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理学原理与教育》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心理学入门读物。一方面,它以六个紧紧围绕中学教师职业发展需要的心理学知识模块展开,即走进中学生心理、认知心理与教育、行为调控心理与教育、心理特征与教育、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与专业成长,旨在帮助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它以构成模块的每一个专题的心理学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中心,让学习者在获得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所学心理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目录
第一模块 走进中学生心理
专题一 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观点
专题二 中学生心理与教育
第二模块 认知心理与教育
专题三 注意与教育
专题四 感知觉与教育
专题五 记忆与教育
专题六 思维与教育
专题七 元认知与教育
第三模块 行为调控心理与教育
专题八 动机与教育
专题九 情感与教育
第四模块 心理特性与教育
专题十 能力与教育
专题十一 人格与教育
第五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育
专题十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途径
专题十三 学习心理与教育
专题十四 人际关系心理与教育
专题十五 性心理与教育
专题十六 品德心理与教育
第六模块 教师心理与专业成长
专题十七 教师的职业心理
专题十八 中学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
专题十九 教师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心理学原理与教育》:
2.信息的保持
信息的保持是记忆的中间环节。与保持相对而言的就是遗忘。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的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地提取出来。有的遗忘是因为提取信息的线索不当而造成的,这种遗忘叫做暂时性遗忘;有的遗忘是由于丢失的信息过多,无法提取,这种遗忘叫做永久性遗忘。遗忘是大脑对信息进行自动加工的结果。通常对所学习的内容的遗忘是消极的,如概念、原理等的遗忘。但也有遗忘具有积极意义。如对不良情绪的遗忘有助于心理健康,对一些不必要的知识细节的遗忘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3.信息的提取
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就是以前记忆的内容重新出现时,能够将它们辨认出来。回忆是在大脑中把所记忆的内容再现出来。信息的提取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信息的保持是否巩固,二是提取信息的线索是否适当。通常,对所保持的信息建立的意义联系越丰富就越易于找到提取信息的线索;同时,积极而平静的情绪状态和灵活的思维活动也是有助于寻找提取信息的线索。
(四)如何判断一个人记忆水平的高低
1.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在速度方面的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速度有关:暂时联系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暂时联系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在敏捷性方面,有的人可以过目不忘,有的人则久难成诵。但各人的特点不同。有的人记得快,忘得也快;而有的人记得慢,忘得也慢。记忆的敏捷性是记忆的品质之一,但它不是衡量一个人记忆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评价记忆敏捷性时,应与其他品质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2.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牢固性有关: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牢固,则记忆得越长久;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不牢固,则记忆得越短暂。在持久性方面,有的人能把识记的东西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而有的人则会很快地把识记的东西遗忘。一般来讲,记忆的敏捷性与记忆的持久性之间有正相关,记得快的人,保持的时间较长。但也不尽然,有的人记得快,但保持的时间短。
……
心理学原理与教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心理学原理与教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