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經典與解釋:柏拉圖與古典樂教》是經典與解釋輯刊第42期,論題為“柏拉圖與古典樂教”,討論瞭音樂在以柏拉圖為核心的古典傳統中的位置與角色,涉及樂理、音樂政治學、音樂與教化的關係等層麵,其中彌漫著一類明顯的暗示,即認為,受過良好教育的靈魂,歸根結底,應是那種具有樂感的靈魂,音樂教育塑造人的個性,使人獲得健全的感受和洞察能力,讓人的言談舉止變得優雅,質言之,“人類生活處處皆需節律與和諧”。
目錄
論題柏拉圖與古典樂教(何源策劃)
2柏拉圖式城邦中的音樂與教育布爾高(何源譯)
22柏拉圖作品中的樂理麥剋萊恩(張和譯)
42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論音樂與靈魂教化沃爾瑟(何源譯)
64亞裏士多德的音樂政治學福特(何源譯)
古典作品研究
104“富之”:聖人教化之一端曾海軍
128普魯塔剋的《論音樂》何源
思想史發微
146《古史辨第三冊自序》讀劄——兼論今日對待《詩經》之態度周春健
183柏拉圖:希臘的摩西?——教父對柏拉圖哲學的迴應席古拉(李睿譯)
舊文新刊
198學詩百法劉坡公
評論
290評薩剋斯《亞裏士多德〈物理學〉引論》阿納斯塔普羅(夏代雲譯)
精彩書摘
柏拉圖式城邦中的音樂與教育
布爾高(SophieBourgault)撰
何源譯
諸神由於憐憫生來受苦的人類,便製定瞭不同時段上的節日,以讓人從勞作中獲得休息。諸神給瞭我們共度節日的繆斯,還有他們的首領阿波羅,以及狄俄尼索斯——這些神靈可以讓人類復原如初。
——柏拉圖,《法義》653c
眾所周知,柏拉圖視音樂為保育城邦美好德性的一劑至上良方。《法義》告訴我們,音樂上的放縱是導緻政治放縱的主要原因,而《王製》中的蘇格拉底則堅稱,音樂教育是一座城邦最穩固的堡壘。柏拉圖的全部作品都彌漫著一類明顯的暗示,即認為,受過良好教育的靈魂,歸根結底應是那種具有樂感(musical)的靈魂。在《普羅塔戈拉》中,音樂教育(musicalpaideia)被視作塑造個性的基石,它使人獲得健全的感受和洞察能力,讓人的言談舉止變得優雅,質言之,“人類生活處處皆需節律與和諧”。因此,那些熱衷於摘錄俏皮話的說客常常轉引柏拉圖的作品,用於勸說滿懷忿恨的納稅人,論證增加音樂教育開支的必要性。
然而,這些音樂事業的擁護者,卻很有可能從未悉心領會過柏拉圖的著作,大概是因為柏拉圖的名字總讓人聯想到一個臆想天上城邦的苦行僧形象,他唾斥藝術創造與革新。這種看法不僅在普通民眾中大有市場,即便在對柏拉圖音樂思想的學術論述中,亦不時齣現。比如,穆索普洛斯(Moutsopoulos)在他的《柏拉圖作品中的音樂》就總結到,柏拉圖音樂美學的本質是“傳統與守舊”,另兩位知名的《法義》注疏傢,桑德斯(TerrySaunders)和斯塔萊(R�盕�盨talley),在一定程度上也認同該結論。同樣,厄姆森(JamesUrmson)在他對柏拉圖詩論的研究中斷言:
盡管在哲學上他是個拓新者,但(柏拉圖)在現實中就是個堅定不移的保守派。他苦心孤詣地堅持古老的道路,過去的綱常,古老的傢國情懷,以及他充滿鄉愁的雙眼中凝視的一切。
安德森(WarrenAnderson)著有兩本古代音樂思想論著,亦是《格羅夫音樂字典》“柏拉圖”詞條的編撰人,他的看法更為極端。他認為柏拉圖不僅是“與他身處時代完全脫節”的保守分子,亦是一位對凡俗音樂(themusicofmortals)毫無興趣的哲人。此外,在他編寫的詞條中,安德森聲稱柏拉圖對音樂愉悅的概念“狹隘”和“前後矛盾”(大體是因為柏拉圖輕視愉悅,稱它和音樂“不相關”,同時又將其作為音樂判斷力的基礎)。
本文嘗試修正這些觀點。這種更正在各種社會科學林立的今天顯得勢單力薄,柏拉圖的思想會因為過分節製和充滿彼世感而迅速招緻排斥,它總受美學和政治上保守的牽纍。更為悖謬的是,那些批評柏拉圖對感官和現世極度冷漠的人,傾嚮於將他的思想完全置於曆史之外,而另一撥批評者,指責柏拉圖是擁護貴族政治的保守分子,傾嚮於將他的思想完全置於曆史與傳統之內。我認為,柏拉圖的思想兼具曆史性和永恒性,對於有誌於喚迴美育的社會和政治功能的人來說,這是極其重要的思想資源。我會清晰具體地展示柏拉圖在音樂愉悅上具有一以貫之的積極觀念,以及他時刻都心係城邦的音樂,最後要說明將“保守”之標簽冠於柏拉圖音樂思想並不準確。在柏拉圖的作品中,有些看法天然地與(雖然未必就是)保守主義相融:最著名的要數他對秩序和穩定的頌揚。然而,由於保守主義——可以公道地說——並不贊同烏托邦政治,而隻是認為習俗優於理性,那麼我就有理由認為,“保守”標簽遮蔽而非顯明瞭柏拉圖對於(音樂上的)變化和穩定的立場。
本文將由如下幾個方麵展開:首先我將討論音樂在兒童教育以及成人的城邦生活中的位置,這部分論述的目標並不在於對柏拉圖的音樂教育以及音樂形上論給齣一個完整的解釋;
相反,我意在強調愉悅在學習和閑暇中的重要性,並希望大傢注意,通過音樂,哲學能和那類內在於天性中的美德緊密結閤起來。在第二部分,我從傳統、革新和理性維度評析瞭柏拉圖的馬格內西亞(Magnesia)中的音樂立法——《法義》中呈現的“次好”城邦。最後,我會簡要說明,柏拉圖的音樂思想,即便離我們再久遠,對於任何願意在今天認真考慮美的教育的人來說,也都息息相關。
音樂教育:節製、判斷力、作為哲學的前奏
教育,在我們看來,是最為重要的事務。
——柏拉圖,《法義》803d
令人矚目的是,柏拉圖的《王製》將音樂認定為嬰幼兒成長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它聲稱,在培養兒童的優雅與節製(sophrosyne)方麵,沒有什麼比音樂更奏效。蘇格拉底告訴格勞孔,“音樂和詩中的素樸讓靈魂變得節製”,他在暗指音樂和這種典型的柏拉圖式美德之間有較為直接的關聯。孩子無須等到會走路和說話,就可以開始通過音樂陶鑄靈魂之卓越:在《法義》中,柏拉圖認為,早在母體中就能培養孩子對動作和節律的反應,他強調為新生兒唱歌的重要性,這使兒童在誕生之際就為接受音樂教育做好準備。誠然,柏拉圖比核磁共振圖像的證明和嬰兒心理學傢的忠告早瞭兩韆年確證,音樂對大腦發育和形成友愛互助情感有重要意義。
可以說,在柏拉圖看來,人天生就是音樂動物:這種生物生來具有律動和發聲的本能欲望,更有意味的是,當律動和聲音達到一定的秩序與和諧時,人有天然的能力感受其中的愉悅。柏拉圖寫道:“動物對音樂(我們也可稱它為‘節律’與‘和諧’)中的秩序和無序並沒感覺,我們人不僅能敏銳地感受到二者,還能享受他們。”有些批評傢不無道理地指齣,柏拉圖的教育法抱負太高,方法苛刻,那種標準的“自由主義者”肯定不願接受,但這種教育法並未忽視愉悅的價值。相反,柏拉圖看重音樂正是因為音樂能讓人以最輕鬆、最愉悅的方式,學會自我控製,養成良好習慣,並懂得遵守法律。比如在《法義》(659d-e)中,柏拉圖就寫道:
這正是我們要享有那些被稱為歌麯的東西之原因,它們對靈魂充滿“魔力”。它正是能産生我們常說的這種和諧的非常嚴肅的手段,但年輕的靈魂並不能接受嚴肅,因此我們用術語“嬉娛”和“歌麯”指稱這種魔力,孩子們就在這種氛圍中接受它。
對於柏拉圖,如果對諸如怎樣稱呼父母,在公眾場閤如何舉止和著裝等事務進行立法,不免顯得太過荒唐,然而通過歌麯,就能在這類事務上對孩子施以影響,既愉悅又令人信服。歌麯由此就成為法律,或曰律歌(《法義》799e)。當代的讀者興許會辯稱,通過官方指定的歌麯學習法律和習俗,會有某種可怕的宣傳意味,然而,柏拉圖的推論背後的意圖,我們並不完全陌生。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在今天的幼兒園裏學會演唱的許多歌麯,隻稍加斟酌,大人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歌詞內容明顯經過道德化和單純化的處理。不過,這些大人們倒是樂意接受,他們認為通過音樂來學習保護牙齒、愛惜草木、尊重老人畢竟不屬於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一種愉快和“自由”的氛圍之中。這恰恰是柏拉圖的希冀:通過音樂進行早期教育,將孩子在音樂中感受到的天然的愉悅,與他們必須要學會的習慣和規矩聯係起來。強調愉悅在早期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性,並不意味著在柏拉圖看來任何音樂中的愉悅都屬正當。通嚮美德的教育要求給予孩子們正確的情感習性——訓練他們在正確的事物中、在閤適的時間上、在閤理的尺度內感受愉悅。音樂因其具有模仿的特性,能夠培養這種良好的判斷能力。柏拉圖和許多他那個時代的人都確信,音樂在模仿道德品質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不僅通過唱詞內容,還因其特有的節律與和諧。這在今天尤其值得強調,因為在我們爭論音樂審查製度的必要性時,我們總是隻考慮激進言辭帶來的危害。我們幾乎不會討論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産生影響的各種節奏型或調性以及它們的效用(這或許正是我們應該認真考慮的)。在柏拉圖看來,孩子們在反復沉浸於體現某種道德品質的節律與和諧後,毫無疑問,他們一定會漸漸吸收這種品質: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的各種模仿活動,將會成為他們性情的一部分,並逐漸變成其身體姿態、聲音和思維的習慣。
“習慣”這個詞的意味深長之處,在於它凸顯一個事實,即通過音樂達到的早期道德卓越,並非經過深思熟慮的卓越:孩子在厭憎和喜愛時並不全然知道他們情緒反應的基礎。換句話說,他們的美德和良好判斷力並不完整,因為他們還沒有能力對“好”給齣細緻和連貫的評價。柏拉圖在《王製》捲三(522a)中寫道,音樂訓練“通過習慣教育護衛者,靠和音傳達一種和諧,而非知識,靠的是由節奏傳達一種韻律”(對比《法義》653b)。這一點對於我們的重要意義在於,一方麵,早期的音樂教育僅是一種“習慣的”的美德;另一方麵,音樂也同樣可以幫助發展那種“完整的”美德——後者基於知識,需要作齣論證。更具體地說,音樂可以作為這兩種“層次”的美德之間的橋梁,對於孩子,美德産生於對“美”和“好”的模仿,對於成人而言,“美”和“好”則要通過不斷的哲學沉思來發現。如柏拉圖所說,一個受過音樂教育的孩子能夠“以恰當的方式指責憎恨醜陋。當有瞭閤理的理辭時,以這種方式培養的人會由於其相似性而認可它並從中得到最大的樂趣”。我們接下來會看到,世間的音樂在哲學中扮演的角色,它的作用部分是來自一個事實——這門藝術由尺度、比例和秩序構成(根據柏拉圖,真理同樣基於這幾項條件)。當人們在內心裏建立起類似的模式後,他們會更容易把握到美和秩序的理念。在柏拉圖強調音樂教育和靈魂卓越間有密切聯係時,他從未聲稱兩者存在必然和積極的相關性。換言之,柏拉圖並沒說音樂欣賞(在兒童時期或在人的一生中)足以讓人成為一個好公民或好人。相反,柏拉圖的音樂思想大多傾注於對音樂産生的搖擺含混的道德效用的敏銳考察中。如果音樂能産生極大的好,它同樣能夠敗壞城邦和靈魂。倘若柏拉圖能親見二十世紀裏那些受過高等音樂教育的人所製造的難以言說的恐怖,他一定不會感到訝異。因為柏拉圖的觀點並非隻要學會欣賞音樂本身就能成為好人,確切地,他更關注音樂對性格形成的巨大作用,然而,人們太容易忽視這一點。
讓我們中斷片刻,先來澄清此前提到的兩重含義:柏拉圖所指的有聲音樂和無聲音樂——宇宙的比例之間的親緣關係。首先,這個親緣關係強調瞭在思考柏拉圖的教育理念時要將其形而上學聯係起來的重要性(很多柏拉圖的解釋者都抗拒這樣做)。事實上,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忽視柏拉圖關注城邦的世俗音樂背後的意義(安德森的看法正與此相反),切斷這種關注和柏拉圖音樂哲思中更高遠的想法之間的聯係也同樣毫無根據。這兩者彼此相通。對於柏拉圖來說,天空、理想城邦、好人以及真正的音樂中都有著相同的和諧模式——它們都與造就這個世界的神聖比例相一緻。其次,正是這個親緣關係能夠解釋音樂愉悅的本質或由來——柏拉圖相信,我們的感官能在有聲音樂中獲得愉悅,恰是因為好音樂能夠模仿那個存在於自然中的既定比例。一首樂麯對這些比例的模仿越傳神,人們能感受到的愉悅就越強烈(《蒂邁歐》80a-b)。
在考察音樂對成年人的重要性之前,請允我再次強調,有聲音樂對於年輕的靈魂進入日後學習(以及成為公民)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不同於我們的政府更願意接受的想法(尤其是在經濟凋敝的時日),柏拉圖從不認為早期的音樂教育是浮泛的奢華或者可有可無的選擇:如果孩子在年幼時未接受過得體的音樂訓練,他學習的意願就會“變得衰弱、失聰、失明”(《王製》411d)。換言之,柏拉圖對美的教育的辯護,其價值不僅在於對愉悅的辨析,或者對法律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音樂具有獨特的力量,護送我們的靈魂進入一切更高目標的學習中。簡單地說,孩子能在愛上音樂的同時愛上理智。
愛樂者應當矢誌不渝。如今的大多數人,在孩童時學習一門樂器,及至成年後,他們僅將音樂視作一種(消極的)消費品;與他們不同,柏拉圖的公民一生都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在柏拉圖看來,好政治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能給予我們暫停的機會,比如在音樂錶演的場所(正在減少?),反思我們的生活方式。在《法義》中,參與閤唱演齣被設定為社會政治生活之中絕對不可缺少的環節——理由之一乃是這項活動有益於城邦的完整和穩固(《法義》654a、700a-702d)。一名好的立法者會切實“設想齣各種手段,盡可能長久地保證,整個共同體在他們的歌麯、傳說和意見的保護中,絕對和持久地維持一緻”(《法義》664a)。
……
前言/序言
經典與解釋:柏拉圖與古典樂教 [Clas Siciet Commentarii]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經典與解釋:柏拉圖與古典樂教 [Clas Siciet Commentarii]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