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風景 台湾原版[繁体] 正版书籍

漢字的風景 台湾原版[繁体] 正版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漢字
  • 台湾原版
  • 繁体
  • 书籍
  • 文化
  • 语言
  • 艺术
  • 汉字
  • 原版书
  • 台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龙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龍圖騰
ISBN:9789865850531
商品编码:1162505988

具体描述


书名: 漢字的風景 ISBN: 9789865850531
图书定价: 55.00 规格: 21*18CM
作者: 劉志基;蕭晟潔 页数: 188
出版社: 龍圖騰 装帧: 平裝
出版时间: 2014-03-12 正文语种: 繁体
前言

本書最初是想寫給外國人看的。
漢字對於外國朋友,不啻為中國的一張名片,這基於如下兩個無可置疑的事實。首先,漢字是一種傳承到今天的人類古老的文字。在人類歷史上,古老的文字並非僅只漢字。西亞兩河流域的蘇美文字、古埃及的「聖書字」,以及東方華夏先民所創造的漢字,乃是人類歷史上古老的三種文字系統。中美洲的馬雅文字,雖然絕對時間偏晚,也屬人類早期文字。然而,隨著歷史的演進,其他古老文字類型都早已壽終正寢,消失在歷史塵煙中。只有漢字,仍然青春永保,至今還是使用人數多的文字。
其次,在目前通行於一般語言交際場合的諸多文字種類中,漢字是一種具有表意特點的文字。人類歷史上,曾經存在過許多具有表意特性的文字。然而,時至今日,除了漢字外,它們有的早已消亡了,有的儘管還存在,但只是偶爾在某些非常特殊的場合使用一下,而在一般的書面語言交流中,已經失去了作為「文字」應有的地位。
正因為漢字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具有此種特殊地位,它才成為外國朋友關注中國的一個重要聚焦點。但是,要讓老外真正能夠深入認識漢字,卻並非易事,這比教會他們說幾句「國語」難多了。不如換一種小中見大的方式:引領外國朋友走進漢字的大廈,隨意推開一間間小屋,陶醉於其中的萬種風情,這或許是一種更加親切的精神享受與文化交流。這本小冊子,正力圖為這種零距離接觸營造環境。當然,具體做得如何,還待外國朋友評判。
本書現在又在國內出版,那是因為它的有用性,並不限於對外。
由於種種原因,當今中國人的語文生活,偏重開放。開放雖然是大大的好事,可以包容新元素、進口貨,但在另一方面,卻又容易使人忽略或忘卻母語文字自身歷史的積澱。而這種忽略和忘卻,對於當今中國人的漢字應用,已造成了深刻的負面影響。
漢字作為一種具有三千多年信史的文字,肯定有著目前其他通行文字所不具備的豐富歷史積澱,由此形成其與民族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深刻關聯,因而獲得更加豐厚的內涵。這種內涵的存在,要求我們在漢字的認知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於表層意義的識記,還需瞭解這種意義的生成環境及文化背景。只有這樣,我們對漢字的認識才可能是完整的、準確的,漢字的運用才可能是規範的。
漢字的歷史文化蘊涵豐富,使用漢字,就需要承受一種來自於歷史、傳統的分量。視為包袱,固然需要去背負;視為遺產,也需要花力氣去繼承。
不管是快樂著,還是痛苦著,這個付出是必須的。如果不願意花這力氣,或者出力不夠,則難免在漢字的應用過程中暴露種種問題。
本書由歷史文化內涵的還原來解釋文字意義,當可令人更加深刻地領悟關於漢字的 ABC。此外,或許還能給予一些學習方法的啟迪,甚至興趣的激發。
蕭君晟潔,喜愛漢字文化,被我拉來作為合作者,為這本小書的寫成,她的付出在某些方面要超過我。特此說明。
劉志基
2011年 6月寫於鐵硯齋
部分內容

「八」在當今無疑是一個被人青睞的數字,原因在於「八」和「發」發音類似,於是企盼發財的人們便對「八」另眼相看了。然而事實或許會讓「八」的崇拜者喪氣不已,因為真正與「八」結下不解之緣的是一個似乎並不那麼吉利的字眼——分」。
古文字「八」,是兩條相背的弧線,表示「分別」、「分開」的意思。
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觀念中,任何一個整體事物都可以分析成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比如陰陽太極圖和用陰陽二爻組成的八卦,而這些被兩分的事物又從屬於一個整體性的內涵,因此表示「分」的「八」自然也能表示整體性的概念。比如「八面玲瓏」,形容一個人可以處理好各個方面的關係。還有「八面威風」,表示一個人威風至極。「八方」指的是各個方向。「八口」是一個家庭的代名詞。「八音」指所有傳統樂器等等。
「八」在傳統文化觀念中,常常被用來表示「所有」。這種文化觀念的另一種體現,就是對於任何一個完整的系統,中國人往往要湊齊「八」這個數。
於是神仙,非要「八仙」不可;散文大家,也要湊成「唐宋八大家」了。
漢字作為一種具有三千多年信史的文字,它肯定有著目前其他通行文字所不具備的豐富歷史積澱,由此而形成其與民族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深刻關聯,因而獲得更加豐厚的內涵。這種內涵的存在,要求我們在漢字的認知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於表層意義的識記,還需瞭解這種意義的生成環境及文化背景。只有這樣,我們對漢字的認識才可能是完整的準確的。
劉志基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與應用中心」副主任,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上海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從事文字學、古文字數字化研究,已出版專著二十餘部,發飈論文百餘篇,成功申報專利兩種。論著獲省部級以上獎項近十項。完成國家社科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四項,上海市哲社項目一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重大課題「出土古文獻語料庫建設研究」。

蕭晟潔
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研究生。
 
前言 /3
思維的雲彩
八 /6
幣 /8
伐 /10
方 /12
風 /14
符 /16
幅 /18
黑 /20
季 /22
簡 /24
角 /26
九 /28
口 /30
力 /32
蠻 /34
年 /36
刪 /38
射 /40
帖 /42
行 /44
須 /46
尊 /48
信念的波濤
多 /52
好 /54
和 /56
疾 /58
令 /60
耐 /62
全 /64
審 /66
信 /68
休 /70
兆 /72
直 /74
主 /76
禮制的群峰
道 /80
法 /82
墳 /84
封 /86
府 /88
冠 /90
軌 /92
廟 /94
社 /96
位 /98
縣 /100
邑 /102
郵 /104
州 /106
人倫的花叢
伯 /110
父 /112
公 /114
孤 /116
婚 /118
孔 /120
男 /122
棄 /124
娶 /126
氏 /128
嗣 /130
姓 /132
兄 /134
子 /136
族 /138
生物的沃土
群 /142
特 /144
尾 /146
物 /148
相 /150
笑 /152
雁 /154
義 /156
魚 /158
竹 /160
建築的叢林
房 /164
廣 /166
几 /168
困 /170
門 /172
堂 /174
向 /176
宇 /178
閱 /180
宙 /182
桌 /184

 


《漢字的風景 台湾原版[繁体] 正版书籍》简介 【本书核心】 本书并非聚焦于汉字的起源、演变或书法艺术,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深入探究汉字在当代台湾社会文化、生活美学乃至地缘政治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与鲜活生命力。它是一部关于“活着的文字”的田野考察报告,一部穿越历史迷雾、触及日常肌理的文化探秘之旅。 【内容深度剖析】 第一章:霓虹灯下的「字型政治学」——符号的身份认同与空间建构 本章探讨了在台湾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汉字如何被赋予了超越表意功能的符号意义。 招牌的“战场”: 深入分析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的商业招牌设计。从传统的楷书、隶书到受日治时期影响的明体,再到现代设计中对“手写感”的刻意回归,揭示了不同字型选择背后所代表的商业定位、怀旧情结乃至本土意识的微妙张力。例如,传统戏院或老店的粗犷笔画与新兴文创园区的纤细宋体,如何共同描绘出城市景观的复杂图谱。 公共标识的“去国语化”尝试: 考察政府机构、街道指示牌及校园内用字习惯的变化。本书细致比对了早期国民政府时期强调的规范用字与近年来民间推动的用词差异,探讨“台湾用语”在书面语中的渗透与影响,特别是对于特定名词或历史事件的表述差异,如何反映了社会认知光谱的移动。 繁体字作为“文化资产”的论述: 不仅停留在字形差异的层面,更深入剖析了在数字时代,台湾坚持使用繁体中文的文化自信与战略意图。它如何成为区分自身文化谱系、与对岸进行符号区隔的一种无声宣言。 第二章:巷弄间的“手写温度”——消失中的日常美学 本章将视角投向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非印刷”形态,记录那些即将逝去或正在转型的书写传统。 庙宇的墨香与神祇的“口吻”: 考察台湾民间信仰中,匾额、对联、符咒的题写艺术。这些文字往往结合了特殊的书写工具(如毛笔、竹签),以及不受印刷规范约束的自由笔法。研究了不同神祇、不同派系对书写风格的要求,以及这些“神圣文字”的维护与保存现状。 传统行业(行口)的“行话”与“暗语”: 走访布行、中药店、五金行等老行业,记录其内部使用的独特术语或缩写写法。这些文字往往是高度专业化和口语化的结合体,是传统行业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探讨当这些行业面临现代化冲击时,这些文字景观如何被稀释或取代。 “妈妈的便当”: 收集和分析家庭成员间留下的字条、备忘录,从厨房里的食材清单到孩子课本旁的鼓励话语。这些私密空间里的汉字,展现了情感渗透与亲密关系的非正式书写形态,揭示了汉字在情感传递中的强大韧性。 第三章:影像与屏幕中的“字汇”重塑——媒介生态学的冲击 本章分析了新的媒介技术如何介入并改造了汉字的书写与阅读体验。 网络迷因(Meme)与速成语: 探讨台湾网民如何利用汉字的结构、谐音或部首进行解构、重组,创造出新的网络语言(如各种缩写、火星文的变体)。分析这些文字游戏如何快速传播,并对既有语言规范产生反作用力。 影音文化中的“字幕美学”: 考察台湾电影、电视剧及独立影音创作者在处理字幕风格时的选择。是倾向于清晰易读的现代黑体,还是模仿旧日港台电影的粗犷手写体?字幕的选择如何在叙事氛围和观众接受度之间取得平衡? 数字输入法的“集体记忆”: 探讨台湾主流的输入法(如注音输入法、仓颉、大易等)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汉字的认知结构和肌肉记忆。输入法的逻辑是否在无形中筛选或优化了某些常用字的输入效率,从而影响了这些字的“存在感”? 第四章:汉字与“地方志”——地理空间的铭刻 本章将目光投向汉字在台湾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存在,探讨其与土地的连接。 老旧地名的“书写权”之争: 考察因历史变迁(如日治时期、战后接收)而更迭的村庄、山脉、河流名称的文字记录。某些地名因其拗口或特殊性而被保留,另一些则被简化或“雅化”。分析这些地名文字背后的权力更迭与族群记忆。 石头上的文字: 记录台湾各地,尤其是在偏远山区或海岸线上,由早期居民或开垦者刻在岩石或巨石上的简短文字,这些文字往往是历史的最朴素见证。探讨这些“自然媒介”上的文字,其耐久性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旧式工厂的“遗存”: 探访被废弃的糖厂、烟草工厂或眷村,考察墙壁上遗留的标语、生产口号或警示文字。这些文字因环境侵蚀而产生的斑驳、褪色,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字风景”,记录了特定的工业时代记忆。 【结语:风景之外的温度】 本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出版一本字典或书法集,而是通过对台湾社会中“活的汉字”进行多维度、跨媒介的细致观察,试图捕捉到在高速变迁的社会中,这套古老文字系统所展现出的惊人适应力、深刻的文化负载,以及那份不易被标准化流程抹去的“人味儿”。它邀请读者,在下一次抬眼望向台湾的街景时,不再仅仅是阅读信息,而是开始“看见”文字背后的风景、历史与温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漢字的風景》这本书,我必须承认,它在我的书架上占有了一个相当特别的位置。我总觉得,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对文字的感受变得越来越扁平化,许多曾经充满生命力的汉字,如今只是冰冷的符号。而这本书,从书名就点明了它要带我们重新审视汉字的“风景”,我脑海中瞬间涌现的是那些古老石碑上遒劲的笔画,是老街招牌上斑驳的字体,是传统节日里舞动的龙灯上那些古朴的字样。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捕捉到这些“风景”背后的情感和故事?它会不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读那些我们熟悉的汉字,让它们重新焕发出生机?我设想着,也许书中的某些篇章,会如同一幅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将汉字与台湾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期待着,通过翻阅这本书,能够重新找回对汉字那份久违的敬畏与热爱,让那些曾经只是用于交流的符号,在我心中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承载着无数回忆的风景。这种期待,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连接情感的窗口。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漢字的風景》,这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我对台湾的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里的文字,无论是印刷体还是手写体,都带有一种独特的温度和韵味。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新颖、不落俗套的方式,来探讨汉字。我期待它能打破传统学术著作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轻松、更具故事性的方式,带我们领略汉字的魅力。我脑海中构思的,可能是书中会穿插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插画,来辅助我们理解汉字的演变和应用。我希望它能够让我看到,汉字如何在台湾这片土地上,与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变迁,甚至是现代的流行文化,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对汉字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独特呈现的期待,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关于汉字与台湾文化的奇遇。

评分

收到《漢字的風景》这本原版书籍,我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我一直对汉字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迷恋,尤其是在看到那些充满历史沉淀的繁体字时,总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而“台湾原版”这个标签,更是增添了一份亲切感,仿佛能够触碰到那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字气息。我脑海里构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娓娓道来汉字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足迹。我期待着,在书页之间,能够发现那些被时间打磨得愈发光亮的字迹,能够领略到汉字在台湾的文化土壤中,如何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我甚至想象,或许书中会收录一些只有在台湾才能见到的特殊字词,或者是那些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消失,但却有着重要意义的字体样式。这种对未知文字世界的探索欲望,让我在翻开书之前,就已经沉浸在一种充满期待的氛围中。我希望它能成为我了解台湾文化的一把钥匙,通过汉字,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去触摸那里的历史脉络。

评分

《漢字的風景》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文化触动。作为一个对文字有着深刻情感的人,我总是认为,每一个汉字都拥有自己的灵魂和生命。而“風景”这个词,与汉字结合,更是激发起我无限的遐想。我常常在想,在台湾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汉字是如何呈现出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风景”的?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在古朴的庙宇中镌刻的古老字迹,是在充满现代气息的街头巷尾,那些充满设计感的招牌字体,又或者是那些承载着台湾人民生活故事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将这些细微之处捕捉下来,用独特的视角呈现给读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重新认识汉字,不仅仅是从其形体和结构,更是从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积淀。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评分

最近偶然间翻到一本名为《漢字的風景》的繁体原版书籍,虽说我并非对汉字研究有多么深厚的造诣,但书名本身就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本身就对台湾的设计和文化有着特别的偏好,总觉得那里的文字、色彩和排版,都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温度和人情味。所以,当看到这本“台湾原版[繁体] 正版书籍”的标签时,就更加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在罗列汉字的演变,更是在通过汉字,串联起一片属于台湾的独特风景。也许里面会涉及到一些我从未留意过的汉字变体,或者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被忽略,却承载着丰富故事的字体设计。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温和的向导,带我穿越时光,去感受那些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历史印记,以及那些与台湾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文化脉络。这种对未知探索的渴望,让我在拿到书之前,就已经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幅幅充满想象的画面,期待着它能在我手中,缓缓展开一幅别样的视觉与文化的画卷。

评分

写的不错,我喜欢!

评分

写的不错,我喜欢!

评分

写的不错,我喜欢!

评分

写的不错,我喜欢!

评分

写的不错,我喜欢!

评分

写的不错,我喜欢!

评分

写的不错,我喜欢!

评分

写的不错,我喜欢!

评分

写的不错,我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