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弄丸心法》八捲,清乾隆間四川名醫楊鳳庭(瑞虞)著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捲一、捲二討論脈訣,捲三捲四論述醫理、藥性,捲五至捲七載錄內科雜證,捲八介紹婦、兒科諸病證治。其醫學思想最突齣的特點就是強調辨證論治,隨機應變,認為遣方用藥當如以手弄丸圓轉自如,不可泥古,並以此意命名其書。本次整理以宣統三年(1911)刻本為底本。
目錄
捲一
孫知微醫學論
孫真人脈論
李瀕湖脈法二十七部
浮脈
沉脈
遲脈
數脈
滑脈
澀脈
虛脈
實脈
長脈
短脈
洪脈
微脈
緊脈
緩脈
芤脈
弦脈
革脈
牢脈
濡脈
弱脈
散脈
細脈
伏脈
動脈
促脈
結脈
代脈
李士材脈法二十八部
浮脈陽
沉脈陰
遲脈陰
數脈陽
滑脈陽
澀脈陰
……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校注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臨證綜閤03:弄丸心法》:
更有勞心運用太過,飢飽勞役失調,以至後天心脾氣血虧損。設以根本為論,徒事補腎,則元氣反隨下元,化源既絕於上,腎氣何由獨生於下,縱下實而上更虛矣。如六脈浮大而無力者,此中氣不足,榮陰有虧,而失攝元氣之用。宜於溫補氣血之中,加以斂納之味,如養榮五味子,更宜減去陳皮是也。六脈沉細無力者,此元陽中氣大虛,大宜培補中焦,溫補氣血。蓋脾胃既為氣血之化源,而萬物之滋補,亦必仗脾胃運行而始得。故古方諸劑,必用薑棗,即此義也。況中氣既虛,運行不健,故用辛溫鼓舞,使藥力自行藥力,不勞於脾胃之轉輸,如歸脾湯之用木香,十全湯之用桂是也。如六脈遲緩甚微者,則元陽太虛,純以挽救陽氣為主,輕則人參理中湯,重則附子理中湯,不得雜一陰分之藥。蓋論治法雲:外感少,內傷多,隻宜溫補,不可發散。此言元氣內傷,非飲食之謂也。證宜清源,治者從何作主?故宜分飲食為有餘,勞倦內傷為不足。此即《內經》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之義。然內傷勞倦,中氣必虛。外感傷人,略緩時日,未有錶病而不纍及裏,未有受病而不傷人正氣者。初病當分內外,久則總緻於虛。故諸初病身發壯熱,脈洪有力,掀衣氣粗,語言不倦,發渴喜冷,皆為有餘。若不發熱,脈沉細弦緩無力,重衣密處,語言無力,微渴喜熱,及不渴者,皆為不足。有餘為陽癥,客病;不足為陰癥,主病耳。
辨傷寒中寒假熱假脹論
凡霜降以後,春分以前,天氣嚴寒,調理不謹,感中其邪,頭痛壯熱,名為傷寒。其餘三季,雖寒而不嚴,少有真傷寒之病也。然鼕月嚴寒,何傷寒多,而中寒者少?三季微寒,何傷寒無而中寒者偏多?
蓋鼕主閉藏,天之陽氣、人之陽氣並伏於內,所以外雖嚴寒,不能直入,乃名為傷。當從錶散,錶解裏和,毋拘三陰傳變。若在春夏,天之陽氣、人之陽氣升浮在外,加之不謹,外雖微寒,可以直中陰經,乃名為中。當急溫補。即有發熱者,乃虛浮錶也,其脈沉細而無神,宜補中氣以斂虛陽。有頭痛者,虛火冒上也,其脈必浮大而無力,宜溫下元以藏龍火,此引火歸源之法,以治假熱之癥也。
更有假脹者,凡人中氣充足,健運不息,何有脹滿之虞?更有下元虛極,無根脫氣,上乘胸次①。蓋腎主納氣,肺主齣氣。腎虛不能藏,則氣竟齣而不納。肺雖司齣氣,上奔太迫,有齣無歸,肺亦滿脹。胸膈之間,脹悶難當,甚有攻刺衝心,大痛欲絕。此惟宜以補為消,從塞因塞用之法。心脾不足者,大補心脾,以使中氣運行則快。若腎經虛寒者,溫補下元,使真氣封藏乃愈。此納氣藏元之法,以治假脹之癥也。如不知此,一加消剋順氣,益令虛氣無依,上攻喘促而死。
氣病用氣藥而不效者,緣氣之藏者,無有權也。肺主氣,腎藏氣,故古人用腎藥加肉桂、五味,以收濁氣下歸也。總之錶熱多由裏陽外越,上熱多由下火上乘,雖有外邪感觸,亦不過初受發病之端,況《內經》雲:邪之所湊,其癥必虛,尤易正氣外泄。倘不知此,輕投寒劑,則外浮耗散之陽,何自而歸?內存幾希之陽,復加撲滅,重則暴亡,輕則中滿。
……
前言/序言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臨證綜閤03:弄丸心法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臨證綜閤03:弄丸心法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