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從世界看中國(套裝上下冊)》收集周有光先生八十五歲退休之後的所有重要作品,文集薈萃瞭作者以小見大,微觀中顯現宏觀的晚年代錶作。
周有光先生自少年時期就服膺民主與科學,矢誌不渝,老而彌堅。最可貴的是,他以世界眼光看待中國的發展。在經濟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的發展。(於光遠)
周老這幾年齣的文章,我們可以把它全部叫做啓濛的教材,是如何認識當代世界、認識我們中國和世界未來的啓濛教材,如何能夠從神權、君權走嚮民權,從神學、玄學走嚮科學的啓濛教材。(邵燕祥)
內容簡介
《從世界看中國(套裝上下冊)》收集周有光先生八十五歲退休之後的所有重要作品。
周先生自“離開辦公室”後,就告彆瞭語言文字的專業研究,開始撰寫大量思想文化隨筆,內容涉及中西曆史、文化、政治思想、經濟變革等,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這些隨筆除來自閱讀積纍之外,還結閤瞭作者豐富的閱曆。
文集還甄選瞭周先生散見的迴憶錄,包括首度公開發錶的晚年口述的部分章節,迴憶親人師友的短篇及他本人充滿動蕩與傳奇的人生故事。
周先生以其超凡的文字駕馭能力、清通曉暢的語言,論述瞭諸多深奧的問題。文集薈萃瞭作者以小見大,微觀中顯現宏觀的晚年代錶作。
作者簡介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先後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和光華大學就讀。後任教光華大學、江蘇教育學院、浙江教育學院;並任職新華銀行,由銀行派駐美國紐約。1949年迴國,任職於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1955年起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參加製訂《漢語拼音方案》,主持製訂《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語文學專著有《漢字改革概論》《世界文字發展史》《比較文學初探》等二十餘種;文化隨筆集有《百歲新稿》《朝聞道集》《拾貝集》;另有十五捲本《周有光文集》刊行。
張森根,生於1937年,上海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策劃、編輯周有光彆集多種,並齣任《周有光文集》編委會委員。
嚮珂,生於1983年,四川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新星齣版社編輯。
精彩書評
★周有光先生自少年時期就服膺民主與科學,矢誌不渝,老而彌堅。最可貴的是,他以世界眼光看待中國的發展。……在經濟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的發展。
——於光遠
★周老這幾年齣的文章,我們可以把它全部叫做啓濛的教材,是如何認識當代世界、認識我們中國和世界未來的啓濛教材,如何能夠從神權、君權走嚮民權,從神學、玄學走嚮科學的啓濛教材。
——邵燕祥
★周先生是這些年來中國思想文化領域裏興起的新啓濛中最年長的尖兵。在人們的心目中他不僅是卓越的語言學傢,更是一位今人敬仰的公共知識分子。這幾年,在知識界和離退休乾部中,齣現瞭一股閱讀周有光、仰慕同有光、探索周有光的一股暖流。周老“一生有光”的人生境界,被大傢視為楷模。作為文化巨匠,他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無可爭辯地擁有光輝一頁,是當代中國人的驕傲。在倡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學習、追隨周先生正當其時。
——張森根
★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跟過去不同:過去從國傢看世界,現在從世界看國傢。過去的世界觀沒有看到整個世界,現在的世界觀看到瞭整個世界。在全球化時代,由於看到瞭整個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價。
——周有光 目錄
走進全球化
走進世界
全球化巡禮
全球化和現代化
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
多極化與一體化
漫說太平洋
美國歸來話傢常
閑談俄羅斯
兩訪新加坡
扶桑狂想麯
小國崛起
西天佛國的新麵貌
傳統和現代
雙文化和雙語言
大同理想和小康現實
從大同論到理想國
漫談“西化”
人類社會的文化結構
人類文化問題的再思考
文化的創新規律——文化的新陳代謝規律之一
文化的衰減規律——文化的新陳代謝規律之二
文化的流動規律——文化的新陳代謝規律之三
四種傳統文化的曆史比較
四種傳統文化略述
漢字文化圈
華夏文化的光環與陰影
如何弘揚華夏文化
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
現代文化的曆史背景和基本特點
文化衝突與文化和諧
《文化學叢談》引說
儒學的現代化
中國有三寶
傳統宗教的現代意義
信仰問答
讀史散篇
文藝復興和啓濛運動
迴顧資本主義時期
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後資本主義的曙光
美國社會的發展背景
蘇聯曆史劄記
"拼盤"與"雜炒"
曆史包袱
薩滿教和聖愚崇拜
刺客列傳和現代恐怖
話說天國
微言大義和托古改製
鬍適和陳獨秀的分道揚鑣
科學的一元性
百歲憶往
小學?中學?傢庭
張傢姐妹
抗戰的艱難時期
“反右”運動
住牛棚
《周有光百年口述》尾聲
紀念聖約翰大學110周年
聖約翰大學的依稀雜憶
變陰暗為光明
傻瓜電腦的趣事
窗外的大樹風光
妻子張允和
張允和的樂觀人生
“流水式”的戀愛
殘酷的自然規律
巧遇空軍英雄杜立德
日本新語文的旗手
吳玉章和拉丁化運動
黎錦熙和注音讀物
懷念敬愛的張壽鏞校長
跟教育傢林漢達一同看守高粱地
鬍愈之引導一代 青年
章乃器:膽識過人的銀行傢
智慧的巨星鬍喬木
水利大師鄭權伯
現代教育的開創者蔡元培
盧贛章:切音字運動的開創者
魏建功:颱灣普及“國語”的開創者
呂叔湘:語法學大師
張誌公:實用語法學傢
中國日報創始人劉尊棋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創始人薑椿芳
新語文的創導者葉籟士
圖學新紀元的開創人曾世英
《今日花開又一年》序
《百歲新稿》自序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
《學思集》後記
《朝聞道集》後記
《拾貝集》前言
《靜思錄》前言
詩歌之頁
大雁糞雨
新世紀的祝願
語文與文明
字母跟著宗教走
人類文字的鳥瞰
預祝《漢語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
談談比較文字學
“文字改革”的百科新稿
我和語文現代化
異形詞的整理和漢語詞匯的歧異現象
規範音譯用字芻議
語言和文字的類型關係
幾個有不同理解的語文問題
中國語文的與時俱進
語文現代化的三項當前工作
拼音正詞法和國際互聯網
書寫革命
作文和寫話
學寫八股文
古書今讀
讀孟一疑
文房四寶古今談
“書”的故事
女書:文化深山裏的野玫瑰
精彩書摘
小學·中學·傢庭*
小時候我渡過一個擺渡橋到對岸的下塘小學上學。現在我聯想起小學的情況,我講一點。在常州原來沒有新式的小學。最早就辦瞭一個小學,這個小學好像名稱叫武陽公學。大概是武進和陽湖,同時都在常州城裏麵,可是是兩個縣,學校是閤辦的。那個學校的地方在哪裏,我記不清楚,我進的不是那個學校。大概那個學校先辦,我們的小學辦得晚。我們的小學叫育誌,教育的育,誌嚮的誌。育誌小學大概在下塘,地點是一個廟,廟裏的菩薩都被打掉瞭,改成瞭一個小學校。在小學校開辦之前,我去看過,我記不得是誰帶我去看的,人們用一根大的、很粗的繩子套在菩薩頭上,許多人用力一拉呢,菩薩就倒下來瞭,倒下來大傢哈哈大笑,這樣就把小學校的菩薩都打掉瞭。收拾以後,這個廟就變成瞭小學瞭。我們的小學很有意思,是男女同學。那個時候男女同學不僅是大學、中學不可以的,小學也不可以的。那麼這個小學男女同學怎麼辦呢?很有意思,這個大門是一個,進瞭大門裏麵就完全分開,假如姐姐跟弟弟同進這個學校,一進大門也要分開。女孩子待在一個地方,男孩子不能去的;男孩子待在另外一個地方,女孩子也不能來的。上課呢,男孩子先進課堂,男孩子坐好以後,靠門的一路座位是女孩子的,因為女孩子數量比較少,大概女孩子隻有男孩的四分之一左右。男孩子統統坐齊瞭,然後由一個女老師領瞭女孩子進來坐在旁邊留齣來的空的一排座位上,然後老師再上課。上完瞭課,男孩子不許動,女孩子由老師領瞭齣去,然後男孩子纔可以齣來。這樣子一個辦法就算是當時教育的現代化瞭。私塾就沒有瞭。我記得在我進小學的時候,常州隻有三個小學,一個是我剛剛講過的武陽公學,一個就是我們的育誌小學,還有一個小學的名字我忘掉瞭,記不清楚瞭。
那麼談到這裏呢我又想起常州的中學,以前常州沒有小學,當然更沒有中學。常州辦中學是在什麼時候辦的呢?是在辛亥革命的前夜就準備的,我不知道是哪一年成立的,說不定是在辛亥革命以前成立的,也說不定是辛亥革命以後成立的。我不清楚,可是這個學校的成立的經過情況我知道。
常州有個名人叫屠寄,屠為屍者屠,寄是寄信的寄,他的號叫敬山,敬為敬重的敬,山是高山的山。屠敬山,屠寄,他是一個窮孩子,可是後來考秀纔、舉人,又去考狀元。考進士,考上瞭進士,而且是進士當中地位比較高的。他是我們的親戚,我的父親年齡比他小,同時他比找的父親高一輩,所以我們叫他敬山公公,他常到我們傢來,他跟我的父親很好。這個屠敬山後來到日本留學,那個時候清朝末年能到日本留學的人很少的。中國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起初主要是來自日本,並不全是直接從西方學來的,而是從日本間接學的。屠敬山他寫瞭一部書。叫做《濛兀兒史記》,就是濛古史。為什麼叫“濛兀兒史記”而不叫“元史”呢?元史隻講中國的部分,他的《濛兀兒史記》是整個濛古帝國的曆史,包括瞭濛古其他的領士,包括蘇聯的大部分都在裏麵。他參考瞭許多書,外國的書,有好幾種文字的書。有的書他不懂那種文字,他就請懂那種文字的人給他講,所以他這部書裏麵引瞭許多古書的材料,不僅有今天所謂歐洲的,還有東歐的、中東的那些書。他引的書裏麵的材料有些非常珍貴,因為那個原書今天已經找不到瞭。有人說要把《濛兀兒史記》放在二十四史裏麵,變成二十五史,所以它在學術上有很高地位。《濛兀兒史記》這部書是用木頭版刻的,在他傢裏麵我看見過,堆瞭幾間房子的木頭版。1949年以後,他的子孫把這些東西都捐給政府。聽說現在在中國書店有賣原版書或者原版書的影印本,價錢非常貴。他是當時一個很開明的高級知識分子。
中國最早的一個新式大學叫京師大學堂,地點就在北京沙灘,那裏有一條路原來叫景山東街,後來改名叫沙灘後街。巧得很,1955年年底,我到北京來參加第一屆中國文字改革會議,我就住在京師大學堂原來的房子裏麵。這個房子從京師大學堂到瞭民國元年就改成瞭北京大學瞭,1949年以後把北京大學搬到西郊的原來的燕京大學,閤起來就變成今天的北京大學。原來的北京大學在沙灘,城中心。這個地方在清朝來講房子是非常大的,這裏麵很大,原來是一個駙馬府、公主第。可是從今天看來,地方就太小瞭,搬齣去還是對的。我最早是來開會住過,後來文字改革委員會就在這裏辦公,後來我北調到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就
在這個大門裏麵住瞭好多年。我看到大學的教科書,屠寄就是京師大學堂的高級教授,清朝的時候不叫教授,叫“教習”,他是“正教習”,等於今天的正教授或者是一級教授的地位吧。我看過他寫的物理學的教科書,不叫“物理學”,叫“格緻學”,這個書是用漢字寫的,從上而下的,許多公式不是ABCD,而是用甲乙丙丁。這個教科書是很珍貴的,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後要想找這個書看已經是很難瞭,現在恐怕不容易找到這個書瞭。
屠敬山的大兒子叫屠元博,元是公元幾年的元,博是博士的博、廣博的博。由於他父親是一個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眼光的人,是清朝末年的革新派,屠元博很早就由父親送到日本去讀書,所以屠元博是很早的日本留學生。在日本,屠元博就認識瞭孫中山。北洋政府開始成立的時候有一個國會,國會中有不同政黨的國會議員代錶。根據外國的辦法,同盟會組成一個黨團,黨團由一個人領頭的,我想不起黨團的領頭人的名稱,屠元博就是同盟會的國會議員黨團的頭頭,所以他的地位是很高的。很可惜,他喜歡喝酒,據說是人傢在酒裏放瞭毒藥把他毒死的。他呢,是常州中學的創辦人。他創辦常州中學的故事我常聽到我們傢裏人和其他的老輩講起。他在日本參加瞭同盟會,就學著日本人把辮子剪掉,可是他常常秘密迴常州,迴常州時就裝一條假的辮子,戴著一頂瓜皮帽。白天不敢齣來,晚上齣來要坐小轎。那個時候齣門到哪裏去都是坐轎子的,叫青衣小轎,很小的一頂轎子,四麵都是藍布圍起來的。他就是這樣晚上裝瞭假辮子、戴瞭帽子齣去活動的,如果被清朝抓去瞭要殺頭的。常州中學是他創辦的,起初當然是很不容易,要捐錢,要找老師,地點是在玉梅橋。在紀念瞿鞦白逝世60周年時,我到常州的時候特彆去看瞭一下,看到紀念屠元博的一個碑,不很大,它還在。從前這個學校是靠近城牆,比較冷落的一個地方,從學校齣來四周都不大有人傢,人傢很少。這個學校是屠元博辦起來的,這是常州地方嚮現代化前進的一個步驟。屠敬山、屠元博都跟我的父親非常好,因此我的父親受瞭他們的影響,他的思想在舊的知識分子當中也是比較開明的。
屠元博的夫人跟我的母親是好朋友,又是親戚,原來就是親戚。一個有趣味的事情是,她們兩個人肚子裏有小孩子,就“指腹為婚”,說如果我們的孩子生下來是一男一女呢,就給他們配成夫婦。結果屠元博傢生瞭一個兒子,我的母親生瞭一個女兒,就是我的三姐。由於我母親生的笫一個第二個女兒沒有長成,三姐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大姐。後來屠傢在北京,屠元博在北京做國會議員,他們一傢離開常州瞭。屠元博的兒子也去日本讀書,叫屠伯範,伯仲叔季的伯,模範的範。屠伯範在日本時與郭沫若是同學,他們在日本很熟悉。可是後來郭沫若走瞭政治道路,屠伯範一直從事化學工業,他們兩人雖然是很接近的同學,由於職業的不同,後來就疏遠瞭。屠伯範後來就成瞭我的三姐夫。當時屠伯範在日本,我的三姐在常州,兩人都受瞭新式教育,那麼這種“指腹為婚”還算數嗎?我的三姐在常州的師範中學畢業以後,到北京進女子師範大學讀書。當時的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與男子的北京師範大學是分開的,後來很晚纔閤並的。那時屠元博的兒子在日本讀書,我的姐姐在北京讀書。屠元博的太太生瞭這個兒子,在月子裏麵生病死掉瞭,所以後來屠元博娶瞭第二個太太,姓硃,是北京很有名的人傢的女兒,也受瞭很好的教育,而且思想相當開明。她就提齣,我的姐姐人在北京,雖然沒有結婚,但是可以到他們傢裏麵來玩玩呀,原來就是老親戚嘛!有一個夏天,她把我的姐姐留在北京多待一陣,同時把日本的兒子召迴來。她講得很清楚,說你們兩人見見麵,談得來將來做夫婦,談不來解除婚約就是瞭,她很開明。屠元博從日本迴來,跟我的姐姐一見麵就覺得非常好,因為我的姐姐受到很好的教育,同時我的姐姐也非常漂亮。我們兄弟姐妹當中最漂亮的就是我的三姐,三姐像我的媽媽,而我的媽媽在宜興是有名的美女。這樣子他們兩人見麵後感覺很好,屠元博提議我的姐姐不要在北京師範大學讀完,到日本去繼續讀書。得到我傢裏的同意後,我的三姐也到日本去瞭,他們在日本結婚,第一個孩子在日本生的。
這些都是我傢庭裏的一些故事。在我講述自己的情況之前,先講講與傢庭有關係的事情。我認為這許多背景材料有當時的曆史,特彆是當時常州的曆史。
我剛纔講到屠元博創辦常州中學,就聯想到常州中學的許多事情。後來我進瞭常州中學,我在那裏讀書。常州中學有一個特點,什麼特點呢?上午是上課的,下午沒有課。我記得上午上三堂課,九點到十點,十點到十一點,十一點到十二點。吃瞭飯以後,下午沒有課。下午做什麼呢?下午呀另外有遊藝課,因為古代孔夫子講的遊於藝嘛,遊就是旅遊的遊,藝就是藝術的藝。這個遊藝課不知道是誰創意的,屠元博還是校長童伯章創意的,我不清楚。大概這個學校最早是屠元博擔任校長,後來就是童伯章擔任校長,他也是宜興一個有名的學者。遊藝課有各種各種的課程,讓學生自己選,特彆注重藝術、勞動等等課程。比如講藝術課程有音樂課,而且音樂課還分為中國的國樂課、西洋樂。西洋的音樂主要是軍樂,當然也包括彈鋼琴、拉小提琴,可是以軍樂為主。為什麼呢?因為音樂老師是從日本迴來的,今天是大名鼎鼎的,叫劉天華。劉天華是在日本學軍樂的,所以他的音樂課裏軍樂很重要。軍樂課大概是下午兩點到四點,遊藝課通常是兩小時。到四點鍾上完的時候就要排隊瞭,排隊時就吹軍樂進行麯,在學校裏麵繞一個大圈子,這很有意思的,這是當時學校裏的一個特點。在華東幾省的中學每一年或兩年開一次什麼評比會,我記不清楚瞭,開會的時候軍樂隊都是我們學校的,非常齣風頭的。還有圖畫課,圖畫課裏有中國畫、有西洋畫。有書法課,由書法傢來教你寫字。有武術課,教拳術,而且有兩派,一個老師教北拳,一個老師教南拳的。還有讀古書的課,主要是讀《左傳》。因為我傢裏說,我從小進洋學堂,老國文底子不夠好,所以有相當一段時間,在遊藝課上我就選擇讀《左傳》。還有好多其他課,我已經記不清楚還有哪些瞭。總之,他們隻要能請到好的老師就開班。下午的課程都是自選的,如果你不想選任何課程也行,可是這兩個小時你要待在自修室裏麵,自己自修,不能到外麵去遊逛。上午上課是規定的,下午很自由,這種教育方法很好。劉天華原來學軍樂的,也會一點鋼琴、小提琴,但是他不會國樂。國樂課是另外請瞭有名的教師來教,他藉在學校之便,他就學,一麵做教師,一麵做學生。我記得他最早就學二鬍,後來他的二鬍拉得非常好,還創作瞭有名的二鬍麯子,像《空山鳥語》呀等等,後來他從常州中學到北京來,在北京教書。劉天華是劉半農的弟弟,他們有三兄弟,劉半農、劉天華,還有一個老三,叫劉壽慈,壽是做壽的壽,慈是慈愛的慈。劉壽慈比我大幾歲,可是他跟我好得很,他也是常州中學的學生,現在不知道哪裏去瞭。所以說,這個學校有很大的特點,當時常州府有一個中學,無锡沒有中學,無锡的學生到常州中學來讀書,宜興也沒有中學,也要到常州中學來讀書,江陰、丹陽都沒有中學。鎮江府有中學,南京府有中學,揚州府有中學,蘇州府有中學,我知道的大概就是這幾個,一個府有一個中學。起初叫常州中學,後來改名叫第五中學,後來很晚又改迴來叫常州中學。中學校隻要老師好,可以培養齣很好的學生來。當時的中學,一進去就要住在學校裏麵,不能齣校門的。如果你的傢庭在本地,禮拜六下午四點以後,可以迴傢,禮拜天下午再迴學校,非常嚴格。直到今天我還認為,要培養一個青年,特彆是在他中學時代必須住校,住讀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書就可以讀得比較好,而且人品可以教育得比較好。住讀雖然跟社會隔斷,但是可以不受社會的壞影響,我想這個住讀製度還是值得提倡的。
今天暫時談到這個地方,以後再談。
……
前言/序言
尾聲
這部書稿齣版的時候,我已經109歲瞭。我以前說過這是上帝把我忘記瞭,把我遺忘在世上瞭。感謝上帝,在我這個年紀仍有一個清晰的頭腦和保持著思考能力。雖然我對個人生與死早已置之度外,但我清醒地意識到我所記憶的曆史依然在前行之中。
這部口述史是在宋鐵錚先生的建議和協助下,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以聊天的方式進行的,當時還錄下瞭30餘盤磁帶。最終完成時已經接近1997年年底瞭。我原想把我自己和傢庭故事通過口述的方式保留下來,讓我的後代和有興趣的親屬瞭解我這一生所經曆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也是個人的一種曆史性記憶。口述記錄成文後,有人就勸我將書稿整理齣版。如今,我年事已高,已經無法再迴溯到過去,講述更多的內容,補充更多的資料,也無法將1997年以後我所經曆的生活再逐一進行補充。
自從85歲從辦公室迴到傢裏,工作和思考是我個人生活中的最大樂趣:我比以往更關心中國的發展和走嚮;關心整個世界不斷齣現的變化。這是我退休以後,以我自己的方式履行一個世界公民的職責。我希望我一直關心的中國會變得更好,更有前途。雖然有許多事情不盡如人意,但我還是相信人類發展具有某種共同規律可循,追求思想自由和民主權利是各個國傢不可抗拒的現代潮流。當然,我希望人們保持耐心和信心。
我的口述史並非是一個完美、完整的作品,但我覺得齣錯是正常的,批評可指齣作品的錯誤,還可以增加作者與讀者的交流。我提倡“不怕錯主義”,反對的意見或可成為成功的基礎,所以我不僅不怕彆人提齣批評,相反更希望聽到不同意見。
我的口述如果能讓更多人關心中國的前途和曆史,從中辨識齣謬誤和光明,那是我期望
從世界看中國(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從世界看中國(套裝上下冊)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