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星雲大師關於為人處世至妙至誠的勸誡,
指點通嚮人生圓滿幸福的捷徑。
大師開示:
隻要我待人好,他人也會把我當成親人一樣;待人好纔能增加人我之間的空間。
人不能離開社會獨立生存,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靠著“緣”來維持,因此,我們必須懂得結緣。
海報: 內容簡介
人生何求?事業、愛情、傢庭……我們所求頗多,但生活的重重壓力,卻往往讓我們顧此失彼,實現人生圓滿就真的那麼難嗎?
在《星雲大師妙談人生:待人好》中,星雲大師用佛法的機鋒妙語,將修持人生的智慧娓娓道來,主題包括護生、財富、青少年教育、女性、傢庭、信仰等,為大傢開解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與疑惑。大師認為實現人生圓滿要靠種種因緣的成就,這就需要激發我們的慚愧心、感恩心來辦好事、結好緣,也就是要待人好。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1927年生,江蘇江都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1949年赴颱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2013年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奬。大師一生緻力於弘揚人間佛教,主張以齣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大師著作等身,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十餘種語言,在世界各地齣版發行。
目錄
吃飯也是修行
【引言】/003
一口菜根香,勝嚼酒肉飯/004
吃沒那麼重要,修心纔重要/007
吃素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010
素食對人好處多多/013
本著清淨胸襟,隨緣度日/016
完全做到“不殺生”並不容易/019
一念瞋心一念慈心/022
從神權、君權、民權到生權/025
不貪心不計較,吃飯也是修行/028
吃素不要吃得古怪/030
素菜怎樣做纔好吃/032
自然就是人心、天命和真理
【引言】/039
環保從心靈“正見”做起/040
地球生病瞭要為她療傷/043
惜福、惜物、惜生/046
不忮不求,是至上的幸福/049
開佛法之源,節貪嗔之流/051
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054
資源迴收,福報如山/057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059
許多高僧大德都是環保專傢/064
自然就是人心、天命和真理/067
地球不屬於我們,我們屬於地球/070
最重罪業無過殺生
【引言】/075
最重罪業無過殺生/077
殺生罪如何論定? /080
惡言厲色也能傷人於無形/084
如何過正業、正命的生活? /088
佛教徒可以參政、參戰嗎? /092
執行死刑算殺生嗎? /096
隨緣放生,積極護生/100
諸功德中,不殺第一/104
以“五戒”治國平天下/106
希望,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引言】/111
人類的曆史是一部經濟史/112
天無絕人之路,自助者天助/116
內外都要開源節流/120
利和同均,縮小貧富差距/123
發展經濟必須兼顧生態保護/126
最好的慈善是文教閤一/129
布施的“捨”與“得/132
過“正命”的經濟生活/134
金錢是弘法修道的資糧/137
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141
放對地方就是天纔
【引言】/147
“要什麼有什麼”會要不到未來/148
人最大的毛病莫過於不肯認錯/150
善用假日放鬆身心,增廣見聞/153
友有四品,如山如地者近之/156
怎麼收獲,就要怎麼栽/159
社會大環境造就“問題少年”/162
良言一句三鼕暖,惡語傷人六月寒/164
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167
每個小孩都有關心人的潛質/169
放對地方的就是天纔/171
女性的覺醒
【引言】/177
男女各一半,平等無差彆/178
美麗是女人天生的力量/181
女人以柔為專長,柔能剋剛/184
贊美太太是先生的責任/187
女人要開發自己的心靈空間/191
用愛再去把愛贏迴來/194
婆媳關係如跳探戈/197
內在美勝過外在美/200
夫妻不和不如好聚好散/202
淫殺二業乃生死根本/204
巢“空”瞭,生命何“空”之有? /206
女性的覺醒/209
傢即是心之所在
【引言】/217
傢即是心之所在/219
三代大傢庭社會小乾坤/222
“養兒防老”過時瞭/226
孩子的問題常常源自父母/230
陰陽和閤,萬物生長/233
夫妻平等從財産開始/236
緣聚則閤,緣散則滅/238
法入傢門,傢暴即犯罪/241
真正的殘疾是心中沒有慈悲/245
拿什麼做傳傢寶? /248
歡喜、知足是無價之寶/251
莫把信仰建立在貪求上
【引言】/257
人是宗教的動物/258
你歡喜的就是最好的/260
有偶像纔能見賢思齊/264
能分能閤,纔閤乎中道/267
寜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餘/271
未證謂證,就是外道/275
莫把信仰建立在貪求上/277
“人間佛教”是發展方嚮/279
人有誠心,佛有感應/282
宗教師的“八正道”/285
附 錄
星雲大師傳奇的一生/291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緣/298
精彩書摘
吃沒那麼重要,修心纔重要
佛教徒吃素主要是為瞭長養慈悲心,然而在生物學的定義:“凡是會繁殖、死亡、生長的就是生命。”於是有人問:“豬、馬、牛、羊會繁殖、生長、死亡,青菜、蘿蔔也一樣會繁殖、生長、死亡,為什麼你們不吃動物,隻吃植物呢?這樣就是慈悲嗎?”這個問題也是我年輕時曾經産生的疑問:“吃素,青菜、蘿蔔也有生命,它也要活命,我怎麼可以吃它呢?不吃豬馬牛羊,卻吃青菜、蘿蔔,實在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吃素還是不究竟啊!”又有人說,蔬菜之所以能吃,是因為它不會流血,而動物會流血,所以不能吃它。試問蝦、魚、螃蟹不會流血就可以吃嗎?
其實,植物的生長、繁殖、死亡是物理現象,不是心理現象。佛教徒對“生命”的定義,不在於錶相上是動物、是植物的區彆,而在於有無心識反應。例如:雞、鴨,你要殺它,它會有心識反應,會恐懼害怕;你吃青菜、蘿蔔,它隻有物理的反應,沒有心識反應。就以一般人都會有的同情心來說,摘取一片植物的葉子和殺死一隻動物的心情,畢竟還是不同的。
此外,殺害動物是斷其命根,一旦死亡就沒有再生的能力,而植物隻要再播撒種子,就可以延續生命,甚至大部分的蔬菜、水果,平時如果不去采收、修剪枝葉,明年就無法長得好。所以,佛教裏認為吃植物比較沒有所謂慈悲與否的問題,但是吃動物就有所顧忌瞭。
佛教徒在吃飯時要作五種觀想,稱為“五觀想”: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正視良藥,為療形枯;
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所謂“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無論食素與否,人們每天能有飯菜吃,是經過農夫種植、工人碾製、商人販售,乃至陽光、空氣、水分等因緣所成就。因此,吃飯時最重要的還是要以一顆感恩心來受食。
有人問,素食者吃菜不成問題,那麼吃雞蛋可以嗎?其實,想吃的人,總是會為自己找理由;說不可以吃的人,認為雞蛋可能有生命,所以不吃。有人說:“現在的蛋都是飼料雞所生,沒有生命。”甚至有些齣傢人喜歡吃雞蛋,並且自嘲地說:“內無骨頭外無毛,有無生命誰知道,老僧帶你西方去,免在人間受一刀。”似乎這麼一想,也就比較能吃得心安理得。
佛教的戒律裏,有一條叫做“譏嫌戒”,就是要避免遭人譏諷、嫌疑。偶爾會有人好意地對我們說:“現在的菜很貴,吃雞蛋很便宜,吃啦!不要緊啦!現在都是飼料雞生的蛋,沒有生命的。”話雖沒錯,但是一個齣傢人如果坐飛機、坐火車的時候吃雞蛋,逢人就要解釋:“這雞蛋沒有受過精,是沒有生命的。”這不是自找麻煩嗎?所以,修行人為瞭免於世間的譏嫌,自己應該要有原則。
另外,有人會問:“青菜、蘿蔔都可以吃瞭,為何蔥、蒜、韭菜也是植物,卻不能吃呢?”佛教《首楞嚴義疏注經》裏說:“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中醫也說:“養體須當節五辛,五辛不節反傷身。”
佛教講究清心寡欲,雖然蔥、蒜、韭菜也是植物,但是吃瞭會助長心誌的混濁、情緒的亢奮,對修行會有阻礙。再者,寺廟叢林是一個清淨的道場,大眾齊聚共修,老蔥、韭菜、青蒜在鍋裏一炒,濁氣遍滿十方,聞瞭會令人感到不舒服。
為瞭避免用味道侵犯彆人、為瞭避譏嫌,因此佛教徒對於雞蛋、青蒜、老蔥、韭菜乾脆就不吃瞭。至於牛奶、乳酪可以吃嗎?乳酪、牛奶沒有五辛的味道,也沒有殺害生命的行為;因為不是殺生,所以牛奶、乳酪是準許吃的。
剛纔也提過,有些地方,如西藏、日本、泰國的佛教徒,因為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等關係,談不上所謂吃素的問題,隻有中國佛教徒受儒傢影響,或受根本佛教慈悲觀念影響,覺得應該要食素。
其實,“吃”不是很重要,“修心”纔是最重要,心能清淨,吃什麼並不是很嚴重的問題。再說,葷食者具有慈悲心腸的很多,素食者也有心地不好的,所以不能以素食、葷食來斷定慈悲與否。
不忮不求,是至上的幸福
環境要靠大傢來維護,同樣的,社會風氣的好壞,生活質量的優劣,也與人脫離不瞭乾係。我們常說要美化傢庭、美化環境、淨化社會,其實如前麵所言,最重要的是淨化每一個人的心。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所以,淨化社會要先淨化語言,有的人口中盡說些不好聽的話,甚至說髒話罵人,像廁所、糞桶一樣汙穢、骯髒不堪。我們每天所說的話,要讓人生起歡喜心。《諸法集要經》說:“常說利益言,令自他安樂。”又說:“常以柔軟語,愛念於群生。”對他人要慈悲多說好話,不要吝於贊美,所言須能發人深省,提升道德,增加知識,這就是語言的淨化。
有句偈語說:“麵上無瞋是供養。”世間最美的就是笑容,我們要多給彆人笑容,時時以微笑來淨化麵容。另外,現在社會上流行進修美姿、美儀等課程,以培養行儀舉止的優美。除肢體動作的美感之外,更要美化自己的行為,如不亂殺生、不竊盜、不邪淫,都是行為的淨化。除此,食衣住行、舉手投足,乃至處事做人,都必須做自我的淨化。如飲食三餐,美味可口,為人之所欲,但粗茶淡飯,也能覺得彆有滋味;衣服穿著,固然需要莊嚴整齊,但是即使老舊不光鮮,隻要清潔淡雅,也無不好;居住深宅大院的房屋,固然很好,窩在簡陋小屋,也能如天堂;齣門有汽車代步,快速敏捷,若無車無船,也能安步當車。還有,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交往情真意切,接物至誠懇切。凡此,都是生活上的身心淨化。
世間的罪惡,人生的禍患,都是由於心無厭足而來。蘇東坡說:“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齣曜經》也說:“天雨七寶,猶欲無厭,樂少苦多,覺之為賢。”科技進步,物質文明並不能令人少欲知足,欲望多,痛苦自然也多。能知足感恩的人纔是世間上最富貴的人。能夠知足,不忮不求,就是至上的幸福。
人與人的相處,若能時時懷抱感恩的心情,則仇恨、嫉妒便會消失於無形,是非煩惱自然匿跡於無影。我們能時時以感恩的心來看這個世間,也會覺得這個社會很可愛、很富有。人不能離開社會獨立生存,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靠著“緣”來維持,因此,我們必須懂得結緣。結緣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財物結緣,用言語結緣,用力量結緣,用智慧結緣……身為團體中的一分子,不但應該隨眾隨喜、慈悲助人、廣結善緣,還須有智慧、能明理,並且互相尊重。
人類和大自然要和諧纔能生存;傢庭裏的老、中、青、男、女、老、少,要和諧纔能美滿幸福;社會上各個機關及士、農、工、商,大傢要和諧纔能共生。和諧就像唱歌,雖然是二部閤唱、四部閤唱,聲音的高低強弱,樂器的節拍快慢,一定要互相配閤,纔能演唱齣優美的樂聲。我們國際佛光會倡導“三好運動”,身要做好事,口要說好話,心要存好念,每個人身、口、意都善美、淨化,就能與宇宙萬物和諧。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心理能夠淨化,社會自然就能美化,而呈現一片清淨、祥和的風氣瞭。
自然就是人心、天命和真理
我曾在國際佛光會做過一場“同體共生”的主題演講,我覺得“同體共生”是現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最開明、最美好的思想。所謂“同體共生”,就是要大傢“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就如人體的五官,要相互共生,纔能共存。好比耳朵和眼睛,一個負責看,一個負責聽,彼此分工閤作,纔能共同生存。如果耳朵嫉妒眼睛,沒有眼睛看,走路就會有跌入山榖的危險;眼睛如果討厭鼻子,沒有鼻子來呼吸,可能就會一命嗚呼。
佛教講眾緣和閤,緣起是宇宙人生不變的真理,是因果的普遍法則,一切法的存在,是因緣而起的。《中論》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這是說明宇宙萬有,沒有任何一個事物能夠獨立存在,包括現象界的有情與無情,都是因緣和閤所生。《業報差彆經》即言:“若有眾生,於十惡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何等為十?一者、以其殺生業故,令諸外報大地鹹鹵,藥草無力;二者、以其偷盜業故,感外霜雹、螽蝗蟲等,令世飢饉;三者、以其邪淫業故,感惡風雨及諸塵埃;四者、以其妄語業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穢。”由此可知,我們如果造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欲、瞋恚、邪見等十惡業,不但危害自己和彆人的身心世界,也危害器世間的國土世界。相反地,行十善業,則可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共業。因此,從人類與動植物的互動共係來看,不論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礦植物等,莫不息息相笑,這就是所謂“同體共生”的理念。
佛教認為自然界的林林總總,萬事萬物的生滅變化,總離不開物質與精神的“色、心”二法。從小至一麻一麥、一微塵一心念,大至山河大地、須彌法界,總不齣色心的範圍。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是由一種或多種物質所構成的,其存在的理則也是相互關係條件的配閤,例如颶風、雷電、火山爆發、地震和冰川等自然力量,會造成許多傷害,但在另一方麵,它們也為大地和人類增加許多養分。
以閃電為例,雷電會造成人類、動物傷亡及財物損失,並引起森林大火。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閃電,植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因為氮是植物的主要食糧,但是地球大氣中的氮不能溶解於水,對植物毫無用處,必須經過某種變化後,纔能被植物吸收。閃電能觸發這種氮元素的化學變化,使氣體狀態的氮溶於水,變為植物可吸收的氮。假如沒有閃電,就沒有水溶性的氮,緊接著樹木的生長就受到阻礙,人類的生存也會受到影響,因為我們呼吸的空氣,是綠色植物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食物,並且補充空氣中的氧,而提供給我們人類的。
雖然這隻是大自然界中的一個例子,但也充分說明大地萬物都是同體共生,都是相依相待,相互關係的生存。如《增一阿含經》所言:“猶如鑽木求火,以前有對,然後火生;火亦不從木齣,亦不離木。若復有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緣會閤,然後有火。”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生起與變化,都有相對的互存關係及條件,沒有永恒固定不變的自體。緣起的理則甚深,譬如因陀羅網交錯反映,重重影現,微妙而錯綜復雜。
惠能大師言:“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這真如自性是萬有的根源,是自然界的本體。僧肇大師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當凡人總是以見聞覺知來看大自然,但是我們不要忘瞭,我們本自具足的真如自性能與大自然界互相感應。
自然,就是人心,就是天命,就是真理,就是宇宙的綱常。
唐朝太守李翱聽說藥山禪師是大名鼎鼎的高僧,很想見一見他的廬山真麵目。在一個山頭的鬆樹下,李翱找到正在禪坐的藥山禪師,十分恭敬地請求開示,藥山禪師卻睬都不睬,李翱等瞭許久,終於忍不住說:“真是聞名不如見麵!”說完,正要離開,藥山禪師忽然開口迸齣一句:“你何必貴耳賤目呢!”李翱一聽,頗為窘迫,於是問禪師何為“道”,藥山禪師就一手指天,一手指著身旁瓶子的水,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當場疑團盡釋,寫瞭一首偈:“練得身形似鶴形,韆株鬆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一般人之所以有種種痛苦的産生,是由於與大自然界的人、事、物、境處於對立、不能調和的狀態。大自然,一以言之就是“道”,如雲在青天,捲舒自如;如水在瓶中,恬靜澄澈。世間事也是一樣,閤乎自然,就有生命;閤乎自然,就能成長;閤乎自然,就會形成;閤乎自然,就是善美。
如果我們能奉行佛法,藉大自然的景物而認識自傢的真實麵目;或因我們真如自性的本體,而賦予山河大地真實永恒的生命,體悟自他不二、凡聖一如、物我一體、心境閤一的道理,就會細心守護大自然,與大自然和平共存,而時時有著“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美好情境瞭!
惡言厲色也能傷人於無形
我們的身體、言語、念頭所錶現齣來的行為結果,有善有惡,可是有些行為有時看起來是凶惡的,細細推究它的情形卻是救人的善心;有時看似助人濟世的利行,卻反而害瞭對方。譬如殺人本來是犯罪的,但是當一個無惡不作的歹徒被繩之以法,執行法律的劊子手快刀殺瞭他,這種行為究竟是善,還是惡的呢?當劊子手在處決犯人的時候,可能也會耿耿於懷:“上天也有好生之德,今天我又殺瞭一個人。”同樣的殺人,歹徒的殺人是懷著凶殘、暴戾的瞋心而殺人,而執行法律的殺手對於殺害的對象沒有深仇宿恨,隻不過替國傢執行一項除暴安良的工作,兩者的動機不同,行為的結果自然也會大異其趣。
佛教非常重視心意犯罪的輕重,每一條戒相之中都有開、遮、持、犯的分彆,犯同一條戒,因動機、方法、結果等的不同,導緻犯罪的輕重與懺悔的方式也不同。如殺人時要具足“是人、人想、殺心、興方便、前人斷命五個條件,纔構成不可悔罪,這與刑法因重視犯意和犯罪事實而製定的犯罪構成要件、阻卻違法要件的道理是相同的。但是佛教心意戒的積極意義,在要求個人自發地觀照身口意的起心動念,防範不法於念頭起時,較世間法更為徹底。
過去有個小沙彌,夜晚走路時不小心踏死瞭一隻青蛙,師父知道以後責怪小沙彌說:“你怎麼可以隨便踩死生靈呢?阿彌陀佛,這樣一來罪孽深重啊!你應該到後山跳懸崖捨身謝罪。”小沙彌一聽,刹那間猶如五雷轟頂,這纔知道禍闖大瞭,隻好含淚拜彆師父,萬分傷心地去到山後懸崖。往下一看,又深又暗,小沙彌心想:“跳下去,粉身碎骨,必死無疑;不跳呢,三塗受苦,纍世輪迴,業報逃不掉,這可怎麼辦呢?”
小沙彌左思右想,真是進退為難,忍不住掩麵痛哭起來。就在他哭得傷心的時候,有一個殺豬的屠夫經過,看到小沙彌跪在路旁痛哭,覺得奇怪,上前追問,小沙彌一五一十地把前因後果說瞭一番,屠夫聽瞭,頓時悲從中來,悔恨萬分的說:“小師父呀,你隻不過是無心踏死一隻青蛙,罪孽就這麼重,要跳懸崖自殺纔能消業。我天天殺豬,屠來宰去的,滿手血腥,這罪過豈非無量無邊,不知有多深重瞭。小師傅你不要跳崖瞭,讓我跳吧!應該謝罪赴死的是我啊!”
屠夫一念懺悔心生起,毫不遲疑地縱身朝懸崖一跳,正當他隨風飛墜,眼看就要命喪深榖時,一朵祥雲冉冉從幽榖中升起,不可思議地托住瞭屠夫的身子,救迴瞭他的生命。這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含義,正顯示齣修行懺悔的殊勝。一念的懺悔心有此功德,相對的,一念惡心想要置人於死,有時雖然沒有行動,但這一念就足以造業。
所以,我們平時不要有殺心,例如摔碗筷、摔桌椅、用力關門、衝撞牆壁等毀滅性格,慢慢養成以後,不是殺人就是殺自己。不管自殺、殺他,或是見殺隨喜,都會養成不好的習慣。
佛教的殺戒,又稱斷人命,不僅包括自己親手殺人,即使唆使他人殺人或勸說彆人自殺,皆犯波羅夷罪。《梵網經》在止惡方麵,尤其具體而又嚴格。以不殺為例,它不僅禁止殺人,亦禁止自殺,認為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亦算犯戒。若自己沒殺人,亦未自殺,隻是鼓勵,指使彆人去行殺業也不行。若自己沒殺,也沒指使,但贊揚彆人行殺業,如此心有殺生之念,亦應禁止。也就是說,該戒不僅要求身業清淨,也要求口業、意業清淨,不然就是犯戒。
宇宙萬有都有生命,有的是肉體上的生命,有的是思想上的生命,有的是事業上的生命,有的是道德上的生命,有的是時間上的生命,其價值雖有不同,但都應該珍惜。例如一件衣服,你能穿三年,總比穿三個月好;花在開放,一個月,假如您把他摘下,一天就枯萎瞭,這也是傷害生命;桌椅、闆凳,沙發,你保護他,能用個幾十年,最後甚至還能送到博物館、古董店裏,它的生命就能繼續不斷。
所以,廣義言之,殺生不僅止於用刀杖加害,在日常生活中,惡言
星雲大師妙談人生:待人好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星雲大師妙談人生:待人好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