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

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黄元御 著,吕宇剑<点睛> 编
图书标签:
  • 黄元御
  • 四圣心源
  • 点睛
  • 理学
  • 心学
  • 朱熹
  • 陆九渊
  • 王阳明
  • 程朱理学
  • 明代哲学
  • 中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8979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97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68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医临床人员、中医经典研究人员、中医火神派研究人员、中医爱好者

  《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是著名中医专家赵文举的学生吕宇剑的研究之作,赵文举为此书写了导读,对黄元御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和介绍。

内容简介

  名医类图书一直是中医类图书的热点,这类图书的读者对象比较确定。历代名医有关中医的理论、经验方面的著作有很多,而到了明清两代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名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更是广大读者喜欢的作品。本书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进行了纤细的点睛,也就是将《四圣心源》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临床治验等进行了解读。

内页插图

目录

《四圣心源》自叙

卷 一

天人解

阴阳变化 3

五行生克 9

藏府生成 11

气血原本 13

精神化生 15

形体结聚 16

五官开窍 16

五气分主 17

五味根原 18

五情缘起 19

精华滋生 19

糟粕传导 20

经脉起止 21

奇经部次 23

营气运行 24

卫气出入 24

卷 二

六气解

六气名目 27

六气从化 27

六气偏见 29

本气衰旺 31

厥阴风木 32

少阳相火 33

少阴君火 34

太阴湿土 35

阳明燥金 37

太阳寒水 38

六气治法 40

卷 三

脉法解

寸口脉法 44

寸口人迎脉法 44

三部九候脉法 45

藏府脉象 46

四时脉体 46

真藏脉义 47

浮沉大小 48

二十四脉 浮沉

迟数

滑涩 大小

长短

缓紧 石芤

促结

弦牢

濡弱

散伏

动代 59

卷 四

劳伤解

中气 62

阴阳 64

阴虚

阳虚

阴脱

阳脱

精神

神惊

精遗

气血

气滞

气积

血瘀

血脱

衄血

吐血

便血

溺血

卷 五

杂病解上

鼓胀根原

气鼓

水胀

噎膈根原 91

反胃根原 93

消渴根原 94

颠狂根原 96

痰饮根原 98

咳嗽根原 100

肺痈根原 102

卷 六

杂病解中

腹痛根原 105

腰痛根原 107

奔豚根原 108

瘕疝根原 110

积聚根原 111

蛔虫根原 113

便坚根原 114

泄利根原 116

痢疾根原 117

淋沥根原 119

卷 七

杂病解下

中风根原 123

历节根原 126

痉病根原 128

湿病根原 129

黄疸根原 131

谷疸

酒疸 色疸

暍病根原 133

霍乱根原 134

痎疟根原 135

温疟 136

瘅疟 136

牝疟 136

伤风根原 137

齁喘根原 138

卷 八

七窍解

耳目根原 141

目病根原 142

疼痛 143

耳病根原 145

疼痛 146

鼻口根原 147

鼻病根原 148

口病根原 149

舌病 150

牙痛 152

咽喉 153

声音 154

须发 155

卷 九

疮疡解

痈疽根原 158

瘰疬根原 160

癞风根原 161

痔漏根原 163

卷 十

妇人解

经脉根原 166

闭结 167

崩漏 168

先期后期 169

结瘀紫黑 169

经行腹痛 169

热入血室

杂病根原 171

带下

骨蒸 172

胎妊解 173

结胎 174

堕胎 175

胎漏 176

产后根原 177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是一本旨在揭示人体内在生命奥秘的著作。它并非直接传授某一种具体疗法或方剂,而是从更宏观、更根本的层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调养来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理论核心,这“四圣”并非特指某几味药物或特定疾病,而是泛指人体脏腑中最为关键、最为根本的四种生理功能,它们协同作用,构成了生命的枢纽。理解了这四圣的生克制化、相互依存,便能洞悉疾病产生的原因,掌握养生的根本。 “心源”二字则强调了“心”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源”的根本性。这里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的跳动,而是包含了思维、情志、精神等更为广阔的内涵。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体精气神三大物质能量的总揽者。而“源”则指向了生命的根本动力和起源,是探寻生命本源的关键。 《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并非一本堆砌大量医学知识的百科全书,而更像是一盏指路明灯,它引导读者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直抵事物内在的本质。书中没有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用简洁、直观的语言,阐释深刻的道理。它如同一次智慧的启迪,帮助读者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 本书的精髓在于其“点睛”之笔。它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关键,点醒要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如同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作者通过精辟的论述,帮助读者抓住问题的核心,理解事物最本质的联系,从而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这种“点睛”式的讲解,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核心的要领,获得最深刻的启发。 《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所探讨的内容,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养生、情志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生命和疾病的全新视角。通过理解“四圣心源”的内在运行规律,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根源可能非常简单,而解决之道也并非遥不可及。 本书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调养和觉醒,而非对外求助。它鼓励读者主动去探索自身的生命规律,去体悟身体的语言,去倾听内心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读者能够逐渐掌握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它并非直接提供药物或治疗方案,而是通过理论上的启发,引导读者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 《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所蕴含的智慧, transcends 具体的医学理论,触及的是更普遍的生命哲学。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为何有些人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为何有些人能够迅速从疾病中恢复。这背后,都与他们对自身生命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息息相关。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内在的健康认知体系。它不是一本“速成”的书,而是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去思考、去体会、去实践。每一次阅读,都可能带来新的感悟和理解。它鼓励读者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总之,《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是一部启迪智慧、点醒迷津的著作。它以“四圣心源”为理论基石,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引导读者从更深层次去理解生命、认识健康,并最终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它所提供的,并非具体的“做什么”,而是“如何去想”,如何去“体悟”,从而为读者开启一条通往内在健康与智慧的大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拿到手时就被它古朴的书名所吸引。翻开书页,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仿佛将我拉回了那个崇尚自然、探求生命本源的时代。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怀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关于“精气神”的论述,总觉得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类知识的渴求。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解经典的著作,更像是一位饱学之士,在向你娓娓道来古人对于人体生命奥秘的深刻洞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沉浸在作者的字里行间,试图去理解那些看似晦涩的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深意。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释《四圣心源》中的某些观点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它们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逐渐领悟其精髓。例如,当书中谈到“神”的凝聚与散乱时,作者会用“灯火”、“露珠”等意象来描绘,这使得我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神”的微妙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种细腻的描摹,让我深深体会到古人观察事物之精微,以及他们将这种观察力运用于医学的非凡之处。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一种精神层面的引导,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去涵养生命,去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对生命的态度。

评分

我拿到《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这本书,纯属偶然。当时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闲逛,目光被架子上的一排排古籍所吸引,其中这本《点睛》便映入眼帘。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着一股子沉静的力量。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但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的文笔非常有功底,字斟句酌,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古朴的韵味。他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将《四圣心源》中的精髓一一展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和深厚学养。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又不显得卖弄,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涵。书中关于“心”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现代人常常谈论“心”的疲惫,“心”的压力,但往往只停留在心理层面。而这本书则将“心”置于一个更加宏观的生命系统来看待,探讨它与身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作者通过对“心”的细致剖析,揭示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健康隐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养方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大大拓宽了,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是一本医学读物,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书籍。

评分

对于《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这本书,我只能用“惊艳”来形容我的阅读感受。作者的才华横溢,不仅体现在他对《四圣心源》的深刻理解,更体现在他高超的表达能力上。他能够将那些可能令人生畏的古籍,解读得如同生活中的常识一般,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水火既济”理论的阐释。这个理论听起来似乎很高深,但作者却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它与我们日常的身体机能紧密联系起来,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他详细地分析了“水”和“火”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这种将抽象理论具象化的解读方式,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生命智慧的书籍,它引导我开始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去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

评分

收到《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这本书,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行文流畅,即便涉及《四圣心源》这样古老的经典,也能被他解读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堆砌多少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能否将复杂的概念,用最简洁、最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释“心”的各个层面的功能时,所运用的类比。他将“心”比作帝王,比作君主,又将其比作人体的总枢纽,这样的描绘,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心”在整个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还会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印证《四圣心源》的观点,这使得书中内容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我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修心养性”,如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评分

我通常不会主动去阅读这类偏向传统医学的书籍,总觉得门槛很高。但《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这本书,却成功地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非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带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传统的传承,将《四圣心源》这部经典呈现在读者面前。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解读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可能让初学者感到困惑的部分。相反,他会用非常耐心和细致的方式,层层剥茧,将那些复杂深奥的理论,化繁为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五行”与人体脏腑关系的阐释。作者通过对每个脏腑的功能、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人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全身的连锁反应。这种整体观的视角,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孤立器官的集合,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生命体。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医学,更是在讲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如何去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方式。

评分

当《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这本书摆在我面前时,我被它散发出的古朴气息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养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够真正触及核心,又易于理解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缺憾。作者的解读方式非常独特,他不仅仅是简单地复述原著,而是带着一种“点睛”式的智慧,将《四圣心源》的精髓提炼出来,再用现代人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五脏六腑”功能的描述。作者并没有将它们视为孤立的器官,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加宏观的生命系统中进行考量,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每个脏腑的功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它们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读这本书,就像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探索,它引导我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评分

《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这本书,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入手的。起初我对中医经典类书籍的接受度并不高,总觉得它们过于深奥,难以理解。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解读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照本宣科地复述原著,而是通过对原文的深入剖析,提炼出其核心思想,再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阐释。这种“点睛”式的解读,恰如其名,精准地抓住了《四圣心源》的精髓,让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经典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释“精”、“气”、“神”这三个概念时所做的比喻。他将它们比作物质、能量和意识,这种类比既符合现代科学的认知,又能够传达出中医独特的生命观。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三个概念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四圣心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治疗,更是关于生命的养护,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净化,对生活有了更积极的态度。

评分

我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者,《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作者的解读功力令人赞叹,他能够将《四圣心源》这部经典中的精髓,如同点睛之笔一般,恰如其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神”的论述。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谈论“精神压力”、“精神内耗”,但往往缺乏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如何去理解和管理“神”。这本书则从中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神”的起源、功能以及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神”比作火焰、比作灯光,形象地描绘了“神”的微妙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通过阅读,我不仅对“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学会了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来涵养自己的“神”,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一种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评分

这本书《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是一次非常奇妙的阅读体验。我喜欢作者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他总能用最贴切的比喻,最生动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哲学和医学道理阐释得明明白白。读这本书,就像在听一位智者娓娓道来,既有知识的启迪,又有情感的共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情志”与身体健康关系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指出,我们的情绪并非只是心理层面的波动,它们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生理机能,甚至会引发各种疾病。这种观点,与我日常所理解的“心病还需心药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更加系统和深入。他详细地分析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对不同脏腑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调养方法。这种将心理与生理紧密结合的论述,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管理情绪、平衡身心的生活指南。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来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评分

《黄元御四圣心源点睛》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冲击。作者的学识渊博,对《四圣心源》的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我之前也尝试过阅读一些中医经典,但往往因为语言的晦涩,或者理论的深奥而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却打破了我的这种困境。作者在翻译和解读《四圣心源》时,非常注重与现代人的沟通,他用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到现代的生活语境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精、气、神”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将它们视为抽象的概念,而是将其与人体的生理机能、精神状态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剖析,让我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反复强调“人者,以天地精神合,而生也”,这句话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个体生命与宏观宇宙的紧密联系,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生命智慧的书籍,它引导我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去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

评分

非常棒!中医从国学中来,到国学中去,点晴给了我们学习中医的启发。

评分

春宜读诗,冬宜读史。 黄昏宜读情书,清晨宜读外语。 月下宜读西厢,半夜宜读聊斋。 读教材宜考前,读晚报宜浴后。 读唐诗宜坐,读宋词宜卧。 百年后有价之书宜藏,两三年寿命之书宜借,明星传记宜在书店站着翻,朋友送书宜收不宜看,自己赶职称之书宜扔不宜送。 读论语宜曲阜音,读孟子宜滕州调,读老庄宜河南腔。 林中宜读王维,舟中宜读曾祺。 读陆游宜舞剑,读黄裳宜听戏。 读老夫子杂文宜佐辣,读小女人随笔宜蘸醋。 读丰子恺宜饮花雕,读梁实秋宜饮咖啡。 三岁宜读拼音,十岁宜读西游,二十宜读红楼,三十宜读水浒,四十宜读金瓶,五十宜读三国,六十宜读六记。 办公室宜读参考消息,卫生间宜读地摊小报,出差途中宜读武侠小说。 读李白宜长啸,读杜甫宜泪流。 春读雪莱,夏读拜伦。秋读波德莱尔,冬读艾略特。 读美国书宜随随便便,读德国书宜正正经经。读法国书宜情感丰沛,读俄国书宜思虑清淅。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晨与妻子宜读纪伯伦,暮与情人宜读泰戈尔。少年恋爱读《维特》,中年情外读《廊桥》,老年多情读《歌德传》。 读莱蒙托夫要喝酒,读海涅宜高歌。读海明威宜舞剑,读卡夫卡宜流泪。读雨果宜沉思,读凡高须流血。 黑格尔宜读精要,尼采宜诵全文。大仲马宜一目十行,昆德拉宜反复回味。 读茨威格宜一气呵成,并马上重读一遍,读陀氏宜心智平衡,并每三年读一遍。忙里偷闲略读华莱士`,闲来无事细读托翁。催眠宜读海德格尔,失眠宜读福尔摩斯。讲课前宜读培根,讲演前宜读沙翁。峰会前宜读杜拉克,总结后宜读韦尔奇。 回首往事宜读《忏悔录》,展望未来宜读托夫勒。研究世界文明宜读亨廷顿,反思中国精神宜读费正清。 历史入门宜读汤因比,哲学入门宜罗素。艺术入门宜读丹纳,文学评论入门宜读韦克勒,美学入门宜读鲍葵尔,戏剧入门宜读布莱希特,经济入门必须读凯恩斯,军事入门宜读《战争论》,计算机入门宜读比尔。盖茨。了解资本主义宜读布罗代尔。 解剖自我宜读弗罗依德,磋磨他人宜读弗洛姆。分析群体宜读荣格,现代禅学宜读铃木大拙,认知人类宜读列维。斯特劳斯。受伤后读毛姆,得意处读惠特曼。忧郁时读川端康成,寂寞时读《鲁宾逊》。 清理思路宜读维特根斯坦,智力训练宜读波普尔。玄之又玄读胡塞尔,清之又清读德里达。 如想做世界第七读《相对论》,爱因斯坦说:懂得它的只有六人。如还不满意,宜读霍金。 如想试试能否成为作家,宜读《百年孤独》。两种结论:一是&ldquo;我也能这么写&rdquo;,一是 &ldquo;算了,让老马独步&rdquo;。 与女学生谈话,宜谈《简爱》,如她不知,正好讲与她听,以示多情;与男青年谈话,宜谈希罗多德,这是唯一机会,以炫博学。 三岁宜鹦鹉学舌ABC,七岁宜读《数码宝贝》,十岁宜读《哈利。波特》,二十岁宜读《丧钟为谁而鸣》,三十岁宜读《存在与虚无》,四十岁宜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五十岁宜读〈战争与和平〉,六十岁宜读〈追忆似水流年〉,七十岁宜读《圣经》。

评分

&mdash;&mdash;非常好

评分

好,不错

评分

比较详细的点睛,慢慢看,活动前买的

评分

现在我们讲一讲这个道理。气分证变化最多,范围最广,它包括了肺、胃、胸膈、肝、胆、肠、膀胱&hellip;&hellip;都包括了,也就是说温热病,从开始,从口鼻吸受而后,到了肺,这时候有寒热,有头疼,有汗出,有咳嗽,(有)这些个卫分证。卫分证很快就容易化热,为什么呢?因为温病本身就是个温邪,是个热邪,本身就是热,经过喉咙,经过气管,到了肺,还是热,从这儿再热了,就要到了气分证。到了气分证,就要往肺,往下走了,胸膈了,胸膈到肝胆,肝胆到大肠、到小肠、到膀胱,这些个都是气分证。它的特点,第一个就是高烧,热盛,口渴,脉逐渐有力,脉呢,以洪滑、滑数这个为主,舌苔呢,逐渐地舌质红了,苔干了,糙老了,黄厚了,(这是)舌苔的变化,脉的变化。从这一点看呢,这病从卫分已经到了气分。什么叫初至呢?就是外头有寒热,也有口渴。中至,有点寒热,口渴为主。真到了气分了,就是大渴引饮了,就是白虎汤证了。所以脉洪大啊,高烧啊,口渴啊,汗出啊,这就是白虎汤证,纯粹到了气分证了。

评分

评分

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

产品很给力,质量很好,京东的第三方的产品都比某某强,自营的更好,信赖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