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五卷:台湾光复研究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五卷:台湾光复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立文,钟淑敏,欧素瑛,林正慧 著,张宪文,张玉法 编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1483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174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民国专题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七十位专家,十八个专题,重构民国历史,两岸四地历史学者首次合作完成。《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五卷:台湾光复研究》关于台湾光复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民国以后,而是追溯至中日甲午之战,清政府割让台湾,从历史的脉络研究台湾光复的历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日本殖民体制下的台湾
第一节 统治政策与统治机构的变迁
一、从《六三法》、《三一法》到《法三号》
二、从旧惯温存到同化政策
三、统治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抵抗与屈从
一、武装抗日
二、《治安警察法》与《治安维持法》的适用
三、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第三节 殖民地近代化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地籍户籍调查和强制整合
二、殖产兴业与殖民经济
三、政治参与
第四节 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教育与新领导阶层的崛起
二、社会变迁
三、战时体制下的社会动员
第五节 总督府的“南进”政策与台湾人的海外活动
一、“南进”政策的推展
二、报道宣传与知识建构
三、“台湾籍民”问题
四、东南亚的台湾人

第二章 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准备
第一节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从台湾建省到割让台湾
二、马关条约
三、战争期间大陆与台湾的比较
第二节 抗日战争期间各方呼吁收复台湾
一、政府对于收复台湾的重要宣示
二、社会各界对收复台湾的言论
第三节 开罗会议与收复台湾
一、会议的召开与筹备
二、台湾问题的提出与《开罗宣言》
第四节 接收台湾的相关组织与准备工作
一、国府组织的推动
二、台湾革命同盟会与台湾党部

第三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复员与接收
第一节 东亚新秩序:军事占领与台北受降
一、国军跨海登陆与受降
二、台澎军事占领与部署
三、日俘日侨集中与遣返
第二节 特殊化统治:接收与重建
一、行政接管与重建
二、殖民遗规与两面隔离
三、日产处理与财经措施
第三节 治理的危机:高压与反抗
一、台湾民众的热望与期待
二、精英的参选与议政
三、社会的危机与暗流

第四章 “二二八”事件与台湾省政府的成立
第一节 “二二八”事件的爆发
一、政治抗争期
二、绥靖镇压期
三、绥靖清乡期
四、尾声与影响
第二节 台湾省政府的成立
一、首任省主席
二、训政时期的台湾省政府
三、台湾产业博览会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张宪文介绍,这是两岸及香港、澳门史学家首次大型合作研究项目,该丛书涵盖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重要时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军事、城市及边疆与民族等议题,内容全面,体系宏大。

评分

编辑

评分

值得研究…………………………

评分

送货快 质量好

评分

“此次编写中,台湾地区的学者占了将近一半,这是史无前例的”,张玉法如是认为,在民国史的研究上,这套书基本上是保持中立的,不去论断是非,而仅仅是把历史的真相写出来。”

评分

  ——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追忆及阐释

评分

评分

  八年抗战,中国大学不仅没被战火摧毁,还发展壮大,这实在是个奇迹。据史家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含国立、省市立、私立)108所,教员7560人,职员4290人,学生41992人;1945年,抗战胜利时,专科以上学校(含国立、省市立、私立)141所,教员11183人,职员7257人,学生83498人[4]。具体到某著名大学,情况尤其明显。比如,浙江大学1936年有教授、副教授70人,在校生512人;到1946年复员返杭时,教授、副教授达到201人,在校生2171人[5]。中央大学1937年度有在校生1072人,教授、副教授133人,全校教师290人;到抗战结束前的1944年度,在校生3837人,全校教师59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90名[6]。唯独声名最为显赫的西南联大,因系三校合一,发展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同样以1944年度为例,西南联大各类学生加起来,不过2058名,至于教职员38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79名,数量上远不及中央大学[7]。也就是说,作为整体的西南联大,其办学规模约略等于中央大学的三分之二。考虑到中央大学和西南联大均为国立大学,其经费来源一样,单看这两组数字,便能明白国民政府的态度[8]。对于大学来说,规模不等于水平,更不等于贡献;但无论如何,中国的高等教育没有被战火摧毁,反而越战越强,这点很让人欣慰。

评分

中华民国专题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