冯等一行避于树下,敌机久不去,似有所察。冯不顾一切,命左右驱车前进,敌机跟踪而来,低飞几擦树梢,势极危殆。冯在车中从容不迫地对左右说:“敌机如果投弹,自难幸免,我当高呼中华民国万岁的口号,虽以身殉,必留这壮丽的口号作为我民族祈求解放的最后呼声。”幸天色渐晚,敌机遂去。其时,各处汉奸活动频繁,冯的行动当然是一个显著的目标。这一天四次遇到敌机来袭,均极危险。后来冯很不安地对当地官员说:“我对不起苏州老百姓,敌人因我在这里,屡来轰炸。” 十七日,冯玉祥乘汽车往嘉兴视察,抵双桥站,张发奎来迎接。相见之下,张陈述两事:一是前方事权不统一,恐误大事,深为忧虑;二是所部缺乏炮兵,如敌登陆,非至近距离则无法射击。其实说到前方的事权问题,冯何尝不具同感,不过现在他以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替部属说话,谋求解决,那还是可以的。当时,冯答应张一定向蒋介石商量,分别予以调整和补充。后来,张的要求均得以如愿,曾向冯表示感谢。是日夜间,冯回到无锡,始知下午三时许曾有敌机四架来袭,炸弹皆落于距冯住处二华里之小山上,山下的长寿桥被炸坏。当我去察看时,有数百尾被炸死的鱼漂浮于水面上。
……
前言/序言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军民浴血战斗,英勇牺牲,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概貌,为史学工作者提供研究资料,特将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征集的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经过审慎的选择和核实,汇编成《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本书是丛书中之一部。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广大官兵基于民族义愤,奋起抵抗,得到上海各界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上海是我国首都南京的门户,又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拥有发展军工生产的巨大潜力。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打击中国人民持久抗战的决心和能力,决计挑起战端,攻占上海,并在上海及其外围地区寻求与中国军队主力决战,企图速战速胜,在短期内压迫我国政府作城下之盟。我国政府限于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役后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的规定:上海及其邻近地区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只能由保安团队及警察维持地方秩序;但为了积极备战,遂任命张治中将军为京沪警备司令,在苏州留园以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名义,主持京沪分区防御设施计划,构筑苏州一福山、无锡一江阴和嘉兴一乍浦的永久性国防工事,铺筑苏州至嘉兴的铁路。七七事变后,又派正规军一个团化装成保安团.进驻上海虹桥机场,同时调集精锐,准备一旦战事发生,先发制人,一举歼灭驻上海日军。
淞沪会战是从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开始,至同年十一月十二日我国军队西撤,历时三个月。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先后投入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十四个半师团的兵力,共约二十八万人,动用军舰三四十艘,飞机四百余架,战车三四百辆,狂妄地宣称一个月内占领上海。我国政府划京沪杭及浙江全省为第三战区,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团队,总计兵力约七十余师,投入战斗。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的现代化装备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强烈炮火,前仆后继,奋力拼搏,毙伤日军四万多人,迫使其从国内及华北、青岛、台湾抽调兵力,四次增援,我军终于坚守上海达三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胜、吞并中国的迷梦。这次战役之激烈,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广大官兵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均属前所未有,足以永标史册。
淞沪会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八月十三日至九月十七日,是我方按照预定计划,采取进攻态势,猛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阻击敌后援部队沿江登陆阶段。在此阶段,双方先在虹口、杨树浦一带进行市街战,我方官兵奋勇争先,逐街逐屋攻击前进,一度攻占敌海军操场、汇山码头,压迫敌军于黄浦江左岸狭隘地区,并包围敌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公大纱厂等据点,予敌重创。八月二十三日,日军增援部队第三、第十一师团由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率领,在狮子林、川沙口登陆,与我方陈诚部遭遇,日军恃其武器精良,实施中央突破。我方不顾牺牲,先后在宝山县城、月浦、杨行、罗店一带几度逆袭,血战两周余。终因江岸地形有利于敌陆海空协同作战,同时敌增援部队陆续开到,我方为减少损失,主动退守。
第二阶段,自九月十八日至十一月四日,是敌我相持阶段。在此阶段,双方在刘(行)罗(店)公路、蕴藻浜、大场地区及苏州河沿岸展开激烈的战斗,一村一浜,往往经过反复争夺,双方均有较大伤亡。我方许多将领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以身报国;有的部队誓与阵地共存亡,出现了全团全营殉国的壮烈情景;有的士兵腰捆手榴弹,宁与敌坦克同归于尽,也不让敌坦克前进一步;有的部队几经整补,斗志不衰。十月二十一日,我方还以广西增援部队为主,向蕴藻浜敌人发起反攻,敌人每占一地,都须付出极大代价。
第三阶段,自十一月五日至十一月中旬,是我方转移阵地、撤离淞沪阶段。这时日军以三个半师团的兵力,趁金山卫一带中国军队防守薄弱之隙,偷袭登陆,淞沪地区守军侧背受敌,有被围歼的威胁,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于十一月八日下令全军撤离淞沪地区,转入南京保卫战。至此,上海除租界“孤岛”外,全部沦陷,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随之结束。
纵观这次战役,虽然在客观上,敌军装备精良,占有陆海空联合作战优势,我方武器落后,海空力量薄弱,难以抵御,但失利主要原因是指挥失当。初期由于国民党统帅部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未能积极实施进攻计划,失去战机;大场失守后,又未及时部署,予敌重创,转移至吴福线、锡澄线既设国防工事阵地组织防御,更造成战略、战术上的失误。以致进攻受挫,退守困难,未能达到全歼日军、阻敌增援、坚守淞沪、巩固南京的目的。尽管如此,淞沪战役是我国由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和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我国军队官兵,在这次战役中英勇抗敌,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胜的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了日军侵华的全盘计划,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短期内征服中国的迷梦。广大官兵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为抵御外侮,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反对侵略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奋斗。
本书辑录的文章,主要是当年亲身参战的原国民党将领的亲历、亲见和亲闻,对战役的起因、经过和战斗情况,各就所知,作了翔实的记述,是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要史料。由于时间匆促,水平所限,在编辑加工和史料核实方面,如有疏漏讹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