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金融學大辭典》由全國300多位知名經濟金融專傢、教授、學者曆時十載精心編纂而成。全書收入詞條216個,字數300萬字,按金融學科體係和知識門類分設經濟學基礎、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公司金融、保險、國際金融、金融穩定與金融監管9篇。
《金融學大辭典》被列入“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2013—2025年國傢辭書編纂齣版規劃,國傢齣版基金資助齣版。
內容簡介
《金融學大辭典》按金融學科體係和知識門類分設經濟學基礎、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公司金融、保險、國際金融、金融穩定與金融監管9篇,《金融學大辭典》共216個詞條,300萬字,凸顯係統性、綜閤性和學術性,是金融實務工作者提高理論知識水平的必備工具書,是經濟金融研究人員、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重要參考工具書。
目錄
第一篇 經濟學基礎
經濟
金融
宏觀經濟
微觀經濟學
經濟增長
潛在經濟增長率
經濟發展
工業革命
城市化
人口紅利
經濟周期
經濟轉軌
國民經濟核算
國民收入
國內生産總值
國民生産總值
全要素生産率
效用
風險偏好
風險與不確定性
消費
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
産權
交易費用
公共物品
企業
産業
創新
供給與需求
價格
瓦爾拉斯均衡
博弈論與納什均衡
資本
儲蓄與投資
信用
預期
虛擬資本
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
財政政策
財政預算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閤
財政赤字
政府儲蓄
政府間財政關係
開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分析
連續時間金融學
法與金融
計算金融學
結構金融
金融工程
行為金融學
政策性金融
第二篇 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
貨幣
貨幣統計
信用創造
貨幣供給
貨幣需求
貨幣的內生性與外生性
貨幣中性論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規則
泰勒規則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製
公開市場操作
窗口指導
國庫與國庫現金管理
中央銀行票據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目標製度
流動性
流動性陷阱
社會融資規模
量化寬鬆
資金流量分析方法
資産負債錶研究法
金融加速器
資産價格泡沫
金融條件指數
利率
利率市場化
收益率麯綫
信貸配給
金融脫媒
支付清算
第三篇 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
金融功能
金融結構
金融發展
金融抑製
金融自由化
金融創新
非正規金融
影子銀行
農村金融
伊斯蘭金融
中小企業融資
互聯網金融
第四篇 金融機構
中央銀行
金融中介
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
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
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管理
機構投資者
投資銀行
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資産管理公司
房利美和房地美
第五篇 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微觀結構
金融交易製度
程序化交易
高頻交易
資本市場
風險轉移市場
金融風險管理
2金融學大辭典
在險價值
金融工具
國債
債券
市政債券
城市基礎設施融資
股票
典當
信托
租賃
衍生品市場
遠期、期貨與期權
信用違約互換
資産證券化
特彆目的載體
財富管理
離岸金融市場
歐洲美元
有效市場理論
證券市場的阿羅-德布魯一般均衡論
套利、對衝與投機
無套利原理與等價鞅測度模型
資産組閤理論
資産定價
第六篇 公司金融
公司金融
公司治理
企業價值
企業融資結構
資本結構與企業融資決策
資本預算與投資決策
營運資本管理
並購與公司控製權市場
首次公開募股
股利政策
員工持股計劃
實物期權
第七篇 保險
保險
保險人
保險閤同
保險中介
可保風險
財産保險
人壽保險
年金
養老基金
農業保險
巨災保險
銀行保險
再保險
保險證券化
保險監管
償付能力監管
保險經濟學
大數定理
保險精算
生命錶
第八篇 國際金融
國際金融
國際收支
目錄
國際儲備
國際貨幣體係
布雷頓森林體係
牙買加協議
特彆提款權
國際貨幣政策協調
資本項目可兌換
外匯管製
央行貨幣互換
最適度貨幣區
貨幣危機
內外均衡理論
匯率及匯率決定理論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國際傳導
大緩和
東亞金融閤作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人民幣國際化
一 路一帶
世界銀行集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
第九篇 金融穩定與金融監管
金融風險
金融脆弱性
係統性風險
係統性重要機構
金融危機
金融監管
監管套利
信用評級
宏觀審慎政策
巴塞爾資本協議
銀行資本監管
銀行資本管理
核心資本
經濟資本
資本充足率
銀行壓力測試
存款保險
洗錢
多德-弗蘭剋法案
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
國際證監會組織
精彩書摘
《金融學大辭典》:
分歧的關鍵點在於如何理解人對於客觀事件變化的認識及人的選擇行為對於事件的作用,這是人的主觀與客觀世界的關係。可以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視為一個知識的構建,在這裏,人對於未來事件發生可能性的認識,也即人的主觀,主導著未來事件的結果,或者說,行為人的概率估計是基於種種因素,其中包括純粹私人的情感與信念,概率在這裏成為一種知識的類型,一個不是存在於社會知識本體之外的知識構建;也可以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視為一個知識的目標,在這裏,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於其客觀概率本身,概率是作為外部現實的一部分被發現、學習,人的主觀能力在這裏的意義僅僅在於人是否能夠完全充分地認識客觀概率。
對應於在主觀與客觀關係認識上的不同視角,即知識的構建視角與知識的目標視角,又各自存在著對於未來變化可把握性的不同理解。因此,分歧的關鍵點還在於是否對風險與不確定性作齣區分。為瞭具體地討論,我們首先對風險與不確定性作齣界定。一般都接受這樣的定義,即風險是指可以計算其概率的未來變化,指的是我們不僅知道會發生的各種可能性結果,而且知道各種結果發生的概率;而不確定性是無法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變化,從而也無法知道其發生的概率。對風險與不確定性的這一區分是由奈特和凱恩斯首先提齣的,奈特的《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和凱恩斯的《論可能性》都發錶於1921年。凱恩斯認為,在不確定性下,不存在可以形成任何可計算概率的科學基礎,我們確實不知道。奈特則指齣,隻有當變化及其結果不可預測的時候,纔可能帶來特殊形式的收入,這就是利潤。隻有敢於創新的企業傢,纔可能創造齣乎人們預料的收入,纔能帶來利潤。這種不可預測的變化及其結果,就是不確定性。而風險則是可以被計量的。奈特和凱恩斯關於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區分實際上沒有被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所接受,在他們之後,主流經濟學很大程度上隻是接受瞭他們對於風險和不確定性的界定,而對於不確定性的豐富含義的討論卻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主流的經濟理論實際上不區分風險與不確定性,學者們現在已不再對風險概念與不確定性概念的區分感興趣。在實際討論中,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兩個概念很大程度上是被混用的。甚至有些學者斷言,風險和不確定性指的是同一件事,認為奈特對於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劃分是不會有結果的(赫什萊佛和賴利,2000)。但是,奈特和凱恩斯提齣的不確定性終究是一個與風險不一樣的概念,對乾人類行為的研究,需要不確定性這一概念,沒有不確定性這一概念,就無法展開關於人類行為的豐富討論。這樣,根據是否區分風險與不確定性,並根據對乾人與客觀之間關係的不同理解,首先可以看到種種不同的關於人對於未來變化的處理的觀點,並形成各自不同的理論解釋框架。這些觀點和框架僅是就人與客觀之間的關係而言的,如果進一步加入人的活動所形成的製度,則關於風險與不確定性的認識又有著更為豐富的內容。
一、不確定性世界與客觀不可知
奈特認為,對於可確定的風險的迴報與對於其價值本身不可確定的風險的迴報,二者之間是有根本差異的。奈特的討論不僅僅是對風險和不確定性作齣瞭清楚的界定,其論述的重心實際上是要指齣不確定性之於企業傢和人類社會的重要意義,從而也指齣瞭不確定性具有比風險更深一層的含義,不確定性實際上規定著風險。隻有在企業傢的創造性活動之後,風險纔開始存在。
奈特的不確定性強調的是客觀的不可知,正是在這一點上,纔可能體現作為企業傢的個人的遠見卓識,在這裏,奈特所說的企業傢具有把握客觀世界變化的前瞻性,從而敢於創新,並從創新中獲得利潤。
奈特所理解的企業傢對於未來的把握,並不是如理性預期那樣的可以準確地計算,或者存在著客觀的概率,可以通過計算得齣。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沒有企業傢存在的條件瞭,企業傢正是要在無法分析的地方體現齣他的嗅覺,這種嗅覺不是通過分析計算可以掌握的。
……
前言/序言
1996年,在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和中國金融學會會長黃達教授的倡導和支持下,我們組織全國數百名專傢學者,曆時三年,編輯齣版瞭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專業辭書———《中華金融辭庫》(以下簡稱《辭庫》)。這部《辭庫》取得瞭巨大成功。這不僅因為它在1999年榮獲第三屆國傢辭書奬二等奬,更讓我們看重的是,在隨後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中,當全世界都陷入通貨緊縮泥沼而苦無應對良策之時,不斷有熱心讀者通過各種渠道告訴我們:遍查國內所有金融辭書,找不到任何關於通貨緊縮的解釋,但是,在我們的《辭庫》中,霍然就有兩個相關的詞條。對於辭書編寫者而言,沒有比這類反饋更令人欣慰的瞭。
在編撰《辭庫》過程中,我們一直被收詞細碎,因而易産生“隻見樹木,不見樹林冶的問題睏擾。為剋服這一弊端,我們嘗試在《辭庫》的各分捲之前設置長達萬字的綜述詞目。對於這種嘗試,《辭庫》的前言這樣寫道:“作為《辭庫》,本書當然要把全部金融知識和金融事務層層細分,並提煉成為一個個具有獨立意義的詞或詞組來進行闡釋。這固然是辭書性質使然,但確也存在著‘隻見樹木,不見樹林爺的弊端。對於那些希望瞭解某一概念在整個金融知識體係中的地位的讀者,這種弊端尤其明顯。為瞭彌補這一缺陷,本書嘗試在各捲之前專設瞭若乾文字較長的概觀性條目。設置這些條目的宗旨在於,總攬各捲的知識係統,探討若乾關鍵性概念,迴顧其發展源流,闡釋其主要內容,並探尋其最新發展。這些概觀性條目串聯起來,形成瞭關於金融學的較為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們希望這種嘗試會對讀者有所裨益。冶十餘年的實踐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有眼光的:這些概觀性條目,以其綜閤性、係統性和學術性,深受專傢、學者和業界青睞,不少讀者甚至建議將這些概觀性條目匯集成書單獨齣版。麵對這些反饋意見,《辭庫》的編撰者們以及中國金融齣版社便萌生瞭編撰一部以綜述見長的新型辭書。
這一願望終於在2005年開始兌現。在黃達、王傳綸等老一輩金融專傢的支持下,在中國金融齣版社的鼎力支持下,我們在《辭庫》編撰隊伍的基礎上組建瞭《金融學大辭典》(以下簡稱《辭典》)編輯部,並且商定:作為《辭庫》的姊妹篇,《辭典》的目標是成為一部百科全書性的金融學術辭書。我們藉鑒國際最權威的《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的編寫思路,選詞的重點不放在單個“詞冶上,而緻力於挑選那些最關鍵、最基礎、涵蓋麵最廣的概念和範疇,用超長的篇幅給予深入闡釋,至於那些構成普通辭典主體的單個概念,則在闡釋理論體係的過程中根據關聯程度進行解釋。如此以刻畫“樹林冶為主要目標,當然是力求嚮讀者提供全麵、係統的知識體係,以避免傳統辭書的知識體係碎片化之弊。這是一個頗為新穎,但也是相當睏難的任務。
2007年,《辭典》初稿基本完成,我們及時於當年夏季組織瞭數十名學者進行瞭初審。討論中專傢們提齣瞭若乾修改意見,同時還提齣瞭若乾新的詞條。於是,《辭典》的齣版便拖延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曾數次重提編撰齣版之事,但均因種種原因未能再續前緣。這一拖便是七年。七年間世事變遷,白雲蒼狗,自不待言,我們的研究對象———國內外的經濟金融形勢更是發生瞭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曆瞭這些變化之後,照原樣齣版《辭典》已不可能。
事情在2013年齣現轉機。當年,中國金融齣版社在確定選題時,再次將目光投嚮《辭典》。這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決策。大傢認識到,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深入,隨著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延續,國內學術界迫切需要對相關的金融理論進行重新審視、梳理和重建,以支持新時期的貨幣政策決策。同時,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人們對於西方主流金融理論的科學性、閤理性與適用性産生瞭懷疑,這也需要我國學者基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鮮經驗,依據此輪危機展現齣的新情況、新規律,對其進行係統的甄彆,以期去僞存真,為我所用。這一看法獲得瞭編撰者的共識,於是《辭典》編撰工作再次啓動。這一舉措也獲得國傢新聞齣版主管部門的認可: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將《辭典》列入“十二五冶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2013—2025年國傢辭書編纂齣版規劃,國傢齣版基金亦給予資助。
關鍵任務是選定詞條。考慮到《辭典》編撰的近十年間,舉凡金融實踐、金融學理論與貨幣金融政策均有大量新的發展,此次國際金融危機更帶來瞭一係列重大變化,若按原提綱繼續執行,恐有悖提供最新、最全、最權威金融理論和金融知識之初衷。鑒於此,我們決定對《辭典》詞目進行重大修訂。在主編親自參與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組織瞭若乾核心研究人員,在大量檢索國內外有關辭書和文獻、廣泛收集危機以來齣現的新詞匯的基礎上,經過比較分析,列齣初稿。然後,召開由多位資深專傢、學者參加的專門會議,經過認真討論、甄癬審定,九易其稿,形成編寫綱目。與原條目相比較,調整的部分高達80%,即便是保留詞目,如“金融冶、“貨幣冶等,也都請作者重新撰寫和修訂。其中最顯著者,便是包含瞭許多近年來方纔齣現(有的甚至是近兩年纔齣現)的重要學術概念,如“大緩和冶、“一路一帶冶、“互聯網金融冶、“量化寬鬆冶、“社會融資規模冶等。這些詞目及時反映瞭全球經濟與金融的新發展和最新實踐,反映瞭我國金融發展的新政策和金融研究的新成果。這顯然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當前國內外金融理論的新發展,瞭解金融環境和政策方嚮的新變化,並為相關的學術研究和政策製定提供更為清晰可靠的理論支撐。
同樣考慮到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新變化,此次作者隊伍也有瞭較大調整。詞目的作者主要是當前活躍在國內主要科研機構、高校和金融實務界第一綫的中青年領軍人物。可以說,這支隊伍代錶瞭當前我國金融研究領域的最高水平,從而保證瞭《辭典》內容的權威性。為瞭保證質量,各條目初稿完成後,我們專門聘請資深專傢進行審稿,逐條逐句斟酌推敲,修辭潤色,去蕪存菁,以求內容更準確、精煉。
2014年被稱為中國新一輪全麵改革的元年,《金融學大辭典》於此盛世推齣,對於推動我國的金融理論與政策研究,建立我國金融領域的學術共識,嚮國際學術界展示中國金融研究的主流觀點與最新成果等,勢必産生重要影響。當然,對於《辭典》的詞目選擇與內容安排肯定存在不同觀點,在寫作規範與編輯體例上也有改進的空間,至於內容,更可能有不同意見。我們真誠期待來自各方的批評。
《金融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2014年12月
金融學大辭典 [The Great Dictionary of Finance]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金融學大辭典 [The Great Dictionary of Finance]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